书城军事西路军:天山风云
6204000000035

第35章 3、总电台报务员

他们换了装,脱了盛世才发的军装、布袜子、双鼻梁的布鞋,换上了西服、皮鞋、洋袜子,还有礼帽、领带、大衣。张明敬的脚特别大,穿42号鞋,为买双合脚的皮鞋,吉合跑了几趟商店,累得满头大汗。张明敬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戴这些东西,土包子开了洋荤。

1939年秋,第二批选派去苏联学习的人,进行了文化测验,读报纸。张明敬识字不多,结结巴巴地读完了指定的一段文章,就算合格了。最后,从20多人中确定了15名,有杨天云,也有张明敬。张明敬,四川通江人,15岁参加红军,在连部当通信员,后来给团长杨秀昆当警卫员,随左支队进入新疆。社会主义的苏联,是大家久已向往的地方。能到苏联学习,张明敬觉得非常幸运非常荣耀。

他们在莫斯科近郊森林中的一所学校,学习了整整一年,学校就他们一个班。临毕业前组织了旅游,乘船沿伏尔加河到黑海附近的加里宁城。大家旅游回来后转到另一所学校,也在莫斯科近郊森林,有已经毕业行将离校的一些西班牙同学。

学习结业,张明敬和杨天云、谭振文第一批分配回国。三人临行前被告知,学习期间的讲义、笔记,都不能带走。他们由学校翻译菲力波夫陪同,乘火车到阿拉木图,等候了一个星期飞机。这期间,给他们起了名字。张明敬在新兵营的化名是张绍青,俄语名叫喀力,在这里又让他改为韶青。他们还被告知回国后和中国共产党不发生任何联系,说这是一条纪律。他们乘飞机到达迪化后,留在飞机上等别的乘客离开机场,无人后接他们的车才来,一直送他们到边务处总电台。

总教官马兰切夫来看他们,电台主任教官瓦尔纳科夫交代了注意事项,由报务主任徐祖德翻译。总电台还有一位苏联教官马尼可夫,还有报务副主任贾跃生。报务员朱岫春,是边务处第一副处长武佐军的爱人;陈凤仪,是蒲犁办事处主任盖佩斌的爱人。给三人发了履历表,填写了一套假履历,让他们记住。张明敬表上的姓名是韶青,籍贯是四川宜宾,军衔是中尉报务员,是督办朋友李培天介绍从昆明来的。张明敬留在总电台任报务员,杨天云去和田办事处任电台台长,谭振文去哈密办事处电台任报务员。

总电台主任徐祖德被捕了,紧接着副主任贾跃生被捕了。前电台台长张鲁丝被遣返苏联前,来电台和同事告别。张明敬才知道她是边务处第二副处长陈培生的爱人,陈早已被盛世才驱逐回苏。不久朱岫春和陈凤仪也以叛逆家属的罪名,被迫离开了电台。朱的丈夫武佐军后来被盛世才杀害在狱中。张明敬和朱岫春接触时感到她很友善,她告诫张的话,张一直记忆犹新。她说,年轻人,许多事你不懂,今后要多注意。一时间,电台人员骤减,变得冷冷清清。

从地方电台调来李元芬充当电台副主任,主管技术工作,又从独山子调来了王跃昌,也担任副主任,主管行政工作。从二里子河调回报务员王学礼、王积箴,并开办了第三期无线电技术训练班。

电台的工作按部就班,非常单调。一般是边务处派专人早上从电台拿走夜间抄收的电报密码,晚上送来发往各地的电报密码。电台对收发报密码内容,毫不知情。由于组织关系,张明敬和电台教官联系较多。张在苏联学了点俄语,在一起勉强可以通话。教官给他一项任务,就是在指定时间,抄收一电台的密码,秘密径送教官。他猜想这个电台可能是党中央电台或共产国际在中国某地的地下电台,总之是为革命而工作的电台。教官要安装一台100瓦的发报机,也让他做副手。教官给训练班上技术课,临时也让他做过翻译。教官每月去苏联领事馆领工资时,也给他代领一份,由他签字具领,发的是关金券,数额80元,每元折合新疆币3元。关金券是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缴纳关税用的证券,后来作为货币流通。这份工资超出他边务处工资两倍还多。这期间,总教官还找他谈话,让他做好准备,即将调往关内兰州去工作。原计划要以兰州为中心,把重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的地下电台组成一个网。在兰州设立一个枢纽电台,负责这个网的联系,再由另一个电台与边务处总电台联络。

新疆政治形势起了根本变化,盛世才决心投靠蒋介石,大肆逮捕共产党人。1943年,苏联教官被遣返,边务处被撤销,派往各地的人员都调了回来。李保华和刘淑明从若羌边务办事处调回迪化。李保华原名高布泽博,刘淑明原名胡敬宜,夫妇俩1937年7月由苏联来新疆,参加边务处工作。他俩由若羌回到迪化,李保华单独报到,刘淑明奉指示以家属身份隐蔽下来,未报到。至此,由共产国际派在边务处在新疆省内工作的八个共产党员全部集中到迪化,在新疆境外工作的未见回来。他们被分别派到警务处和参谋处等单位监视起来。7月份又把他们几个分配到外地。张明敬和杨天云分到塔城警察局任事务员,谭振文分到伊吾警察局,刘庆南分到绥定警察局,杨文先和王振坤分到阿勒泰,李保华留在警务处户籍科。他们没有分到外地前,搞到情报就去迪化苏领馆联系。张明敬和杨天云到塔城后,也曾去苏联驻塔城领事馆联系,但没有接上头。他俩在塔城仅三个月,又被调回迪化。

苏联专家撤离后,李保华、刘淑明、刘庆南、王振坤、杨文先、张明敬、谭政文、杨天云八个人,失去了组织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文先与领事馆人员接上了头,约定了时间,确定由李保华去接头。李如约独自去城南荒凉的乌拉泊,苏领馆的汽车也向乌拉泊驶去,见李后邀其上车,甩掉了跟李的尾巴。在车中领事馆人员传达了组织的指示,八个人编为一个小组,由李保华任组长,搜集国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集中起来由组长和组织联系,并确定李保华如果被捕,就由刘淑明负责与组织接头。为了让领事馆接头人员认识刘淑明,又约定时间,让李保华陪同刘淑明去城隍庙逛市场,领事馆人员也去逛市场,认清刘淑明。

1944年3月17日,警务处来人以处长请谈话为理由,请杨天云和张明敬坐上皮包车(载人马车),径直送入由刘文龙公馆改建的监狱。入监四个月,一天早晨狱卒突然找张明敬,问他李保华家住在什么地方?他回答不知道。看那家伙惊惶的样子,他估计李保华越狱逃出虎口了。

李保华越狱逃到南梁苏联领事馆。苏领馆人员将他藏入木箱中,以外交官行李装入飞往阿拉木图的飞机行李仓中,飞往苏联。他1945年底回国,见到乌兰夫,又投入全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国民党中央陪审团来新疆,清理盛世才羁押的“罪犯”,释放了不少人员。他们当然不在释放之列,但狱规比较松弛了,“犯人”可以在院内晒太阳。这样,许多战友又会面了。张明敬在交谈中知道了边务处许多前所未闻的情况。西路军左支队到达迪化后,电台人员宋侃夫、王子刚、荆振昌等,都到电台值机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并抄收新华社新闻;总电台台长张鲁丝到新兵营无线电班教过课;张明敬到总台后,根据教官的指示,抄收过某电台密电码,直接送教官。这些情况都说明总电台与党的关系。40多年后的1980年,有人问当年在新疆八路军办事处搞联络工作的冯铉时,冯说:“当时背着盛世才,通过与苏联有关系的边务处电台,用密码向党中央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