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口才学
6203000000007

第7章 表达的言辞方式(上)

一、叙说

(一)叙说的含义及认识

叙说是实现交际目的的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发送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通过这种交代,接受者才能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原始要终;通过这种介绍,接受者才能认识人物的身份地位、学识教养、思想状况、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等。

例如: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他对自己的经历的叙说;他的“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就是他对别人行为的叙说。

由此可见,叙说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发送者向接受者介绍自己的经历、行为,也可以是发送者向接受者介绍别人的经历、行为;它可以是发送者向接受者交代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是发送者向接受者交代自己遇到的事件、感知的问题。

(二)叙说的类型

叙说分为详叙和略叙两类。详叙就是对所说的人、事、问题作细致周详的交代、介绍。略叙就是对所叙说的人、事、问题只作简略的轮廓交代、介绍。

作为发送者,应当详叙、略叙都能运用,最好二者兼而有之。一味地详叙,一是自己受累,二是听者厌烦;一味地略叙,一是有时会词不达意,二是听者会以为你口讷而造成对你的轻视。至于何时该详,何时该略,这要看当时的对象和环境。如果对象对你的叙说很感兴趣,或者是明确提出要求,而你又有时间的话,你不妨详叙;如果对象并未明确提出,或者对你涉及的人、事、问题并无多大兴趣,你就只能略叙;还有,即使彼此双方都有兴趣,但时间紧迫,形势逼人,也容不得你慢条斯理地详叙,只能简明扼要地略叙了。

(三)叙说的要求

不管是详叙还是略叙,都要求叙说者条理分明、头绪清楚,要让接受者听了你的叙说之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产生你所期待的效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详叙并非翻来覆去,滔滔不绝。一件事,本来三句话就可叙说清楚的,你却用了五句、八句,甚至五句、八句之后听者仍未得其要领,那不叫详叙,而叫啰唆。

在较长的口语表达中,运用叙说时,切忌平铺直叙,其详略处理应恰当。重要的、非如此不足以使听者明了的,就要详;次要的、一提听者便明了的,就要略。这样的叙说,有张有弛,听者才不会感觉枯燥无味,才把握得住主旨。

(四)叙说的方法

为使叙说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发送时应当有一个顺序,哪句先说,哪句后说,要作安排。如果不讲顺序,乱讲一气,听者就摸不着头脑,你交际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1.顺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问题出现、变化、后果,人物诞生、成长、死亡这一自然时间次序进行叙说。这是叙说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

2.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问题的后果或其中最突出的片段先说出来,然后再按自然时间次序讲说它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对人物,就是把他经历、行为中的最突出处先说出来,然后再说这个最突出处的始末。运用倒叙能够吸引接受者注意,产生更好的交际效果。

3.插叙

插叙,就是在按自然时间次序交代事件、问题或介绍人物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一下原来的叙说,而插进一些与原叙说有关的事件、问题或人物,这些插进的内容叙说完后,再接着原来的叙说继续下去。插叙的运用,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便于接受者更好地领会发送者叙说的内容。

4.引叙

引叙,就是发送者在对事件、问题、人物的叙说过程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又引用、转述别人说过的话而构成的一种新的叙说。由于它的运用,可以使自己的叙说更富感染力,因此所引用或转述的话,应当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说服力。

二、描述

(一)描述的含义及认识

描述,就是以生动形象的言辞,表示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通过这种表示,接受者可以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在通常情况下,描述与叙说是结合起来运用的,二者相辅相成。描述的独立运用一般只在较短的口语表达中出现,而对于较长的口语表达,如演讲、报告、发言、辩护等,则非与叙说结合不可。否则成了文学作品的朗诵,那就不是实用口才的问题了。

描述与叙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丈夫下班回家比往常晚些,妻子略有微词,他便可能就同一原因作出两种不同的表达。

其一:街上太挤了。

其二:嗨,那街,车淌水似的不停,人摩肩接踵,就跟那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真是寸步难行哪!

第一种表达是叙说,它只粗略地交代出一个事实。妻子只能得到概括的、综合的、平淡的认识,对丈夫的晚回家,不会产生多大的谅解。而第二种表达则是描述。它以具体的、形象的言辞来表现事实,妻子获得的感觉是具体的、鲜明的、生动的,就较容易谅解丈夫。

(二)描述的对象

1.人物

实用口才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对人物的描述,是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

人物描述,就是发送者以描述的方法表示自己对接受者、对其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感知、认识、评价。

人物描述包括人物的肖像、言辞、行动、心理四个方面。

肖像,就是人物的五官长相以及身材、神情、姿态、服饰等。如斯诺想会见久闻大名的朱德,他向别人打听,“大家都告诉我:朱德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言辞,就是人物所说的话及其语气、声态。如林肯年轻时的伙伴比尔·格林回忆起林肯时说:“他讲起笑话来,简直会使人笑破肚皮。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真正的滑稽演员,而林肯肯定算得上一个。”

行动,就是人物的行为、动作。如列宁的行动,高尔布诺夫回忆说:“来访者一进门,他便指着桌旁的软垫圈椅请他坐下。他自己则坐在桌旁的一张硬背圈椅上。他轻轻地移近来访者,带着机智的、友谊的微笑开始谈话,并且亲切地注视着他。”

心理,就是人物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如对马克思的心理,保尔·拉法格回忆说:“马克思吸烟吸得很厉害,‘《资本论》甚至将不够偿付我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烟钱,’有一次他对我这样说。”

对人物的心理描述,有时还借助人物肖像、言辞、行动或者外界环境来表现、烘托。这种情况可叫做间接心理描述。

2.事物

人是在客观世界中生活的,客观世界中必然存在的事件、物体、现象也必然会在人的知觉中产生反应。事物描述,就是发送者以描述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中的事件、物体、现象表达自己的感觉。

事物描述涉及的面很广,其运用也很普遍,凡可施展口才的地方、时间都能进行。

由于事物描述形象生动,容易产生表达效果,有口才者无不喜欢运用。毛泽东在报告、演讲、谈话中就十分擅长对事物进行描述,往往信手拈来,脱口而出。1934年1月,他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发言说:“国民党现在实行他们的堡垒政策,大筑其乌龟壳,以为这是他们的铜墙铁壁。”

3.景物

景物指的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景物描述,就是发送者以描述的方法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表示自己的感受。

自然环境包括一切自然的因素,如宇宙天地、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时令季节、山川河湖、城市乡村、田园屋舍等等。社会环境指的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生活的外在条件。如历史状况、阶级关系、居室陈设、格调气氛等等。

场面是特定时间和环境内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总体生活画面。如庭审、行刑、谈判、舞会、游行、比赛、劳动、战斗等等。在这些生活画面中,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以及事件的开展。因此,场面与人物、事物、环境是有联系的,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事物存在的条件。但不同的是,对事物、环境的描述,一般说来是静态的,而对场面的描述,主要是动态的。它要体现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画面。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场面来渲染、烘托,从而丰富发送者表达的内涵,增强接受者的理解。

(三)描述的要求

叙说只是客观事实的交代、介绍,描述则由于发送者的身份、职业、教养、年龄、兴趣以及所处环境、所站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表现程度。因此,发送者在进行描述时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1.描述的目的要明确

实用口才不是耍嘴皮子,不是摆花架子,需要描述才描述,不该描述而描述会给接受者以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感觉,从而影响交际的效果。在需要描述而描述时,也不能为描述而描述,必须明确描述的目的,紧紧围绕交际的中心,为自己发送的主旨服务。

2.描述要自然贴切

描述当然融合着发送者的感情因素,但这种因素应当是自然的、贴切的。它应当符合描述对象的基本状况,帮助接受者更好地认识人物、事物、景物。公式化、客套化或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描述,只会影响交际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3.描述要突出特点

无论对人物、事物,还是景物,发送者要加以描述,都是难以把可供描述的地方全都加以表现的。为使描述能够帮助接受者更好地认识、理解描述对象,就必须抓住描述对象最突出的特点,全力地去表现它。这样才能使被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在接受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觉。泛泛而谈、人云亦云难以获得交际的效果。至于什么是描述对象最突出的特点,则要由发送者凭自己的认识去捕捉。

(四)描述的方法

描述对象的多样性与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描述方法上的多样性。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

1.直接描述与间接描述

直接描述与间接描述,是从描述角度的不同来划分的。

直接描述又叫正面描述,是发送者对描述对象进行直接的描述。这种描述,是发送者观察、感受到的是什么,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种方法用得相当普遍,无论描述任何对象都可以,它是描述中最基本的方法。

间接描述又叫侧面描述,它不是发送者对描述对象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通过与之有联系的其他人、其他事、其他物、其他景的描述,或者是别人评价,来达到描述自己的对象的目的。这种方法习惯上叫烘托。所谓指桑骂槐、意在言外等,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运用。

间接描述,有时是发送者为了造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有意为之的;有时则是因为受表达的环境条件限制,而不得不为之的。这也是出于实际目的的需要。

2.细致描述与简朴描述

细致描述与简朴描述,是从描述详略的不同来划分的。

细致描述,就是发送者对描述对象的某些突出方面进行精细、周密的描述。对这种描述,发送者往往倾其全力,调动各种技巧和手段,如对比、类比、比拟、夸张、借代、摹状等,淋漓尽致地表现描述对象的状况,给接受者以极其鲜明、生动的印象。

简朴描述则不同。虽然它也要把握描述对象的特点,但对这些特点,不讲求精细、周密,少调动技巧、手段,不修饰或少修饰,只是简单地、质朴地予以勾勒,给接受者一个大体的轮廓。有时,这种描述与叙说已无多大区别。像“今天街上热闹极了”、“他是一个矮胖子”、“满山绿油油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