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植物资源学
6202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全世界约有30万种高等植物,我国约有3万种,主要分布于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有80%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植物中,食品、医药及生物制造业60%以上的原料来自植物。对这些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已成当务之急,它对发展资源植物的产品加工工业、繁荣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农林高校和综合性院校的生命科学学院纷纷开设了植物资源学这门新课程,而且此课程也成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植物资源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四种,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不太适合南方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高校选作教材。

由刘胜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资源学》(1992)是国内第一本植物资源学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植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植物资源学一般和定量研究方法、我国资源分布的概况及其分区、植物引种驯化、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共收录资源植物2000余种,国外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种类也作了记述。但作者主要偏重的是我国北方和华中地区的植物资源,对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种类介绍不多,尤其对一些重要的资源植物缺乏较详细的介绍,而且编写时间又较早。

由何明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资源植物学》(1996)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各类资源植物的形态、分类、分布、经济用途以及性质、提取、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但它采用的是前苏联的资源植物分类系统,与目前广为采用的分类系统在概念上有所出入;缺少对色素植物、野菜植物、甜味剂植物、蜜源植物、环保植物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而这些植物资源是目前公众普遍关注、应用十分广泛且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因此,该教材在编排和内容上较为陈旧。

由王振宇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用植物资源学——食用植物开发利用原理》(2003)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油脂、香料、色素、饮料、淀粉、甜味剂、山野菜等食用植物资源,在叙述上也基本做到了简明扼要。但教材内容范围较小,仅包括了食用植物资源,而对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重要的植物资源类型未能涉及,而且这些资源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

由戴宝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野生植物资源学》(2003年第二版)内容范围广,知识面较宽,是目前最为系统地介绍植物资源学知识的教材。在这部教材中,为了避免篇幅过长,每类资源植物只选一些主要而有代表性的种类加以介绍,但这些种类主要是我国北方和中部地区的植物,而且内容过于庞杂,需大量学时讲授。

综上分析,为了适应高校的教学发展,《植物资源学》教材建设在“辞旧迎新”的基础上,还应充分体现植物资源的地域特色。本教材主要描述了我国南方的植物资源,以弥补现有同类教材不适应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高校教学需要的缺憾。为了节省篇幅,编者参考王振宇编写的《植物资源学教程》,主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本书中不作记述,已广泛种植的树木、果树、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除了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提及之外,也不再详细记述。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内容丰富,适用面广,反映了国内外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学术水平。本书第一、二章从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至第六章分别介绍食用植物资源(包括淀粉植物、蛋白质植物、食用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饮料植物、食用香料植物、色素植物、甜味剂植物、蜜源植物、南方果树、野生蔬菜、食用竹类和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包括中草药植物、农药植物、有毒植物)、工业植物资源(包括纤维植物、芳香油植物、树脂树胶植物、能源植物、经济昆虫寄主植物)、环保植物资源(包括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植物、绿肥植物、指示植物、抗污染植物、观赏植物)重要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第二,教材教学环节符合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系统地反映了植物资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对重要和代表性的资源植物,按教学环节分为植物名、别名与科属、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或营养成分、利用价值及功能等)、采收与加工、近缘种、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部分分述,使教学环节更加清晰。

第三,图文并茂。教材中所论及的资源植物都附有黑白图,共237幅。黑白图主要选自《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植物志》,少数选自《云南植物志》、《江西植物志》等地方植物志,个别出自其他专著。

本书由嘉应学院组织编写。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对本书的遗漏、缺点、错误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