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山舰
6202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于1910年在日本订制,1913年建成。舰长62.1米,宽8.9米,吃水深度2.4米,排水量780吨,主、副炮共8门,舰员编制140人。

中山舰具有光荣的服役史,曾于1917年7月随孙中山南下护法。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孙中山登上此舰指挥平叛。1925年4月,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蒙难,将永丰舰改为中山舰。随后,在国民革命中,该舰又成为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的历史见证。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武汉长江金口水域与日本空军发生激战,之后壮烈殉国,沉入长江。

——题记

要认识中山舰,先要了解中山舰的历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胜利后,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孙中山下野。1917年北洋政府撕毁条约,解散国会,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在海军护法舰队的支持下,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誓师讨伐北洋军阀。

在这支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海军舰队里,就有中山舰,当时的名字,叫永丰舰。

护法战争期间,孙中山建立的广州军政府受到桂系军阀的多方干扰,海军总长程璧光被暗杀,陆军总长张开儒被逮捕,军政府被非法改组。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海军将士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保护着孙中山,并勇于与桂系军阀进行斗争。1920年7月,孙中山令手下陆军总指挥陈炯明率部回到广东,打垮桂系军阀,恢复军政府。1921年4月,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政府,5月就职为总统,发起讨伐各路军阀的战争。

1922年春,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转移至永丰舰上避难,并将该舰作为旗舰,指挥舰队炮击叛军。

1924年1月,孙中山通电全国,讨伐陈炯明,海军舰队积极响应;4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1925年3月孙中山病故,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1925年8月,廖仲恺被暗杀。1926年3月20日,震惊全国的“中山舰事件”爆发,******借机驱逐共产党人,完全掌握嫡系军队。

从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直至1926年“中山舰事件”,海军舰队多数官兵一直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并积极与各路军阀及国民党****进行斗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拉开序幕;12月13日,南京失守。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爆发,日军大败,之后聚集兵力围攻武汉,妄图将中国政府消灭在华中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路军队奔赴武汉,包括中山舰在内的海军舰队也游弋在长江上,准备打击来犯之敌,武汉会战序幕拉开。

在会战期间,中山舰上的官兵为顾全大局,不顾自身安危,将多数舰炮拆下,安放在陆地作为支援炮火使用。1938年10月24日,仅剩两门舰炮的中山舰在武汉长江金口水域巡防时,与日本空军发生激战,战斗中该舰击落敌机两架,后在敌机的轮番轰炸下,该舰壮烈殉国,沉入长江。

1997年,该舰被湖北省政府组织人力物力打捞出水,并为此舰建立纪念馆。

1998年10月24日晚,纪念中山舰蒙难60周年组委会主任郝兵,将我引见给当年中山舰上幸存的老兵陈鸣铮先生。陈先生握住我的手说:“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认识你很高兴,我们作为当年的见证者,都希望你能把中山舰的故事写出来,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会与其他四名健在的幸存者将所有知道的情况都告诉你!”顿了一下,陈先生又无限感慨地说,“你写中山舰,要告诉读者中山舰的灵魂是什么,要告诉大家,只有保持团结、爱国的精神,中国才会有出路……”

于是,我记下了关于中山舰的血与火的故事。

1998年10月24日晚,纪念中山舰蒙难60周年组委会主任郝兵,将我引见给陈鸣铮先生时,陈鸣铮忙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说:“作家先生,我已经知道你写过马占山、张自忠两位上将,而且写过很多大战役。今天,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认识你很高兴。我下午已经与树仁兄、乃祥兄、宝通兄、奕殿兄商量过,大家都盼望你把中山舰的故事写出来。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们五人知道的都会告诉你。你写中山舰,要告诉读者中山舰的灵魂是什么,让大家明白,只有爱国团结,才是中国人的出路……”

于是,我记下了中山舰血与火的故事……

——创作题记

注:1998年10月24日,纪念中山舰蒙难60周年时,中山舰幸存者陈鸣铮在武汉与作者握手交流。2010年9月21日,陈鸣铮又在台北参观了中山舰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