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秦学术史探赜
6201600000001

第1章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在于它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方面。首先进入秦俑坑考古工地的考古工作者们,从他们对秦俑坑出土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最先公布了早期的研究成果。以后,研究家的视线由秦俑为出发点而旁及中国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所有门类。同时,还出现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如诗歌、绘画、影视、报告文学等。接着,又先后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对秦俑的研究,更加深入。于是,有识之士提出了把秦俑研究纳入秦文化的研究中去,扩大了研究的层面。这样,秦俑研究便与秦文化的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准确地说,秦俑研究因之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学术氛围,给这套丛书的编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从学术界的大气候看也是一样。前些年兴起了一阵为时不短的文化热。热浪过后,便是深沉的思考和更加细致而扎实的工作,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历史阶段来对文化史作深入的探索。秦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自然应该从多维视角中进行研究。这也是这套丛书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虽然有不少前贤及后起之秀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这同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不合拍的。它应该由对文物的诠释到将文物放在当时的历史中去论证,再到历史哲学的研究,层层递进。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在于为文化史的研究做些敲打边鼓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同其他文化史研究家一样,同样遇到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及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问题。从克莱姆、泰勒奠定的文化人类学开始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统计已达160多个,歧义横生的文化定义,自然给予我们一个难为的选择。我们还是选择了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应该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就都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观点。人类的一切活动,既是思维过程,又是实际创造过程。这两方面互为表里。我们只能把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当作研究的基础,才能使精神文明的创造过程的研究成为客观合理的概括。考古发掘出的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成为我们认识古代文化进程的重要依据,便说明了这一点。秦兵马俑、秦陵铜车马,既是秦代的物质文化的创造,也是秦代精神文明创造的反映。不少学者依此来论证秦代的社会文明,填补秦代文化史的多处空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清单,也说明了这一点。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在选题中,既包含了物质文化,也包含了精神文化。

这套丛书是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俑学研究会秘书处合编的。丛书改变了其他丛书的划一面目的编辑方法,结合秦陵秦俑的旅游,也为了扩大读者范围,将一些旅游者有兴趣的、可读性强的内容健康的选题,也列入其中,所以整个丛书,又有不同的层次,以适应更广泛的读者层面。

参加丛书编写的是由老、中、青结合的作者队伍。他们的写作态度是认真的。读者们看到了他们的著作,便会感觉到这个特点。虽然他们热切地想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华都奉献给读者,但因为学识、阅历、经验、水平等原因,在各本著作中也可能程度不同地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我们诚恳地等待着读者的批评和专家同行的指教。

这套丛书从1992年开始出版,到2002年已出版18部,是为第一辑。从2003年开始出版第二辑。我们仍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多出精品,奉献给社会和读者。

我们对为这套丛书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作者及工作人员表示热忱的慰问,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领导同志的支持、鼓励和帮助,表示由衷的谢忱。出版社的领导及同志对这套丛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也值得我们铭记和感谢。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编撰委员会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