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6199200000014

第14章 “大鬼小鬼莫进来”的传说

春节是个喜庆欢乐的节日。民俗意义上的春节应该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三十称为小除夕,贴年画、对联,迎佛祖,放鞭炮,点红灯。晚上一家人要吃团圆饭,守岁,一直到正月初一早上。初一到初三更是热闹,人们都在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没有忘记驱除妖魔鬼怪,祈求吉祥,至今许多地方还有驱魔、求吉祥的活动。

先说贴春联、放鞭炮、挂红灯。

传说,古时有一种常年深居海底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避难。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呢?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婆婆同意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着。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家门大开,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婆婆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挂红灯、守更待岁,庆贺吉祥的来临。

再说贴门神。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跣一足,悬一屦(jù,拖鞋),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玄宗梦醒后诏画工吴道子,说明梦中情况,命吴道子画钟馗像。道子奉旨,仿佛钟馗就在眼前。画好后,玄宗问他为什么画得这么像,回答说:“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

这个故事是说:一天晚上,玄宗在高烧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见有个小鬼走进殿内,穿绛色衫,长个牛鼻子,光着一只脚丫,穿一只鞋,还有一只鞋悬在腰际,插一把竹骨纸扇在后领中,伸手便盗走太真绣香囊和玄宗的玉笛。又有一个大鬼奔进殿来,身穿蓝袍,袒露一臂,皮革裹足,一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把小鬼吞了下去。玄宗问:“你是谁?”大鬼说:“臣是终南山的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臣,臣感德不尽,发誓替大唐除尽天下妖魅!”一下子把唐玄宗吓醒了,摸摸身上,出了一体冷汗,疾病霍然而愈。皇帝把名画家吴道子召到宫内,要他如梦中所见画一幅图。吴道子奉旨,下笔就画成了,玄宗问他为什么画得这么像。吴道子回答:“卿和朕做了同一个梦,所以画得像。”

而后在除夕悬挂钟馗画像驱除鬼怪,成了门神。此外,门神还有秦琼、尉迟恭、关羽、张飞等。

中国的许多习俗都有祈求吉祥的意思。现在许多地方还流传着这些传统习俗,这主要是在喜庆的节日里,衷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人们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