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秋获集
6197700000004

第4章 “重九”起义与云南军都督府的建立

“重九”起义是云南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就其群众基础之深厚,武装起义时间早而范围广,夺权斗争较为彻底和影响深远等方面而言,在辛亥革命中都是相当突出的。

昆明“重九”起义

1910年至1911年间,昆明与全国的形势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时机已趋成熟。

河口起义、永昌起义失败后,云南革命党人并未停止战斗,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反而一浪高过一浪。1910年底掀起了反对英国侵占片马的斗争;原已发动的反对英、法掠夺云南七府矿权的斗争,更加高涨。正当上述斗争方兴未艾之时,又传来了“列强在法国巴黎集议瓜分中国,清政府再次卖国”的消息,更是火上加油,人民群众愤怒到了极点。湖北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来,革命党人摩拳擦掌,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大干一场,从而加快了起义的准备工作。

为了准备和部署起义,云南革命党人在昆明先后召开了五次秘密会议。蔡锷、唐继尧、刘存厚、殷承、沈汪度、张子贞、罗佩金、黄毓成、雷飙、谢汝翼、韩凤楼、李鸿祥、黄毓英、黄永社等14人,都先后出席这五次会议,共同筹备昆明起义。经五次会议协商后,作出以下重大决定:(1)推举蔡锷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2)起义日期定于宣统三年九月初十午前三时(即1911年10月30日凌晨3点)。(3)攻击计划是:由唐继尧率14标第一营(附炮兵第一营火炮6门),由南门进攻云贵总督署。由刘存厚率第二营(附炮兵第二营火炮6门,机枪8挺),消灭财神庙之巡防第二、第四两营,占领南门城楼,然后协助唐继尧攻占总督咨署。由雷飙率74标第三营,随蔡锷统领为预备队策应。由李根源、李鸿祥等率驻北校场的73标攻打五华山和平政街军械局。

当革命党人暗中积极部署起义计划时,以云贵总督李经羲、新军第19镇统制钟麟同、镇总参谋官靳云鹏等为代表的云南反动势力,对云南革命党人在新军和讲武堂的革命活动似乎已有所预感,也加紧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和镇压。

第一,将陆军小学堂总办李烈钧调出云南。李烈钧在保卫片马和收回七府矿权斗争中,表现十分积极,被李经羲等人认为可能是云南组织和发动革命的危险人物。在武昌起义前,便以命他代表云南前往北京参观北洋军的秋操为名,将他调离云南。

第二,使罗佩金脱离部队和离开昆明。李经羲等认为罗佩金的活动十分可疑,他所统带的74标官兵思想也极不稳定,种种迹象表明罗可能是革命党。于是李经羲与军械局总办唐尔锟密谋,以派遣罗前往越南接运军火为名,使他脱离部队,离开昆明。后来,罗佩金采取表面遵命,暗中滞留昆明的办法留下,参加了“重九”起义。

第三,企图枪毙黄毓英。黄毓英在73标中开展革命活动,引起了钟麟同的注意。钟准备将黄逮捕,并立即枪毙。由于蔡锷以湖北枪杀军官激成事变为由,竭力加以劝阻,黄毓英才免遭毒手。

第四,重点防范和整治73标第三营,此营革命气氛浓烈,革命党人活动十分活跃,被李经羲、钟麟同视为隐患,决定严加防范和整治,准备撤销其管带李鸿祥的职务。他们打算以命令李鸿祥去富民、武定招募新兵为名,撤其职务,并将其营由昆明调往昭通驻防。

第五,准备收缴其不可靠的新军武器,实行大换防。将这些部队调离昆明,让滇南等地的巡防营进昆明填防。

第六,增调军队,加修工事,加强对总督衙门和军械局等要害部门的防御。

由此可见,革命和反革命的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自的准备与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充满了火药味,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起义终于提前爆发!

按原计划,李根源、李鸿祥等人指挥驻北校场的73标和蔡锷、罗佩金、唐继尧等人指挥驻巫家坝的74标于1911年10月30日深夜同时起义。但是,当驻北校场的73标第三营的革命党人黄毓英等人奉李鸿祥之命,于当天黄昏派士兵搬运子弹准备起义时,被值日连长唐元良(北洋派军官)发现,并进行追究。争吵中,革命士兵开枪打死了唐元良等人,起义遂提前行动了。

李根源、李鸿祥等率起义军冲破北门进入城内,按原来的部署向圆通山、五华山、军械局三大目标发起进攻。由于起义提前,74标尚未行动,使敌人得以抽调兵力加强北面的防线,73标的进攻遭到了敌人强大火力的阻击,多次冲击均未奏效,战斗形成对峙。

蔡锷、罗佩金、唐继尧、刘存厚等人得知73标提前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向昆明城内前进,由东南而直扑总督署(今胜利堂)。谢汝翼、庾恩旸、刘云峰也率炮兵沿东、南城墙列炮布阵,向五华山、总督署等处开炮。

昆明“重九”起义就这样全面展开了。

经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先后攻占了巡抚衙门,巡警道署、盐道署、粮饷局、电报局、大清银行等政府机关。只有总督署、五华山、军械局三个地方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但此三处已成为被起义军分割包围,孤立无援的据点。鉴于军械局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起义军便采用挖地道填送炸药办法,攻下了军械局。五华山的敌人见大势已去,也纷纷溃退。占领五华山后,各路起义军相互配合,对总督署发起总攻击,并攻占了这个敌人最坚固的据点。10月31(九月初十)昆明“重九”起义获得全胜。

昆明“重九”起义的功勋是伟大的,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252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作了贡献,是辛亥革命在全国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区中最早爆发的起义。

昆明“重九”起义的胜利,是云南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英勇斗争的结果,是革命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据统计,昆明“重九”起义中有150余名官兵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有300余名革命官兵负伤或致残。他们的历史功绩当永远彪炳史册,与日月共存,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

云南全省光复

云南辛亥起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省武装起义的范围相当广泛,遍及三迤重镇。

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起义比昆明“重九”起义还要早3天。

滇西重镇腾越(今腾冲)革命基础甚好。早在同盟会成立时期,孙中山便派胡汉民、居正、秦力山等赴缅甸仰光,建立同盟会分会,开展革命工作。随后,居正、秦力山又由仰光进入云南干崖地区活动。他们在干崖土司,后来的同盟会傣族会员刀安仁的支持下,结识各方志士,发展革命力量。后来,杨振鸿也在腾越地区发展同盟会组织。腾越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文光,就是由杨振鸿介绍吸收入盟的。

1908年永昌起义流产,杨振鸿积劳成疾病逝后,张文光等革命党人继续在腾越联络同志,进行革命活动。为壮大革命力量,张文光以同盟会骨干为核心,创建了外围组织“自治会”,有骨干50余人,会员数千人,遍及腾越、永昌、龙陵等地的各个阶层中,成员有学校师生,农民及一些会党分子,为1911年的起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张文光与滇西革命同志刀安仁、刘弼臣等分别会同或致函协商后,决定于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正式起义。这天午后2时半,张文光从干崖刀安仁处取出孙中山颁发的印信及《革命方略》,赶往腾越,立即到城外的指挥部五皇殿部署起义。

张文光率领起义的骨干分子誓师后,决定于当日晚9时起义。届时,张文光命陈天煜率部前往陆军驻地,说服其张桐营长反正;命钱泰丰、李光斗前往第四防营驻地,劝其曹管带起义;命彭萤、方涵、周缵、薛朗前往防军第五营驻地,说服其管带谭某归顺。各路革命军受命后分头行动,张文光亲率敢死队准备策应各军。

陈天煜部率先接触张营,张桐开枪拒降。起义部队猛攻张营,击毙张桐,攻占城南道署。钱泰丰等的劝降活动也遭到拒绝,便击毙曹管带,四防营官兵全部投诚。钱泰丰率部乘胜追击,攻打城南军装局。彭莫等率部至第五防营驻地,管带谭某越墙逃走,该营不战而降。张文光率部直取镇署,清军总兵张嘉钰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镇署被起义军占领。从晚9时战斗到深夜12时,各署局均被占领,腾越起义成功。

腾越“九六”起义胜利后,立即建立了革命政权——“滇第一军都督府”,由张文光任滇西都督,总理一切军政事务。军都督府布告国民,宣称它完全遵循孙中山《革命方略》制定的政纲及将来之治国大计。起义军严守纪律,既不伤害人民,又保护外国领事侨民,使腾越城市井然,百姓安定。腾越胜利,波及滇西,至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四日),永昌、龙陵、永平等各府、厅、州、县及十余土司边地都纷纷响应,宣布起义,隶属滇第一军都督府。

腾越“九六”起义,不仅推翻了清朝在腾越地区的统治,而且率先在云南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因此,其云南辛亥首义功不可没。

临安起义是云南辛亥革命中的又一重大事件。

临安(今建水)是滇南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辛亥革命前夕,在这里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的较量也很突出。云贵总督李经羲在临安城布有重兵把守,共有三支军队驻防。第一支是以罗鸿逵为标统的新军75标,下辖三个营,共有官兵分驻临安南北校场;第二支是巡防营;第三支是由临安富商朱朝瑛为广西左江道龙济光招募的民军,共三个营400余人,分驻临安四城楼,观音仓等处。反革命武装实力是相当强大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党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联络同志,发展革命力量。首先是同盟会员赵又新(原名赵复祥)利用李经羲委任他做75标教练之机,在驻临安新军的三个营中,整肃风纪,剪除陋习,使军队面貌大为改观;他本人的威望也因此上升,为士卒翕服,为日后在新军中发动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赵又新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在临安要起义成功,必须要得到富商朱朝瑛的支持。于是,赵又新通过各种途径做朱朝瑛的工作,其中包括写匿名信劝朱不要把民军带往广东给龙济光,并向其“隐示革命意”。最后,终于把朱朝瑛争取到革命营垒中来,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与民军开始有了联络。这时,云南讲武堂19名特科班毕业生分到75标见习。赵又新认为讲武堂学生必定具有革命思想,于是秘密约见他们。从此讲武堂见习生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相互配合,在各营士兵中进行革命鼓动。这些工作,为临安起义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1日(旧历九月十一日)驻临安新军得到省城“重九”起义的消息。赵又新与朱朝瑛等人商议后,决定于当晚起义。为了让新军顺利进城发难,朱朝瑛等分别前往驻防四城楼的民军驻地,秘密传令:今夜新军入城,当开城欢迎,勿放枪。违者,惩以军法。

部署好之后,11月1日夜10时,驻校场的75标第一、二营同时发难,宣布起义,并立即向城内发动进攻。起义部队到达南城时,却遭到了守军的袭击,城上枪弹如雨。赵又新命人砍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入城。两营起义官兵入城后,先后攻下了临安府府署和75标本部等军政机关。结果,知府吴昌祀和标统罗鸿逵逃走,起义军占领了府署和标本部。驻北校场的第三营,其管带见大势已去,向起义军投诚,巡防营官兵闻风归顺。至此,临安全城光复。

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建立了“南军军政府”。赵又新推朱朝瑛为统领,自任副统领,以佴致中为参谋。南军军政府成立后,一面致电省军政府,报告临安光复情形;一面电函临安所属各县及开广、思普、元阳一带,劝其守军反正。同时,还招募新兵,弹压土匪,并打算进攻蒙自。

然而,清王朝在滇南的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其统治的覆灭,千方百计地做垂死挣扎。以蒙自关道龚心湛为首的反动势力,组织反动武装向南军军政府反扑。龚心湛表面上派人赴临安表示赞同起义,暗中却调集个旧、开广的巡防营攻击临安,形势突然险恶。但是,赵又新、朱朝瑛等南军军政府领导人临危不惧,有效组织反击,打败了敌人的反扑,龚心湛兵败出逃。

正当滇南形势顺利发展之际,12月3日蒙自新军突发兵变,进行叛乱。叛军攻占军械局、道署等军政机关,将储银抢劫一空,还抢商号、烧洋行。驻越法军也企图乘机入侵云南,滇南形势又趋严峻。

此时,云南军政府一面与法国领事交涉,阻止法军入侵,一面派罗佩金赴蒙自处理兵变。罗佩金到蒙自后,以“设宴饯酒”为名,捕杀了叛乱首恶。至此,滇南兵变平息,新政权得以巩固。

云南军都督府的建立

“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就在“重九”起义成功的当晚(10月31日),蔡锷召集起义重要将领唐继尧、刘存厚、殷承、雷飙等人,商议组织新政权。

1911年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在昆明五华山原两级师范学堂所在地,正式宣告成立,公推蔡锷为云南军都督。一个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在“彩云之南”诞生了。

云南军都督府设置一院三部。一院为参议院,三部为参谋部、军务部和军政部。

参议院直属军都督府,是参议军事、政治的首脑机关。由军政部总长李根源兼任参议院院长,有席聘臣、游万昆、吕志伊等参议官23人。参议官由都督选任。

参谋部主管军事上的一切计划,其职能包括作战、调遣、谍查、测地等事项的规划。由殷承任参谋部总长,刘存厚、唐继尧任次长。下设作战、谍查、编制、兵站、辎重弹药、炮兵材料、测地等七部,分别由谢汝翼、张子贞、韩凤楼、李凤楼、顾品珍、刘德坤、李钟本为部长。

军务部主管军备上的一切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其职能包括筹饷筹粮、军医、军械、兵工、制革、被服等的筹划。由韩国饶为总长,张毅为次长。下设四局三厂,四局是筹备局、粮饷局、军医局和军械局;三厂是被服厂、制革厂、兵工厂。

军政部主管内政上的一切事务,其职能包括财政、民政、外交、实业、学政、巡警、审判、民团等事项的处置。由李根源任总长,李曰垓、唐继尧(兼)任次长。下设民政、外交、财政、学政、实业五个司。

军都督府还设置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由周钟岳任处长。

从上述参议院院长、参议官以及各部总长、次长的名单中,人们不难看出,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同盟会员(或革命党人)。这一组织结构,足以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云南军都督府是一个革命的政府,其领导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这一情况与武昌起义后所宣布独立的各省中,政权大部分落入立宪派、旧官僚、反动军官手中的状况相比,云南军都督府是一个十分难能可贵的革命政权。

云南军都督府成立时,宣布了它的施政纲领,认真地贯彻了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军都督宣布它的宗旨“在于铲除专制政体,建立良善的国家,使汉、回、满、蒙、藏、夷、苗各族结合一体,维持共和,以期巩固民权,恢张国力”。它定国名为:中华国;定国体为民主共和国体;定国旗为赤旗,心用白色“中”字(后奉中央政府之命改为五色旗)。云南军都督府还同时发表了《滇军政府讨满洲檄》,重申“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同盟会纲领,并声称:“有渝此盟,四万万同胞共击之。”在辛亥各省起义的宣言或檄文中,重申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实为罕见。这也足以说明云南辛亥革命与其他省区的革命相比,是比较彻底的。

云南军都督府建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除了坚决肃清清王朝反动势力外,还采取若干措施协调革命阵营的内部矛盾。起义后,由于种种原因,起义军和革命党内部存在相互火拼或叛乱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腾越张文光部与驻大理反正新军的对抗和蒙自兵变。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是很难巩固革命政权的,面对革命阵营内部的对抗、火拼与兵变,云南军都督府采用先派大员外出巡阅,作实地调查整顿的措施加以解决。迤西方面派李根源为西防巡阅使,妥善解决了腾榆(大理)冲突。迤南方面如前所述派罗佩金为南防巡阅使,瓦解了蒙自叛军,将叛军首犯缉拿正法。这些措施,使辛亥革命后的云南迅速肃清了各种反动势力,获得了革命在全省的巩固和统一。

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后,一扫清朝旧制,在内政外交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云南政局焕然一新。

在对外关系上,军都督府照会英、法两国驻昆领事。照会主要内容有七:“一是贵国官吏人民严守中立;二是贵国火车不得代清政府运输军队,并代运军用物品;三是贵国官吏人民生命财产本都督府承认确实保护,但如违第二条,则此条取消;四是贵国向与清政府所订条约仍有继续效力;五是贵国此后有关中国的云南省一切交涉事件,须直接(与)本都督府(交涉)方为有效;六是贵领事应咨回本国承认云南独立;七是本政府对于贵国有未尽事宜,再随时照会办理。”这个照会的精神在于不准外国干涉云南革命,必须承认独立后的云南新政权,必须与清政府在云南的势力断绝往来;同时也按照国际惯例,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但前提是不能干涉中国革命,至于未废除不平等条约,则表现出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这一个复杂问题,它有待于革命后的中央政府来解决。因而,有专家评论云南军都督府时说:这七项外交原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既是强硬的,也是有分寸的”。

在内政方面,军都督进行诸多改革,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效率,倡导廉洁。规定政府机关从阳历5月1日起必须准8时上班,迟到者罚扣月薪,每迟到10分钟,罚扣月薪1%,以次递推。办公时不能随意会客,只能在规定时间内会客;若有紧急事件,可随时会商,但须由秘书处安排。蔡锷带头身体力行,在其办公桌背后,贴有纸条:“鄙人事冗,除公事外,请勿涉及闲谈”。云南军都督府办事效率之高,成为“南北各省之冠”。

军都督府还规定不得请客送礼,兼差人员概不兼薪,不得受贿和侵吞缺额饷银,不得挪用教育经费,不得在非星期日宴客,一席之费,不得超过5元,等等,违者处罚,力图廉洁。警察厅长在非星期日宴客。请蔡锷首座,蔡锷接到请柬后,在上面批示:“违背功令,罚薪半月。”此后,“闻者募不诧异发噱,而奉令唯谨”。

第二,更换人事。从军都督府各部、司、局的重要负责人,到地方行政长官,都任命革命党人或同情革命的人士担任,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吏撤职。在军队中也任命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为军官。

第三,整理财源,节俭开支。军都督府采取厘税收入点滴归公,开设富滇银行,编制预算决算,发行救国公债等措施来解决财源。又在公务员中两次减薪,节俭开支。

第四,整顿工商业。针对昆明商界每日开业晚,“不特于事业难期发达,实于卫生上诸多碍”的陋习,军都督府规定自阴历九月初一起,各商店必须每日早7点钟一律开市。违者,每迟开半小时,罚金二角。在工矿业上,先整顿盐务、矿务,同时设立省模范工厂,举办劝业工厂等,开拓市场。在交通运输上,也有所规划。

第五,在教育方针方面,主要措施是改造私塾,普及小学教育,新增学堂120所;在曲靖、昭通、永昌、丽江、普洱、蒙自设初级师范6所,培养师资;选派留学生100余名赴欧美及日本留学。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辛亥革命后的云南在一段时期内,“一切善后布置,俱能井井有条,秩序上之整严,实为南北各省之冠”,“财政上不甚困难,金融机关甚形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