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068

第68章 明争暗斗夺得嗣权

曹丕是著名大政治家曹操的次子。4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自幼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戎马生活。公元197年,曹操遭到张绣围攻,勇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为救曹操战死,曹丕成为曹操的长子。

父亲的四处征伐,文功武略,言传身教影响着曹丕兄弟,也培育了他们政治上统御江山的雄心。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而归,此后后,曹操和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将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曹丕的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时,曹丕正在为争夺魏王太子的位置,与众兄弟展开明争暗斗。在曹操的二十五个儿子中,能够有资格被立为王太子的,只有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因此,争斗就在他们几人之间展开。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能文能武的曹丕在争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最为优越的条件。但曹丕面对的是几位才识卓越也雄心勃勃的兄弟,其中最早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的同父异母小弟曹冲。曹冲聪敏过人,五六岁时,就留下了后人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经常为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将吏向曹操请求宽刑。经曹冲辩明冤情而免遭杀戮的有几十人。曹操非常喜爱这个儿子,经常对群臣称赞曹冲,有让曹冲继承事业之心。不过,曹冲的寿命不长,13岁时就因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可见,曹冲若在,曹丕能否即位是很成问题的。后来让曹丕提心吊胆的是二弟曹植。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并且才思敏捷。曹植平时生活俭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当时杨修、丁仪、贾逵、王凌等人都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但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却在政治斗争方面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有胜曹植一筹的才干,曹丕团结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而曹植团结的却多是些文人学士。支持曹丕为太子的有贾诩、崔琰、吴质、桓楷、卫臻等。他们根据《春秋》立嫡以长之义,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同时,曹丕也听从贾诩的话,表现出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使曹操对他看法越来越好。而曹植却正相反,任性而行,饮酒无度,行为不检点,又不注意掩饰,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

后来,曹操终于在贾诩以袁绍、刘表等废长立幼,引出变故的教训劝说下,决定立曹丕为太子。公元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带着头疼宿疾,和刘备辗转打了几仗,不久便在洛阳病逝。于是曹丕接管了父亲所有的官衔和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