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037

第37章 施政困难重重

汉哀帝刘欣在即位前,已经是一个诸侯王,按照常理来说,刘欣已经不可能登上皇位,只是规规矩矩地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诸侯,了此残生。但侥幸的机会却使他得以进身,从而登上九重高位,成为一代君王。

这个机会来源于汉成帝刘骜无子。公元前9年,汉成帝刘骜因无子,决定议以藩王为太子,所议人选一个是中山王刘兴,一个就是刘欣。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为究竟谁做太子争论得不可开交。刘骜无奈,只得把刘兴和刘欣都召来,以考察谁究竟是太子人选。刘欣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学教育,自然对儒家礼节了如指掌,因此入朝时便带上了太傅、国相和中尉,刘兴却只有太傅侍从。汉成帝刘骜自然就喜欢上了这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了。于是首先问刘欣:“为什么把大傅、国相、中尉都带入朝?”刘欣回答说,按规定诸侯王来朝可由国中两千石官陪同,傅、相、中尉都是两个石官,所以就让他们陪着入朝。成帝又让他背《诗》,他不仅背得非常流畅,还能解说其中意义。而成帝考问刘兴为什么只带大傅一人入朝,刘兴却回答不出。让他背《尚书》,也背不出。而后吃饭的时候,刘兴出了洋相,很贪吃,以至吃得太饱而不得不把裤带解开。相比之下,刘骜自然就喜欢刘欣了。再加上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偷偷送了许多钱财给赵皇后。枕头风一吹,刘骜就下诏立刘欣为太子。

刘欣被立为太子后,还真能稳得住阵脚,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向成帝谦让说:“我的才能还不足以任太子,陛下您圣德宽仁,肯定还会有儿子。我现在只愿意在您身边朝夕奉问,一旦您有了圣嗣,我就归国守藩。”刘骜听了以后更加高兴。公元前7年三月,汉成帝猝然驾崩,刘欣即位,是为哀帝,时年19岁。

汉哀帝还算是个仁君,面对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西汉王朝当时正潜伏着由外戚王氏集团和生活奢侈腐朽的官僚、贵戚所引起的巨大的统治危机。汉哀帝在位七年,几乎是竭尽全力试图来挽救危机,力图起死回生。

俗话说:旁观者清。由藩王当上皇帝的刘欣,自然知道外戚王氏集团的擅权专政,所以即位伊始,他就针对王氏专权,极力削其权。使得汉哀帝在位时期,外戚王氏集团暂时给打在阴沟里翻不了身。不过,他的政策是又拉又打,不把事情做绝,他在削弱了王氏权力后,对他们还保留了一定的待遇。经过这一番努力,尽管王氏还有不少羽翼,但朝中大权已基本被夺回到哀帝手里,王氏的气焰也受到沉重打击。

刘欣在削夺王氏权力的同时,还是没有能从分封外戚的怪圈走出来,把自己的外戚丁、傅两家都封了官。但刘欣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他的外戚当政,而只是利用他们来削夺王氏权力,因此并没有把实权交给他们。

面对积难重重的统治局面,刘欣“心比天高”,无奈西汉王朝已经是“命比纸薄”。他极力试图缓和阶级矛盾,即位伊始,就下令罢乐府官,以求百姓节俭;接着,又针对土地兼并盛行、奴婢数量猛增,下令限制田宅和奴婢数量。同时,还下令罢职齐国三服官(管理制造丝织服装的官员)。无奈在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贵戚、大官僚都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哀帝只好下诏暂缓实行。

从骨子里就是个理想主义者的刘欣,见改良不行,又心生一计,试图在精神上搞欺骗,演出一场“再受命”的闹剧。所谓“再受命”,就是汉王朝继汉高祖得到天命代替秦王朝后,又再次得到天命,以继续统治。于是刘欣在公元前5年就下诏宣布,把建平二年改为“大初元将元年”,自己改称为“陈圣刘大平皇帝”,从而表明已经“再受命”了。但这套把戏不仅欺骗不了多少人,而且还给人一种汉朝气数已尽的感觉。这套把戏并没有什么人相信,就连刘欣自己也觉得荒唐。所以,仅仅两个月后,他就下令废除了“再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