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241

第241章 孝宗朱祐樘

(公元1470~公元1505年)

在位时间:公元1487~公元1505年

曾用年号:弘治

谥号:无

庙号:孝宗

安葬地:泰陵

公元1847年,明宪宗的长子朱祐樘出生。

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死去,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公元155年,明孝宗病逝,享年36岁。

在宪宗时的后宫中,是没有嫔妃敢怀孕生子的,这是因为被年龄已大,无法生子但又专宠的万贵妃残害的结果。朱祐樘能侥幸出生并存活下来,其间充满戏剧色彩。他的母亲纪氏是宫中一个小小的女史(女官名称),负责管理宫中藏书。公元1469年的秋天,纪氏被偶然来到书房的宪宗幸之,自此有孕。纪氏生下来祐樘后,忍痛将他交给门监张敏,让张敏把他溺死。为人善良的张敏想到皇上无子,就背着万贵妃秘密抚养,从而保全了朱祐樘的生命。6年后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梳头,对镜叹道:“朕将老了,可是还没有儿子!”张敏立即跪下说:“皇上并非无子!”宪宗大为惊诧,张敏接着说:“现在安乐堂内就有您的龙种。”宪宗更加奇怪了,于是追问,张敏就把朱祐樘的事情告诉了他!宪宗大喜,立即派人把朱祐樘带来,随即命礼部定名,并册封纪氏为淑妃。但纪氏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厄运,不久就在新居永南宫暴死。公元1469年的冬天,朱祐樘被立为太子,并于公元1487年即位,是为孝宗。

即位后,孝宗立即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臣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两个月后,孝宗又下令将那些冒领官俸,总计有3000人之多的艺人、僧徒一概除名。接下来,孝宗以各种方式处罚了另外一些奸佞之徒。在清理过程中,孝宗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大开杀戒。被砍掉脑袋的,只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继晓。

罢斥完奸佞后,自然任用的就是贤能之人。为了熟悉官吏的情况,孝宗曾下令吏、兵两部把官吏姓名全部抄录下来,贴在墙壁上,遇有迁罢的人,随时更改。由于孝宗注意任用贤能,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出了许多名臣。孝宗还善于纳谏,在他上台不久,朝中就形成了大臣纷纷上书的生动局面。孝宗还采纳了除早朝之外,再在便殿召见大臣,谋议政事,当面阅其奏章,下发指令的意见,开始增加“午朝”,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

在孝宗统治的整个时代,其实行的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都自始至终地得以贯彻执行,这是因为孝宗时代有一批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他的励精图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孝宗最信任的王恕、极为赏识的马文升,等等。孝宗和这些内阁大臣的关系极为融洽,对他们讲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每每称善,这种情形在君臣之间,确实少见。

孝宗还减免灾区的赋税征收,从公元1490年河南因灾免秋粮开始,孝宗对每年奏报上来的因灾免赋要求,基本上都同意。孝宗还令刘大夏于公元1492年夏坐镇山东阳谷,负责整治黄河以及江南的水患,刘大夏历时两年,完成了多项水利工程,终于治服了水害。在孝宗的支持下,刘大夏还大力整顿军事,核查军队虚额人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同时也请孝宗停办了不少“织造”。公元1489年秋九月,孝宗下令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不准接受外人的投献钱财、物品。

张皇后的兄弟张鹤龄在皇室中,是最为飞扬跋扈的一个,闹得百姓无以为生。因此,在公元155年春,李梦阳上书弹劾张鹤龄。孝宗在张鹤龄与其母天天在面前哭闹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李梦阳下狱,后来又将李梦阳复职,只是罚俸三个月,随后找到张鹤龄训斥,从此张鹤龄收敛了许多。从此,那些往日横行不法的权贵,只得收敛劣迹。

孝宗在执掌权力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全力以赴整顿朝纲,渴望帝国的振兴。公元1505年,李东阳奉旨去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当时正好大旱,李东阳在返京的路上仔细调查,回来后,便将所见所闻奏告孝宗,并指出其中很多都是弊政造成的后果。孝宗听完李东阳的话,沉吟半晌,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李东阳感动得跪伏在地,高呼“万岁”。正在此时,工部尚书有事奏报,孝宗听说是为了削减宫中的开支,因而裁减尚衣局、军器局、司设监的匠人,他马上下旨,批准了工部尚书的请求。此后,再接到宫内针工局,计划招收大批的裁缝入宫的奏告,孝宗也没有批准。另外,孝宗还下令裁减织造数额的三分之一,节省了经费开支。

公元1505年,这个明朝中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因病去世,享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