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191

第191章 光宗赵惇

(公元1147~公元1200年)

在位时间:公元1189~公元1194年

曾用年号:绍熙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庙号:光宗

安葬地:崇陵

宋光宗在位期间只是为做皇帝而做皇帝,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来,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惧怕“河东狮吼”而又听信皇后的谗言,以至于与年老的父亲太上皇宋孝宗老死不相往来,最后被自己的皇后联合大臣们以不孝之过逼其禅位,于是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统治生涯。

公元1187年,81岁的太上皇赵高宗赵构死去,宋孝宗以孝出名,因而十分悲痛,从此不理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禅位。两年之后,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在紫宸殿举行了受禅之礼,由太子赵惇即位。宋光宗即位的时候,北方的金世宗已去世,即位的新帝金章宗又昏庸无能,加上宋金边境多年相安无事,于是宋光宗很想趁此机会励精图治,重振大宋雄风。这时的朝中大臣,都在光宗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准备开创一番基业,中兴大宋。可朝廷没乱,偏偏后宫给他添乱。这光宗的老婆李皇后是喜欢弄权的,为了她弄权,竟掀起一场场宫廷风波,把光宗搅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光宗想将一批为非作歹、干预朝政的宦官诛杀,整肃朝纲,结果被李后从中作梗,弄得自己郁郁寡欢,渐渐成了心病。这当父亲的太上皇孝宗听说儿子有病,急忙让御医细心调治,自己还亲自翻检医书,采购良药,以治光宗的病。没想到受宦官们挑拨的李后又来挑拨光宗,极力阻止他去见自己的父亲。光宗竟然听李后的话,坚决不肯去见太上皇。

等光宗病好后,爱子心切的孝宗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相见,以叙父子之情。可李后没有告诉光宗,而是自己一个人偷偷来见孝宗。孝宗问她:“皇上不是病好了吗?怎么没有来?”李后装着忧虑的样子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陛下本来已经好了,可今天又偶染风寒,我只好一人前来见您。”孝宗担心地说:“他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该怎么办呢?”李后便趁热打铁:“我也正为此不安,依我之见,皇上既然多病,就不如册立赵扩为太子,也好辅佐皇上,为国分忧,不知父皇您的意下如何?”孝宗反驳说:“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这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再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议论国事?”李后听了此言,又气又恼。回到宫中,立即找到光宗哭着说:“寿皇(孝宗)将要废掉我,另立中宫,我们母子就要见不到陛下了!”光宗不解,便问怎么一回事,李后便添油加醋地叙说了一遍,说到最后还号啕大哭起来,光宗心软,自然对李后的谎话深信不疑,于是向李后保证从此不见父亲。他说到还真做到,硬是一直没有去见父亲。

这孝宗想儿子想得两眼欲穿,就是不见光宗前来,心里非常难过,渐渐忧郁成疾。公元1194年,68岁的孝宗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群臣急忙请光宗前去问候,可却与皇后出游去了。

孝宗终于与世长辞,得知噩耗后,光宗依然拒绝群臣的请求,坚决不出宫,后来也不肯主持孝宗的丧礼。这使得大臣们群情汹汹,于是与皇太后合谋,准备逼光宗禅位。

第二天,百官齐集,举行仪式。大臣赵汝愚率百官来到孝宗灵柩前,向垂帘而坐的吴太后上奏,请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又替吴太后拟定一篇懿旨,请吴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皇帝因为有病,不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边看边点头应允:“就照此办理吧。”大臣们急忙让内侍扶赵扩入内,吴太后勉励了他几句,然后替太子披上皇袍。大臣们一再劝进,太子百般推让,最后还是接受百官朝贺,当了新皇帝。

此时光宗还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帝参拜他,方才知道。只好对着随侍新君的大臣们大发脾气:“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事先不报告我,就作这样决定。不过现在既是我的儿子受禅,也就罢了。”于是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这时,光宗方才感到后悔,也体会了当时父亲的处境,于是借酒浇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到了公元1200年,做了6年太上皇的光宗终于在寂寞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