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167

第167章 僖宗李儇

(公元862~公元888年)

在位时间:公元873~公元888年

曾用年号: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僖宗

安葬地:靖陵

公元862年,唐懿宗第五子李儇出生,本名李俨。

公元873年,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杀死懿宗长子,立李俨为太子,改名李儇,同年,唐懿宗驾崩,李儇灵前即位,是为唐僖宗。

公元874年,王仙芝和黄巢分别起义,揭开唐末农民起义的大潮。

公元877年,王仙芝战败被杀,黄巢统一了起义军,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确立了推翻唐王朝的明确目标。

公元880年,在黄巢起义军的攻击下,李儇不得不南逃四川,并于公元881年抵达成都。

公元883年,黄巢在各路军阀的围剿下撤离长安。

公元885年,李儇回到长安,随即又在宦官田令孜的逼迫下离开长安。

公元888年,年仅26岁的李儇病死。

11岁的唐僖宗李儇即位以后,不懂政事,而名为托孤大臣的宰相韦保衡却不能主持政事,拥戴有功的刘行深、韩文约两个宦官掌握了实际政权。可怜的韦保衡在李儇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贬为贺州刺史,不久又令其自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行深、韩文约的统治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

田令孜本姓陈,在懿宗时代随义父田某人内侍省做太监,改为田姓。田令孜很聪明,也读过不少书,长于谋略,他在尚做普王的李儇身上投资,使得李儇离不开他,后来做了皇帝,也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其他的人根本无法对李儇进行控制。从李儇即位之日起,田令孜便在幕后操纵一切,韦保衡的被贬死、接任的路岩也很快下台,甚至刘行深和韩文约也先后被迫因“病”致仕,都与田令孜的幕后策划有关。

公元875年,田令孜接替韩文约出任右神策军中尉以后,正式成为宦官首领,而且可以决定对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的任免奖惩,成为名正言顺的实际执政人物。

这时的李儇心思并不在朝政上,他喜欢的是算术、音乐、下棋,而且水平还相当高;至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蹴鞠、骑驴击球、斗鸡、斗鹅等李儇也样样精通;甚至还能玩点骑马射箭,舞枪弄棒之术。这个除了政事以外,做到“文武全才”的皇帝非常骄傲,曾经自豪地对人说:“若现在的科举中设置击球科进士,我一定能考中状元。”那人正对皇帝的不务正业感到不满,便接口说:“如果由尧、舜做礼部侍郎,负责录取,陛下肯定会被淘汰。”李儇对此并不忌讳,只是一笑了之。

李儇无忧无虑地做皇帝,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以至于朝纲在田令孜等宦官的控制之下,越加紊乱,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公元874年,遍及许多地方的蝗灾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一场由王仙芝和黄巢发起的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消息传到京城,田令孜为了寻求退路,让自己的同胞兄弟陈敬碹和心腹杨师立、牛勖、罗元果去经营四川。这时的李儇在分配四人的统治区域时,还玩心骤起,别出心裁地让他们站在球场上,自己坐在球门旁监督,宣布谁先射球入门,则去做西川节度使。陈敬碹首先破门,获得这一职位,取代了在这一地区本来颇有政绩的崔安潜。杨师立出任东川节度使,牛勖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田令孜的早做打算是正确的,起义军声势逐渐浩大,不断给前来镇压的官军以重创。公元876年,当起义军逼近洛阳,唐王朝在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卑鄙的手段收买起义军将领,企图分化瓦解起义军队伍。一度产生动摇的王仙芝被黄巢狠狠骂了一顿后,与黄巢分兵进攻,于次年战败被杀。至此,起义军由黄巢统一指挥,率部转战黄淮、江淮和江南数年,于公元881年再次北上,把进攻目标指向长安。

朝廷慌忙派兵出潼关拒敌,但由街头乞丐和流浪汉顶替的士兵纷纷倒戈,起义军杀入长安。田令孜慌忙保护僖宗从西门秘密出逃。立即南下“幸蜀”。于公元881年,抵达成都,将陈敬碹的府衙暂时作为行宫。

到了成都后,留在长安的唐王朝宰相以下官员绝大部分做了农民军的俘虏,基本上没有文武官员跟随李儇到成都来,因而大权均被田令孜控制,李儇本人也完全成为田令孜的傀儡。已近20岁的李儇对自己的处境也日感不满,但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听任事态发展。

在李儇躲避农民军的四年中,朝廷丧失了最后的一点威信和号召力,地方割据势力为了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竞相扩张实力,形成军阀,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转变为军阀混战。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以后的延续不过是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的过渡而已。

因为被各路军阀围剿,黄巢不得不于公元883年4月撤出长安。李儇因为长安经过各路军阀的多次破坏之后,早已残破不堪,故没有立即离开成都,而是在长安得以修复后,方于公元885年回到长安,结束了四年多的流亡生活。但此时的唐帝国除四川、两广和大西北尚未正式形成大规模割据外,其他地区均被军阀们瓜分完毕,或尚在无休止的争抢之中。

这时的唐王朝,已经因国库空虚而难以为继,为维持朝廷和自己军队的开支,田令孜不得不采用武力,试图从拥有盐税征收权的王重荣那里收回盐税权,田令孜联合豳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共同对付王重荣,王重荣求救于早已是李唐王朝的叛逆,并且也是北方军阀的公敌的李克用,李克用为借此消除后顾之忧,决定援助王重荣。将朱玫、李昌符及田令孜的联军击败,兵临长安城下。田令孜只得再次保护李儇逃到凤翔,并要他再次“幸蜀”。李儇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傀儡皇帝生涯,早已对田令孜不信任,决定要继续留在凤翔。田令孜便于公元886年率兵劫持李儇强行出走,前往宝鸡,再次到达兴元。随后由于形势的变化,田令孜无奈地将朝政大权交给杨复恭,自己投向蜀地的兄长陈敬碹。

李儇才出狼窝,又入虎口,自田令孜出走后,杨复恭控制了一切,为巩固自己的专权地位,杨复恭大举党同伐异,对田令孜余党或杀或贬,一概清除,使刚刚缓和的政治局势又紧张起来。盘踞长安的李昌符面对杨复恭的党同伐异,不禁担心自己未来的下场,唯恐被杀,于是借口京师残破,宫殿极需修复,阻拦李儇一行进入长安。

杨复恭虽名为朝廷执政,对朝廷中的官员耀武扬威,可是对割据一方的军阀李昌符的行为却无可奈何,李儇进不了长安,只好返回凤翔。后来李昌符来见李儇,结果与杨复恭的儿子杨守立发生口角,于是双方各自带领人马,拉开架势对攻。可怜的李儇还想以皇帝的身份进行调解,结果谁都没把他放在眼里。李儇见此情景,只得仰天长叹,回到行宫不闻不问,听任事态自由发展。第二天,李昌符的军队纵火焚烧了李儇的行宫,与杨守立再次火并,李昌符被打败,李儇这才安定下来。在逃亡中,唐王朝的列祖列宗牌位散失,李儇感到回去难以向祖宗交代,决定先派人去长安修复太庙,重制牌位,自己仍暂留凤翔。

公元888年,忧郁中的李儇生病,因害怕死在外面,命急速回京,到长安后不久,李儇因病去世,离开了这个既留念又心痛的世界,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