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163

第163章 拒边患平内乱制宦官灭佛教

李炎和后来当上皇帝的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等人是亲兄弟,和其他兄弟曾经被父亲同封为王,又同住在皇宫之外的十六宅。但住在十六宅中的李炎却和其他无所事事,整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诸王不同,他不为侈靡生活所诱惑,有心计,善谋划,尤其是两位兄长先后当了皇帝,他更是有了做皇帝施展自己抱负的欲望。想当皇帝,首先就得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唐文宗的皇太子李永是李炎成为皇帝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但这个太子还是没有做皇帝的福分,于公元838年抑郁而死。随后,唐文宗正准备册立侄儿、敬宗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的时候,却突然病倒,于是宦官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假传圣旨,率领神策军来到十六宅,迎接李炎前去受封。病重的唐文宗见其逼宫之意甚农,只得诏立李炎为皇太弟,临时执掌军国政事。不久,病重之时又遭惊吓的唐文宗终于病逝,李炎便于灵棂前即位,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

即往后的武宗,毫不犹豫地将同自己争夺皇位的李成美、李溶及杨贵妃赐死于府第。接着论功行赏,将有拥立之功的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封官授爵,随后派遣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率禁军护送文宗灵驾赴章陵。刘、薛二人素与仇士良不和,在立储之争中,二人拥立皇太子和安王失败,更加仇视仇士良。难得这次武宗让他们率领禁军去安葬文宗,是起兵的好机会。于是二人密谋,准备率军诛杀仇士良、鱼弘志。结果事情泄露被杀。同时,与之有关的宰相杨嗣复、李珏也被罢相。

经过这一赏一贬,武宗在朝廷中再无反对他即位的人,随后准备除掉仇士良等宦官势力,李炎最讨厌宦官仇士良等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控制自己,因而发誓要清除他们。为了尽快摆脱自己的被动地位,就需要有一位才能卓越的宰相协助自己,以便逐渐取代宦官势力,控制朝廷大权。经过慎重选择,李炎把这一愿望寄托在了久负盛望的李德裕的身上,把他从淮南节度使任上擢为宰相,入朝执政。

李德裕上任后,君臣便开始通力合作,准备建立自己的威信,再图除掉宦官势力。这时候,回纥前来侵犯,给了这君臣二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公元842年,回纥乌介可汗以为李炎的朝廷软弱可欺,公然向唐中央政府朝廷提出要牛、羊、粮食,并借驻天德城等无理要求,李炎坚决不同意。勃然大怒的乌介可汗便领兵越过把头峰(今包头市附近),南入大同川,掠牛马数以万计,直逼云州城(今山西大同市)。

面对回纥乌介可汗的侵扰,李炎力排众议,否决掉牛僧孺等保守势力主张固守边防,不可出击的论调。采取李德裕的先招抚后讨伐的意见,先赐给乌介可汗诏书,列数其罪状,并警告他迅速退兵,对唐称臣,尽可能争取招抚。同时,又马上召集各路大军,准备讨伐回纥。招抚没有成功,乌介可汗还是一意孤行,并于公元843年农历正月进攻振武。

唐大军立即出征讨伐,各路大军配合猛攻,在东胡山大败回纥军队,俘虏了2万人,乌介可汗中箭逃往黑车子族。唐军取得彻底胜利。

这时,昭义镇节度使刘稹又在后方发动了叛乱。事件发生后,朝廷哗然,因为昭义镇所辖区域靠近两京,是拱卫两京的战略要地。对藩镇之乱心有余悸的大臣大都主张妥协,答应刘稹的要求,只有李德裕等少数的大臣坚决主张对刘稹用兵平叛。李炎还是采纳李德裕的意见,决定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用藩镇之兵讨伐刘稹。随后,武宗便下令削夺刘从谏和刘稹官爵,召集成德节度使王元适、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武宁节度使李彦佐等合力讨伐刘稹。

诏令一下,各路大军进展迅速,只有李彦佐借口休整行动迟缓。李炎立即从天德军方面调石雄任晋绛行营节度副使,准备取代李彦佐。同时又下令各路讨伐军严明军纪,不得焚烧庐舍,挖坟掘墓,侵扰百姓,从而取得了沿途百姓的支持。公元844年夏,叛军的邢州刺史裴向、洛州刺史王钊、磁州刺史安玉等抵挡不住讨伐军的进攻,各自率部开城投降。消息传到叛军总部后,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刘稹的亲信郭谊等杀掉刘稹,迎接讨伐军进城。历时13个月的昭义之乱,至此彻底平定。昭义之乱的平息,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巩固了唐王朝的统一。

两次坚决而又果断的军事决策,使得整个朝廷无不为武宗佩服。就在武宗与李德裕君臣二人在军事决策中默契配合的同时,趁宦官们狐疑、观望、等待之际,又制定了限制宦官的方略。

按照李德裕的意见,李炎有效地对宦官的权力进行剥夺。首先向宦官头子仇士良开刀。逼得仇士良无奈,被迫退休,不久便郁闷地死去。一年后,李炎使下令追削仇士良生前所受官爵,并籍没其家产。随后,李炎又架空由宦官控制的枢密使,不经过枢密使便直接任命官吏,无疑是对其权限的极大限制。

随后,李德裕总结了德宗以来中央与藩镇作战失败的原因,并上书李炎,指出由于宦官军权太大,战时诏令从宫廷直接发到前线,宰相却不能参与决策;同时作为监军的宦官随意指挥,束缚了将帅的手脚,使军队不能灵活作战。而这些宦官又贪生怕死选军中最强壮的士兵作为卫队,让老弱士兵出阵作战,如果在战场上远远望见事情不妙,便策马先逃,阵上士兵也随之溃退。武宗认为这个原因一针见血,立即接受李德裕的建议,根据上述原因一一禁止或解决,使重新拥有指挥权的将帅们能机动灵活地在前线作战。李炎对宦官势力的打击尽管是有限的,但对唐王朝来说却是受益匪浅。

除此而外,李炎一生中做过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尊崇道教,下令灭佛。由于佛教传入中土后,虽可以帮助统治者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被教内外的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时候,又会颠覆统治者的统治。至此,李炎于公元845年发布灭佛诏书。对全国各地寺院的财产进行调查登记;勒令50岁以下的僧尼一律还俗,遣送还乡,参加生产;规定上州每州只准留一所佛寺,下州的佛寺全部废毁。上都(指京师长安)、东都(指挥都洛阳)每地各留两所寺院,每寺留僧30人。到年底,全国共销毁寺院、4万6千6百余所,僧尼还俗20余万人,解放奴婢15万人,没收土地数10万顷。收缴的铜像、钟磬送归盐铁使铸钱,铁佛像由各州收缴,铸造农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

但李炎在灭佛的同时,自己却又误入了歧途。因自己颇好道术修炼之事,曾经常召集道士来朝廷,向他们询求道术,并在三殿修建金录道场,武宗亲临九天坛接受法录。公元843年,正值昭义镇发动叛乱之际,武宗竟在宫中建造望仙楼,又于公元845年在南郊建造望仙台,一心想长生不老,升八仙境。没想到,佛教不可能让李炎自己成仙,道教也不可能,公元846年,李炎迫不及待地吞服了刚炼成的丹药,顿感不适,不久就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