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帝全传
6197000000111

第111章 明帝刘彧

(公元439~公元472年)

在位时间:公元466~公元472年

曾用年号:泰始、泰豫

谥号:明帝

庙号:太宗

安葬地:高宁陵

公元439年,刘义隆第11个儿子刘彧出生,被封为淮阳王,后来改封为湘东王。

公元465年,刘彧杀掉侄子刘子业,登基称帝,是为宋明帝。

公元466年,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刘子勋在寻阳称帝,正式与刘彧分庭抗礼,由此揭开了以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之间的混战。

公元469年,刘彧因自己的八哥刘帏被人企图拥立为帝,将其赐死。

公元471年,刘彧派人暗杀自己的十三弟刘休佑,并令十二弟刘休仁自杀,随后又杀掉十九弟刘休若,至此刘彧的兄弟中仅剩下一个白痴般的弟弟桂阳王刘休范。

公元472年,刘彧病死。

刘彧在将侄子刘子业杀掉以后,面对的是众多的兄弟和侄儿觊觎皇位的局面。当时刘彧处于绝对孤立的地位,军事实力也相对较差,但最终却将众多的兄弟和侄儿一一荡平,原因就在于,刘彧依靠了一批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谋臣良将,这才以寡对众,以弱胜强。就凭这一点,刘彧才能稳稳当当地坐在皇位上。不过刘彧对众多的兄弟和侄儿毫不留情地加以屠杀,也表现出他残暴的一面。总的来说,刘彧是个枭雄,不是个政治家。

公元466年,刘彧杀掉侄子刘子业,自立为帝。

刘彧小的时候,生母沈婕妤就因病去世,刘骏的生母路淑媛将他抚养成人。因而刘彧和刘骏关系融洽,诸弟多被刘骏无端猜忌甚至遭害,唯刘彧幸免。刘骏去世,刘子业即位后,刘彧的灾难开始了。刘彧和刘休仁、刘休佑等三人被猜忌他们的刘子业留在身边,失去了行动自由,还要时常遭受刘子业的百般凌辱。

刘彧在三王之中,年龄是最大的,自然成为刘子业迫害的主要目标。每当此时,他心里愤怒到了极点,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恭顺、服从的样子。他暗中密切注视外部动静,等待时机下手。此时,民间盛传“湘中当出天子”,刘子业知道后非常不安,决定杀掉湘东王刘彧,巩固皇位。

就在刘子业准备杀刘彧的当天晚上。就先被刘彧的亲信所杀,因此,刘彧得以逃生,并随后即位称帝。

刘彧即位后,首先面临的就是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在长史邓琬的做主下起兵,刘子勋的七弟、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和六弟、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都由其长史做主,起兵响应的混乱局面。公元466年,刘子勋在寻阳即位,正式与刘彧分庭抗礼,由此就爆发了一场以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之间的大混战。

刘彧得知寻阳举兵、四方响应的消息后,接受大臣的建议,广施仁政,以“罪不相及”为瓦解敌军、巩固军心的主要政策。并着手进行镇压叛乱的准备工作。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明帝亲自调兵遣将,讨伐叛军。

东讨军出师不久,刘彧就接到东讨军大胜,生擒寻阳王刘子房,斩做主起兵的孔铠等的捷报。随后,刘彧便调集增援大军,全力应付长江中游的军事压力。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攻入寻阳,斩11岁的晋安王刘子勋。不久,又陷荆州,赐临海王刘子顼、安陆王刘子绥、邵陵王刘子元死。待叛乱平定后,刘彧又将刘子房、永嘉王刘子仁、始安王刘子真等赐死。至此,刘骏的28个儿子全部死光。公元470年,刘彧将自己刚出生的第九子刘萧赞封为武陵王,过继给刘骏,顶起这一支门户,以表示自己的博爱之情。

刘彧在称帝并平息兄弟间叛乱后的几年里,坚持以仁治国的方针,实行了一些恢复生产,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的措施,有利于江南地区生产的恢复,经济也进一步繁荣,得到了朝野内外的好评和支持,被称为仁爱之君。

但是,当只有27岁的刘彧发现自己的健康每况愈下的时候,他担心因为太子年幼,如果自己死后有人会取而代之,因此对那些对皇位有威胁的人采取了特别严厉的镇压措施,猜忌心也越来越严重。

这时,一场刘宋王朝皇室内部的骨肉相残又开始了,这次,刘彧将屠刀对准了刘讳、刘休佑、刘休仁、刘休若等兄弟,只剩下一个弟弟桂阳王刘休范。因他人才凡劣,不会威胁幼主,所以才免遭杀身之祸。

当了几年皇帝的宋明帝,已不像即位初那样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而是贪图享乐,迷信鬼神,猜忌和杀戮大臣。

明帝末年特别迷信鬼神,忌讳很多,说话和文书用词都极为讲究,凡祸败病丧及怀疑与此相似应回避者,有数百千种,若有犯者必严加惩罚。皇宫内外常虑触犯忌讳,人人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皇宫内的禁忌尤其多,移动一下床、整修一下墙壁这样的小事,明帝都要先祭祀土神,让文士作文词祝策,像搞大型祭祀一样。

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的明帝加紧安排后事,先后又将寿寂之、吴喜、王景文等人杀死,命褚渊、袁桀、蔡、沈攸之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褚渊平常与萧道成很好,又向明帝推荐,于是又任萧道成为右卫将军,领卫尉,与袁桀等共掌机事。

公元472年,刘彧在安排好所有后事之后,便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