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吕布常被人们拿来与关羽相比,吕布为无诚信之人,因而为曹操所忌惮,不敢再留用便把他杀了,而今看来,这个三姓家奴死得着实令人惋惜。吕布非无诚信之人,只是诚信为人所盗,变成了不诚不信之人,而有些人盗用了吕布的诚信,反倒成了大诚信之人。
三国之中还有个卖草鞋的小贩叫刘备,在吕布投降并表示愿为曹操所用时,此公甩了一句:“丞相忘了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害怕就把吕布杀了,刘备的意思是吕布是不诚不信之人,两次杀了自己的干爹,难免不会有第三次。所以还是别留他。我们再看看这位谈吕布不诚信的人信誉如何,先投袁绍,再奔曹操,后依刘表,又靠孙权,刘备当时和这些人说的话大家都还有印象吧!
刘备的诚信是单向的,上司可以对下属不讲信用,下属却绝不可以对上司不讲信用,我可以对你不诚信,你却绝不可对我不诚信,我不诚信是为达最高道德不择手段——汉室复兴,而你却是为了活命。这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但凡上司都有些州官的意思,只不过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无意为之罢了。
我当然知道“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诚实守信的好品质。但是职场如战场,身为中层领导的你肯定曾被你的上司放过鸽子,简单地说,未必每一个上司都有高尚的品质,他可能爱吹牛,情绪化,甚至说话不算话,如果你很不幸遇到的上司就是典型的“轻言寡信”的人,你该如何和他相处并应对呢?
案例:方某是外贸进出口公司的成衣部副主管,因为很好的业务能力和激励下属职员的巧妙方法,3年来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条并深得职员们的喜欢,每次年底总结的时候,总经理总给方某口头承诺,明年一定提升你,给你加薪,但第四年都已经过去半年了,总经理的承诺却依然不过是空头支票一张。
这让方某很为难,也很不痛快,有时都有想离职的想法,他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要自认倒霉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都不是很规范,加薪或者升职的规定不明确或者执行力不强,升职和加薪往往都是领导“说了算”,提成和奖金也是一样。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碰到上司说话不算话的情形时,一定要从各方面分析当时的公司状况,不能一时冲动离职或跳槽。毕竟做生不如做熟,建议方某可以寻找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和总经理就此事进行沟通,切勿自暴自弃影响自己的工作。即使你要离开现在的公司,也一定要和气理智,切勿因此事和老东家搞得不愉快。
作为领导无论大小,都应当慎重承诺,激励职员的措施多样,不要预支过多的空头支票,否则容易“失信于民”。当然,如果确实失信于下属,也建议职场领导们用恰当的方式向下属们传达一些信息,而不要避之不谈。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你可以反向思维站在你上司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情况也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你的上司未必是个轻言寡信的人,有可能真的是日理万机,忘记了当初对你的的承诺。
陈老师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某私立外语学校的教研组长,在某次会议上,校长许诺如果她带领的学生参加英语比赛能获得一等奖,就会给她加薪水。可是学生一等奖奖杯都捧回快三个月了,除了校门口一张喜报,陈老师却并没见到校长对自己有任何加薪的表示,心里多少对校长说话不算话有些不满,她认为校长答应他的事情都没有做到,所以单方面认为校长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正好有另一家不错的学校正在争取陈老师这样有经验的老师,于是陈老师产生了想离职的冲动。
我建议她直接去和校长婉转地提一提这个事情,也许结果未必有多么坏!陈老师听从了我的建议,结果校长直接讲了一句话:“我最近会太多,真的忘记这件事情,还好你提醒我。”最后陈老师得到了她应有的加薪。
刚刚所提到的个案情形,是一个很直接的例子。一位校长不仅要忙校内还要忙校外的很多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就把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给不知不觉就忘记了。
所以我始终认为找恰当的时机,用平和态度询问才恰当,如果碰到自己所认为的上司说话不算话情形时,你不妨也试着直接询问你的上司吧!
若是运气不佳真碰上个不守信用的上司,如果公司有前途,能忍你就忍,如果公司没前途,那就和这样的上司说再见吧。反正一个品质败坏的上司也不能带给你好的榜样,咱就另觅枝头去也。
遇到此类事情,建议你这样做:
1.先直接去询问主管想法是最恰当的做法,不过提醒你应该挑选一个恰当的时机,然后保持平和态度去沟通。
例如询问主管的语气,可以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当初您所说的……不晓得现在……、当初您提到……可不可以……、我想请问一下……进度如何……我该再做什么……。
2.如果真的不敢自己直接向主管表明心意,可以透过客观第三者去询问主管态度,或许也会有满意答复。
3.搞清楚权利与义务,才不会吃亏上当。任何工作合约都应该有相对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我答应做什么事,对方要付出什么代价。就比如像陈老师校长答应给她加薪她就答应多留下来工作,反正她也有自己的筹码,以她的工作经验和资历是不愁没学校去的。如果校长真的不兑现承诺,那陈老师再走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