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88条处世智慧
6193200000073

第73章 4算好人生加减法

1你怎么能当滥好人

做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固然是好,但是做好人也要有限度,不要滥用了你的仁慈,尤其是对待对手。如果对待敌人的时候也搬来你的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竞争是残酷的,没有人会在战场上跟你讲仁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这样的一个"滥好人",在争夺盟主之位时,频频讲他的仁义道德,导致屡次失败,留下终身的遗憾。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但是支持他的人没有几个。宋襄公不自量力,认为自己平定了齐国之乱,有足够的威信称霸诸侯,就想会盟诸侯确定自己的盟主地位,但是支持他的只有比宋国还小的几个小国。宋襄公想取得齐国和楚国的支持,就派使臣去齐国和楚国商量会盟的事,但是却被楚国利用。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自认为盟主之位非己莫属,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很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君主,他把仁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样讲仁义、讲信用,不料被楚成王算计,还险些在战场上丢了性命。

周襄王十三年秋,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争论谁有资格当盟主,发生了争执,楚成王不讲信义,说好会盟不带一兵一卒,但是跟随楚成王来的侍者个个脱去外衣后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兵器的士兵。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浩浩荡荡杀向宋国,在宋国的顽强抵抗下楚国才没有得逞,之后,楚成王把宋襄公押向了楚国,后来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下,才放了宋襄公。

自此,宋襄公便对楚国怀恨在心。但由于楚国军事力量强大,他也没有办法报仇。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当盟主,便想讨伐郑国来出一口恶气。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借郑文公拜见楚成王之际,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接到信报后,楚成王没有直接去救郑国而是直奔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顾不上攻郑,带兵往回赶。

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而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春秋时期,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在这种乱世,宋襄公不切实际的空谈仁义,为了那迂腐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宋襄公的仁义让他多次受辱。讲仁义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对敌人也讲仁义,那未免有些太愚蠢。对君子讲仁义,可以使道德之风盛行,如果对敌人讲仁义,只能像宋襄公一样处处受挫。对待敌人,宋襄公却大举仁义之旗,未免有些可笑。

"仁慈"是一个人的美德,会为你赢来更多的朋友,让他人甘愿追随你,但是滥用仁慈,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所以对待朋友以及君子要讲仁慈,但是对敌人以及小人则要狠下心来,不能滥发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