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饮剑诀:如梦佳人
6192200000001

第1章 明皇起兵

“反了!反了!这个混帐朱棣!朕看他是真的准备要造反了!”数日之后的应天皇城之内,高坐在金龙交椅上的朱允炆正狠狠地将他手中那刚刚接到的密折专奏摔在地上,整个人都不可抑制的大发雷霆。

此时的黄子澄正垂手站立在龙台之下,因为忌惮朱允炆的天子之怒,所以这个太常侍卿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此时的他只是慢慢地弯下腰去将朱允炆扔在地上的奏折捡了起来,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整个人都禁不住失神地自语道:“来了,来了,终于要来了。”

“李松失败!百毒童子背叛!天诛盟在这一战中几乎损失了一半的精英!”看着黄子澄这种失魂落魄的样子,朱允炆在恼怒之余不禁觉得更加气愤,怨气十足地怒喝道:“这个该死的朱棣,这个该死的赵飞云!好不容易让他们捡回一条狗命逃回北平,竟然这么快就开始行动了。而且还做的这么嚣张跋扈,这么明目张胆!简直就没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啪”的一声巨响猛地在幽静的大殿之内响起,原来是因为朱允炆太过愤怒,以至于不自觉地将龙椅的一个把手给硬扳了下来。

“皇上稍安勿燥,请听微臣一言。”眼见一向冷静的朱允炆如今竟如此失态,黄子澄急忙站出来劝奏道:“以微臣来看,虽然此次行刺朱棣的行动因为赵飞云的突然出现而功败垂成,但是如今的局势却还没有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我想皇上依然还是有能力控制大局的。”

“哦?是吗?”朱允炆闻言精神不由的一振,急忙问道:“黄卿对此有什么高见吗?”

“启奏皇上,”黄子澄上前一步,恭声奏道:“从密报上来看,如今朱棣在北平城中广集粮草,扩充军备,广募新兵;更向各地藩王发出了所谓的‘感谢信’,其狼子野心已然是昭然若揭,路人皆知了。”

“这个狗奴才!”朱允炆满心怨气,恨恨地道:“朕当初真应该一剑杀了他!不然也不会有今日之患了!”

“皇上不必过分担忧。”黄子澄奏道:“只是单一个朱棣造反其实并不可怕,想那北平不过一隅之地,无论钱粮还是兵马都与朝廷有天渊之别,根本就难以动摇皇上的根本,微臣担心的是其他藩王会不会和其联手啊。”

“就那些个窝囊废!朕就是借他们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朱允炆恨恨地说道:“这些家伙全都是一群欺软怕硬的废物,再多朕也不放在眼里!”

“皇上此言不太准确。”黄子澄上前一步奏道:“人性本贪,在诸王之中,野心勃勃的绝不在少数。这些年来,这些藩王一个个割据一方,他们广积粮草、私铸铜钱、招募敢死之士,俨然一个个都已经成了国中之国。而野心从来都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而膨胀的,到了今时今日,恐怕窥视皇上宝座的人远不止燕王一个。就好像大宁的宁王一样,这宁王手下紧握着八万铁骑,个个骁勇善战,其实力就是比之燕王也相差不远。如果只算他们单个的实力那当然是远比不上朝廷,可是若是让他们联合了起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他们之所以至今仍然未有行动,无非就是因为群龙无首,使得他们无法联合,如果现在燕王愿意站出来带头,微臣只怕……”说到这里,黄子澄畏惧地偷看了朱允炆一眼,不敢再说下去了。

“只怕什么!”朱允炆强忍着怒气,冷冷地喝道:“给朕说下去。”

黄子澄咬了咬牙,把心一横高声奏道:“微臣恐怕诸王会群起谋反,天下大乱啊!”

说到这里,黄子澄“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静等朱允炆对自己的言论做出响应。因为诸王虽然可恶,可终究他们也都是皇室中人,帝王至亲,黄子澄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如此猜度,随时都有可能背上一个“离间皇族、扰乱朝纲”的罪名,这个后果才是真正的不堪设想。

而朱允炆听了黄子澄的话之后,脸上的表情也犹如万花筒一般变化了起来,整个人都陷入一种寂然的沉默之中,由此可见黄子澄的话对他的震撼是何等的巨大。

沉默,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好久,直等到朱允炆的面色又稍微缓和了一点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大明天子才又缓缓地说道:“诸王都是朕的长辈,他们欺朕年幼识浅,从来都非常看不起朕。在朕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他们见朕之时就时常直接称呼朕的小名,简直就是把朕当成了毛孩子一样!到了朕登基为皇,这些藩王来信祝贺的也是寥寥无几,倒是朕想要诛杀朱棣的时候,这些个混蛋就一个个急不可奈地来上书求情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随着“啪”的一声巨响再度响起,那龙椅上仅存的一个把手便又被怒气迸发的朱允炆给硬掰了下来,看来若是接下来朱允炆还要发泄的话,这整张龙椅可就保不住了。

黄子澄见状连忙奏道:“皇上,自先太子薨后,朱棣便已是朱氏藩王之中最为年长者,等到先皇驾崩,这朱棣俨然已经成为了朱氏一族的族长,再加上他军功大,声望高,所以大部分的藩王都愿意以他马首是瞻,就好像这次为他求情一样,虽说这也只是诸王担心唇亡齿寒的自救行为,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朱棣在诸王心目中的声望之隆,所以这次朱棣发信笼络他们,微臣只怕成功的几率极大。”

“就像刚才微臣说的一样,朱棣一家造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诸王一起联合造反,到那时烽烟四起,天下可就要大乱了!”

朱允炆闻言不禁愁上眉头,忧心忡忡地问道:“那黄卿有什么对策吗?”

“皇上,其实要破坏诸王的联盟不外乎两种方法。”黄子澄扬声奏道:“这诸王都是同气连枝,想要击溃他们,要么我们就‘擒贼先擒王’,一下子就将他们的首领彻底击溃;要么我们就‘釜底抽薪’,削其羽翼,一步一步地慢慢蚕食他们。”

“黄卿的意思是……”朱允炆若有所悟,试探地问道。

黄子澄道:“燕王朱棣的实力实在是太强,而如今朝廷的时局未稳,更何况皇上刚刚才下旨安抚过他,一时之间我们实在不宜操之过急去攻打他。微臣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先将北平外围的几个实力较为弱小的藩王,如周王他们先来治罪。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釜底抽薪’,既除去了几个藩王,又扫除了将来进攻燕王的障碍;二来也可以达到震慑诸王的效果,让他们不敢轻易地答应和朱棣合作。只要可以令得诸王在一段时间之内都保持观望的态度,那等到我们稳定住了朝局之后,就可以易如反掌地先除掉朱棣了,而只要朱棣一灭,那其余诸王就成了无头之蛇,难有作为了。”

看着朱允炆闻言后露出了赞许的目光,黄子澄的精神不由得一振,再接再厉地奏道:“微臣建议皇上可以先发出圣旨,请那几位藩王入京,如果他们来了,皇上就可以以他们贪赃枉法的罪名不费一兵一卒地软禁他们,如果他们不来,皇上就可以以抗旨不尊的名义攻打他们,反正以他们那种弱小的实力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所以无论他们来与不来,只要皇上先礼后兵,就必定可以稳操胜券。”

“黄卿的办法果然不错,既稳妥,也合乎情理。”朱允炆闻言点了点头,忽然又话锋一转地喝道:“可是黄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些藩王真的遵旨来京,那朕不就没有借口去攻打他们啦,那你叫朕如何可以出了心中的这口恶气!”

看见皇帝突然反口,黄子澄顿时不知所措了起来,面对这毫无预兆的无常天威,黄子澄在这一刻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立刻翻身拜倒,口中连呼道:“微臣愚钝,请皇上示下。”

朱允炆猛地站了起来,一步步地走下了龙台,一边走一边冷冷地喝道:“诸王之所以看不起朕,无非就是他们自认为朕这个侄子毫无建树,软弱可欺。朕又如何可以被他们看扁,所以朕决定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要打,而且要打得漂漂亮亮!这一次朕一定要让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老混蛋们看清楚,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允炆的话一时之间让黄子澄觉得其中似乎有点不妥,但是转念又一想倒也确实不错。这么多年以来,诸王仗着他们自己都是朱允炆的叔叔,从来就对他们的这个侄子不太恭敬。尤其是那几个有军功在身的王爷,更是非常看不起朱允炆这个年轻的皇帝。而所谓“无威不足以服众”,如果这一次不能借着将那几个小藩王治罪的机会来为朱允炆树立无上的君威,那么以后无论是征剿朱棣,还是治理朝政就都会变得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了。

想到这里,黄子澄便打消了规劝朱允炆的念头,一个劲地称颂起朱允炆英明。

其实黄子澄并没有想到,朱允炆也没有料到,他们现在所有的计划其实全都已经落入了赵飞云的算计之中。朱允炆和黄子澄这两个人全都是立场强硬的撤藩派,赵飞云早就料定只要这两个军事白痴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那他们就必定不屑于采用怀柔政策去离间和分化诸王那其实根本脆弱不堪的联盟,而对于急于扬眉吐气的朱允炆来说,发兵去攻打那些被他选中的藩王便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立威之法。只可怜朱允炆决不会想到,就为了今日这一时的痛快,他日后将要为此而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这些毕竟都是后话,在此也没有多谈的必要,总之在听到了黄子澄连番称好之后,朱允炆那过分自信的坏毛病就又开始无限制膨胀了起来,整个人豪气万丈地喝道:“好!那就这么办了!朕决定先从周王那个老家伙开始清剿,想那周王总共不过三五千的兵马,却一天到晚倚老卖老,嚣张跋扈,朕就发兵五万,以贪赃枉法的罪名一鼓作气将他拿下,向天下彰显我大明天子的威严!”

“皇上。”听到这里,老成持重的黄子澄又要有话说了,只见他跪伏在地,恭敬地奏道:“发兵去攻打那些藩王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但是这也有可能逼得朱棣狗急跳墙,提前发动叛乱。微臣认为,凡事最好‘谋之以二’,多准备一条辅助的方案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到万无一失。”

“那黄卿有什么建议?”黄子澄的话说的朱允炆心里猛地一振,伸手将他扶起来后急切地问道。

黄子澄恭声奏道:“皇上,这好的办法其实还是暗杀朱棣,只要可以得手,那就天下太平了。”

“刺杀朱棣?”朱允炆听得眉头直皱,连连摇头道:“怎么刺杀,如今这朱棣已经身在北平,身边护卫林立,高手如云,还有赵飞云那个狗贼在他身边,连李松都是一去不复返,还有谁有此能力去诛杀他?”

“还有一个人的。”黄子澄淡淡地道:“皇上知道的。”

“你说的是天诛盟主?”朱允炆闻言不禁再一次怒上心头,恨恨地道:“这个脑后生着反骨的老混蛋,他能有什么用!”

“皇上。”黄子澄道:“放眼当今天下,如果说还有一个人可以打败赵飞云,诛杀朱棣的话,那此人就非天诛盟主莫属了,所以就目前来说,此人已经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朱允炆当然也明白这个事实,所以在闻言之后便长叹了一声,幽幽地道:“可是朕没办法控制这个人。”

“皇上不需要控制他。”黄子澄急切地道:“皇上只需要释放出他的能量就行了,天诛盟主就像是一个死神,从来就没有人能够逃得出他的追杀。皇上不妨想想看这么多年以来他为先皇解决了多少麻烦,而他的这种力量正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的!”

“可是……”朱允炆为难地道,“可是朕刚刚才驱逐他,现在却又要召回他,这样一来不但朕的颜面扫地,而且那个老混蛋一定会借此狮子大开口,向朕大肆讨赏的。”

“皇上,是您的面子重要,还是您的江山重要。”黄子澄眼看着朱允炆还在犹豫不绝,急忙语重心长地道:“至于他要些什么,皇上照给他不就得了吗,这个天诛盟主就算再贪,他总不能要皇上的帝位吧。再说了,反正这些赏赐都是皇上给的,皇上可以给,就可以收回去,只要等到天下太平了,到时候要不要这个天诛盟主,那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嘛。”

朱允炆闻言挣扎了良久,终于狠了狠心道:“好吧,朕立刻就发出密旨,召这个老混蛋回来,哼,朕倒是想看看他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黄子澄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叹道:“皇上,天诛盟主他可不是一般人,只怕仅凭皇上的一道密旨是请不动他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微臣看最好还是由微臣亲自去一趟少林寺,说服这个天诛盟主返回应天来为皇上效力。”

“那怎么行!”朱允炆连连摇头,很不赞成地反对道:“朕征剿藩王的战役在即,这个时候黄卿怎么可以离开朕的身边,万一这期间有什么变故怎么办。”

黄子澄笑道:“皇上,微臣只是一介文人,对于行军打仗根本一窍不通,就是留在这里也是无济于事,如果皇上想要找人商议出兵事宜,微臣建议皇上还是找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为好。”

“黄卿是说齐卿啊。”一听到齐泰的名字,朱允炆的脸上便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这个和黄子澄一样极力主张裁撤藩王的臣子其行事作风一向都令朱允炆相当满意,所以朱允炆对他的宠爱几乎不下于黄子澄,但是如今听到要找他商议出兵大事,朱允炆在满意之余便又微微露出了些许的为难之色,缓缓地沉声道:“这齐卿的才能倒的确不错,只不过他和黄卿一样都是文人,根本就手无缚鸡之力,让他留在京城里谋划筹策那还马马虎虎,若是让他上阵杀敌……哼哼,所以朕现在还缺少一位能够领军作战的主将,对于这一点,不知有什么建议吗?”

黄子澄闻言隐约露出为难之色,良久才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奏道:“皇上,其实微臣早就想向皇上举荐一位大将之才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哦。”朱允炆兴致勃勃地道:“黄卿要举荐的是哪一位啊?”

“曹国公李景隆。”黄子澄道:“皇上,曹国公李景隆自小熟读兵书,善用谋略,而且力主撤藩,微臣曾经和他详细地谈过,觉得他的确有大将之才,可堪大用啊!”

“是吗?”朱允炆闻言疑惑地道:“这个李景隆……不错,他倒的确是坚持撤藩的,但是朕记得他好像从来没有打过仗啊,这样的一个人可以领军作战吗?”

黄子澄奏道:“皇上,以前如何并不重要。想当年韩信他原本也只是个山野匹夫,同样没有打过一天仗,但是等到他官拜大元帅之后,照样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微臣认为,李景隆也会像是当年的韩信一样,只要皇上肯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也绝对不会令皇上失望的。”

“呵呵,黄卿你说李景隆会是另一个韩信。”朱允炆笑道:“那黄卿你是举荐李景隆的人,这言下之义也就是说黄卿便是另一个萧何喽?”

“哈哈,微臣不敢,微臣不敢。”听出了朱允炆夹杂在话中的调侃之意,黄子澄在自谦之余便再度恭声奏道:“其实微臣的意思只是说李景隆此人确有真才实学,若是皇上担心他没有实战经验,大可以把这次征剿藩王的行动当成是给他的历练,皇上也可以以此来看看这个李景隆的才能究竟如何。”

“好了!就这么办吧!”朱允炆闻言爽快地一挥手,豪迈地笑道:“朕相信黄卿的眼光是不会错的,既然黄卿这么推崇这个李景隆,那朕就给他一次机会,马上召他和齐卿一齐进宫见驾来商讨出兵事宜。”

“谢皇上恩典!”黄子澄见状急忙下跪谢恩,同时恭声启奏道:“皇上,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迟,微臣应该立刻前往少林寺说服天诛盟主归来,只要他肯回来,皇上便可以在两个方案上同时双管齐下,万无一失了。”

“去吧,去吧。”说到这里,朱允炆对召回天诛盟主的事情也已经释怀了,毫不在意地说道:“只要他不要朕的皇位,那朕就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他,总之黄卿一定要尽快说服他返回应天,为朕去诛杀朱棣和赵飞云这两个狗贼!”

“微臣遵旨。”眼见皇上已经特赐了自己尚方宝剑,黄子澄便知道此行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十拿九稳了,一时之间黄子澄不禁喜上心头,连忙大声地磕头谢恩,然后迅速离开了大殿办差去了。

看着又变得空无一人的养心殿,朱允炆再一次感觉到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闭起双眼仔细回想了一下近几日来所发生的事情之后,怨气十足的朱允炆便不住在心中骂道:“这个混蛋李松,你到底是死是活啊!如果你当初能够为朕分忧的话,今天的局面就不至于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了!朕就是把你千刀万剐了也难以赎清你的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