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最后一棵树
6191300000006

第6章 家庭助理

苏梦铃在城里读完大学,再不想回到生她养她的那个沂蒙山区的穷山沟了,她做梦都想留在城里,她曾经咬着被角暗自发誓,只要让她留在城里,哪怕是去给城市人清扫垃圾,她都在所不辞。但是,事情一旦发展到那一步,她又顾忌起自己的面子了。

这一天,苏梦铃在“劳务市场”找到一户人家做保姆,月薪800块,管吃管住。上门头一天,她举手叩门时,主人还没有迎出来,她自个先脸红了。

苏梦铃毕竟年轻,又是堂堂的本科毕业生,原本该走进大都市的“白领”阶层,可她生不逢时,赶上了当今文凭过剩,人才过剩的时代,沦落到给人家做保姆的份儿,实在是有些心寒!

想当初,她刚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也曾雄心勃勃地幻想过,毕业后,要去闯深圳,下海南,干出一翻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可倒头来,海南、深圳虽说没有去成,省城的大小用人单位,她几乎是都跑遍了,得到的回答:不是“不需要”,就是需要高文凭的博士生、研究生,可她捧着一张“大本”的文凭,愣是没有一家像样的单位接收她。

无奈何,她不得不放下“架子”,从实际出发,先找一份工作,以便自己养活自己。

好在,她来的这户人家,挺有修养,男主人是市文化局的一个副局长,外人都叫他王局长。女主人是本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姓钱,苏梦铃进门就叫她钱姨。其实,她比苏梦铃也大不了几岁。可人在人眼下,不得不低头,她苏梦铃还是要叫人家钱姨。他们两口子,各人都忙乎自己的一摊子事,把个咿呀学语的小宝宝放在家中没人管了。

苏梦铃的任务,就是照看人家的小宝宝,每天早晚兼管上街买菜,到楼下信箱里取报纸、拿牛奶。

这种差使,原本是不需要她一个本科生来做的,随便找一个乡下妹子就可以做得很好,可这家主人要求高,在带好宝宝的同时,电脑故障要会排除、全自动洗衣、微波炉要会使用,以及电脑上的英汉文打字,都要求熟练掌握。也就是说,王局长他们家,请得就是她苏梦铃这样高智商的保姆。

这样,一方面,可以启蒙孩子的早期幼儿教育;再者,能成为王局长和钱姨工作事业上的好帮手。比如,在电脑上查找资料和打印文体之类,只要主人提出来,或是想出来,就应该及时帮助主人找到。当然,还有一条:那就是苏梦铃年轻、漂亮,王局长两口子都是时代人,讲究一个“环境美”,与其苏梦铃这样的女孩同桌共餐,看着舒坦。若是请个满脸皱纹的老妈子来,早晚再不晓得洗脚、涮牙,那多别扭。

苏梦铃呢,在王局长家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很受王局长一家的喜欢,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王局长外面的应酬,全家人同去时,还要把苏梦铃一起带上。

刚开始,苏梦铃不想跟随王局长一家去,她总觉得自己是王局长家的小保姆,没有资格去跟主人风光去;再者,她脸皮子薄,在酒桌上,大家知道她是王局长家的小保姆,又是堂堂的大学生,她觉得挺没有面子的。

但是,王局长让她去,她又不好不去。尤其是钱姨要出面参加的场合,孩子也要带上,苏梦铃不得不跟随王局长夫人一起同往,好照看孩子。

这天,又是周末,王局长他们局里有一个科员,要请王局长一家。

那个小科员,非常重视王局长家人的到来,准备得很丰盛,桌椅酒具擦洗得明光锃亮,一尘不染,王局长一家及苏梦铃抱着宝宝,一同从小车出来后,就被引入客厅入座。

苏梦铃考虑自己的身份低溅,畏畏缩缩地不好意思往酒桌跟前靠,只管低着头,哄着身边的宝宝。后来,王局长,还有请客的那家主人,都在喊她,苏梦铃这才看到酒桌前,专门给她留出了一个空座儿。当时,苏梦铃的心里好激动,她觉得人家真正的把她当人看待了。

但,一时间苏梦铃羞红脸,她走到酒桌前,钱姨要过宝宝,亲吻了一下宝宝的脸蛋,很快又将宝宝还苏梦铃,并且很随意地介绍了一句,说:“这是我们家小保姆,你们就叫她小苏好啦!”

苏梦铃点头一笑,算是感谢大家了。

这时间,坐在上席的王局长,忽而把钱姨的话接过去,极为风趣地说:“什么小保姆,这小苏,是我们家的‘家庭助理’!”

一句话,一下子把全桌的人都逗笑。苏梦铃也跟着笑了。但她很不好意思地把脸低下了。王局长看着苏梦铃,仍旧很风趣地说:“我们小苏,确实是我们家的‘助理’级人物,不是一般地洗洗筷子、涮涮碗的普通保姆,她懂英语,会打字,正牌的黄海大学的高才生!”

满桌的人,听王局长那么一说,全都向苏梦铃投来尊敬的目光。

一时间,苏梦铃脸上虽然有些发烧,可她听王局长那样称谓她,心里边感到极为荣耀和自豪!首先,她的男主人王局长没有小看她;再者,她确实也像王局长夸她的那样,她在带好王局长家小宝宝的同时,帮助他们家做了不少具体的事情。可今天这样的场合,王局长给她定格为“家庭助理”,这可真是一个美丽动听的新名词。这好比如今的省长助理、市长助理、县长助理,以及厂长助理、总经理助理等一样尊贵。苏梦铃很感激她的男主人——王局长。

当天的酒宴,不必细说。

这里,只说苏梦铃晚上回去以后,反复琢磨叫她“家庭助理”的这个称呼,这或许是王局长从官场上套用过来的,可这在苏梦铃的脑海里,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她觉得,这个“家庭助里”名词,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和她苏梦铃同等条件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若让她们去给人家做保姆,保准个个摇头不干;要是给她们换一种叫法,就像今天王局长称谓她那样,叫她们“家庭助理”,是不是高人一等,有别于“保姆”呢?

话再说回来,若是真把“家庭助理”这个品牌打出去,并以智商论高低,以时尚、文化水平选人才,再加之培训、选拔,真正地造就出一批新时代、高智商的保姆人才,叫她们“家庭助理”,也谓常不可。

有了这样的想法,苏梦铃就开始琢磨她自己的事儿,她想就王局长的话题,专门搞一个“家庭助理”培训、引荐公司。

苏梦铃先把她个人的想说给王局长,王局长很开明,不但支持她苏梦铃去闯一番事业,还利用他在文化局工作的优势,找人帮她策划了一整套实施方案。

最初的日子里,苏梦铃先在本市各大专院校,成立了一个个“家庭助理”代办处,专门为推荐商智商“保姆”牵线搭桥。接下来,又对本市现行保姆,实行“挂牌”培训上岗,并统一颁发“家庭助理”这一称号。

没想到,一石击起千重浪!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市各大院校的求职无门的大学生,纷纷充当了“家庭助理”这一角色,许多已经从事保姆工作多年的小保姆们,争相前来苏梦铃的公司,办理“家庭助理”的登记手续,苏梦铃从中收中介费,腰包很快鼓来。

据说,苏梦铃目前已在广州、上海、北京、重庆等大都市,开发她的“家庭助理”连锁市场,或许用不了多久,“家庭助理”这一称呼,将取替“保姆”的称谓了。

原载《古今故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