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66

第66章 八张嘴

八张嘴叫“八张嘴”怨不得别人,纯属乌龟吃馓子——自己绕住了头。

那年,八张嘴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东滩头挖猪菜,挖着挖着不知为啥斗起嘴来。开始,八张嘴是一捉一的对着干。后来,另两个人见本家堂妹不是八张嘴的对手,便也掺和进来。力量上的悬殊没有压倒八张嘴,反倒激起她的斗志。八张嘴的娘是个媒婆,爹是个算命的,吃的都是“开口饭”。八张嘴从小耳濡目染,早已练就一付钢牙利齿。面对“统一联盟”,八张嘴摆成长嘴执壶样,一手叉着腰,一手朝前指点着,噼里啪啦一顿扫射,将那三姐妹击得溃不成军。

看着三姐妹张口结舌气急败坏的样子,八张嘴得意地说,哼,别说你们三张嘴,就是再给你们三张嘴,也别想斗得过我,我是谁?八张嘴!

八张嘴,哈哈,原来你是八张嘴!刚刚还气急败坏的三个丫头,立刻拍手跳起来。

“八张嘴”在斗龙除了含有能言善辩的褒义外,更兼有抢嘴饶舌,强词夺理,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贬义。八张嘴一不小心将自己套了进去,直气得脸色发白。

以后,每遇八张嘴出言不恭,三姊妹总要把这段陈芝麻烂谷子翻出来晒晒。八张嘴气不过,就向老师告了状。谁知老师听罢却笑道,嘿嘿,称你八张嘴还真确切。

老师这一拍板不打紧,就把八张嘴的名声拍响了,拍公开了。

老师是八张嘴的邻居,对八张嘴知根知底。只要八张嘴知道的事,能说的不能说的都敢说。只要八张嘴开了口,荤的素的样样来。为了这张嘴,不知有多少人找老师告状。即便是在课堂上,八张嘴也常常闹得老师无法上课。

八张嘴告状不成反惹一身臊,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直勾勾地等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那一天还就真来了。六六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已进县城读高中的八张嘴突然返回斗龙,与之同行的还有一队威风凛凛的红卫兵。这些红卫兵头顶黄军帽,腰扎皮腰带,臂戴红袖章,一路挥着拳头,呼着口号,惊得晨曦中的小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八张嘴领着她的战友在小街上兜了三个圈子,待她觉得整个小街都被她的气势感染了、震撼了,这才直奔校园,将正在上课的那个老师逮个正着。

八张嘴知道,那个老师是全县有名的教学标兵,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除了在自己告状时没有帮着说句话外,还真挑不出别的毛病。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八张嘴在这方面又有着特殊的才能,于是“臭老九”、“逍遥派”、“白专典型”、“漏网右派”、“仇视革命小将”、“迫害贫下中农子女”、“现行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言人”等等,帽子大得砸死人。

在八张嘴声情并茂的控诉中,几个不明真相的红卫兵冲上主席台,不由分说一顿敲打。可怜那位老师,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鼻青脸肿,血流满面。

就在八张嘴筹划着要展开更猛烈的冲击时,那位老师却未能经得起考验,一根麻绳草草结束了生命。八张嘴得知后虽然也懊悔了一阵子,但那点悔意随即就被新一轮的革命浪潮所淹没。

打打砸砸中,八张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在同类中崭露头角,先是被吸纳进校革会,后又成为县革会的一名成员。

正当八张嘴雄心勃勃准备再登新台阶时,文化大革命却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寿终正寝。不久,八张嘴也在拨乱反正中被遣送回乡。

从云端跌入尘埃,八张嘴一时很难适应。同时不能适应的,还有众多鄙视的眼神和难听的议论。

见女儿抑郁寡欢的样子,八张嘴的娘还以为女儿思春呢,就重操旧业,四处张罗着为女儿物色对象。可是人家一听说是她的女儿,竟像躲瘟神似的唯恐避让不及。直到八三春,才好不容易觅得邻县的一个鳏夫。而此时的八张嘴,早已“而立”多年。

一年后,八张嘴开枝散叶,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谁知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孩子仍然默默无语。到医院一检查,却是先天性耳聋。

消息传到家乡,就有人幸灾乐祸,报应,子孙的话都被她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