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19

第19章 最后的摆渡人

庆生接过父亲手中的竹篙时,满打满算才十七岁。那时小镇四周还没有一座桥梁,乡亲们的往来和物资的进出全靠渡船承担。因此父亲叮嘱道,庆伢子啊,别看竹篙不起眼,它维系着村庄的交通和乡亲们的安危哩,咱可不能有半点闪失!庆生胸脯子一挺,脆生生地应道,嗯呢,爹,您放心,儿子不会给您丢脸的。

庆生的爹是远近闻名的英雄,他曾凭借一身水下工夫,将强征渡船的十几个日本兵葬身鱼腹。也曾参加过渡江战役,将满载将士的战船第一个摇过长江。庆生一直为自己有个英雄的父亲而自豪,做梦都想像父亲那样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此当父亲提出子承父业时,正准备读高中的庆生没有丝毫犹豫。接班后不久,就在一次强台风袭击“小岛”的危难时刻,用渡船救出了全村的乡亲。表彰会上,乡长摸着庆生的头对他父亲说,将门无犬子,老英雄啊,恭喜,恭喜啊!

从此,庆生更是一门心思扑在渡口上,只要乡亲们需要,总是随叫随到。为了方便乡邻,他把家安在了岸边。无论天气好孬,必定固守船头。疲倦了,就在岸边打个盹。如果有人喊渡,便一个利索起身。风风雨雨数十年,从没误过一回事。

一次,庆生患重感冒,破例没有歇宿渡口。偏偏这日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位难产的孕妇急需送对岸的镇医院抢救。父亲见状不顾年老体衰,挣扎着起了床。谁知父亲还未走到岸边,发着高烧的儿子也赶了过来。父子俩一人一根竹篙,拨开狂风巨浪,稳稳地将孕妇送过了河。

庆生负责的那个渡口,水面较阔,摆渡一次,需要十多分钟。为了给乡亲们创造个舒适的环境,庆生还在船上搭起雨棚,摆上板凳,备好茶水和报刊,于是小小渡船,便成了人们聊天休闲的场所。每天天不亮,船上便溢满了欢声笑语,哪家要娶新娘子,哪家要生娃娃,哪家添了猪娃,哪家来了亲戚……渡船简直就是新闻发布会,官方的、民间的无不在这里发布。当然了,人们说的更多的是对庆生和他爹的赞扬。每当此时,庆生总是谦逊地说,过奖了,我哪能跟爹比!

上船、摆渡、过河、下船……很快,三十多个寒暑就在竹篙的轮回中滑了过去。这期间,庆生的同学大多捧上了“铁饭碗”,唯独庆生一根竹篙撑到如今。于是就有人惋惜,庆生啊,当年你可是个优等生呢,如果不辍学,现在怎么说也该是个“公家人”吧!他的爹临终时也拉着他的手说,庆伢子,也许爹不该让你回来,生生埋没了你的前途。庆生笑笑说,爹,我爱这一行,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爹过世不久,庆生和他的乡亲们就迎来了一件大事,村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发展开上了快车道。

庆生所在的生产队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三亩。听说土地要分到各家各户,大家不由得打起了“小九九”。庆生却像个局外人似的,一如既往的上船、摆渡、过河、下船……当村干部征求他意见时,他说只要渡船和竹篙,别的什么都不在乎。老伴见别人家不仅分了地,还有农具牲畜什么的,心里很不平衡。庆生就调侃道,担心啥?你还愁我养不活你?

成了“自由摆渡人”后,劳动报酬由过去记工分变成“现场交易”。那时渡口收费大多是一人一角,庆生却只收五分。老婆又不乐意了,说你呆不呆啊,咱们渡口比别人家的宽,你不加价倒也罢了,怎么反倒少收五分?庆生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斤斤计较!

平淡的日子一晃又是十数年。这期间小镇四周陆续架起了桥梁,昔日的同行改行的改行,下岗的下岗。就有人打趣道,庆生老爹呀,看情形你也快下岗啦!庆生哈哈一笑说,“下岗”算个啥?俺做梦都盼着建桥呢!老伴听后担忧地问,咱可是摆渡为生呢,没了渡口拿什么养活自己?庆生说,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别说还没到那一天,即使真的下岗了,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别看庆生说话轻飘飘的,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热热闹闹的渡船,那是庆生一辈子的辉煌,哪能说丢就丢开的。况且一把年纪,再学其它手艺已不太可能,将来何去何从,心中还真没个底。

七思八想间,大桥奠基的鞭炮果真冲天而起。那些日子,庆生一有空闲就跑到工地边,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听说乡里的干部为了建造这座桥梁,每人还捐了一个月的工资。庆生心里就暖融融的,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

大桥通车这一天,庆生老爹也迎来了三桩喜事,一是作为交通变迁的见证人,被邀请参加剪彩仪式;二是老两口双双纳入养老保险,享受国家补助;三是重新上岗,成为斗龙庄园的名誉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