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6190200000059

第59章 会馆

北京的会馆最早出现在明朝初年,据考证,京城最老的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江西南昌会馆0会馆有点像今天的各地驻京办事处,它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在京城待命的官员以及做买卖的同乡寄居或聚会的地方。会馆的营建来源不外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北京的本籍、本行业工商业者集资兴建,借以集会、祭祀、酬神、联络感情和开展业务活动,亦称行馆;第二种是本籍在京官员捐建;第三种是本籍的地方官和工商业者的资助,且多与以上两种方式结合,作为家多的支持。许多会馆除了接待举子应试之外,还兼做本地官员来京时的招待所。在当时,各地没有今天这样的驻京办事处,会馆自然就是外地官员在京城的落脚点了。

据北京解放后市民政局对391个会馆的建馆时间的调査,建于明朝的33个,建于清朝的341个,建于民国初年的17个,最晚者如建于1936年的湖北大冶会馆和建于1928年的湖北潜江会馆。

会馆的规模则因各地旅京人士的经济实力和热心程度而各有不同。大的有四五进院落和几层跨院,有的还建有聚会、设宴的会所,以及祭神仙、祭魁星、祭乡贤的庙宇。有的会馆附有花园、游廊,还有的建有戏台供聚会演出助兴之用,如果再加上各种附产、义园、学校等,规模就更大了。如宣武门外后孙公园的安徽会馆,为同治七年(1868年)李鸿章兄弟首倡,淮军将领集资兴建,规制宏大,为3路9个套院,房屋60多间,并有一座大花园。全馆占地8800多平方米。又如北半截胡同的湖南会馆,有馆舍36间,有戏台、文昌阁、客厅和集会用的场地,还有十余处附产房舍出租,此外,有义园4处、学校1所。坐落在虎坊桥西南的湖广会馆,历史上曾是清代徐乾学、岳钟琪等人的故居。清道光年间集资重修,曾国藩又再次修建。该馆前部有戏台,中部为供奉司文运的文昌帝君的文昌阁,以及供奉全楚先贤的乡贤祠(每年正月同乡团拜祭礼)。还有一口据说只在子午时甘甜可口的水井。最后部分为供会议的宝善堂、供宴饮的楚畹堂和会客的风雨怀人馆,花园则竹木成荫、花草丰茂,全馆面积为4300多平方米。一般规模的会馆大都是建有20间左右的四合院。较小的会馆如位于手帕胡同的齐鲁会馆,只有一个小院,房屋13间。更小的如棉花四条的江宁惜字会馆,仅有一小三合院,房屋9间。

会馆在北京的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推动了北京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今天,大多数会馆已经面目全非,在城市房屋成片改造当中,不少馆舍被夷为平地,园林被毁,碑碣散失。少数会馆因被当成历史文物,才得以保存下来。在北京的近代史上,许多人物的活动同会馆有着密切的联系。宣武门外上斜街的番禺会馆,曾是我国近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故居。他面对清末的衰畋局势,不只一次提出变革图强的建议。现在番禺会馆已作为龚自珍故居,成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会馆原在福州馆街,为明万历年间叶向髙私宅捐建。1813年林则徐初入京,官荦俸低,寄住于贾家胡同的莆阳会馆。当他得知福建籍刑部尚书陈望坡辞官告归,捐出私宅建立福建新馆时,毅然将代人书折写文的润笔费全部捐出,用于新馆装修。林则徐此举得到闽籍旅京人士的称赞和响应,他们纷纷踊跃捐噌,促成了新馆的建立。

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之后又不断扩建,到光绪三年《1876年)已发展成有13个院落、190多间房舍的大会馆。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应考,就住在馆内的一个小跨院中。因为院内有七棵树,故称七树堂;院内北房也被命名为汗漫舫。康有为在这里同维新党人策划变法的方案,写过很多维新变法的诗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四月,有名的“公车上书”的万言书就是康有为在这里起草的。变法维新运动失畋时,“戌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就是在南海会馆被捕走的。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故居莽苍苍斋,即浏阳会馆,在宣武区北半截胡同。他在那里写文章、发书信,提出废枓举、兴学校,开矿藏、筑铁路、造轮船、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派兵到浏阳会馆捕走谭嗣同,不久就将其杀害于菜市口。戊戌变法中,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住过的新会会馆,在宣武区粉房琉璃街。变法失败后,梁逃亡日本。1916年,梁在新会会馆起草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世凯的《保国会章程》。梁晚年任教清华,号书斋曰饮冰室。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新会会馆完成的。

孙中山1912年到北京,曾到珠巢街的香山会馆参加集会,并在南横街的粵东新馆出席欢迎大会。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组织在虎坊桥湖广会馆举行欢迎孙中山的仪式,同时召开了国民党的成立大会。

米市胡同的泾县新馆,建于清乾隆年间。五四运动时期为著名刊物《每周评论》编辑部所在地。李大钊等曾任该刊编辑。该刊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至1919年8月30曰被北洋军阀封闭。胡适和陈独秀都曾为该刊撰稿。

绍兴会馆在宣武区南半截胡同。鲁迅1912年搬入绍兴会馆,一住便是8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许多不朽之作,就是在那个时期写下的。

烂漫胡同的湖南会馆,为清光绪初年几位湖南籍进士集资兴建。1920年2月,毛泽东来北京曾居住于此,并在此召开千人参加的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馆大都集中在城南呢?这全是清朝政府的规矩所致。清政府规定:满汉分居,城里一律不准住汉人,即使像大学士纪晓岚这样的官,也只能住在城外。清朝的北京城规模远远比现在小得多,正阳门外已属郊区了。这样一来,集中在崇文宣武两区的会馆自然成了京城的一道风景,而宣南文化也成了最地道的京味文化。假使没有清政府这道律令,不知道还有没有《城南旧事》和《骆驼祥子》这样的经典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