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6190200000035

第35章 大栅栏

北京的地名中,有写出来完全一样,而读音却不相同者,比如:前门外大栅栏是极著名的闹市,俗称大什栏儿,栅字读“十”,发音极轻,在舌头上打个滚就过去了;而在西长安街,双塔寺东的一条胡同亦名大栅栏,栅字读“乍”,当年也是一条重要的胡同。

1644年,清王朝建立后,满清贵族在政治上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在经济上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进行掠夺,因之激起了北京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清王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不得不采取措施:一面放宽政策,下令停止圈地政策,颁布“盛世滋丁”,不征“人头税”,以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另一面命令北京的九门提督加派军队,守卫巡警,分讯巡缉,严格城门开关制度,并命令北京外城各街巷、胡同口也建立栅栏。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人群汇集的地区,后来发展成小型市场也就不怎么奇怪了。前门外的大栅栏,作为北京最热闹的市廑之一,康熙时柴桑所著之《燕京杂记》记云:“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招牌至有高三丈者,夜则点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耀同白昼,其在东西四牌楼及正阳门大栅栏者,尤为卓越。”这是文献的记载,如果再从著名老店六必居、同仁堂等店铺的年代推算,一家是严嵩题匾、自明代就有的老店,一家是二三百年的老铺,都可以推算出大栅栏成为闹市的年龄了。当时建立栅栏采取官助民办的办法,各街巷胡同各自筹资,购置材料,雇用工匠修建栅栏。

四条胡同各店铺为了保护各自的生命财产,在胡同的东口和西口建立起两座既坚固高大、又与众不同的木栅栏,后来人们都叫这条胡同为“大栅栏”,而其原名却被人遗忘了。

不但大栅栏本身热闹,和大栅栏连着的一些街道,如前大街、珠宝市、粮食店、观音寺,也都是热闹的去处。《道光都门纪略》云:“京师最尚繁华,市廛铺户,妆饰富甲天下。如大栅栏,珠宝市,西河沿,琉璃厂之银楼缎号,以及茶叶铺,靴铺,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令人目迷五色。”

从东到西全长约275米、南北均宽不足5米的大栅栏,在清末全盛时有店铺约80家,而且家家是名店铺。大栅栏里鞋帽店、绸布店、金银首饰楼、药铺、绒线铺、烟铺、鼻烟铺、饭馆、饭庄和戏园、电影院等,鳞次栉比,是驰名全国的繁华商业街。如《都门杂咏》所记:“画楼林立望重重,金碧辉煌瑞气浓。箫管歇余人静后,满街齐响自鸣钟。”

特别是大栅栏里的同仁堂乐家药铺、瑞蚨祥孟记绸布店、长盛魁干果店、东兆魁帽店、一晶斋鞋店、东鸿记和张一元文记茶庄、厚德福饭庄、聚庆斋饽饽铺、天蕙斋鼻烟铺、豫丰烟店,以及广德、三庆、庆乐、大观楼等戏园和电影院等,都是在群众中久负盛名的店铺。

过去一到正月十五,大栅栏逛花灯是轰动北京城的活动。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北京“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隹节。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大栅栏里花灯多,家家店铺都悬挂;大栅栏里花灯新奇,年年有新式样。每逢正月十五日,天黑后,前门大街打磨厂、鲜鱼口、肉市和廊房头、二、三条,以及珠宝市、大栅栏点燃花灯,五颜六色的花灯齐放光明,照耀如同白昼。观花灯的人群都朝前门涌来,朝大栅栏涌来。大栅栏里街道窄、人多,拥挤的人群只能听其自然缓缓向前挪动。当时有人编了一首《大栅栏逛灯歌》:“大栅栏逛花灯,冰灯纱灯分外明。人群拥来又拥去,只见人头在摆动。”

北京南城最早的电影园子是大栅栏的大观楼,北京当年最高级的戏园子是大栅栏的庆乐和三庆。清末程长庚领梨园行,曾言不许梆子戏进入大栅栏,然而若干年后,梆子名伶刘喜奎、鲜灵芝等红极一时,却都先后在大栅栏演出,似乎替梆子戏争了一口气。

大栅栏的买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来不作广告,一位老掌柜的说:“咱们宁可少做些买卖,不能给大栅栏失身份。”这就是当年大栅栏的谱儿!而今,老字号为了顺应市场环境,也不得不把自己重新包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