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6190200000126

第126章 颐和园

颐和园是北京城超一流的景点。不仅此园出名,园中的景致也个个大名鼎鼎一像昆明湖、十七孔桥、长廊、耶律楚材祠、万寿山,等等。

在此园中游玩,没有一整天的工夫怕是很难体味个中妙处。当年的皇帝与皇族们可是把这里当作长期的静养之所在,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

乾隆九年(1744年),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清高宗弘历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文中夸耀这座园林规模如何宏伟,园景如何绮丽,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并且明白告诚“后世子孙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然而,刚刚过了六年,另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又在圆明园的西面破土动工了。弘历之所以甘冒自食其言的非议而兴建清漪园,足证此园必然有其不能不建的原因。

这清潴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乾隆为何不惜再耗国家另建新园?他为自己的食言找了两个看似适当的借口,以便杜绝朝野的清议。当时,正好有两件与瓮山西湖有关的事情促成了弘历建园愿望的实现。第一件事情是建佛寺为母后祝寿。乾隆十六年(1751年)适逢皇太后钮祜禄氐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同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为万寿山。与佛寺建设的同时,万寿山南麓沿湖一带的厅、堂、亭、树、廊桥等成片的园林建筑已经作出设计估算,并陆续破土动工。第二件事情是西北部水系的整理。隆初年的北京西北郊,随着圆明园、畅春园等大小园林陆续建成,水量消耗与日俱增。当时,园林供水的来源除流量较小的万泉庄水系外,主要依靠玉泉山汇经西湖之水,而后者正是供给北京大内宫廷的主要水源,也是沟通北京城与大运河之间的通惠河的上源。如果上源被大量截流而去,不仅宫廷用水不济,漕运也将要受到影响。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十三日,弘历在易名万寿山的同一份上谕中正式宣布易西湖之名为昆明湖。

在昆明湖的西北端,开凿河道往北延伸绕经万寿山的西麓,通过青龙桥沿着元代白浮堰的引水故道连接于北面的清河,这就是昆明湖水库的溢洪干渠。青龙桥下设闸门,以备霖雨季节湖水骤涨时提闸往北宣泄。此闸是至关重要的溢洪枢纽,弘历称之为“昆明湖之尾闾”,由内务府委派官员专门管理。

支渠兜转而东,沿山的北麓把原先的零星小河泡联缀成一条后溪河,又叫后湖。后溪河于山的东北麓分为三股流出宫墙外,往东汇马厂诸水而入于圆明园。

弘历兴建清漪园的时候,正值所谓的乾隆盛世,建园工程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到那拉氏重建颐和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古老封建锁国的门户,索取割地赔款,利用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际上,中国已被迫成为列强掠夺、瓜分的对象;国内,清廷虽然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但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府各级官吏贪污腐化,到处灾疫流行,哀鸿遍野。清王朝处在这样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国库再也拿不出整笔的款项来修造规摸宏大的园苑了,因此就巧立名目,挪移海军建设的专款作为建园的经费。

为了把重建清漪园与办海军拉上关系,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恢复昆明湖水操。随即在耕织图旧址兴建水操内学堂,十二月十五日水操内学堂举行开学典礼。也就在这一天,在大报恩延寿守旧址上改建的排云殿、德辉殿举行供梁”仪式,大规模的建园工程从此开始了。

颐和园的修建工程在那拉氏亲自主持下,原来打算全面恢复清漪园时期的规模,并曾命样式房绘制有关的规划设计图纸。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筹措困难,材料供应不足,不得不一再收缩;最后完全放弃后山后湖和昆明湖西岸,而集中经营前山、宫廷区、西堤、南湖岛,并在昆明湖沿岸加筑宫墙。昆明湖水操停止后,水操内、外学堂即原耕织图蚕神庙也就划出园去了。

按宫墙以内计箅,颐和园占地面积为290公顷,比清漪园略小一些。建园工程一直进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才大体完成,前后历时八载。恢复、改建、新建以及个别残存的建筑物和建筑群组共97处。除此之外,零星的杂勤用房以及园林小品、碑碣、摩崖石刻、小型桥梁等均未计入。光绪十五年(1889年),李鸿章进呈德国造的小火轮两艘行驶昆明湖上,命名为翔云、翔凤,又从德国购买全套电气照明设备,安装在颐和园的主要殿宇。国内设轮船公所和电灯公所,分别专司轮船和电灯的管理维修事宜。

颐和园的园工究竟花了多少钱,迄今尚未査到有关的档案材料。据当时内务府销算房的估价:佛香阁需工料银78万余两,德和园大戏台71万余两,谐趣园35万余两,另外的56处建筑工程共需工料银318万余两。如果按已知的这些估价来推算园内全部建筑的工料费用,约为五六百万两的话,这个数目除去主管官员的层层中饱、营造厂商的回扣,比乾隆时期修建清漪园的建筑工程费用还要多一些。

颐和园建成后,那拉氏几乎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园内,一般是正月就带着载骷来到颐和园,直到一月才返回紫禁城或三海。她在园内接见巨僚、处理政务、举行典仪,因而园林的性质已经改变为离宫御苑,成了与紫禁城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光绪二十年(1894年),那拉氏六十整寿。早在两年前即开始筹备的颐和园“万寿庆典”,为此而专门责成南京、杭州,苏州三处织造衙门特制彩绸十万匹。但就在这时候,中日战争中国军队节节失利,陆军两次惨败于朝鲜,多年经营的新式海军经黄海一战而全军覆没。战败消息不断传来,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在这种情况下,那拉氏不得不颁发谕旨,宣布“所有庆辰典礼,着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一次隆重的祝寿活动,就此草草收场。

原定在颐和园给慈禧庆寿的那场演出,被推迟了。然而仅仅在第二年的九月初三,慈禧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她的注意力又由脆弱的边防转向了歌舞升平的戏楼。她在颐和园里看戏,一看就是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