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
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
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译文”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半个钱,好久没有得到偿还,于是他便亲自前往讨债。
半路遇到一条大河,船家要两个钱才肯渡他过去。到了借钱人家里,竟然没有人。等他回来再过河,又花了两个钱。
为了半个钱的债务,却失去了四个钱,再加上往返途中的疲劳辛苦,要的债很少,失去的却太多。结果被众人责备嘲笑。
“禅心”
因小失大是因为你永远都坐在井里面,看不到外面广阔的蓝天。
这个商人绝对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为了半文钱而失去了四个钱,怎么算都不划算。如果商人有最基本的商业头脑的话,在过河之初就应该打消去讨债的念头,那样的话仅仅失去的是自己当初借出去的半个钱。更何况借债的人并不一定是不还钱,何苦要急急地追着讨债呢?这样的人不但在商业上面无所成就,就连做人恐怕都很难得到及格的分数。
日常交际中,此类人比比皆是。当然并不是单指那些看中钱财的守财奴们,更多的是无法看清全局而造成因小失大的我们的朋友和家人,甚或是我们自己。他们并没有坏心,只是一时间被所关注的事物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导致为了弥补一件错事造成的恶果而犯下更为严重的错误。一叶障目之后,在他们的眼中整个世界便只剩下了那片树叶,从而看不到面前巍峨的泰山,看不到更为秀丽的风景。
其实,想要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只要在人生的天平之上细细衡量彼此的轻重,得出的答案虽不一定是你现在想要的,但是必定对整个事态的大局有利。只有确保了事物大方向上的正确性,才有可能在其中寻求个人利益方面的满足。
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佛祖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
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模糊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佛祖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并且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来解决饥饿问题。两个人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再也不为饥饿发愁了。
几十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十分幸福的生活。
过分执著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往往会导致短时间的“目盲”。等揭掉遮在眼睛上面的“布”之后,才会发现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故事中后来的两个饥肠辘辘的人,暂时的忍饥挨饿换来的是幸福美满的生活。倘若和前两个人一样,过分执迷于自己手中所拥有之物,必将饿死在迷途之中。
站在人生的高度,俯瞰自己每天的忙碌,才会明白得到和失去原来只有一线之隔。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天平,寻找和你等重的目标与希望,努力去奋斗,就一定会得到你期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