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6188000000045

第45章 炒股投资的酒吧博弈

“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的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大多数市民不再阅读报纸的头版,而是手忙脚乱地翻到金融专栏。小报和内情通报向缺乏经验的外行们提供建议。广播电台里汩汩流淌的是“老顾问”的声音,像教堂执事一样四平八稳,吟诵着经纪人的智慧。当富人越来越富的时候,千百万收入微薄的芸芸众生掏空他们的储蓄,降低他们的购买力,为了投机而抵押他们的未来。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读着上述这段文字,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正像刚刚过去的2007与2008年全民炒股、炒基金的盛况与悲剧?而事实上,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景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彼时美国证券市场刚刚兴起。将近100年过去了,人们为股票而疯狂的热情一点没有减少,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羊群效应”: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还有更好的青草。这个理论用在股民基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很多人在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股票、基金的情况下,盲目地跟着别人买下了一堆。有这样的举动在先,被套牢、泡沫经济破灭将随后发生,一点都不过分。

炒股如同博弈。酒吧博弈的少数者博弈可以运用于股市。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行为而努力与大多数股民不同。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价格低,你就是赢家;而当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多数人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价格将上涨,你将获利。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正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是勇敢的“反向投资者”。但准确地说,他遵循的是“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巴菲特将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病态的”价格竞争型商品企业,这类企业占大多数;一类是“健康的”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这类公司属少数派。

实践巴菲特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的第一步,是识别“健康的”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巴菲特慧眼识珠的技术可以概述为十个要点:

1.公司是否表现出一贯的高股东权益收益率(12%以上);2.公司是否表现出一贯的高总资本回报率(12%甚至更高,银行和金融公司超过1%);3.公司的收益是否表现出很强的上升趋势;4.公司是否适时地得到资助;(一般负担低于5倍净收益额的长期债务)5.拥有品牌或服务的公司是否在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6.公司是否依赖工会组织;7.公司是否会和通货膨胀一起提价;8.公司如何支配保留盈余;9.公司是否会回购股票;10.公司股价和账面价值是否都在增长;

识别出那些具备持久性竞争优势公司后,就可以实践巴菲特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的第二步了:人弃我取,即利用股市的悲观主义、目光短浅和坏消息现象,低价购买世界上某些最好企业的股份。巴菲特曾说:“价格低估最常见的起因是悲观主义,有时是四处弥漫的,有时是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所特有的。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氛围里投资,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造成的价格。乐观主义才是理性投资者的大敌。”可见,悲观主义是巴菲特巨大的财富来源。而熊市、牛市中的回落和金融大恐慌通常是悲观主义泛滥的“时间之窗”。

听到坏消息就抛售股票的“坏消息现象”在股市十分普遍。坏消息意味着股价下跌,也意味着巴菲特的“眼睛发亮”。巴菲特认为,只有当股市的恐慌和公司的坏消息同时出现时,才是选择性反向购买的最佳时机。他经常利用行业不景气、个别公司的灾难、公司结构变化和战争创造的机会购买股票。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股市的高收益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致使许多投资者既爱它,又难以把握;股市的风险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令众多投资者既怕它,又难以割舍。要知道人性最大的缺点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情绪足以使投资者错过机会,先成功,后失败,从而惨淡收场。

炒股就是博弈游戏。股票市场是一个负和的赌场,如果没有新资金不断注入股市的话,那么推升股价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少。买进股票的目的就是假设有人愿意在更高的价位接你手里的货,你挣到的钱,就是别人输掉的钱。因此股市的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赢钱的人永远比输钱的人要少很多。”从巴菲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炒股就是要做少数派,炒股赢家也只属于少数派。

博弈小贴士博弈论小贴士

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价格低,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