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6186700000009

第9章 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生产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为特征。自然经济与不存在社会分工或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长达二、三百万年的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处于从属地位。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形态进入商品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取决于市场的需要,生产由市场调节。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并依照社会需要生产出不同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没有社会分工,就无需交换各自的产品,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但是,如果仅有社会分工,还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这个决定性条件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具有生产资料的数量各不相同,生产条件也有差异,决定他们获得物质产品的多少也各不相同,从而引起了不同物质产品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彼此之间需要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有偿地交换其产品。这样,产品便必然表现为商品,产生了商品交换,形成了商品经济。

在人类历史上,与不同私有制和公有制相联系,产生和存在不同的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属于私有者或私有者集团,所以,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一决定性条件是具备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支配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国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经营国有资产的经济组织有权支配、处置自己生产的产品,从而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商品交换是在市场中发生的,因而商品交换与市场是共同生存的。“市场”的原意是交换的场所,但商品经济发展以后,商品交换不一定都通过一个“场所”,除交换场所外,一切商品的交换渠道和纽带,也都是市场。

但有商品经济和市场,不等于就是市场经济。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产生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7、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工业革命,使商品生产和交换伴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才由以手工业为主要手段的小商品经济转移到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建立起以机器大工业为手段的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以及市场机制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显然,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作为商品进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即生产要素市场化;不仅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且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并在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之上的,价值规律都是基本经济规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表示经济资源依赖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合理配置;计划经济表示经济资源依赖于国家的计划进行资源配置。而商品经济则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表示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作为商品来交换,是不同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另一种经济形态。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萌芽,在资本主义社会发育和成长。在资本主义社会达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成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

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的惟一调节手段。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轴心,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市场自发调节社会生产的运行和要素资源的配置,盲目支配着经济人的活动和整个经济运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周期性波动。市场波动周期决定运行周期,市场的扩展和收缩决定着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决定经济的增长和衰退。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增长与衰退频繁交替、市场秩序混乱和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历史局限性愈加明显,愈加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以至于不得不在国家干预下,通过自我扬弃的方式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化。

现代市场经济又叫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这里的宏观调控最早主要指国家干预的出现,从而改变了市场经济运行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的传统方式,是变一只手的调节为两只手的调节。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侧重和互为补充。其中,国家干预侧重于宏观领域,目的在于促使社会经济均衡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则作用于微观领域,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刺激经济活力。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干预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是有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而且,这种政府调控的职能正在进一步加强。一是政府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干预和调节市场,参与市场的发育、整合和市场机制创新;二是政府作为国家垄断代表介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资源配置,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三是政府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制定计划政策、指导经济,运用各种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总量与比例关系,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即使如此,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不能根本克服以往存在的固有矛盾和避免危机的一再发生。

当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都存在的现代市场经济,无疑是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为标志并具有其共同特征。大致是:①企业是拥有财产权的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具有自主决策经营、自负盈亏乃至破产、自我发展约束、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权利和照章纳税义务的社会法人;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它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资本、技术、地产、信息、劳动力等齐备的生产要素市场,没有地区性的分割,并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全方位开放的利于市场主体自由竞争的现代化市场体系;③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和保护其公正实施的市场环境,如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和规范其行为的《公司法》、《公司登记条例》、《专利法》、《企业破产法》等,维护其公正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税法等》;④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通过财税、货币等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管活动,采用计划调节等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以弥补市场经济的某些缺陷和影响,促进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和稳定增长。

二、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

(一)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起作用,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机制,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规律。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这一有机体内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1.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作用机制。前者指的是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后者则是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运动所发生的作用。由于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商品的价值和货币本身的价值,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商品的供求关系不能决定价值,但对价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此外,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等,均会影响价格形成,在某些特殊场合,甚至对价格形成起决定作用。所以,价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价格机制与其他市场机制相配合,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和调节消费,调节商品的供求平衡,调节各种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中的按比例配置。

2.供求机制指的是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供求是供给与需求的简称,前者指一定时期内提供到市场上的商品总量,后者虽然可以指一定时期内对市场商品的需求总量,但在事实上只能指在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对市场商品的需求总量。供求经常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商品供给超过对它们的需求,部分商品因找不到销路而堆积,致使物价下跌,人们通常把这种对买者有利的市场态势称为买方市场;相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部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致使物价上涨,人们通常把这种对卖者有利的市场态势称为卖方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如果一段时期内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从而会刺激需求的增加,同时也会抑制供给;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同时也会抑制需求,通过这种变动,实现供求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按比例配置,使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竞争机制是竞争与价格、供求关系等各种市场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经济领域的竞争,是指市场主体之间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较量。竞争既包括买者与买者之间竞争、卖者与卖者之间竞争和卖者与买者之间的竞争,又包括部门内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同时还包括地域(地区、国家)内部竞争和地域(地区、国家)之间竞争,以及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等等。竞争的内在动力在于市场主体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对其他市场主体来讲,必然表现为一种外部强制、外部压力。这种动力和压力,促进优胜劣汰,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又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实现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中合理配置。

以上市场的三大机制相互作用,使商品市场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即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二)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

让市场机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经济体制,被人们称为市场经济。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指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且存量有限的因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和人的劳动加工而成的生产资料)、资本、技术、信息等等。由于各种经济资源数量有限,故各市场主体及其整体都会遇到一个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即经济资源如何根据存量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在社会的各部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会造成有限经济资源的浪费;配置合理,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从而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来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有市场的存在,就有市场机制的存在,就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实现的。一般说来,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一种可以使商品生产者用以确切辨别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商品生产者通过对市场价格晴雨表的观察,不难发现: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到它的价值以上,反映了该种商品供不应求,生产该种商品有利可图;某种商品价格下跌到它的价值以下,生产该种商品无利可图,甚至要亏本。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驱使下,商品生产者就会顺应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自我收缩、自我扩张和自我选择:把自己支配的经济资源从供过于求的生产部门撤出,或者在供过于求的生产部门中减少经济资源的投入;把自己支配的经济资源投向供不应求的生产部门,或者在供不应求的生产部门中增加经济资源的投入,其结果,在各种商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动中,供求关系得以平衡,经济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实现按一定比例的合理配置。

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配置,有利于发挥商品生产者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求的变化能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有利于较为迅速地实现商品供求的平衡,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尽管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事后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的问题,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是经济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必然的和惟一的选择。市场经济只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特殊方式,本身并没有姓“资”、姓“社”的差别,只是它们赖以运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与商品经济划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应,市场经济也划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市场经济的缺陷

市场经济在调节供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的确不可替代,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自发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缺陷,是指市场主体从本位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来调节其个量资源配置,不可能顾及总量资源配置的要求,从而蕴藏着造成社会经济资源巨大浪费的可能。因为市场调节的这种自发性是盲目的,市场主体在迅速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常常会带来市场供给过剩和出现虚假繁荣,在这种景象的背后,一旦社会总资源配置出现严重失衡,总体社会经济的运行就会出现紊乱和危机。而要恢复到总体运行的均衡,往往又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市场自发调节,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才能实现新一轮供求总量和经济结构的相对合理趋势。这种自发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少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干预来调整或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减轻了市场经济以往造成的损失或破坏,但市场经济自发性的缺陷是仍然存在的。

有限性。市场经济的有限性缺陷,是指市场调节的部门和领域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对一些部门尤其是垄断性部门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有学者依据市场调节作用的广度和成效做出了“四种情况”的划分,使市场调节的有限性缺陷表现出依次递减的性质。这“四种情况”,一是在汽车、钢铁、电子、耐用消费品等一般产业部门,较充分竞争加上惟盈利经营目标,使市场机制作用较为明显和有成效;二是在稀缺资源的产品和盈利率低、投资周期长的基础产业部门,即使加大市场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度,补偿市场竞争,也无法在短期内使这些部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增长;三是在有外界因素倾向的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环卫等公用事业,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目标,就更难于实现;四是非盈利性的教育、卫生、国防、基础研究等部门,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以及国防等等,接受市场调节的可能性更微弱。

局部性。市场经济的局部性缺陷是指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机会不均等和社会不公平的弊端。市场调节要求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遵循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原则,但同时默认竞争机制的不平等性,市场不会因为经济当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而对低收入者采取优惠价,对高收入者实行收入调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国家也试图实行收入分配政策来补充市场调节,引致市场实现经济和社会有利目标,但是实际上也难收到预期的完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