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行政管理学
6186500000036

第36章 行政实施的内容

行政实施的具体内容由行政实施的若干功能性环节所组成,主要包括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等。

一、行政指挥

行政指挥是指行政领导在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的工作进行领导和指导的活动。行政指挥是行政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是领导作用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直接体现。

行政指挥对于行政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指挥正确与否、恰当与否,对于行政决策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任务的完成有着实质性的影响。

行政指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首先,行政实施必须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但作为许多人和人群参与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活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意志或权威作引导,没有统一的意志和权威,是无法组织行政实施活动的。特别是现代行政实施活动,参与的人员众多,分工细致,协作复杂,各方又相互联系,必须有高度统一的指挥才能推动行政实施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才能使行政目标得以迅速有效的实现。

其次,通过有效的指挥,可以调动全体实施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起高昂的工作热情。反之,如果指挥无方,即使行政实施人员能力很强,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最后,在行政决策已经作出,计划、方案等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唯有行政指挥,才能把行政实施从理论变成现实,从观念变为行动。

行政指挥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口头指挥。这种指挥方式简单、明了、及时、方便,因而最常用。运用口头指挥方式,要注意语言艺术。对不同对象,指挥语言表达方式及语气都要有所区别,以利于对方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手段的进步,口头指挥已不只局限于现场发出指示,电话及其他指挥方式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是书面指挥。书面指挥就是利用各种行政公文形式进行指挥。在指挥层次较多,时间、地域等条件又受限制,不便口头指挥时适宜于采用书面指挥方式。书面指挥可以使责任明确、指挥信息准确并能保留较长时间,也便于以后核查。运用书面指挥要注意规范性和严肃性,防止滥发文件的文牍主义现象。

三是会议指挥。会议是保证指挥统一的有效手段,因而成为一种经常采用的指挥方式。行政实施前的动员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调研工作,实施结束后的准备工作等,都可以采用会议指挥的方式进行。运用会议进行指挥,必须注意会议的类型、会议的准备、会议的组织技巧、会议效率及对会议主持人的要求等问题。运用会议进行指挥还要特别注意提高会议质量,防止会议过多、过长。

总之,行政指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都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优点,行政指挥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指挥方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但不论采取何种指挥方式,都应尽可能地发挥下属的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要多做具体指导,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行政沟通

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实施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以及人员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通俗地说,沟通就是彼此了解情况。行政沟通的实质是行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行政信息反映行政实施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因此,及时进行行政沟通,相互了解情况,对于行政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沟通在行政实施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行政沟通能够互通信息,统一思想认识。有了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够有行动上的一致。

第二,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行政机构以及人员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可以加深了解,避免相互猜疑及误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相互合作,共同为实现行政决策目标而奋斗。

第三,沟通是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沟通,行政人员的富有创新的思想、合理化建议等能够及时地被吸收到行政实施中来,从而提高行政实施的效率。

总之,通过有效的行政沟通可以保证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并能增强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如果一个行政机关的沟通渠道不畅,特别是如果行政领导者不注意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就容易使人们缺乏相互了解,互相埋怨猜疑,思想混乱。这样,行政实施就很难顺利进行。

行政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以下三种对沟通的划分比较重要:根据沟通的组织结构的不同将沟通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的方向的不同将沟通划分为向下、向上和水平的沟通;根据沟通的传递和接受方式的不同将沟通划分为口头的、书面的和其他的沟通。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按组织规定的途径和方式所进行的沟通。正式沟通是沟通的主要形式。例如行政实施中常见的传达上级命令和指示、定期或不定期的下级向上级的汇报制度等,都是正式沟通的典型例子。

正式沟通的特点是正规、严肃,沟通信息比较可靠和稳定,所以一般重要的消息通常都采用这种沟通方式。正式沟通的优点是信息失真率低,沟通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不足之处是有时沟通速度比较慢,有可能会降低行政效率。

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例如组织成员之间私下对事件的评论、相互对各自感兴趣的信息的传播等,都是非正式沟通的例子。非正式沟通是建立在日常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自由沟通,因为其一般是通过非正式组织或者是人们私下之间闲谈的渠道而进行的,所以其传递的信息常被称作小道消息。非正式沟通是人们交流情感以及自然愿望的产物,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是自发性、情感性、非强制性以及灵活性,因而容易造成沟通信息扭曲和失真,而且传播速度极快。非正式沟通在行政实施活动中大量存在,其效力有时甚至超过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对于组织功能和目标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在正确引导下,非正式沟通可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增加组织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工作和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心理紧张和压力,有助于增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但非正式沟通一旦失控,又有可能干扰和削弱正式沟通的信息,造成组织成员之间的猜疑和误解,人心涣散,影响团结,最终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行政实施中应对非正式沟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的作用。

2.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水平沟通

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沟通,也就是上级向其下级传递信息,因而又称传递。下行沟通的主要作用是:让下级明确行政目标;下达有关工作方面的指示;提供关于组织程序和行动的情况;提醒有关部门或工作人员对任务及其他关系的了解等等。通过下行沟通,可以使下级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工作意图、行动目标等。

在下行沟通中,要注意避免专断和高傲,以免脱离群众,得不到广泛响应。同时也应注意下级对沟通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免导致失真,脱离行动目标。

上行沟通指自下而上的沟通,也就是下级向上级反映意见和情况,又称为反馈。下行沟通的目的是要将下级对有关情况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上来,以利于上级及时解决下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下级的工作作进一步的指导,或者是吸收和采纳下级的合理化建议,修改其工作方案,以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

在上行沟通中,要注意全面、客观地听取下级意见,防止下级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

平行沟通指横向的沟通,也就是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沟通。由于工作或业务上的关系,不同组织与人员之间或多或少总是存在某种联系,因而便产生了横向沟通。横向沟通可以互通信息,避免相互之间的误解、扯皮以及踢皮球现象,有利于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齐心协力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与下行、上行的纵向的通过命令或指示等进行沟通不同,横向沟通是通过协商、合作来进行的。

3.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与其他沟通

口头沟通指用口头语言形式进行的沟通。由于口头沟通用口头语言作为沟通媒介,沟通人员直接相互接触,所以口头沟通是最快的沟通形式。

口头沟通的优点是速度快,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参与感,但缺点是有时容易夹杂个人的情感因素,因而不很客观。

书面沟通指以书面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书面沟通主要用于沟通对象分布的地域范围较为广阔而难以进行口头沟通的情形。

书面沟通虽不像口头沟通那样快,但有助于确定职责,是组织记录储存的一部分。

其他沟通指非语言、非文字的沟通形式,包括动作、表情等。这些沟通方式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它们有时作为单独的沟通方式存在,有时附属于口头或者书面沟通。

行政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采用哪一种沟通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行政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这要求在沟通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信息传递的失真率低而且速度要快。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沟通中出现信息中断或者失真。中断是信息的停滞或残缺,失真是信息的扭曲、错误或虚假。沟通中断主要是组织沟通网络不健全或运转不灵而发生的现象,克服的办法是从组织体系上解决问题。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按照 H·A·西蒙等人的归纳,主要是以下七种:语言上的讹误;理解上的偏差;上下级之间传递途中的增损;地理距离所造成的障碍;因个人利害所作的夸大或缩小;由于工作重担的压力而忽视了重要情况;信息审查制度的妨碍,这种制度使信息不能如实传递。

为改善行政沟通的效果,应该从发讯者和收讯者两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美国管理协会曾经提出的“良好沟通的十诫”,很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内容如下:沟通前应把所要传递的思想搞清楚;要认真考虑沟通的真正目的;当进行沟通时,要全面考虑自然的和人的环境,这对沟通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在筹划沟通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同别人商量;信息沟通过程中,既要注意信息的基本内容方面,同时也要注意语气、语调等方面;要善于利用机会来传递对听者有益或有价值的东西;跟踪检查你的沟通;沟通时不仅应着眼于现在,也应着眼于未来;一定要使你的实际行动维护你所沟通的信息;在沟通中,每个人不仅应使别人听懂你的意思,而且还要弄清别人的意思。

三、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检查行政实施的进程和完成情况,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以确保实际工作与工作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措施。行政控制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决策计划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行政控制的目的在于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对其加以纠正,以便在计划的行政工作状态和实际的行政工作状态之间实现一致。行政控制对于做好行政实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当工作计划确定后,行政实施中的控制也就开始了。行政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行政控制是实现工作计划的重要手段。工作计划是行政控制的标准。但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及其关系的变化事先是无法全部掌握的。因此,即使健全了组织,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了一定的指挥和引导,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仍不免会出现偏差,使得工作进程并没有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一旦出现这种意外情况,实际工作与工作计划就会出现偏差。为确保行政实施活动不偏离既定的方向,并能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对行政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二,行政控制是工作计划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正确的决策并不意味着能自动地实现目标。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即使决策正确,也有可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行政政策制定得很好,然而执行起来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固然很多,但控制不得力,放任自流,缺乏监督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行政控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目标的达成,对于行政工作方向的准确性,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益和效率等,都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行政控制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标准。即选择可反映工作计划成果的若干事项,以此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但要注意所选定的标准应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步,衡量工作成效。即根据所确定的标准来衡量实际执行情况,通过将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对工作作出客观评价。第三步,纠正偏差。即在衡量工作成效,对工作作出评价的基础上,对那些达不到工作要求,偏离标准的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纠正,从而保证行政工作按照原定计划和要求进行。

行政控制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1.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根据控制的方式的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又叫强制性控制,指行政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所进行的控制。正式控制具有直接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的特点。

非正式控制又叫非强制性控制,指行政组织根据自主的理解,无须按照正规的或法定的控制渠道所进行的控制。在现代法制社会,正式控制越来越多,非正式控制的重要性相对减弱。但非正式控制仍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控制手段,如果运用恰当,可弥补正式控制的不足。

2.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

根据控制是否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行政控制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内在控制又叫自我控制,指行政组织及其成员自觉地用行政管理规范指导、约束、检查自己的行为。

外在控制指行政组织运用各种力量从外部规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如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等。

3.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与成果控制

根据控制实施的时间的不同,行政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成果控制。

预先控制指在计划实施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控制。预先控制的目的是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过程控制指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极时纠正、解决问题。

成果控制指根据预期的目标对行政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衡量最终结果是否有偏差,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可能的补救。与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不同,成果控制主要不是为保证现行决策的完满实现,而是为了有利于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实行有效控制的关键是,一要确定控制的标准。从计划中选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目标,建立起可以考核的定量或定性的完整的目标体系。二要加强控制组织建设。确定控制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各个控制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三是遵循科学的控制原则。强调依法原则、经常原则、公开原则等。四要多种方法并用,形成严密的行政控制网络,强调各种控制手段的有机协调和衔接。

另外,有效的控制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例外原则问题。例外原则是泰罗提出的一种管理原则,指的是领导者为避免陷入事务堆中,应尽可能把权限委托或转让给下属经营者或助理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和控制权。这就是说,上级不必事无巨细地都掌握控制权。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不被大量的琐细而又庞杂的文件和报告弄得心烦意乱,上级要求下级主管递交经过比较和整理的报告。这样一来,上级很快就能搞清楚,较之过去情况哪些事是属例外事项,对整个工作的进展也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就能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例外问题,考虑基本政策,研究人事安排等重要事项。二是关键性问题。仅注意例外情况是不够的,因为在偏离计划标准的诸多情况中,有的可能相当重要,而有的可能就不太重要;有些偏离计划标准较小的问题可能比偏离较大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所以,在注意例外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控制关键性问题的原则结合起来,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评价成绩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问题上。

四、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是指对行政管理工作加以调节,引导各行政组织之间、人员之间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以便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活动。

一项重要的行政决策通常需要许多单位共同参与落实,这样就少不了要进行协调。另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各单位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由于各单位组织结构不同、人员素质不同、工作能力和经验不同,在工作中出现意见冲突和利益冲突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以及利益冲突将会影响到行政实施的正常进行,所以需要通过协调来解决。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行政协调既是一种领导方式,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它要求领导者做到:以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使组织成员对工作性质、有关的方针、政策有充分的了解;抓好全盘工作,同时又注意关键部位;注意情况的发展变化,随时进行协调处理;紧紧围绕决策目标开展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发布命令要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变化无常;发扬民主,改进领导方式。

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使各行政部门和人员之间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冲突。

第二,使各行政部门和人员之间彼此了解工作情况,避免工作脱节和重复,消除各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可以将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加强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做好工作。

第四,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人员职责分明,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

行政协调与行政控制是有区别的。行政控制是针对行政活动中计划的实施与计划的标准之间差异或背离现象而采取纠正或克服的行动;行政协调则是强调在各个行政组织或部门之间的和谐化、合理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致的关系,进而达成行政目的。就行政协调与行政沟通的关系来看,行政沟通可以说是行政协调的必要手段,而行政协调则可以看作是行政沟通的结果。可见,行政协调是有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不能与其他行政管理职能混为一谈。

行政协调的方法主要有:

1.会议协调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协调方法。会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上级组织召开的协调工作会,有有关各方面联合召开的联席会议,另外还有讨论会、座谈会、交流会等。会议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以传达上级指示为内容的会议,有以从事培训为内容的会议,有以交流信息为内容的会议,还有以讨论某些专题以便统一思想为内容的会议等。采用会议协调应注意提高会议质量,控制会议的次数与时间。

2.组织协调

通过在各机关之间成立组织,由各有关单位派代表组成小组或委员会,并成立联合的办公机构,以加强联系和协调工作步骤。

3.信息协调

通过传递资料和信息、传阅通报等方式,促使有关各方及人员了解情况,互相支持,团体合作。

思 考 题

1.简述行政实施的概念及特征。

2.简述行政实施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行政实施的基本原则。

4.影响行政实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行政实施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6.行政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