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管理
6186100000003

第3章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国际管理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研究的对象是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企业究竟采用什么制度才最为合适,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才能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说句实话,以上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处在不断探索之中,答案在企业中。

一、企业是对投资人负责还是对员工负责

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社会融资的上市公司,其全体股东是公司的所有权人,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公司董事会对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这在企业组织法中已是很明确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是向全体股东负责,这已成为欧美企业的核心理念。对于企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企业实际上是由本企业的全体从业人员组成的。尽管资本在企业经营中起到重要作用,却不是唯一发挥作用的。因为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生产要素中资本的投入会形成一定的产出;但劳动、技术要素的投入所形成的产出的多少,与劳动和技术、智力和体力投入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中,更强调“人”的管理对一个经营管理体系有成效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说的企业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企业要负的责任也是对本企业员工负责,其次是经营目标即对投资人股东负责。

对“人”的理解,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方向和管理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什么?”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企业。

按照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传统学说,普遍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是雇佣与被雇佣、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资本在市场上寻找能够让资本和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一方面资本要满足生产该产品所需的设备及包括土地、厂房等设施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将所购买的技术产品化,技术的不断转化及不断生产的过程是需要劳动来完成的,所以资本需要雇佣制度去解决劳动者与资本、技术的结合问题,而要解决以上的生产要素组合,是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来完成的,所以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品所要付出的成本投入。如果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生产与企业的形成,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问题在于,经营管理者,甚至实际生产者、销售者都是以“人”的要素出现的,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以上所说的企业生产和产品化几乎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企业管理的地位逐渐形成,“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的观点和说法,成为企业学界和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共识。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企业仍把员工定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工具”,想方设法利用员工来创造利润,导致劳动力收益即工资过低,反映了本该属于劳动所得的部分,实际上被作为资本的收益而为企业投资者所占有。这在短时间内可以促进企业效益提高,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内部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最终会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引发企业危机。在传统企业管理中,最为流行的是把员工当作企业管理“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反之亦然。因此,企业千方百计地节约人力成本,而不是从生产技术提高方面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关注的是利润,而不是“人”本身,传统企业管理中“命令+控制”的模式极为盛行,成为企业文化的一种范式,特别流行于早期日本、韩国企业管理中。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企业是投资人的,员工只是机器与设备的附属物,工资是由企业决定的。尽管在市场雇用劳动力,但作为劳动的一方并没有对进入企业之后工资待遇的提升有任何指望,因而没有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很多企业已经从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意义。更进一步说,进入企业的人,是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发展最为现实及潜在的价值和动力。在任何性质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是由不同的人来共同做同一件事,企业的总体目标同每位员工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需要利润最大化,员工也希望在企业中得到合理的报酬,并在劳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企业员工不是单一的劳动者,如果将企业所有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加在一起,对于企业的发展将发挥重大影响。通过不同的企业管理及管理实践,不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并从人力资源提升的高度实现人力资本升值,进而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认识到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做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体现出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心的事。

在现代企业制度创建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否认企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做法,企业家非常清楚只有让大多数的员工满意才能让客户满意的道理。因此,企业在外部市场开发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在内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企业员工的来源与组成越不相同。对于技术或资本密集程度高的企业来说,其员工构成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生产型企业与贸易型公司,其用人标准及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显然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即便是在生产型企业中,由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同,也有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区别。由于生产管理是极为细致的工作,不同的企业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此外,从企业员工构成来说,企业中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各人的想法、追求、能力、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那就是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最大满意度,显然这需要企业建立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其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企业单纯地发掘本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潜力,为企业创造财富。如果仅限于企业经营与利润的增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似乎也没有那么迫切。从发达国家大企业成长的案例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于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更为重要。

二、人力资源的说法

有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是将企业员工作为“资源”或“人力资源”,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人事部门的名称。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借用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概念,似乎也并不妥当。从理论上说,将企业员工当作“资源”,比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工具说”、“成本说”等理论更人性化,但从根本上讲却依然不能摆脱传统的企业“控制”和“利用”的思维定式,“资源说”的含义依然存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雇佣与被雇佣、支配与被支配的矛盾,因此也不能引导企业管理实现真正的民主化,让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换句话说,由于在企业家看来员工是“人力资源”,因此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就如同机器与设备一样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而提升其价值。这说明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依然存在地位、利益不均的等级制。由于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企业中所承担的工作不同,其职责也不一样,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缺少控制、指挥和下达指令,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对资本或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存在。现代企业是以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公平竞争为原则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资本与权力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提法显然不是以管理主体怎样去控制、利用管理客体为出发点的,而是指企业员工培训、素质提升、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对企业的认同等方面,所以将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的本意是对人的培育,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培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健全,企业需要的是更好的管理者和更先进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员工不是企业的负累,也不是企业附属的“资源”式物品,公司和员工之间是平等的;公司应把员工看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公司的“资产”和“资源”;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是企业利益、风险、责任的分担者;把员工看作是具有天分与才能的个人,理解和尊重员工的需求,帮助员工对自己合理定位,并赋予员工责任感,授予员工自主权,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更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如沃尔玛、惠普等公司就是把员工平等地视为合伙人,在互惠互利、相互制衡的原则下,实现双赢。

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科学用人提供了制度保障,理性的各层管理人员为科学管理创造了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让每位员工充分体验到主人翁地位,才能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与认可。

三、公司职工股的意义与红利共享机制

公司职工股,是本公司职工在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时按发行价格所认购的股份。按照《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公司职工股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股本总额的10%。公司职工股在本公司股票上市6个月后即可安排上市流通。而在许多上市公司中,职工有职工股却没有红利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究竟怎样实现红利分配制度,需要上市公司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股票红利分配共享制度。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初创时,利润是由企业主一人独享的,只有明确设立红利共享机制,有几个人、几十个人或更多的人共享企业利润,才是红利共享机制。年终奖金制,其实也是一种红利共享机制,只是它不明确、不直接、太含糊,激励效果不够直接。红利共享的含义如下:①产出的利润与相关人员紧密相连,是一种等比例递进的关系;②不同的职务与责任分配享有相应的比例;③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产出越多,成本越低,所得红利越多;④以成本、产量、销量、资金占用、队伍培养、现场管理作基础考核,利润作重点考核形成的年度工作考评为依据;⑤逐年制订考核方案,不同的事业部制订不同的方案。红利共享机制必须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上,该基础为相对独立的核算。财务能完全掌控物流、资金流、采购、销售,以投入、产出核算。红利共享机制的基本要求是经营结果必须向共享人员公开。所以在红利共享机制的环境里,共享红利的人员,对成本、产出、销售、品质及利润都会非常关注,企业的利润与共享者的利益紧密相连,做工作如同做自己的事一样,工作动力与工作责任感都会比较强。实施这样的机制,配以合理公证的分享方案很重要。分配的问题不在多少,只在于是否公正合理。如果能完善这一点,那么红利共享的企业就不再是一个老板着急,而是有了一帮老板,为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共同努力,不计付出地工作,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事业一定会成功。

红利共享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把相关责任人与工作结果紧密挂钩的分配机制,这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了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企业与经营管理者目标趋同,共谋发展,共享红利。而股份制是资产明晰的概念,拥有者不一定是经营者,经营者也不一定是资产所有者。相对所有者来说,就要有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的投资者的心态,以企业的最终获利为目的,实现企业资产增值,从而使投资者的资产增值。股东大会是企业最高权力的表现形式,董事会是企业常设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资产的处置、企业经营管理的人选(可以是董事会成员或一般股东,也可以是其他自然人)。企业的具体经营是企业经营班子的事,经营班子的责任就是如何实现董事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针对经营班子的物化激励,就是红利共享机制。比方说一个事业部,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当年必须创造1000万元利润作为基础目标,当基础目标完成时,经营团队的成员,即可获得当年的年薪。如果超额完成500万元,红利共享机制就明显地发挥激励效应了。超利润部分的10%~50%就是经营班子的奖金,也可以按递进计算,更具激励意义。所以,红利共享只是激励或奖励性的机制、政策;而股份制是产权概念,它更长久地将企业与持股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两者是不同的政策、机制,但它们相辅相成,前者是逐年发挥作用,后者是恒久的。

产权式酒店

产权式酒店是一种新颖的房地产投资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在合适的地方盖酒店,再把酒店分成无数个产权出售,产权人可以在该酒店居住旅游,也可以委托酒店管理公司出租酒店房间,产权人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产权式酒店在国外已盛行多年,在我国却还是一个新兴投资方式,市场有待成熟和规范。

继2001年以“快乐无穷大”为代表的第一轮产权式酒店开发热潮之后,2003年夏天,北京迎来产权式酒店开发的第二轮热潮。北京周边地区目前已有六七个产权式酒店项目,今年冒出的新项目超过了半数。据介绍,不仅北京如此,在全国范围内产权式酒店都呈井喷之势:云南丽江古城一个名为“茶马古镇”的产权式酒店项目即将在市场亮相;位于旅顺的龙河家园项目已经开始发售;在浙江千岛湖、山东青岛以及贵州等地还有五六个项目即将竣工,而上海的产权式酒店已达75家。

目前国内产权式酒店标准间一般标价为20万~40万元,如果按照国际市场分时度假产品的平均首付8000美元计算,目前国内产权式酒店首付相当于6万多元人民币。就我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而言,显然还是奢侈品,城市工薪阶层多数不具备购买能力。而且国内大多数产权式酒店规定,业主应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使用一周左右的分时度假期,这与我国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消费模式有很大差异。

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在范围上还受到一定限制,这也制约了产权式酒店的发展。在多数国家,国际化交换机会是分时度假产品的主要卖点之一,而在我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目前还只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另外,对于产权式酒店来说,虽然产权属于每个投资者,但这一投资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聘请或委托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来经营管理,导致产权所有人很难把握它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酒店经营利润的计算大多是按80%或100%的入住率乐观估计的。如果达不到这个入住率,就会出现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利润可言,投资者便有可能被“套牢”。

在法律上,产权式酒店应该由什么部门管理还是个问题。目前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产权式酒店的性质尚未做出明确界定,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针对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法规。当消费者与产权式酒店经营企业发生纠纷时,往往因为没有法律支持而陷入被动局面。无论是短线炒作,还是长线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产权式酒店的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三思而后行。

1976年,瑞士人亚历山大·耐提在法国阿尔卑斯山首创第一家产权式酒店。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一股建造产权式酒店的投资热潮。然而,靠翻炒海外地产概念维持运营的产权式酒店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滚滚红利,还是个未知数。

1.请查阅网络中关于瑞士人亚历山大·耐提在法国阿尔卑斯山首创第一家产权式酒店的相关资料,并对外国产权式酒店商务模式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2.运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产权式酒店经营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你认为中国产权式酒店适用于什么经济学原理?

3.从中国目前的国民收入来看,产权式酒店会成为新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吗?

1.持股人必须承担股份额的相应责任,如果企业经营受挫,经济滑坡,企业亏损,各股东即按其承担的股份额的比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如果该股东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他还要承担企业亏损的责任吗?你认为这合理吗?

2.股票与企业股权有什么区别?怎样进行界定?

3.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管理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你怎样看待企业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举例说明。

1.怎样有效发挥企业的组织管理作用和企业组织结构功能?

2.人人都说向管理要效益,请你谈谈向管理要效益的主要方法,并评估我国企业管理是否能够产生效益?

3.为什么说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一般都较差?管理效率低下和企业效益不高是成正比的吗?你怎样看待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效和管理效益?

1.股份制企业是资产明晰的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投资人股权权益怎样得到体现?请举例说明。

2.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是同传统社会手工业中的工场手工业相对应的制度吗?

3.请举例说明能更好地形成团队合力的公司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