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6184300000080

第80章 加强武备反议和

宋王朝建国后,对外一贯奉行屈辱投降政策,每年用大量的银子、布帛、茶叶献给辽和西夏,以求其不来侵扰。而宋王朝又养兵甚多,待遇优厚,但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毫无战斗力可言,作战屡战屡败。对于北宋王朝的屈辱投降,不修武备,欧阳修多次提出尖锐批评。他在《论河北守备事宜札子》中说:“臣窃怪在朝之臣,尚偷安静,自河以北,绝无处置,因循弛慢,谁复担心!”批评黄河以北不设防备,朝臣偷闲苟安,不替国家分忧;在《论军中选将札子》中,他又说:“臣亦历考前世有国之君,多于无事之际,恃安忘危……然未有于用兵之时而忘武备如今日者!”历史上曾有居安而不思危之君,但少有处危而不思危之君。如今宋王朝面临强敌威胁,而却如此不重武备,把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皇帝宋仁宗。这些批评和指责是十分中肯的,也是十分尖锐和大胆的,但他的意见并未得到重视。

欧阳修对北宋军队“兵骄吏冗”的状况尤为不满和忧虑。他在《原弊》一文中曾具体描述了京城禁军的情况:“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卫兵去睡觉,连被子都要找人替他抱,禁兵自己吃的粮食,自己不背而要雇人背。欧阳修质问道:“兵骄若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连自己的生活都懒得自理的士兵,能出生入死地去为国打仗吗?他力主加强军队训练,以提高战斗力。而对于军队中“冗吏”的问题,欧阳修更加关注。他认为军队中不仅是“吏冗”(将领太多),更主要的是朝廷所用非人。对军队中的不法之徒,欧阳修毫不手软。如他曾任河北转运使,保州兵变后,大将李昭亮曾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私下仿效。欧阳修揭发他们的奸情,将冯博文下狱,李昭亮惶恐,立即释放了妇女。同时欧阳修还写下了《论李昭亮不可将兵札子》上奏朝廷,建议剥夺李昭亮的领兵权;并上奏章要求追查李昭亮的法律责任。欧阳修对军事改革曾提出过一系列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议朝廷打破常规“选将”。在《论军中选将札子》中,他不但批评朝廷居安而不思危,而且点名批评朝廷所用非人,否定朝廷现行的“求将之法”。他认为现行的“命近臣举朝士换武官”及“选试班行方略”,而“近臣所举,不过俗吏材干之士,班行所选,乃是弓马一夫之勇。”这种状况必须改革。“尽去寻常之格,以求非常之人”,并认为“只于军中自可求将”,否则,“难弥当今之大患”。在《论李昭亮不可将兵札子》中,他又明确表示,反对在选将问题上论资排辈的旧弊:“方今天下之广,不可谓之无人,但朝廷无术以得之耳。宁用不材以败事,不肯劳心而择材……”不是天下没人才,而是朝廷不肯花费力气去选拔人才,当今选将之弊,尤在论资排辈,故“不材”之辈充斥军伍。解决的办法就是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例,破格选用。

基于他对加强武备和整顿军队的认识,他又坚决反对宋朝与西夏议和。北宋军力不济,屡败于辽和西夏。吃败仗之后,继之就是割地赔款。从仁宗庆历三年到庆历四年,欧阳修前后十余次上疏,反对朝廷与西夏议和,但意见也未被采纳。他在《论与元昊约不攻嗗(gǔ)厮罗(藏语,佛子)札子》中说:“不和则害少,和则害多。”“然天下之士,无一人助臣言;朝廷之臣,无一人取臣说。今议和垂就(将成),祸胎已成。”“但愿大臣不执前议,早有回心,则于后悔之中,尚有可为之理。”他力排众议,反对议和,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魄力、胆识和远大目光。

欧阳修不是军人,也不专门研究军事,但他对宋王朝的命运十分关切。他洞悉军中情况,探讨宋朝屈辱投降的症结所在,不计个人安危,直言极谏,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不愧为解决宋朝武备松弛,受制于人问题的良方。可惜的是,因循苟且的北宋君臣对欧阳修的良苦用心不予理解;对其所开良方妙药不加理睬;故其对外屈辱投降大局不能改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