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6184300000108

第108章 自焚文稿数

苏洵年二十七,始闭门谢客,发愤读书,撰写文章。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苏洵东出三峡,赴汴京参加进士考试。宝元元年(1038),而立之年的苏洵考进士落第,后又越秦岭西归眉州。此后数年,苏洵一边读书著文,一边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宝元二年,与知眉州董储交游,与陈公美交游;庆历四年(1044),居青城白云山,与处士张愈交游;庆历五年,苏洵与史彦辅同游京师,并与颜醇之等交游;庆历六年六月,苏洵参加朝廷的制科(茂才异等科)考试,又落第;庆历七年,苏洵从洛阳、嵩山前往庐山,与讷禅师、景福顺长老等交游,又南游虔州(今江西省赣县),观白居易墨迹,与钟子翼兄弟交游。同年七月,其父苏序病逝,遂匆匆返回眉州居丧。

苏洵读书著文,广于交游,但屡试不第。一日翻览旧文,突然站起来说;“吾今之学,乃犹未学之学而已。”觉得自己今日所学,跟没有学也差不多,遂取所为文数百篇付之一炬,觉得连科举都考不中的文章都是无用之废物。从此谢绝宾朋,闭门读书,绝笔不写文章达七八年之久。“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由于他多年苦心阅读,认真揣摩,厚积薄发,故能下笔千言,文章精微,并且也自此绝意于功名,而深入进行学术研究。他除读儒家经典外,兼取法家和纵横家之说。他关心现实,尤其关心军事问题,其所著文章“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王安石语),在当时确有离经叛道之意。

苏洵自己绝意于仕宦功名之后,也把相当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悉心栽培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上,教导他们如何做人,指点他们如何作文,使两个儿子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近五十的苏洵携其二子赴京师。他将自己的文章呈送给翰林学士欧阳修,得欧阳修赏识,并为之延誉,将其文章上呈朝廷。一时,其文在士大夫中广为传诵。嘉祐二年,欧阳修知贡举,苏轼、苏辙同榜高中,“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苏洵文章自成风格,不仅影响了两个儿子,而且对当时文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苏洵不仅自己占据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席,并且还为老苏家争得八席中的另外两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