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今天怎样当好校长
6179300000024

第24章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艺术,毫无疑问,有关学校管理的理论不会结束,学校管理实践同样不会停止,因此对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以认真反思为基础探寻新的发现,发现学校管理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境界。学校管理要创新,校长及其领导的团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学校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

教育理念创新

人们常说,学校的教师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办好一所学校。但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却往往取决于学校拥有一位怎样的校长。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往往决定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伴随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推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开始拥有越来越大行使管理的权力。学校的发展和进程由校长的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决定。想要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校长务必做到转变观念,管理落实。当前首先应该转变的的校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说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及知识观等方面。

质量观上,校长必须清楚,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真正的质量不仅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应当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也就是说,应当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认为,每位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人都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

在教师观上,校长必须清楚,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其言行要能激励鼓舞学生,其对教学以及学生的爱应该能凝聚学生;其次,教师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又应是学生潜力的开发者,创造性思维的引领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全面综合考虑教师在履行其多重角色时候的表现。在学生观上,校长应当清楚,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和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应在态度、情感、人格、习惯等方面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求知欲旺盛,在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时,一定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的影响。现在基础教育中搞得轰轰烈烈的创新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应着重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为拥有良好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因此,创新教育认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不一定是全优者、高分者。

在知识观上,要认识到知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结合体,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学生应在学习过程及经验中,主动建构知识。知识获取的过程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所强调的。在教学观上,校长要重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引领,注重人的合作性和能动性的激励。

变革思路创新

校长除了转变教育观念外,还要着眼于学校管理和改革思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学校变革思路创新方面,校长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以“过程管理”取代“结果管理”。传统的学校管理大多是侧重结果的,主要表现为看学校在升学考试中考取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了好的名次。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侧面被这种管理忽视了,即“过程管理”。学校管理的侧重要从关注结果,尤其是关注升学率的高低,向关注过程转变,关注影响学校发展和生存的各种关键要素。这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重大飞跃。当前,加强过程管理,主要的一点则是校长要深入课堂,观察教师是否在课堂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当前有些实际是灌输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却是启发式的。“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学生的思维依旧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缺乏学生的独立见解,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感。

第二,以“发展管理”代替“知识管理”。传统学校管理,通常是“知识管理”,主要表现为如何让学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有必要转变的。校长对一位教师,一堂课的评价,要以学生学了什么,教学对学生素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尺度。简言之,就是既要看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又要看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思维培养和行为养成的力度等,也就是将管理的出发点定为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是信息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青年学生又最易于接受新事物,加之管理者用一种封闭性的办法和观点对学生说“不”或“允许”与“不允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当务之急是用发展的眼光来实施管理。

第三,以“民主管理”取代“单体管理”。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无疑就是校长,但也要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教师是校长管理的主要对象,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管理教师的一个核心思想,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例如对“教案”的管理,并不是强求划一的,相对不同教龄的教师,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每堂课能在自己的电脑中建立教学资料库,做成一种“平台式教案”的教师,校长更应该加以赞扬并予以鼓励。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认知一致、协调合作的学校领导集体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基本条件。这种高素质的领导集体的核心往往是创新型的校长,能富有创新而又高效率地工作,进而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营造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环境。

管理机制创新

有了新的改革思路和新的观念,还必须着眼于建设一套创新的管理激励机制,思考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对行政班子学习汇报制度加以建立健全。为了改变以前学校事情出现较大变化、就冲击学习汇报制度的状况,应下工夫于加强学习汇报制度的计划性。由校务办公室在每学期初制定计划,全体成员严格按计划执行。有特殊情况的,必须以书面汇报形式“补课”。

第二,建立管理者成长档案的。为每一位学校管理人员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将学校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其中,通过历史性的前后比较记录管理者的成长历程,使管理者对自身工作的前后状况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激励其改进工作,同时又是干部管理部门评价、考察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三,科学决策制度的建立。首先,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学校的重大决策才能付诸实施。校长必须严格执行教代会决议,述职报告定期进行。其次,建立健全年级管理委员会,将管理权限下放。通过扁平化的管理为教师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新体制下的各年级的骨干教师要组织起来,自己管理本年级的日常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甚至拥有一部分评价和分配权。最后,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要求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认领”自己全方位关心的学生。每天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记录他们每周的成长,每月与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

第四,促进民主管理的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比如:建立校长及各职能部门向全校教师定期征求意见和述职的制度。学校定期将意见征求表发放到每位学生家长,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意见,制定并张榜公布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第五,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校园网的作用,在网上公布学校的重大活动和会议通知,教师对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随时在网上发表。学校应该能通过网络收集多种管理数据,并开展网络教育研究的探究。

学校文化创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叶澜教授经过对“21世纪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进行的深入思考,认为,中国学校教育的转型性变革,重点在于创新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创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文化管理——追求管理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被认同了的系统观念、制度和行为。人身在其中,受其熏陶,就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鱼生长的鱼缸里的水,这就是文化。校长与所有成员达成某种共识是学校管理境界最根本的因素。为此,校长可以在全体教职工中发起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深入讨论,达成共识,统一思想。进而对已有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造,确立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组织结构,以此确立组织各成员的权利范畴。学校的文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以实现教师才华的蕴积、彰显,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提携、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形成柔性、共享、合作和宽容的管理机制,以“智者尽其谋,劳者尽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良好局面呈现于学校组织中。

第二,精心打造环境文化以彰显学校特色。随处可见文化资源及其载体,关键在于校长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眼睛盯着文化,心里想着文化,善于创设和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载体。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就是学校特色建设问题的实质。在这方面,有不少中小学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安徽省安庆潜山县舒州逸夫小学让梅精神成为校园精神,让“梅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他们扎梅根,种梅树,以物化人;他们诵梅诗、办梅展,以文育人;他们品梅魂,立梅格,实践做人。安庆怀宁独秀小学建成了校园“灯箱长廊”可谓匠心独运,这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既营造了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美化了校园。这都是校长依靠多元化载体培育学校特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就是张扬学校个性,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创新上求发展,进而积淀成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学校。第三,完善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对于教职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乃至于决定性的作用,制定制度应该人性化。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体现本校风格、凸显本校优势、具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如:把加强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教育制度化,努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和使命感。开展以“能力 责任 精神”为核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使之制度化,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又如,制定教师的素质要求、工作纪律和工作职责,并制定奖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展开学术讲座、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学科点评。再如,制定进修、学习和学术论坛制度。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号召力、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学科水平。

第四,构建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研文化。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努力发挥“指导、研究、评价、服务”的工作职能。引导全体教师走“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提高”之路,经常将教学实践深入到教学第一线进行,与教师建立和谐、平等、共进、互动的关系,激发教学研究热情,创设教学研究环境,汇集教学研究火花,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对于学校的校本教研要积极地参与和引领。

工作方法创新

思路、观念、机制和文化的创新必然导致校长的工作方法也出现新的变化,校长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1.收集信息。作为校长,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观察力是校长采集学校教育信息的必须具备的能力,信息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执行决策咨询职能的基础,因而对校长来说,信息收集意识是很重要的。校长在着眼于收集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缺乏准确性的信息是没用的,只会导致失误的决策。还要重视来自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

2.主动沟通。信息传递是学校沟通的主要内容,通过学校与学校间、学校与学校成员间、学校与社会间的交往的基本形式加以实施的。积极、主动、有效是它的基本要求。美国曾对公共学校(主要是中小学)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不理解或理解不充分的地区,恰好是许多有关学校财政被否决的地区;而相互理解的地区,至少是在选举之前的四年中给学校增加基金的提案是能够通过的。这表明对学校来说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校长主动沟通的意识是学校与各方融洽感情,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保证。

3.自我宣传。校长公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注重自我宣传。自我宣传是建立学校声誉,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学校形象的主要手段。其途径主要有:首先,精心设计学校外观形象以进行自我宣传。比如学校的校园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布置等物质性的空间形象以及学校的校徽、校服、校风和校训等精神性的外观形象,这些外观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直观影响并在树立学校形象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其次,组织有计划的特定的专项活动以进行自我宣传。比如,教师节、科技节、艺术节、校庆活动、毕业典礼等,组织好这些活动就会产生轰动效应,大大提高学校的声誉,进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