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今天怎样当好校长
6179300000018

第18章 教师教学评价法

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教育研究,还是进行教育教学,都不能没有教育评价,评价引导着、鉴定着、激励着、改进着学校教育的进程和发展,基于这样的功能,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就应当掌握好一些常用的学校评价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师教学评价法:

课堂听课评价法

课堂听课评价法的另一种称谓是“课堂观察评价法”,它指的是评价者直接走进课堂,现场对对象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评价,从中发现优点、不足、经验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在我国,课堂听课是校长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它又分为两种方法:常规听课法和随堂听课法。

常规听课评价法的要求是评价者在课堂听课前,事先告诉评价对象,并让评价对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程序是预备会议、课堂听课和课后评价。随堂听课评价法另一个叫法是“推门听课评价法”,顾名思义,它的要求是听课者在进行听课前,事先不告诉评价对象,目的是不让评价对象事先做刻意的准备,这样更容易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课堂听课评价,由于它最贴近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所以能了解到最实际的情况,收集到最直接最真实最有效的评价信息,而且操作上也很简单,容易实行,一直以来校长都将之作为经常使用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法。但是课堂听课评价法也有其不足之处,特别是随堂听课评价法,在近年来推行实施过程中,惹起了很多的争议和不满,其主要的问题是它缺乏民主、缺乏深度、故意造难等。但是只要校长或者领导将随堂听课制度化,制定出明确的随堂听课的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并告知评价对象,广泛征得教师的同意,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此外,在全校范围内,要对课堂听课评价法进行培训,这一点很重要,校方应该成立一个培训领导小组,对各项事宜进行统筹安排。

档案袋评价法

教学档案袋评价法的另一种叫法是“教师档案袋评价法”或者“教师成长记录册评价法”。此法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过程性教学档案袋、结果性教学档案袋或展示教学档案袋建立起来,教学档案袋里一般装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组织的系统资料,如备课计划、作业、家长联系册、教师作品等。通过这些,就能一览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开放的多层面的评价,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有详细和深刻的了解,感受到自己进步的过程、特点、经验与教训,从而促使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档案的周期一般是一个学期。当一个周期结束了,另一个周期也就开始了,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发展。在一个周期的开头,教师就为该周期制定2~3项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分目标。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就要对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在整个周期结束时,就要对该周期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撰写书面的反思意见,书面反思分三个步骤:描述、分析和规划。描述主要围绕着“WHO”“WHAT”“WHEN”“WHERE”“HOW”等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是指全面而又兼顾侧重点地对档案袋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规划是指教学档案袋的建立者以描述和分析为基础,对教学工作进行远景展望和规划,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

微格教学评价法

微格教学评价法又叫做“微型教学评价法”“微观教学评价法”等,是指采纳和利用操作程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价活动的一种评价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伦和伊芙开创了微格教学,随后,微格教学很快就在在职教师培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充分吸收了微格教学的科学合理的因素,微格教学评价法目前已经作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应用。

微格教学评价法的操作步骤是:第一,设施要准备齐全,在此基础上,要求评价对象轮流上课,在5~10分钟之内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展现出来;第二,聘请专业人员对上课教师进行录像拍摄;第三,播放录像,进行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和专家点评。在最核心的评价阶段,要注意采用具体的、可观察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评价仅局限于教师在本次上课录像中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不能涉及拓展到其他场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的方式,比如讨论式、问答式、提问式、启发式等,努力使被评价教师的自我意识得到提高;集中评价反馈的意见,不妨采用“2 2”的重点反馈方式,分别由参与教师提出2条表扬建议,由参与专家提出2条批评建议或2条改进建议,如此可以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反馈意见上来,从而使反馈意见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所提到的教师档案袋评价法和课堂听课评价法相比,微格教学评价的优点是规模较小、节省时间、比较集中直观,而且宽松、反馈及时,正是这些优点,才使它的评价效果非常显著。

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可以合成为创新力,包括学习力、探究力等,其特性包括:敏锐性、原则性和变通性。这种能力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