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是偶然,李开复在创新工场前的三次从心开始的选择,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选择之前李开复的处境都不太美妙:
第一次从SGI到微软,李开复遭遇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炒鱿鱼,如前所言,李开复是个细腻而敏感的人,这种人生打击不论是对他个人还是旁观者都让人欷歔。
第二次是从微软到Google,更是引起满城风雨,微软和Google竟然为他打起了一场长达半年的官司,这让他还没上任就成为媒体的公众人物。
第三次从Google离职之前,“Google涉黄事件”让李开复多少有些被动和尴尬,比起“牌照风波”、“逃税风波”以及与其他高管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一事件由于牵扯到中美关系、中国60周年国庆、Google的价值观等诸多复杂因素,让李开复多少有些首尾难顾,你可以用狼狈或者煎熬这样的词去形容李开复当时的状态。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李开复的开局不顺,但结局却总是无比美妙: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来升格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微软在海外最出色、关注度最高、成果和专利出品最多的研究机构;谷歌中国虽然没有在中国市场取得对百度的胜利,但站稳了脚跟,市场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品牌认可度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本章中,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李开复能在自己相当困顿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从“心”开始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柳暗花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经历(将自己逼入或陷入一个险境然后再听从内心的选择,再去奋力一搏)虽然未必要去主动尝试,但我们每个人却需要累积这样的人生经验。
这个答案就是李开复往前看的历史观和“世界是平的”的全球视野,更简单更直接的说法是,李开复是一个相信中国必然崛起,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的人,并积极投身其中,这种价值判断甚至融入了李开复的血液,成为他之后人生中的脉动因子,也让其本人成为中国创新的标志性人物和重要推手之一。
不难发现,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和与之形成的视野是李开复走出困境,形成正确的心选择的开端,也是其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理论支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李开复看待当下和未来的视角,形成他那样的看待问题的视野的话,那么,我们也能够作出从“心”开始的选择。
在李开复的人生中,进入微软是具有人生转折意义的选择,是他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选择之一,当然,这也是他从心开始选择的经典案例。
这个选择是其摆脱在苹果和SGI长达八年不甚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开始,在之后的两年,也就是其为微软公司在中国研究院所做的卓绝工作让他步入其职业生涯的快车道。而其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实际推动和良好口碑也为其之后加入Google,帮助Google中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更重要的是,李开复一下子被中国这块开始迸发活力和创造力的土地给吸引住了,他本想在美国实现的个人理想和人生抱负,开始有了新的依托和阵地,他与中国的深厚情缘,就此结下。
1998年春天,背负巨额亏损的SGI壮士断腕,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要求李开复在六个月内卖掉他管理的多媒体公司Cosmo Software。为此,李开复特地来到雷德蒙向微软推销他的公司,在李开复组建这家多媒体公司之初,他希望与微软达成合作,软件可以移植到微软的“视窗”上。然而,微软以“我们现在买来的技术应该足够”为由拒绝了他,这次再到微软,李开复希望微软不会像当初新技术一样拒绝他的公司,然而,微软并不想购买他所推销的多媒体公司,相反,他们对李开复更感兴趣。
那天中午,处理完公事但没有得到预想结果的李开复和黄学东坐在一起吃午餐,黄学东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在英国做访问学者多年,后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其专长也是语音识别,是李开复多年的朋友。当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做语音识别系统的时候,微软也建立起自己的语音研究小组,黄学东就是在这时加盟微软,成为微软语音研究的创始者的。由于,李开复和黄华东从朋友变为竞争者,因而少有联系。提到这样的关系,黄学东开玩笑说:“就像国民党和共产党一样。”
李开复对黄学东说他要离开SGI。黄学东并不奇怪,他早就认为李开复的光辉被SGI的阴云掩盖了。不过,当他听说英特尔公司打算在中国开设一个研究院,并在和李开复联系的时候,不由问道:“为什么你不到微软来呢?微软也要在中国开研究院啊!”
的确,相比起做硬件的英特尔,做软件的微软要更适合李开复。李开复所工作的前两家公司苹果和SGI都是硬件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软件是为硬件服务的,李开复无法按他的想法做事,而李开复去了一趟英特尔后,发现自己不太喜欢英特尔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他希望能有一个更自由的空间。
微软对李开复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经做过多项微软感兴趣的研究,而且总是能领先一步:先是语音识别技术的突破,1992年,李开复负责的语音识别技术在“今日美国”上出尽风头,使得微软开始重视语音识别,黄华东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微软开始语音识别的研究;第二次是QTVR(QuickTime Virtual Reality),它是一个基于静态图像处理(Image Base VR)的初级虚拟实境技术的跨平台多媒体套件,能够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与动态显示技术,从性能上看,它不需要昂贵的硬件设备就可以产生相当程度的VR体验。此后,微软也开始招募多媒体专家,开发出了类似功能的“Surround Video”;接下来是他在苹果主持开发的QuickTime控件,相应的,微软也推出了“ActiveMovie”;最近这一次,在李开复的Cosmo软件公司进行3D方面的研究后,微软紧接着购买了一个公司,也开始研究类似的“三维技术”。同样的事情重复再三,连续不断,因此,如果能说动李开复加盟微软,无疑可以使得微软的基础研究往前迈出一大步。
在黄华东的牵线下,李开复和里克·雷斯特约好做一次面谈。里克·雷斯特是微软公司负责科研的副总裁,他曾经是李开复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专家,当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的时候,就知道李开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当比尔·盖茨在1991年决定发展微软研究院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煞费苦心说服里克·雷斯特到微软来主持这个事业,而里克·雷斯特来到微软后,也不负盖茨的期望,为微软找到了数百名优秀人才。
正是里克·雷斯特的慧眼识珠,李开复才得以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作为李开复的直接上司,里克·雷斯特在李开复创办中国研究院期间多次来到中国,支持李开复的工作,他本人也成为李开复在微软工作期间对李开复影响最大的几个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