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与人生导论
6177000000004

第4章 大学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大学的灵魂就是超越:超越时代之局限,超越种族之狭隘,超越世俗之喧嚣,达到最深邃、最博大、最透彻、最浩瀚的境界,达到精神的平静,心灵的安宁和本性的自由。所以上大学的目的不是找到一个工作,而是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摘自《大学精神变奏曲》

一、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一)大学不是养老院

曾经有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一文中这样写道:

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一是地理环境,大学应该是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具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朱纱清梦、天堂福地、江山美人、可骄世人,当然这样的地方最好不要离开城市太远,否则不能接触到最现代的信息;二是学生食堂,“民以食为天”,学生的膳食结构应科学、营养、合理,品种丰富、质价相符,色香味美俱全,不亦乐乎;三是学生宿舍,最好是标准双人间,卫生间、彩电、空调、电话、洗衣机等设备要齐全,并在每一栋宿舍楼内配有台球、乒乓球、象棋等娱乐和健身设备;四是教学大楼,大学的教学大楼要气派、设施齐全、装备一流……

另一位学生写道:

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就是,想上课就上课,不想上就在宿舍睡觉或上网。上课可以自由地出入,随便地接电话。大学里要有许多的活动,今天看联欢,明天参加舞会,后天练篮球。可以穿特“个性”的衣服,说特“个性”的口头禅。可以认识许多帅男靓女……

难怪现在有人把大学称为养老院,以上对大学的描述印证了这一观点。

2006年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在一次性劝退78名大学生时称:大学并非养老院。这78名学生被劝退缘于一个共同的理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修完规定的最低学分。该院的“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写明:如果某一学期中没有修满规定学分的1/2,就会收到退学警告;如果接下来的一学期不能修满这两个学期累计学分的一半,就会被劝退。据了解,这次被退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网虫”,一名被退学的同学每天都躲在寝室里上网玩游戏、聊天,基本不去上课。该教务处长强调,对于被退学的学生,尽管现在看起来他们好像耽误了一两年时间,但从长远来说,如果让他们在大学“混”过四年,后果会更严重。

(二)为什么上大学

的确,大学并非养老院,但大学生另一个迷茫的问题又提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上大学?

一位大学女生曾在网上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学生活的郁闷和彷徨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应该上大学而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大学!”

“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在80年代后的大学生看来似乎显得多余而可笑,打从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上大学的目标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仅如此,从小学开始,“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这个人一辈子就完了”。这是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林小枫面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时所持的观点,这也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数家长和学生真实心理的表达。因此,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似乎有N个答案,又似乎根本就没有答案。

旅美数学家张寿武先生,跟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研究生都有过接触,但令他失望的是,这些学业十分突出、选择科学作为终生职业的年轻人,居然告诉他:我们把该念的书都念了,可我们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学这么多东西是为了什么。

中国西南大学曾主办过以“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为主题的学风教育活动,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高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思热潮。

“为了未来的理想、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面包和牛奶、为了找个好老公、为了学好外语能出国、为了自己的一种信仰与追求……不管理由为何,在这场自我反思和讨论的热潮中,我们的心灵已经受到了震撼和触动。大学,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岁月,但尽管如此,我仍然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四年所有的快乐、放纵、悲伤、郁闷,甚至痛哭,但最深的感触却是莫名的遗憾,考试挂科的遗憾、错失真爱的遗憾、辜负朋友的遗憾……而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这是西南大学计算机信息与科学学院一名大四毕业生的真实表达。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得沉默片刻,叫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当然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得还在,他的大部分不是为铜板而学习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个时代,欧几里得们占多数。他们研究算术是为了观察思考数的性质,唤起思考的能力,引导心灵超然于变幻的世界之上而把握本质和真理;学习几何学是为了引导灵魂接近真理和激发哲学情绪,以便了解关于永恒存在的知识,进而掌握“善”的本质和形式;学习辩证是为了找出事物的关系,探究事物的本质,使人的智慧和能力更趋完善……对于他们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想,不如说是一种现实。读书与思考已经成为他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作家徐迟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报告文学一发表,曾激起成千上万的青年立志要像陈景润那样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他们对数论的了解,他们甚至连这一猜想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都不甚明了,但这群可爱的理想主义者却知道献身科学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理想大学的真谛

“理想的大学是广博的知识中心,是神圣的精神殿堂,是充满激情的文化圣地,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家国的墙隔成片段;在那里,理智的清泉还没有被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在那里,心灵受到指引,并走向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一个自由的王国。”这也是一名大学新生的情怀,他道出了理想大学的真谛。

当然,综观不同时代上大学的人对于为什么上大学所给出的答案也许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上大学对于不同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上大学的原因也在经历着从理想主义到现实功利主义的转变。

因此,我们应该有所警惕,应该有自己的志向。上大学意味着梦想,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提升。通过大学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获得一种新的人生:它使我们能够从一粒沙中看到一片风景,从一朵云中看到一个传说,从一滴水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从每个人充满深情的述说中体验世界的美好,从氤氲的山水间捕捉灵秀,从迤逦的花草中感悟生命的顽强,从而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及人生诗篇。

二、精神成人的近代设计

理想的大学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

(一)精神成人

《大学人文读本》主编夏中义教授在书的序言中提出,“成人”不仅仅是指身体长高,也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领取身份证,更重要的是在价值层面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精神成人”的实质就是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健康和完善并能获得足够的空间和滋养。一句话,精神成人就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健康。

大学生的“精神成人”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关于这一点在前一节已进行了论述。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现代设计必定牵涉科学发展的问题,牵涉科学精神对大学生精神成人影响的问题,因为当代大学教育深深打上了科学教育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正在被“科学”设计成为社会这架大机器中的有用之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及其寓意进行伦理审视。

(二)什么是科学

《辞海》对“科学”一词所作的解释是: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科学代表了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科学,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真”的世界;有了科学,人类勇敢地承担起改变世界的重任;有了科学,人类的千年梦想正在实现。尽管攀登科学顶峰的路途艰难而遥远,却是一条光荣而充满挑战的荆棘路。科学这一光芒四射的智慧灯塔,始终照亮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航程。近百年的历史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理应感谢科学,感谢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它不仅恩泽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得我们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上的创新有了最真实的意义。因此,科学的本性是真,这里讲的真,是求真,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大千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及其内在规律性,即真相;二是指客观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及其内在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即真理。求真,这是科学文化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大学生为之追求的最基本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求真充满着智慧,是科学精神的真实体现。

(三)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中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独特的意识、气质、品质和情操,是科学本质所要求的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的六大支柱,即功利精神、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正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象征。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的功利精神正与人们的急功近利结合在一起。

(四)科学的功利精神与科学主义有质的区别

科学的功利精神是指让科学成为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杠杆,而绝不是以科学为工具,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的私欲。“科学主义”的基本内涵是:科学技术是探索真理的唯一模式和途径,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科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观察和一些量化的测量手段而得到的,其价值具有永恒性。而其他领域的知识如哲学、宗教和一些人文科学,往往是通过纯粹的思辨、主观推理而得出结论,这些知识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对科学主义应持批判的态度。因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它在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生态失衡、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臭氧层洞穴、能源危机等。此外,科学技术一旦被非正义的力量所掌握、控制,诸如核武器技术、细菌战技术、化学战技术以及制造计算机病毒的技术等,这都将会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当今人们的急功近利又是以科学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五)人文教育融入科学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

科学技术越进步,人类社会就越迫切地需要那些高瞻远瞩的思想去指导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使之合乎人道、合乎理想的思想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

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近代设计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而大学是这种融合的最好平台。

客观地看待文科、理科问题。应该说科学发展到今天,几乎遍布与人类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所以文理分类很难用学科的概念去简单区分。但从精神层面上来看,理科专业主要致力于求真,通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自然规律。文科专业主要致力于求善、求美,缔造人类精神,弘扬人类文化,启迪人类思维。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有机地统一。我们要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这也将是精神成人近代设计的最好方案。

如果一个大学生选择了文科,他必须有成为现代社会精神财富缔造者的渴望,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的情怀,有明德亲民做大师的梦想。当然,并不是文科大学生由于专业读的是文史哲就一定具有人文情怀。大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本是着眼于专业角度,至于能否将该专业课程可能含有的人文底蕴讲清楚、讲透,这将取决于主讲者的专业造诣、精神高度乃至人格力度,也取决于大学生心灵的感受。

如果一个大学生选择理科的学习,他必须要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有解开前人尚未解开的自然之谜的决心,有摈弃各种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发现中去的能力。当然,理科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也应有人文情怀。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科学可以医治具体的疾患和创伤,却解决不了人心中的惆怅。科学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却不能说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人生问题,如痛苦、焦虑、不幸以及欢乐、爱、幸福,这些都不可能以专业的方式来规定。

一个丧失了人文情怀的大学生不可能担当起造福于人类的重任。

三、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现实思考

进入大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能积极主动、调整心态、排除干扰,在新的环境里比较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步入大学学习生活的正轨。但也有的同学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听任消沉情绪自由泛滥,不能以积极的态度有意识地去处理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使自己陷入盲目和被动状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我们对它不适应而改变它的现状,需要改变的是大学生本身。“适者生存”是生存竞争的普遍规律。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大学生未来的路就注定与众不同,既能体验到其他人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也不可避免地会体验到由探索知识带来的某些痛苦。因此,给自己设定目标是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要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所确立的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宗旨是:“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这说明大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要学会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是学怎样做人。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2001年的迎新典礼上,向新生提出了“十大目标”:一是确定人生事业目标;二是精通两文三语(懂中文、英文,会讲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三是每年至少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课;四是每月至少读一本和本专业无关的书;五是培养读报和讨论时事的习惯;六是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在香港以外的访问交流活动;七是找一位老校友或教师当自己的个人导师;八是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校级文体比赛;九是学习期间牵头为校、系或班组织一次活动;十是做义工。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学应该读书、思考、学习、讨论,应该锻炼自身、丰富自我,应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

为此,大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些努力:

(一)要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努力学习,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学习》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学会学习,必须遵循学习的基本原理

人是在学习掌握相对独立、具有完整结构的规律性的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进而形成相应的思想、认识、情感、知识、注意、智慧、意志、智能、观念、道德、品格。人的认识心理的发展总是随着有效智力劳动的增加,而按照感知—理解—识理—领悟—会通—灵慧的基本程序发展,并呈周期性发展变化。

2.学会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

有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指凡是有成就的人如同善于乘坐轮船和马车等工具一样,并非生来与众不同,而是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学习也是一样,必须从方法上入手。学习方法的选择多种多样,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提炼,尤其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如鲁迅学习的“十字法”,即“多翻、跳读、设问、五到、立体”就非常有借鉴价值。多翻就是多翻各种书籍,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跳读是指在那些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继续向后看,于是往往连前面的都明白了;设问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五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立体是指有一般的泛读,又要有重点的深掘,既要有横断面,又要有纵剖面,既有对原著的钻研,又有对有关资料的涉猎。

3.学会学习,要“五要、五先、五会”

(1)“五要”,即一要围绕教师的讲述展开思维联想;二要清理教材文字叙述的思路;三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四要跨越听课学习障碍,不受干扰;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地做笔记。

(2)“五先”,即一先预习后听课;二先尝试回忆后看书;三先看书后做作业;四先理解后记忆;五先知识整理后才入眠。

(3)“五会”,即一会制订学习计划;二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三会进行学习小结;四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五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这些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一个人,但对于我们认真读书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4.学会学习,要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在大学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知识将给人无穷的力量,大学生潜在力量的生长点会在图书馆的利用中显示出来。图书馆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在图书馆读书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它不受固定学习内容及固定学习形式的束缚,为大学生创造完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选择学习能力的最佳场所。由于电脑的普及,许多大学生认为所需的资料或书籍可以依赖网络,但网络信息由于广泛地交叉渗透,文献内容的大量重复与离散现象严重,使得许多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淹没在大量的低质量甚至低级的信息之中。但利用图书馆读书与学习可以博采众长,自我组建、自我补充、自我探究,更能自我提升。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我们懂得:人生可以告别学校,但不能告别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永存的场所。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二)要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与人相处

大学的丰富性是通过课内课外表现出来的,其中,社团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从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正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华南师范大学曾纯珍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感;有利于培养创造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利于加快社会化的进程,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大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以下五种类型:

(1)思想理论型。这类社团以思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为主要活动内容,包括西方哲学思潮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等。

(2)学术科技型。这类社团以学术研究、科技发明与科技制作为主要内容,范围涉及高校的主干专业和学科,如各种学生专业学会、科技兴趣协会、研究会、科研俱乐部、发明小组等。

(3)文体娱乐型。这类社团以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发展爱好为主要目的,形式广泛、内容多样,也较受学生欢迎,涵盖了体育、艺术、文学、摄影、书法、集藏等多门学科。

(4)志愿服务型。这是大学生组织起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锻炼自我的社团组织,例如爱心社、服务社、环境保护协会、动物保护俱乐部等。

(5)创业或综合型。这是市场经济模式下涌现出来的新型社团组织,是科技类社团和服务类社团的深化和延伸,是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所长开发科研成果,依托校园,以勤工助学和创业为主要目的自我开发的实体。

(三)要提升自我,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本来教育和教养是一体的,但在现实中,往往只有教育,没有教养。教育教给人的是科学文化知识、逻辑分析能力;而教养则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尊重别人并且也得到别人的尊重。

上大学固然是要求学问,但是,学问与人生、“人”与“事”是密切相连的,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因此,自觉接受道德的熏陶,并积极在实践中践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是追求生活的意义和理想的人,把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与基于美好生活的普遍价值联系起来,与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并且平等地尊重他人的生活理想。因此,他不仅对自己、对他人的生活具有一种价值的承当,而且对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有着伦理的责任。

一个有教养的人具有一种追求卓越和优秀的精神动力,他具有一种对善的渴望,一种强烈的精神上不断超越的进取心。基于人性的不完美,他深知个人的人格和社会的现实永远不可能实现完美。但他确信,通过道德追求,他能够反省自我,反省生活中的过失。他会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更加明智,更加公正。

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具有自主性的人。他把个人的自由看作是法治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更把公共生活的价值标准和伦理生活的准则看作是对自我的确定,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强制和束缚。因此,自由对一个具有教养的人而言意味着承担责任和义务,自由因而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

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形成理性目的的期望,同时,在追求理性目的中具有判断能力和慎思能力。他知道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怎样做更好,这就意味着理性的个人具有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明智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的能力。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公平地介入社会的公共活动,平等地对待他人,他愿意遵守公共生活的合理的原则和标准,理性地对不合理的制度因素进行改变,并把改变公共生活的品质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他勇于改正自己的观点,愿意听取批判性意见。他往往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反思自己可能有的偏见,他认识到,知识只有在自由的交流中才能获得进步,所以他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品德。同时他也意识到,对思想自由的宽容是道德精神的表现,也是形成道德精神的社会基础。

一个有教养的人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在面对分歧和冲突的时候,他会通过平等的辩论、商讨、协调、交流、讨论、倾听、辩护、谈判、仲裁、妥协、让步等理性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而不是用权势、权威、威胁、恫吓、诱惑和暴力等手段强制他人服从。他之所以这样做,在于他认识到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绝对的真理,任何人都不能掌握终极的知识,任何人随时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任何人都必须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态度实现公共生活中的合作与协调。

一个有教养的人可能不是全面发展的人,也可能不是完美的人,但他是一个能够具有在社会现实中理智地进行判断、合理地进行选择、伦理地进行行为的人。他的教养是公共生活健康的必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大学生作为时代进步的先驱者,必须具有道德能力和理性能力以及基本的公共德性和个人德性。道德能力包括正义感和善观念的能力。正义感是理解、运用和践行公共生活的正义原则的能力,这是个人公共生活的基础;善观念的能力是个人理性地追求自己合理的利益或生活理想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在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参与社会合作的关键。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必须具有理性能力,这就是实践理性所需要的判断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推论的能力,理性能力是保证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判断、选择和实践的能力。最后,一个有教养的人还需要基本的德性,如希望、勇敢、信任、诚实、民主、友善、公正等,这是他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品质。

培养有教养的人,这就是大学的使命。

修养的作用

耶鲁大学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有黑咖啡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咖啡用完了。”

有一个叫比尔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您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唯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胡里奥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个时候,比尔礼貌地站起来,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比尔照实回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情景,微微松了一口气。两个月后,毕业去向表上,比尔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军事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比尔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

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1.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大学的理念与目标,其共性应有哪三方面?

3.什么是人文、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人文精神?这些概念给予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4.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六大支柱是什么?科学的功利精神与科学主义有什么区别?

5.学会学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三五”进取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6.大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1.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层观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大学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

2.[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

大学是通过文学和科学,达到使他们的子民受到更多益处的目的,获得道德习惯和智力习惯……

3.[美]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在这部雄辩而具有深刻个人特点的著作中,帕利坎这位“有信仰的杰出学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同道”红衣主教纽曼就大学理念问题展开了对话。通过将纽曼的《大学的理念》与西方大学史,尤其是20世纪末叶复杂的大学处境相对接,帕利坎思考了大学的性质和目标,评价了大学的实际功能、指导原则以及社会作用。

4.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如果说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那么,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

5.刘琅,桂苓,大学的精神,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站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球化的背景下,就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作深入的探讨和思考,重新审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无法回避的事情。我们中国的现代大学应该秉持何种理念呢?本书选录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金耀基等学者对于大学的本质及精神的精彩论述二十余篇,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