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055

第55章 六

夕阳落山,还剩下最后一点光晕,渲染天边。

陶渊明伫立良久,凝望着南山,手指中捏着一片片雏菊花瓣,撒落在潺潺的溪流中。他的前半生,梦想着能过这样平静的生活;如今,他真的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却又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吗?

诗人迷惑了。

白天的喧嚣停止了,大地宁静,柔和的暗色笼罩着这个世界,仿佛一切都将睡去,成群的鸟儿鸣叫着飞回树林,它们也要回家安歇了。

回家吧,他想。

这条路并不长,可他感觉走了很久。月亮爬上树梢,繁星也都出来点缀,草丛里时不时传来蛙鸣声,更加显得宁静。

当他走到家门口时,看到屋内的烛火在摇曳,一个疲惫的背影依旧坐着。那是妻子在等他回来。

“你回来了。”妻子在油灯下缝着衣服,平静地说。

他支吾着没有吭声,悄无声息地走进屋子。看见五个孩子都在床铺上睡了,他心里生出愧疚的情绪。

“我早上出去就没回来,你们吃饭了吗?”他问妻子。

妻子抬起头来,用幽怨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又低头继续缝补着衣服。

他叹了口气,心里莫名地难过。想了一想,还是对妻子说:“今天……颜延之来找我了……”

妻子停下手中针线,认真听着。

“他说想帮我弄个一官半职,让我回县衙里做一份差使……”

妻子没说话。

“可是你知道……如今官场的风气这么龌龊,我怎么受得了?再说,当初是我自己主动辞官的,整个州县的官员们都知道这件事,现在叫我回去,我怎么还可以回去呢……”越说到后面,他的嘴唇越有些嗫嚅。

妻子还是没有说话,连头也没有抬一下。

“所以最后我还是推辞了……咱们家再穷,也还不至于潦倒……大丈夫做事是要讲原则的,古人云‘君子固穷’……你说是吧?”陶渊明想引经据典,可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烛光下,妻子流下了两道眼泪,无声无息。

小儿子在床角不知怎么醒过来了,“哇哇”地哭起来,一个劲儿地说“饿饿……”陶渊明听着儿子的哭喊,不觉心中一酸,想起裤袋里还有半个饼,赶忙掏了出来,递给小儿子。小儿子这才慢慢停止哭声,拿着饼吃了起来。

小儿子望着陶渊明,真挚地说:“爹爹,饼真好吃……”

陶渊明朝儿子笑了笑,转身出门,泪水流了出来。

秋天的夜晚啊,是那样宁静,这样的生活不是陶渊明曾经的梦想么?可当梦想成为一种现实时,他才感到,自己太天真了。

繁星满天,静夜无眠。

诗人怅然地坐在门前,白天的狂傲不羁淡去了,剩下的只是愧疚和惆怅。

秋夜有些凉,破窗户又在“咣当”响着,他感到自己苍老了很多,心中充满凄凉。

许久,妻子走出门来,静静搀扶起他:“天凉了,回屋睡吧,不然风湿病又要犯了。”

夜色苍穹下,一座简陋的小屋门口,微弱的烛光映衬两个背影,缓缓地走入屋里……

【史书记载】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折清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陶渊明的心灵】

他是一个成功的诗人,却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文人的清高让他固守清贫,可是妻子和孩子却成为了牺牲品。当他看到儿子因挨饿而哭闹、妻子因家贫而衣衫褴褛时,他的心中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