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049

第49章 六

我不喜欢当这个皇帝,太烦琐了,每天要应付文武百官的参奏,考虑各种问题。我脑子里想的,是安静的生活,不受外界打扰。

我问大臣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来承担这么沉重的历史使命呢?

他们面无表情地告诉我:因为你是帝王的儿子,你是国家的接班人。

我生气了,大声叫嚷起来:那我不想打仗不行吗?为什么总是要不停地打仗!

他们说:别无选择,这个时代,战争就是主题,历史的必然。

历史?哈哈哈,我大笑起来。

历史是个什么东西?从古至今,历史都充满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互相残杀的血腥味,这其中,有多少的杀人狂、战争狂,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天下人的性命,不惜打得自己家破人亡,最后把自己的生命都赔了进去——可是,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呢。名声?荣誉?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这些虚幻的东西留在历史的扉页中,不过是镜花水月,留给身后人们幻想罢了!

我不学那些聪明人,我宁愿做个傻子,不要名声,不要荣誉,更不要那虚幻的青史留名,我只要实实在在的快乐的生活。

看看那悠闲的浮云,它在天上自由地飘荡;

看看这美丽的花朵,它在春风中享受阳光。

这样的生活多么美好,这才是生命的真谛所在啊。

放下吧,所有的聪明人,请放下你们那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放下心中那份所谓的坚持,向我这个傻子学学,从容不迫地生活吧。

当魏国的军队兵临城下时,我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我知道,一个西南边陲的益州是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拥有半壁江山的中原沃土的。

城下的魏军挑衅地叫嚣着:“蜀汉的将士还想做一次决战吗?!”

不,我摇摇头,我讨厌战争,何况是在家门口的战争。我平静地挥了挥手,就这样,我的国家不再,兵不血刃地就结束了这一切。

所有人原先设想的种种结局,都是白费。

亡国之君?不。国与不国,在于我,又有什么区别?

宴席上,觥筹交错,乐声此起彼伏,我享受着这样美好的生活。魏国的司马公试探性地问我:“是否思念故国的土地呀?”

我笑了,为什么要思念呢?不在蜀地当国君,不用听那些聪明人整天的唠叨,在这里能快乐地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

我笑嘻嘻地看着他,发自内心地说:“这里生活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他笑了,哈哈大笑,那笑声中透露着洋洋得意,还有对我这个“傻子”的嘲笑。

我也笑了,傻傻地笑,只是我心里在想:看看谁笑到最后吧……

魏国的司马公赐给我酒食和土地,封我安乐公。呵呵,多么恰当的封号,最适合我不过了。

我又一次能够安心种我的花草,看着它们自发地生长,随意开放。

我欣赏这种处事的态度。

回首往事,都已烟消云散。国家的兴衰,汉室的光复,这些对于我来说只是过眼浮云。亡国之君中,再没第二个如我一般恬然安静,悠然自得的了。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乱世已经不再,天下统一;我的父亲征战一生,他满怀遗憾地死去了;吴国的舅舅,也和他的国家一并消失了;先生的宏图伟业,也早已荡然无存;魏国,这个昔日强大的敌人,也被另一个王朝晋所取代了;而新王朝的创始者,那个不可一世的司马公,也先我而去,埋入了黄土中……他们都不在了,只有我还在。

我依旧傻傻地笑着,悠然自得地种着我的花草。

有时我觉得,历史就像一条大河。我们不过是其中的鱼儿,随波逐流,有的鱼儿逞强跳动一下,看到水面,自以为得到了真谛,可以改变命运,其实,再怎么变,鱼儿依然是在这条河里来去,无法改变河流的走向。

你们觉得自己很聪明吗?你们觉得历史能被你们左右吗?哈哈哈哈,当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嘲笑我傻的时候,我也在心里暗暗地笑话他们:到底谁傻啊?

我可以大声对这个世界说:我活得真实、坦然,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安乐公,这个名号,最适合我不过了。

东临蜀水观鱼跃,西近行山听鹿鸣。晚间蛙声碎悦耳,朝云截松如仙境。

多么美丽悠闲的景色,这才是我心中净土。

我由衷地、发自肺腑地感叹:此间乐啊……

【史书记载】

《三国志·后主传》: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三国志·后主传》: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