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113

第113章 三

三十岁的李白是幸运的,他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做了上门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过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三十岁的他又是愁闷的,毕竟自己是上门的女婿,虽有一番写诗的才华,但如果不愿意依靠岳父的权势,就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他渐渐地被岳家人笑话。

人们说:三十而立。成了家的李白心境已然不同了,妻子常常在耳边问:你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事业?什么时候才能在父母面前崭露功名?

是啊,李白,你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不可以再整天那样喝酒消遣、谈词论调了。

在这个清高的诗人心中,渐渐萌生了一股建功立业的念头,曾经熟读的春秋纵横术在他脑海中浮现,苏秦、张仪的传说激荡着他心中的欲望。于是,李白带上自己得意的诗篇,去拜访了地方上的裴长史、韩荆州,诉说了自己的真诚,期望得到推荐的机会。然而,地方官员们在欣赏李白才华横溢的诗文后,又总是听到关于他风流浪荡的逸闻和放荡不羁的狂傲,不免对李白敬而远之。

数年的蹉跎岁月让李白产生了挫折感,在这个傲气的诗人心中,一种肆意的迸发之情似乎在酝酿着,他相信自己是人中之龙,一定可以扬名立万,只是没有寻找到好的机会罢了。寂静的月色下,李白酒入豪肠,仰望明月:我李白有满腹才华,若不建万世之功业,绝不还家!

于是,诗人又出发了,这次,他从江南北上,来到了京城长安,不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博取功名。

长安的机会比地方上多得多,长安的人物也个个非同等闲之辈。盛唐的气象,在李白眼前是那样的辉煌,文明荟萃,物华天宝,李白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明堂赋》,呈于朝廷,然而,辞采富丽并没有合玄宗的胃口,文章如泥牛入海……

而后,李白又隐居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想通过此径得到便捷入仕的机会,他拜见了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却依旧一事无成。

屡次的受挫,不禁让李白有些灰心,他凝视着这古老的长安城,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他渐渐怀念起年轻时的放荡逍遥,怀念起在蜀地的快乐岁月……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初衷来,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问:李白,你还是当年那个李白吗?

又是一年过去了,来年的春天里,正当李白准备收拾行装回家时,他的命运却突然有了改变。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出现了。他的诗歌《咏柳》早已在长安城家喻户晓,而今他已是朝廷的三品大员,太子的老师。年逾古稀的贺知章很赏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两人在长安的酒楼里畅谈,切磋诗词,老年的贺知章对李白的壮志和狂放称赞不已,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当李白拿出自己的杰作《蜀道难》时,贺知章惊讶得连连叫好,一口气读完,问道:“你字太白,莫非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呀!”于是乎,李白“谪仙人”的雅号不胫而走,传遍长安城。而贺知章当场与李白结为忘年交,还解下了随身佩戴的金龟换取酒钱,两人痛饮一番。

因为有了贺知章的推荐,他顺利地被召进宫中,从这以后,李白声名鹊起,诗篇传遍长安内外。如果说青年李白是以“游子”形象出现在历史面前,那么从三十岁起,他开始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了。

大唐的皇帝爱好歌赋,见识了李白的才学,大为仰慕。李白进宫那天,玄宗皇帝亲手为他调羹,降辇步迎,一时间,满朝文武对李白另眼相看。傲气的他,在这一刻体验到了文人自古以来最荣耀的感觉,他骨子里的血液又狂放得意起来,纵声大笑,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去做了皇帝身边的翰林。

李白踌躇满志着要成就一番功名,名留史册!他兴奋地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大济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