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摄像艺术
6172500000039

第39章 电视剧的拍摄

电视节目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这是中国老百姓在普及电视之初的目的所在。艺术类节目正是娱乐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电视节目中内容形式最丰富多样,最吸引观众的一类。电视艺术类节目包括多种类型的节目,不同类型的节目在拍摄方法上也有所区别。本章主要介绍电视剧、MTV、广告三种类型的艺术性电视节目的拍摄。

电视剧是电视的派生物,是现代化的电视传播媒介对诸如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姊妹艺术博采广纳、自成一体的结晶,是同广播剧、电影、舞台剧并列的新的艺术品种。从公认的世界第一部电视剧——1937年英国人皮兰德罗创作的《花言巧语的人》算起,世界电视剧史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在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后来的中央电视台)1958年5月1日首播1个多月以后播出的。电视剧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是整个电视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播出数量,还是对观众的引导与教育作用以及广告创收等诸方面,电视剧的影响和贡献都不可低估。因此,各地电视台都极为重视电视剧的播出,很多台创收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来自电视剧。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重大活动的宣传还是平常的常规播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在营造氛围以及社会反响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是其他节目所无法替代的。电视剧在CCTV的一套黄金时段,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有一个电视剧专业频道,每个省市的多个频道也都播放电视剧,因此我国对电视剧的播出需求相当大。目前,中国每年发行播出电视剧已超过了1万集,电视剧产量还在继续上升,这一数目与20年前年产量仅9集的数量相比增加了1千倍以上,其总节目时间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年产量的100倍左右。电视剧不仅产量众多,而且观众数量也极其庞大,中国内地共有有线、无线和卫星电视频道3000多个,平均每个频道每天播出电视剧至少2集,每天在中国内地播出的电视剧超过6000部集,观众数量达数亿人。

电视剧先天既足,后天又得天独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国电影恰恰是鲜明的对比和映衬。电视剧的母体——电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目前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中国家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电视剧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全新的叙事、抒情、心理揭示的语言、表达手段、方法、技巧。电视表达方式不同于日常的语言、文字,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这不仅因为电视创作时运用的物体材料、技巧手段不同,而且艺术规律和创作方式也与其他艺术创作迥异。其中最基本的还是电视摄像,因为它是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基础。当我们拿到剧本开始准备拍摄电视剧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确定进行电视剧摄像时究竟是采用单机拍摄还是多机拍摄,我们只有在确定了这一个要点之后才能够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录音的处理手法、演员的表演、日程的安排等,这样才可能使得拍摄工作有条不紊,按既定程序去完成。

12.1.1 单机拍摄

单机拍摄是在现场使用一台摄影机进行拍摄的方式,在单机拍摄工作中,主要任务是拍摄不同的镜头,以使它们适于后期制作进行组接的需要。单机拍摄与多机拍摄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多机拍摄是连续的,单机拍摄是不连续的。在这种情形中,连续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在拍摄完每一个镜头之后都停下来,而是在不间断的即时编辑(切换)中将一系列镜头进行排序。这也暗示着我们除了要考虑画面的构图、摄像机的移动外,还需要与其他不同的制作部门如音频、灯光、演员、图形设计特效等通力合作。

一个电视剧的摄制组是这样准备开拍工作的:化好妆的演员来到拍摄现场,摄像师指挥人铺设移动车的轨道,把摄像机架起来,录音师将吊杆话筒架高高地支起来,灯光师将聚光灯放在表演区外,导演把演员召唤到摄像机前:“你们先走一遍位置,对一遍台词。”演员按照导演的布置,开始排练,摄像师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编导和演员交谈几句,哪个地方表演不行,哪个地方要把剧本上的台词改一下。然后转身对摄像说:“这场戏我打算用这么一组镜头。第一个镜头的机位是……”摄像往往会表示同意,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不可以这样来处理呢?”导演想了想,“有道理,就按这个方式拍。”两人交谈了两句。然后,导演大声对摄制组人员说:“各就各位,准备开拍!”

现场灯光全部亮起来,人们开始安静下来,摄像架好了机位,演员也各就各位了,导演说:“我们先拍一个全景。”随后喊了声:“预备——”摄像师示意一下,场记跑上前,把一块板放在镜头前不远的地方,板上写着:第1场,第2号镜头,全景……摄像师说开机,随后,场记一抽板,导演喊:“开始——”

导演满意地看着监视器,对摄像师说:“这条保留,再来一条。”场记在场记单上写下,又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道:第1场,第2号镜头,第2条……

随后,导演又对摄像说:“先把女主角的正面镜头全部拍完。”男主角抗议道:“这场戏不让我露脸呀?”“不要脸!”摄制组全体成员哄地笑起来。导演似乎觉得自己刚才这话不礼貌,马上更正说:“你别误会,我是说先拍你的后脑勺,先拍你的背面,然后再拍一组你的正面镜头。”单机拍摄的许多电视节目就是这样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拍出来的。

在电视剧单机拍摄中,录像是不连续的。我们的目的不再是在录像带上记录一个完整的、只需少量或根本无需任何后期制作就可以播出的节目。相反,我们的目标是拍摄有效的节目段落,这些段落可以通过大量的后期制作编辑成连续的节目。

单机拍摄具有以下优势。

(1)灵活性单机手法给拍摄提供了很大的灵活度,摄像机可以放在任何位置任何角度,但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要拍摄两个演员的对话,首先要将摄像机放在一个角度对准一个角色进行拍摄,然后变换位置对准另一个角色的面部,再重新进行一次。虽然这样做比较麻烦,但拍摄出来的效果是精致的。此外单机拍摄还可以采用借位的方式,如果近景拍摄时,背景杂乱、布光困难等因素对拍摄的画面有影响的话,我们可以采用借位的方式拍摄,稍微改变下演员或者机器的位置和方向,观众仍然不会看出来位置有所改变。总的来说单机拍摄灵活性远胜于多机,画面处理更加精细,是电视剧制作中一种重要的拍摄方式。

(2)拍摄更加深入多机拍摄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就像一场舞台剧,因为覆盖全场的主机位是固定的,对应的是与电视机成直角的观众视点。虽然分机位可以使我们看清楚演员的细致表情,但由于分机位不能出现在主机位的镜头视野中,它们实际上也是在电视机前的某个位置上“旁观”的效果。因此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导演还是喜欢使用单机分镜头拍摄的方式,先拍一个主角度,通常使用广角镜头,大景别,覆盖全场,拍摄整场戏。然后再把场面分出若干小景别镜头:中景、过肩镜头、近景、特写。剪辑师根据剧情逻辑把这些分散的镜头结构起来。小景别镜头不仅能够清楚地揭示面部表情和细节,而且会把摄影机从与电视机成直角的观众位置移动到“舞台”上,深入到场景之中,甚至站到剧中人所在的视点上。

(3)更有利于节奏的控制多机拍摄必须遵循戏剧表演时间的限制,戏剧表演时间持续多久,它的拍摄时间也必须持续多久。如果在表演中出现拖沓现象,导演和剪辑无法在事后进行补救,观众就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现场的一个参与者。使用单机拍摄还具有强调重点、调整节奏的灵活性。它可以突破多机拍摄必须遵循的戏剧表演时间的限制,使剪辑师有相对的自由去压缩那些拍得松散、节奏过于缓慢的场面,去掉那些不好的、没有必要的对话和动作,而突出重要的环节,有效地控制时间和节奏。

(4)更有利于现场的控制由于单机拍摄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一切都围绕单一画面做文章,所以现场控制更加容易。比如拍摄全景,灯光师在布光时只需要考虑整体的光线和亮度就可以了,只需要照顾一台摄像机,因为在后面镜头的拍摄当中,灯光师可以重新安排灯位,大大地节约了布光时间。同样录音师和话筒员在对声音进行录制时,也就只要保证话筒在单一的摄像机画面内不入画能够正常地采集到所需要的声音。多机拍摄造成了各种景别的镜头连续拍摄,为了保证声音的真实感,同期录音拾取的声音的距离感必须与各种景别的画面保持一致,这样就增加了设置传声器的难度。

(5)降低了对演员的要求在单机拍摄中,演员不需要记下一大段台词,只需要记下一个镜头的台词就行,所以演员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而且在同一场景中如果演员的情绪需要有所改变,演员不需要一次做到位,可以通过其他镜头进行交代。比如演员在一个场景中需要流泪,而演员自己不能够找到流泪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镜头进行切换,上一个镜头只是对流泪的气氛进行渲染,后面的镜头中我们可以通过滴眼药水、化装等其他方式让演员看起来像是流泪的感觉,同样也可以达到效果。此外,对一些表演能力较差的演员来说,单机拍摄更有利于导演的“抠戏”,导演在单机拍摄的影片中对某位演员某个镜头表演不满意时,可以停下来专门让该演员对此镜头进行表演,直到导演满意为止,这样保证了节目的质量。

12.1.2 多机拍摄

多机拍摄是现场同时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影机同时拍摄不同的角度和景别。例如某些场景规模宏大,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为使拍摄一次成功,并提高拍摄效率,一般都采取多机拍摄的方法。安排多机拍摄,以其中一两台摄影机为主,拍摄大远景或表现主角的场面,其余摄影机则作为辅助,拍摄该场面中某些相应部分。

电视的多机拍摄和电影的多机拍摄有很大的不同。电影的多机拍摄是同一场戏,用两部以上的摄影机,在不同的角度完成各自的任务,然后在剪辑台上重新组接。而电视剧的多机拍摄则是在一场戏或一段戏里用两架以上的摄像机,按导演的分镜头处理(包括许多现场的即兴处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景别把画面送到导演切换控制台,由导演根据自己对现场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处理,使这一段戏或一场戏的全部镜头一次拍摄完毕并同时剪辑完成。如果说单机拍摄犹如旧式盖房是一块砖一块砖的堆砌,那么电视剧的多机拍摄则是大型构件的组装,这是电影所做不到的。

多机拍摄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节约资金,加快进度如50集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拍摄是根据导演的要求按不同的场景来制定用机数量的。正常拍摄是三套机器,在拍摄太平军攻城、水战等大场面的戏时,使用了同一型号的SONY DVW-700P一体数字摄像机8台,这在中国电视剧的拍摄史上尚属首次。100 条战船在水上运行,几百个水下、陆地、船上炸点,上千人的群众大场面,尽管大场面多台摄像机只是拍摄了几秒、几十秒的长度,这短短的几秒、几十秒是工作人员需要6~10 个小时,甚至是1天或是几天才能完成其准备工作。实际拍摄当中,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在同一时间完成了单机拍摄需要多次重复的大量工作,证明了多机拍摄的重要性。另外多机拍摄时,即便由于各种原因某一两台机器没有拍摄到或没拍摄好理想的画面,而其他机器拍摄到了理想的画面,可以避免重新调度演员、重新布置道具埋炸点耗时等大量的重复劳动,一次拍摄通过,既节约了时间、人力、物力,也加快了拍摄速度。

(2)演员表演更自然与多机拍摄相比,单机拍摄不但在速度和效率上远不及前者,更重要的是对演员的表演造成了许多无法克服的缺憾。比如单机拍摄要求演员适应摄像机,因此拍摄中要演员借位、借视线已成了家常便饭,而跳拍或间隔时间过长拍摄一段激情连贯的戏,势必给演员的表演留下许多抹不掉的人为痕迹。而多机拍摄是摄像机适应演员,这就为演员情绪的连贯、充实,激情的爆发、宣泄,动作的流畅、衔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试想,一段戏或一场戏不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断开拍,而是一气呵成录制完毕,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和完成内部蒙太奇与外部蒙太奇都显得非常自然、真实,使观众缩短了和屏幕的距离,有了一种亲切感。多机拍摄还可以克服许多人为的差错,诸如错轴、错位、动作不接等,也减少了许多演员表演过程中的外来干扰,使演员真正成为拍摄现场的“皇帝”,确保演员有更多的精力放到角色的塑造上。

单机拍摄对手戏时,由于演员的表演对手通常是虚设的,所以镜头的内部节奏比较难以准确地把握,等到后期制作时才发现缺憾,就很难改变了,这当然和导演、演员的艺术素质有关。但如果是多机拍摄,表演对手始终在同一空间表演,他们的语言、情绪、动作都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展开,即使把握得不够准确,演员和导演也会很快发现并予以纠正。这又是多机拍摄的得天独厚之处。

(3)光线更自然电视剧的照明和电影一样,既是技术上的需要,又是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的电视剧越拍越向电影规律上靠,这也使电视照明渐渐忘掉了自己的个性,因此许多用单机拍摄的电视剧,拍一个镜头动一次机位,动一次机位必调整一次灯光,有的在拍完全景之后再拍每个角色的近景时,甚至连主光源的方位都不讲究了,每个角色都一律布上主光、侧光、轮廓光、眼神光等。这不但违背了生活的真实,也大大拉长了拍摄的时间。在多机拍摄中,由于灯光必须避开每个摄像机的视角,这就迫使灯光师在一段戏或一场戏中只能布一次光,只能遵循在自然光源或剧中规定光源的合理前提下,有主有次地布光。这样拍摄的镜头,气氛真实,避免了灯光的雕琢感,确有返璞归真之妙。

(4)声音更加真实录音在视听艺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在理论上早已有所认识,但由于我们目前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匮乏,包括电影在内,也始终没有能全部采用同期声录音。后期配音不管多么精彩,毕竟缺乏同期声与画面配合密切、情绪气氛真实的效果。即便单机拍摄采用同期声,因为演员情绪的不连贯,就使得逐一拍摄时录下来的现场语言、音响等都很难保持连贯和音质的一致。多机拍摄时的同期录音则可以让演员的语言、音响等都非常真实、生动、准确地和图像同步,使观众与屏幕有了立体的感情交融。

电视剧的多机拍摄,又不能离开单机拍摄的辅助。例如车辆中的运动镜头、追逐镜头、空镜头等都无法也没必要使用多机去完成。而庞大的群众场面、战争场面和不能重复拍摄的场面,又必须用多个单机,进行类似电影式的多机拍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剧的拍摄手段更趋完善。12.2MTV的拍摄“音乐电视”(MTV)这个名字,早在1981年就出现于美国,它最初是指一个频道,其内容主要是流行歌曲,后来泛指歌曲配以视觉形象再创作的产物。音乐电视(MTV)最早的原型是配合音像制品发行而制作的广告,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并逐步风靡全球。

音乐电视(MTV)在拍摄上有许多技巧,这些技巧是摄像师在长期拍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是无数经验的累积结果。MTV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在拍摄技巧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也最丰富。可以这么说,电影诞生一百年来,在摄影的技巧方面可谓已十分完善,要想有点突破已很不容易,这就该感谢MTV给摄像艺术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带来了新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为了完善地表现音乐特殊的美,MTV摄像机镜头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织体、音色、运动状态、旋律的起落来设计拍摄技巧,这就对传统的摄像技法提出了挑战。MTV的摄像技法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因为音乐作品千变万化,而且又常常处在变化与发展中,为适应音乐的特性,还要照顾视觉镜头的美感,拍摄就很难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MTV的拍摄方式往往带有突发性,靠灵感的迸发或现场发现。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演员的某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或自然景物的一草一木,天空中的流云,湖水的涟漪,都会引发摄像师的创作灵感。当然必要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MTV摄像师,通常都有一些绝招,都掌握了一些特殊的镜头处理技巧。但是在应用所有的技巧之前,拍摄一部MTV最重要的是氛围的营造和抒情元素的处理。

12.2.1 氛围的营造

对于音乐电视(MTV)的摄像创作,导演应对整部片子的摄像基调有一个基本的设计,从而营造出一个导演所需要的氛围,而对一部音乐电视来说氛围营造的最佳手段就是色彩和光线。

12.2.1.1 色彩

在MTV中,色彩的处理与应用具有两重性:视觉上的具体性和感觉上的抽象性。歌曲的音乐旋律、歌词所指,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色彩基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在色彩设计上,音乐电视首先是充分利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各种色彩因素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如以春天绿色的色调来表现青春与欢快,以秋天黄色的色调来表现成熟与忧郁,以红色的服饰、灯笼、对联表示喜庆,以黑色的墙和装饰表示悲伤或庄重等。色彩的选择常常和色彩的社会属性与文化象征有关,比如以红色来象征革命,以黄色表示土地,以蓝色代表忧郁,用明度稍低的艳丽色彩代表性欲或暧昧等。许多音乐电视往往以此为依据在现实世界的色彩中选定某些色彩作为MTV主题色或色彩基调,使色彩成为传达心理情感的有力手段,成为渲染音乐基本情绪基调的视觉重音。如周艳泓演唱、王国平导演的《春暖花开》;宋祖英演唱,夏岛、芙英导演的《十八湾水路到我家》,都是以大块的红色作为主题色,表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喜庆感觉。因此,寻找和确定适合表现作品内涵的主题色彩,以表现某些特定的情感和感觉,就成为音乐电视摄像进行色彩设计的基本任务。

但是,在音乐电视中,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赋予画面或画面中某些事物以特定的色彩,以造成特定的感觉。如郑秀文的《随身听》中艳丽的色彩与高调摄影的结合;苏德·哈蒙妮的《我爱你》(I Wanna Love You)中反复出现的紫红色块;如凯丽·美奥的《信任我》(Confide in Me)里高调背影下歌手炫光的脸,紫色的、绛黄色的吊带裙,鲜红色的紧身短裤以及非常突出的女歌手红唇,这些奇异的颜色组合非常恰当地造成了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色彩还可以用来代表不同的状态,比如黑白和彩色代表不同的时间,比如用黑白表示过去的时光,用彩色表示现在的生活,如那英的《心酸的浪漫》就是用“做旧”的画面来表示已经逝去的过去时光。或比如用黑白表示压抑、痛苦、回忆,而用彩色表示活跃、欢快、当前等。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在音乐电视的摄像创作中不再是简单的再现和表现,而是用来作为视觉语言和情绪语言以及整体结构上的风格效果的应用。其中色彩基调的处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但符合人们的色觉欣赏趣味,更能够表达作品主题,同时在叙事、张扬创意风格、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2.2.1.2 光线

在MTV的拍摄创作中,灯光的合理布置与艺术化使用,可以提高片子的画质、画面的可视性以及人物造型的美感,同时光线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灯光以及用光的了解也是MTV摄像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电视用光的特点是注重效果光和光的造型作用。这就要求音乐电视在充分利用日光和使用人工照明手段真实再现环境的同时,更多地运用光线的造型能力来营造各种特殊的效果和气氛。如《祝你平安》是一首用优美委婉的音乐表现人间温情的歌曲,音乐电视选择聋哑学校的教室作为故事环境,通过黄昏时空旷的教室中淡淡的青烟、聋哑学童奔跑的洒满金色阳光的走廊等,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如王菲的《流年》,是一首诉说失恋和充满惆怅情绪的歌曲,歌手的全部演唱背景是一间封闭的客厅,从画面环境来看,虽然室内有不少灯,如吊灯、立灯、台灯、壁灯,在房间墙上还有窗,然而这么多的光源却一点也没有给室内带来明亮的光线和充分的照明。主人公虽然穿了红色的衣服,但由于光的照度不够,所以连红衣服看上去也十分暗淡毫不鲜艳,整个空间环境是一种很灰暗和压抑的调子,这种影调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非常合拍,准确表现了主人公被一种灰暗的情绪所紧裹而难以解脱的情绪状态。

在音乐电视中,光线要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风格、情绪相一致,如阴天或雨天的散射光表示离别与伤感,以日落时的自然光加人工照明表示温暖与惆怅,以晴天上午或下午散射光表现日常生活等,如汤姆·维特的《献给你》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游乐场,用的就是正常的散射光。音乐电视更要求通过光线造型来强调音乐的内容、风格、情绪,而营造特殊情境、气氛和环境的则往往用直射光,如迈克·杰克逊的《魔鬼》(Ghosts)中大量使用直射光。当音乐电视的画面要营造某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神秘幻想的、超现实的环境氛围时,往往不仅采用直射光且多是不自然的光线投射方向,如顶光、脚光、单侧光、对面射来的逆光等光线投射方向。如窦唯的音乐电视《黑色梦中》对于单侧光的运用,朱哲琴演唱、薛芳芳导演的音乐电视《天唱》中的顶光运用,迈克·杰克逊的MTV《和蔼的狂人》中逆光、顶光和单侧光的运用等。

在音乐电视中,常常需要通过光的运用造成特殊影调的画面,如一些节奏强烈、风格粗硬狂放的音乐,像摇滚乐,重金属的音乐就需要用硬调画面来表现。而节奏缓慢柔和风格比较抒情的音乐如爱情歌曲,就可以用灰色调丰满的软调画面来表现。如要表现美好纯洁的事物往往用以浅色影调为主要基调的高调,而表现神秘、恐怖、罪恶、阴暗、压抑的情绪时,往往就用以深色影调为基调的低调,特别是硬低调。在音乐电视中,除了运用白光之外,还经常运用各种色光,如蓝光、红光、绿光等以造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12.2.2 抒情元素

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的感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说“艺术就是感情”。艺术家有了难以克制的感情冲动,艺术的创造才会发生。当观众被作品中所蕴含的激情所感染,就会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即感情共鸣,由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不但是文艺作品的功能,也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成功之所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抒情元素的建构,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要。

一部作品创作的目的,“其最终归宿是要体现一种思想、一种意念,它构成了作品的灵魂”。这正如康德所说的,“艺术作品必须首先具有一个概念,而艺术家的天才就表现在替某一确定概念找到形象显现”。黑格尔也说,“美是观念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美的显现应该有一个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感性载体,即找到一个能充分表现这种情感的物象。所以,音乐的审美价值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作品意蕴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入画物象感情深度和广度的开掘。

蓝天、白云和老树、昏鸦、古道、瘦马,两者具有不同的审美喻意。摄像师可根据歌词的表意选择那些“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自然景观和物象,以托物言志,感物兴怀,借景抒情。在抒情元素的选择中,我们可以把抒情元素分为现实型的抒情元素和象征型的抒情元素。

12.2.2.1 现实型的抒情元素

现实型的抒情元素是指在歌曲中再现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它强调亲切的温情和实在的感受,用现实的画面表达出抒情的意味。比如《常回家看看》,就很难用超现实的画面来表现它的世俗的平民化情感。在这首MTV中,演唱主人公是常回家看看的孩子,但音乐形象的主人公却是老人。一对老夫妻在家中期待着孩子们的归来,这似乎产生了一种抒情的对抗,演唱主人公和电视音乐形象主人公正好形成对位关系,使演唱者有了现实的倾诉对象。这在视觉上是很合理的。由于演唱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回家的故事,所以家中的父母就成为诉说的对象,就成为音乐形象的主人公了。这种类型的MTV追求朴实无华,所以在画面表现上就应该真切素朴,不要太多的特技手段,甚至在色彩上也要服从音乐本身的格调。《常回家看看》倾向温暖的色调,避免华丽的装饰。《一封家书》则采用黑白的抽象,突出心灵的思念。这类音乐形象的创造立足于现实真切的情感表现,是大众喜爱的一种类型。《常回家看看》在台湾播出时就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反响,它的归家情思与台湾民众的寻根乡情是一致的。《常回家看看》的语言背景是迫于某种条件无法经常回家,才会有常回家看看的感叹。台湾的血脉之根在大陆,而又无法常回来看看,思乡之情被压抑起来;而《常回家看看》在台湾播出后,被压抑的情感宣泄了出来,产生了共鸣。其实《常回家看看》这部音乐电视中,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什么,平民意识的自然流露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真情实感的取向带来了艺术的成功。

如齐秦的一首音乐电视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其表意画面中对人物造型的选取使得这首歌中所表达的爱的主题得到升华和延伸。其镜头特写对准了年近六旬的相亲相爱的老夫妇,可爱儿童的笑脸,甜蜜相爱的青年男女。这些人物造型与“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词结合在一起,使爱得以延伸。有不同生活经历和感受的人从中读出了不同的爱的意义,一种含蓄、悠长、深厚的爱之美感久久萦绕在观众的脑海中,音乐中爱的意味油然而生。

12.2.2.2 象征型的抒情元素

象征型的抒情元素是超现实的,它并不是采用声画对位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的事物来使观众感受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它旨在营造一种朦胧超然的艺术氛围,用形式美来吸引观众进入优雅深邃的意境。

在音乐电视《水中花》中,音乐是清淡的,歌声如游丝浮动,缠绕性极强,似乎是在告诉人们,水似的温柔和如花的美丽是情感孕育出来的。音乐形象在这里出现了梦幻般的起伏跌宕,在透明的水中,一条美丽的鱼在慢慢游动。蝴蝶飞来翻开鲜艳的花瓣,这似水又似空间的画面调度让观众产生迷幻的感觉。演唱者的舞蹈动作似仙女又似浮云在水中蹒跚行走,她展开的衣裙如盛开的花朵在水面上掀起层层涟漪。这时观众会感到“水中花”是在表现人的美丽。

音乐电视大赛的获奖作品《流浪的燕子》中对景物造型的选择就很成功。在音乐响起之前,作品中有两个表意、抒情画面,景物造型为枯树,并处理为剪影效果。枯树为我们传达出了一种漂泊、一种凄凉、一种惆怅,剪影效果更加增添了这种感受。这样的心理感受与歌词“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它找不到自己回归的故乡/没有谁说起这件事/不知道谁听见它歌唱”所要表达的情绪基调相吻合。在这里,枯树这个景物造型,是作为有个性、有情感的象征而存在的,配合着歌曲,其蕴意无穷,观众的想像无穷。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画面摄取了黄浦大桥,将现代意识注入这首古典名曲。桥侧的拉索像一排巨大的竖琴琴弦,正欲弹拨一曲现代的都市乐章。《我们就是黄河泰山》中,城市作为一道超越自然的象征符号,把黄河泰山纳入北京林立的高楼群中,来诉说中华民族20世纪的挺拔伟岸和坚强不屈。《愚公移山》中,愚公被投影于现代都市丛林的高架桥与铁轨之中,创作者跃离了歌词写的古装版本,引导观众思古之幽情,慨今日之巨变。

总之,音乐电视的摄像师绝对可以“通过选择使画面和声音向观众提供创造意境的条件,观众就像诗人和画家面对这幅情景,在自己心中创造出一种意境”。这种对人物、景物造型的选择,给摄像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摄像师对生活中的美与情感应具有独到的领悟能力,并在摄像实践中将其转化为艺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