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性心理学
6172200000029

第29章 女性审美心理分析

一、什么是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它是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相互协调、相互推动下产生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女性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感知

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是美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和知觉,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美的主观映像。如果没有审美感知对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的直观,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有审美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实现与和谐活动,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具体的审美体验。女性的审美感知突出表现为直接性。

(二)审美情感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加强审美体验的作用。在美的创造和欣赏活动中,没有情感也就不会有美的欣赏,没有情感就没有美的创造。女性的审美情感极为丰富、敏感、细腻。

(三)审美想象

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想象力,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审美欣赏和艺术创造都需要想象。所谓形象思维其实就是创造性的想象,特别是能够表现内在本质的艺术想象。想象是审美感受的枢纽,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想象的心理实质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表象运动,即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审美感知可以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的限制而获得感受的相对自由,取得更为深广的感受内容。女性的审美想象表现为特别富于幻想,想象力丰富而广阔。

(四)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以对审美对象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为前提的。如西方的许多绘画取材于圣经故事,没有读过圣经,就不可能很好地欣赏。在中国艺术中,松鹤象征长寿,荷花象征高洁,梅花象征孤傲,菊花象征清高,等等。如果不了解它们特定的内涵,也不可能很好地欣赏。同样,中国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行常常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而当人们进一步理解了他们行为的真实动机后,就能更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从外而内的美,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萌生敬意。因此,在女性审美活动中如果只有感知、想象、情感的因素,而无理解的渗透,美感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不健全的,要想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也是不可能的。

二、年轻女性审美心理的特征分析和发展特点

(一)年轻女性审美心理的特征分析

1.崇拜心理

青年人更容易为他们所崇拜的人物而倾倒。崇拜心理影响着年轻女性,为追随所崇拜的偶像,年轻女性竭力在各方面模仿,包括崇拜对象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甚至衣着打扮,行他们之所行,爱他们之所爱。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比较多地反映在穿着打扮方面,如前几年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衫,一时间各式各样的文化衫充斥校园;再如,一个不注意穿戴的学生,如果被安排在一个讲究整洁卫生的宿舍里,在群体的压力下,他的不良习惯也会逐渐改变。需要指出的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所做的事常常并非自觉自愿。

3.好奇心理

年轻女性对没有接触过的客观事物不但有兴趣,而且想方设法去体验,甚至不考虑所仿效的东西是否合乎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特点。这表明客观事物对年轻女性的感染力很强,而她们一旦受到这种感染时,就会跃跃欲试,渴望亲身体验,但好奇心的存在又易使某些年轻女性对美的追求不固定,容易见异思迁。

4.创新心理

人类的审美活动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年轻人思想最活跃,改变现实的愿望最迫切,对新的事物接受十分迅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年代,不论是艺术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美的形态、美的观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年轻女性的审美体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5.求异心理

从根本上讲,求异也是一种求新。与求新一样,求异者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而常常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有时甚至会使人感到有些怪诞。求异心理导致的后果,一是被大家接受后容易产生新的时尚,一旦流行开来便又转化为一种从众现象;二是由于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便失去生命力。

6.逆反心理

这是与从众心理相反,在一些年轻人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一些年轻女性对来自家长或权威的意见、导向,不仅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而且还会反其道而行之,即“对着干”。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倡导者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或言过其实,或方式不当,或倡导者自身形象不佳等,使受宣传者、受教育者不屑一顾。从主观上来说,存在逆反心理的年轻女性大多数独立意识较强或具有孤傲不羁的性格。

(二)年轻女性审美心理发展特点

当代年轻女性是酷爱美、追求美的一代新人,她们有自己喜爱的审美对象、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随着年轻女性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生活经验的增多,文化知识的丰富,思想修养的提高,她们的审美心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审美能力提高

当代年轻女性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和充实,讲求实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求成才,具体表现为思想活跃、独立性强、情感丰富等。她们不满意自己美学理论知识的贫乏,不满意自己审美水平低下,努力学习完整、系统、有价值的美学观念和理论,用不断调整的新的审美标准鉴别一切审美对象,用一切审美方式加强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能力迅速提高。

2.审美视野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年轻女性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大。她们对待各种事物,不是简单地作出好或坏的评价,而是力图从审美的高度对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感知、理解和体验。她们的审美欲望高涨,渴望获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因而大都涉足各种艺术领域,对古今中外艺术名作产生兴趣。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年轻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渴求了解美的本质,探索各类美的特征,进而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心理状态。

3.审美实践增多

年轻人是想象力较为丰富的一个群体,她们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大学校园里,广大女生既陶醉于自然美,又立志用自己的力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赋予自然更大的审美价值;她们既珍视艺术作品,为之倾心,又开始模仿、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她们既乐于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环境,又十分重视对个人的心灵和外表的美化。

三、当代中年女性的审美心理

当代中年女性是我国女性群体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她们的最大缺憾是青春时期恰逢新中国最大的政治内乱期,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致使她们的审美心理受到强烈的压抑和扭曲。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上仍对“披肩发”等持有异议,这就使中年女性在自身的审美上更加胆怯和谨慎。

但历史的车轮终究是向前进的。随着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年女性在审美心理上得到了极大解放,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过去时代的印记。因此就形成了她们与其他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群体有着明显不同且十分独特的审美心理。

这些独特的审美心理简单概括为:

(一)补偿性

受压力后的反弹无疑是巨大的,因而中年女性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补偿心理。一旦告别了“灰黑蓝”的年代,她们就不约而同地去追回逝去的青春。很多人特别注意每年的流行色与时装款式,注意新潮发型和化妆品,注意各种美容和保健知识。其中的先锋者还大胆地走上美容手术台,拉紧皮肤,去除眼袋,隆高乳房——由此找回她们的青春,增强她们的自信。中年女性的这种补偿心理意味着审美意识的觉醒,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因为她们的行为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审美需要,而且增加了社会美。

(二)趋同性

中年女性是从“整齐划一”的年代走过来的,因而不少人的趋同心理特别强。她们生怕别人说自己“各色”,买什么、穿什么都要找人参谋,甚至不顾自身的特点,打扮得与他人一模一样。这些人没有独立的审美观,缺乏自信和个性。

(三)求俭性

勤俭是中年女性的明显特点,这与她们曾经历过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和物质贫乏的“文革”有关。很多人在购物时把价格看得很重,时常要反复挑拣、讨价还价。家中虽已过时但还结实的衣物轻易不肯处理,除非送人或支援灾区。子女淘汰的时髦衣物常常成了她们新潮的标志。

(四)失我性

中年女性一般都是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中有丈夫、外有工作,因而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家庭和工作,她们常常牺牲自我、失去自我,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的审美需要。长年的疲于奔命,使有些人容颜早衰、健康受损,甚至导致婚姻破裂。

(五)胆怯性

尽管社会已开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但仍有少数中年女性的思想依然禁锢。她们并不缺少审美能力,可以把丈夫、孩子打扮得十分得体,但一到自身就缩手缩脚,生怕老人、邻居、同事说三道四。为了保险起见,她们宁愿把爱美之心深埋心底,也不愿给人以轻浮之感。

(六)消极性

与上述两种情况正好相反,有少数中年女性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放纵。她们工作时心不在焉、消极敷衍,对家庭也缺乏责任感。任何现代享乐,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她们都不放过。极个别人沉溺于舞场、牌桌,甚至另找情人及时行乐。

(七)片面性

有的中年女性在爱美之时,由于缺少科学知识和整体思维而产生片面性。例如,穿宽大的喇叭裙骑车上街就忽视了安全,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再如,化纤内衣尽管设计得十分精美,但长期穿着就不符合卫生要求,极易引发妇科病。又如,劣质化妆品、洗涤用品虽然价廉,却会对皮肤造成危害等。另外,着装不分时间场合,言行举止不够得体,也是某些中年女性的审美缺陷。

由此可见,中年女性虽有强烈的审美需求,但还需不断提高审美素养,不盲目追赶潮流,不刻意效仿他人。要以端庄和谐为主旋律,以内心世界的充实为基础,将真、善、美高度统一。

同时也应看到,中年女性毕竟已人到中年,由于工作、家庭两副重担,使她们的个人时间和精力都不充裕,经济上也不十分富裕,特别是体形、头发、皮肤的明显变化,也为她们的审美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中年女性一定要豁达开朗,在繁忙的世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爱美的同时,切记不可忽略健康和安全,并根据各自的条件,扬长避短,或雍容华贵,或清新淡雅,或略施粉黛,或素面人生,不拘一格地去创造美、欣赏美、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