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6171300000036

第36章 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刷新中庸

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法制。人人学法用法,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依法当家做主。

现代法制政治的必然结果,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市场经济激发物欲与功利,政府的机能是协调与平衡;公民社会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健全的公民社会是法制政治的基础,能保障政府和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什么是健全的公民社会?健全的公民社会至少是一个“小康社会”。如果公民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缺乏保障,必然隐藏着危机,社会不可能走向健全。健全的公民社会必须是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法制和管理必须上轨道。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必须有什么,不允许有什么,干了不允许的事结果会怎么样,一切都明明白白,报应不爽。健全的公民社会要求99%以上的公民具有相应的素质。因为法要人来制定,法要人来执行和遵守。不同素质的人,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质量是不同的;即便是法官,对同一案件,不同的法官也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判决。人始终是健全的公民社会的根本。

健全的公民社会需要健全的公民素质。什么是健全的公民素质呢?

(一)健全的公民素质必须具有现代性

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今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现代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人,除了必须具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民主、自由、博爱、人权意识和法制、道德意识,具有容多、容杂、容变、和平共处、互利双赢、协调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素养。只此,才能面向未来,处理好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历史处于正途,公民社会正在形成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斟酌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民素质的现代性。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与互补的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是如何刷新中庸的问题。

(二)健全的公民素质必须具有健全的个体性

个体性就是“我性”。在伦理关系中,西方人以“我”为起点,以“我”为本位。东方人呢?也一样。孔子儒家说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中就包含着“以我为本位,以我为起点”的成分;今日所谓“精神文明从我做起”,也是建立在以“我”为起点、以“我”为本位基础之上的。

东西方虽然都以“我”为起点,以“我”为本位。但“我”的定位不同,西方文化定位于个人(“自然人”),中国文化定位于“社会人”(角色)。

在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人——角色——社会。

个人即芸芸众生,是人的单一的、基本的和自然的存在。没有个人,当然不可能有社会。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离开社会就无法生存的动物;没有社会也不会有个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然而个人只有成为“社会角色”,才能融入社会,而社会只有通过中介性的、有序的“社会角色”,才能连接具有个别性的形形色色的个人。

在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中,“个人”、“角色”、“社会”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此所谓“三而成物”“三位一体”。在三者之中,容易混淆的是“个人”与“角色”。

个人是有个性有人权的自然人,他对社会的期待是平等与自由、竞争与效率、利益与尊严。这些是“自然人”生存的基本性质,因而“自然人”被称为“功利实体”。

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社会只有通过“社会角色”,才能接纳形形色色的个人。角色是体现某种社会规范或标准的个体,“道德性”或“道德实体”是社会角色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质。

东西方在以往的伦理实践中,对个人与角色各有偏废。由于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农业经济和村落文化,中国人重角色。孔子强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称“达道”。个人被拴在社会关系与结构之中。《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下而上,逐级上升,由小系统的有序达到“天下”和全社会的有序,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角色”的学习与修养。《吕氏春秋·执一》则说得更为明白:“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此四者异位同体。”东方人的角色文化使个人比较重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家庭里的责任与义务。一个人从懂事开始,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做好儿子”、“好父亲”、“好婆媳”、“好村民”、“有面子”、“光宗耀祖”、“别人看得起”……其负面是,这种文化氛围掩盖个人的存在。西方人可以理直气壮说:“人生而平等!”可以以“我是纳税人!”为理由大声呼喊街头的警察保护自己,如果有新式的东方人这样做,即使在今天,也只会招来哄笑,或者被认为是迂腐,甚至是疯子。人的个性、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发展被轻慢和漠视,社会也就缺乏活力了,反过来社会角色也难于当好。

和东方人重角色相反,西方人重个人。他们主张“人生而平等”,对个性、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有较多的认可。在这种个体化的文化模式中,个人成功是首要的。当然,只要个人成功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成功,这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个人都获得了成功,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成功的。问题是如果只想到个人成功而忽视社会角色(不仅仅是职业角色)的学习和修养,其结果是道德失落、行为失范、人际疏离、家庭解体、老小失养、孤寡无依、精神空虚孤独等,其极端是反社会人格和违法犯罪行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中介”脱落或部分脱落,造成个人与社会矛盾激化。西方人的“自我”容易缺乏社会性,东方人的“自我”容易缺乏个性。

公民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角色。现代公民应该既是健全的功利实体,又是有现实意义的道德实体。他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具有健全的个体性。

健全个体性的培养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与互补的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是如何刷新中庸的问题。

(三)健全的公民素质具有辩证的人格结构

健全的公民有鲜明的个性,有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庄严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开放的文化视野,有明确的法律意识,有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知识、才能与专长,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人格结构看,他自主而非盲从,创新而非守旧,科学而非愚昧,开放而非封闭,民主而非专制,进取而非疲软,乐观而非颓废,宽厚而非狭隘,成熟而非浮躁,有欲而非贪婪。

这是对“新人”的期待。这是一种辩证的人格结构。它源于孔子、老子的“无过与不及”、“损有余而已不足”的中庸元典精神,又吸纳了西方文明有人本主义价值的观念,它涉及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直至人的内心,其中心理素质占有很大的比重。

社会和谐,从心开始。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祥和的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错误、挫折和荣誉。这些都是心理和谐的重要内容。

(四)健全公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保障人的权利,同时我们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和谐社会。这样做就会使我国既有一个持续发展的稳妥基础,又能保持社会文明进步的朝气与活力,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一步步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其标志。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说明人类已将城市文明和公民素质问题提上日程。城市文明涉及生活方式、生活形态和生活伦理等多方面,涉及如何避免城市现代性弊病,涉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中国中庸文化被证明是有利于21世纪人类进步的精神财富。复旦大学汤一介教授等有识之士就注意到中庸文化、公民社会和城市文明的关系。然而,公民社会建设和健全公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国民性属于民族文化范畴,民族文化是国民性生长的土壤。数千年文化积淀之下形成的国民性根深蒂固;对其劣根部分进行彻底改造,要下大功夫。但文化又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法制和社会管理完善,国民性也会发生变化,负面的东西被抑制或改造,正面的东西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就是例子。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有英雄母亲,有模范校长和教师,有冲锋陷阵的解放军官兵,有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有默默劳作的志愿者……他们身上闪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性光辉。2008奥运会、残奥会,2010年世博会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进取、无私奉献、和谐友爱的风貌,似乎历史上被人反复提到的中国国民性中的卑怯、懦弱、懒惰、贪婪、苟且、自轻自贱、欺弱怕强、“看客意识”之类的劣根性似乎一扫而光。然而从另一角度看,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由此事件引发的对成千上万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官污吏的曝光和查处,似乎又照出了人性坏的一面。

2008年中国“三鹿奶粉”事件,揭发出全国几十家企业的奶制品掺有三聚氰胺,其中涉及许多“名牌”、“免检”产品,几乎弄得国人一时无奶可喝。联系到火腿中检出敌敌畏,火锅料中检出福尔马林,驴胶中检出马胶或猪胶等数不尽的骗招,而且,剽窃、抄袭之类的造假进入学术殿堂,真使人忧心。如今一些骗招又借助手机和互联网,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那点养老钱,可谓防不胜防。于是人们慨叹:“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

市场经济激发物欲冲动,互联网文化的负面,使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不真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伪风之炽又何止中国!例如日本,2007年,因为安倍政府的多名内阁大臣曝出丑闻,5000多万份国民养老金记录不翼而飞,“白色恋人”等食品厂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二家”、“赤福”、“船场吉兆”等知名老字号也相继发生造假问题……日本2007年度汉字“伪”字高票当选,在这一年举办的“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中,“伪”字以最高得票毫无争议地成为最能反映日本世态的年度汉字。“伪”,一个“伪”字,使人羞耻和遗憾。

2008至2009年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和西方许许多多经济丑闻。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道貌岸然的君子,例如麦道夫,原来是欺骗世界的巨贪巨盗。

不知道今天的人性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不知道风究竟向哪个方向吹?

人性有善恶两面,孰重孰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国民性格形成和改造的机理,隐藏在文化积淀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只能渐生渐成。健全的公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我们从制度建设上不断改进,从思想文化层面上不断反思,相信会“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光明会越来越多,黑暗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