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6169200000008

第8章 连横诸侯巧用三寸之舌——张仪相秦大破六国联盟

没有攻不破的联盟

世上没有攻不破的联盟,越强大破绽越多。

苏秦利用六国“畏秦”的心理,建立起了六国联盟。

同样地,张仪利用六国“畏秦”的心理,攻破了六国联盟。同样的因素,出现不同的戏剧场面!这是因为,人心在变动,前一刻人会这样,后一刻他又会那样,在变动过程中,熟知穿行术的变手们,便可操纵世人行走。张仪与苏秦是师兄弟,他们以天下七国为试验品,都获得了成功,他们共同得出一个宝贵的结论:没有建立不起来的联盟,也没有攻不破的联盟。

人心永远在变,每变一下就需要理论支撑,你在这个时候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

重要的不是什么理论,重要的是发现对方的心在作怎样的变动。

一定有变动

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成一变。

计划是用来变动的。

规律是用来打破的。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用来改变的。

要做变手

与其等别人来改变自己,不如自己改变自己,并且去改变别人。

翻云覆雨,叫作小人。

风云际会,叫作变手。

变手乘的就是风,并且云会带来倾盆大雨。

变手是一种境界,他随时变招,领先有限,应对无穷。

应对无穷就可以保一生不败,如张仪被逐出秦国但还能在魏国为相,得以善终。

领先有限是什么意思呢?

领先一步就是领先全部!

先变制后变,一变制万变。

鬼谷子传张仪妙道

驱使他人为自己服务,这是千古不传的成功心诀。

千丈悬崖之上,十丈古松之下,一代高人鬼谷子娓娓授道。

鬼谷子:张仪,跳下去!

张仪看了看悬崖,缩回去了:好的,师父,但我要等沧海变桑田后,这悬崖只有一尺高了,我才敢跳下去。

鬼谷子:不必等那么久,我教你一个法子,你把古松推倒,沿着古松的枝条也可爬下去。

张仪:古松倒下来时会砸着师父。

鬼谷子:我走开不就没事了?

张仪:师父还没传我道呢。

鬼谷子:你已经明白了。只是你要记住:如果真要砍古松,你千万不要自己动手,请人动手就可以了。那样的话。你又可以完成目的,又不会因误伤而得骂名。

张仪因此下山在苏秦之后,让苏秦挑动了天下局势,他再去大显身手,果然方便得很。

后出场的胜出

让别人为自己作铺垫,这是笑到最后的关键。

天下人是苏秦的棋子。

苏秦是张仪的棋子。

苏秦先出场,张仪后出场。先出场的免不了当棋子的下场,后出场的自然扮演收局者的角色。

并不厉害的张仪只因他后出场,所以能收掉先前所有厉害的出场者。如司马懿收掉了曹操、刘备、孙权辛苦打下的魏蜀吴三国,并不是说曹刘孙三个人加起来都打不过司马懿,而是说司马懿因为后出场,所以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成功者必须后出场

输掉硬的,还有软的。

以柔克刚,刚也化为柔。

张仪游说诸侯,一次和楚国丞相喝酒,楚相丢失了玉璧,楚相门下的人认为张仪贫穷,品行不好,一定是他偷了玉璧,于是张仪被捕,被打得浑身是伤,但张仪坚决不承认,只好又把他放了。回到家妻子埋怨他受了辱,张仪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在。

张仪说,有这三寸之舌就足够了。

张仪的骨头硬,但再硬的骨头还是会输掉,此为张仪被辱于楚相之因也。张仪不服输,因为他舌头还在,还可以凭舌头和大脑走遍天下,此为张仪日后大破六国之因也。

硬的不及软的,这本是老子妙道,张仪于此得老子真传。

孔子见老子,见老子垂垂老矣。

孔子:请先生传我一招,以后我好混饭吃。

老子于是张大嘴巴:啊——

孔子不懂。

老子解释说:你看看我牙齿还在吗?

孔子:没几颗了。

老子:舌头呢?

孔子:还在,完好无缺。

老子:那就是了,记住:硬的掉得快,软的才长久。软的比硬的更长久。

波涛都是月牙形

善于模仿就会被广泛认同。

照印度教的说法,月亮是波涛的主人,波涛是月亮的仆人。晚上涨潮时,波涛涌向月亮,你会发现,波涛都是月牙形,这是因为仆人必须要像主子。

波涛是月牙形吗?是的,波涛是月牙形。

你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去像它。

苏秦要用秦国的手段报复当初不赏识他的秦国,苏秦虽是秦国天敌,但做事风格很像秦国:霸道、以利诱人,具有欺骗性。六国在苏秦身上看到了秦国的影子,也就是看到了自己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希望。因此六国都跟随了苏秦。

苏秦像秦国,张仪则更像六国。

张仪为秦国破了六国联盟,打败了苏秦,他天生爱自由不喜欢大一统,所以他打破了六国勉强的联盟,把六国还给六国,实际上是解脱了六国,从而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打好伏笔。

最大敌人是最大的合作者

借敌人的压力升起来。

张仪下山时,苏秦已订立合纵同盟,但怕秦国来攻打赵国使盟约不能实施,就想到了张仪,暗中派人劝张仪来投奔自己。张仪果真来了之后,苏秦却又以言语讥讽他,说他不值得收留,张仪受辱后十分恼火,就去投奔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他,说张仪是有才能的人,我有幸先被任用,但能掌握秦国政权的人只有张仪,然而他太贫穷了,我恐怕他贪图小利而不能成就功业,因此使他受辱来激发他的志气,所以派你去暗中帮助他,让他得以见到秦王。

果然在这个人的资助下张仪见到了秦王,并受到秦王重用,于是这个人向张仪说明了原委,张仪于是很感激谢苏秦,说只要苏秦当政我绝不和他作对,绝不攻打赵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和纳粹德国是死对头,但就是它们曾订下了极富合作精神的条约,商量好互不侵犯,这实在让人震惊!

张仪和苏秦也是这样,苏秦挑动六国联盟,张仪要破六国联盟。苏秦为六国服务,张仪为秦国服务。两人是死敌,但更是朋友。没苏秦就没有张仪,没张仪就没有苏秦。

这是因为:强敌的出现使自己有大展身手的必要,强敌存在多久,那么能克强敌的人就能存在多久。两者之间有心知肚明的默契。

所以高明之士都借助高强对手壮大,绝不能轻易灭掉它。一灭掉它,自己也没戏了。

张仪大破六国联盟

打败一群人比打败一个容易。

张仪灭了六国联盟,但灭的不是苏秦。六国联盟是苏秦的作品,张仪灭六国联盟是苏秦与张仪共同的作品。

张仪是魏国人,是苏秦的师弟,苏秦自以为在游说之术上不及张仪。

张仪任秦国丞相四年之后,为秦国夺取了陕州,并在上郡建筑要塞,张仪的威名渐渐地在诸侯中传开了。后来秦王免去了张仪的相位,他又转到魏国做丞相,仍暗中为秦国做事,以图瓦解合纵盟约,他想先让魏国事奉秦国,在魏国身上打开突破口,但魏王不听,秦国就攻打魏国。秦王暗中对张仪更加看重,张仪很惭愧,以为他无法回报秦王。张仪在魏国呆了四年。魏哀王继位,他又游说魏哀王,哀王不听,第二年齐国攻打魏国,把魏国打败,这时秦国也出兵攻魏,斩杀八万人,诸侯震惊。

于是张仪趁机再次游说魏哀王,把魏国所处的险境分析了一番,劝魏哀王事奉秦国,说主张合纵的人,大多只有奋激的言辞,却没有多少可以信赖的。他们游说一个诸侯就能达到封侯的目的,因此天下的说客没有谁不游说合纵的好处来取悦于君王,君王赞赏他们的善辩并且引用他们的言论,难道甘愿被迷惑到底吗?

于是魏哀王就背弃了合约,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张仪又一次做了秦国丞相,秦王信任张仪,张仪也真心扶持秦国。

秦国要攻打齐国,齐国就与楚国合纵相亲,张仪向秦王自荐去楚国破坏它们的联合。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隆重地接待他,向他请教,张仪就说大王如果和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我会请秦王把六百里的土地送给大王,并送秦女子给大王做侍妾,两国长久做兄弟国家。楚王高兴地答应了,楚王和齐断绝了关系。回国后张仪却说把我受封的六里城邑奉献给大王,而不是六百里。这样楚怀王大怒,不听陈轸的劝告出兵攻秦,被秦打得大败,楚国割地求和,秦国威胁楚国要用关外的土地换楚国黔中这个地方。楚王说,我不愿交换土地,而愿意得到张仪,用他来交换黔中这个地方。张仪听说后,自动请命去楚国。秦王劝他不要去,说楚国会因你不履行议约而杀了你。

张仪说:秦国强盛,楚国衰弱,我和楚大夫靳尚友好,靳尚侍奉楚夫人郑袖,郑袖的话楚王都听从,并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他哪里敢加害我,就算是杀了我而替秦国换来黔中这个地方,我又有什么可后悔的。于是张仪就去了楚国,楚怀王见到张仪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张仪早已买通了靳尚,靳尚就怂恿郑袖,让她说服楚怀王放了张仪,楚怀王果然善待张仪。

张仪还没有离开楚国就听说苏秦已死,于是就游说楚王道:今天的形势是秦国强盛,兵力可抵挡四个国家。同诸侯相比秦国是猛虎而诸侯是羔羊,一群羔羊再多也不是猛虎的对手,所以楚国不如和秦和善。天下能通过盟约使诸侯合纵相亲、团结一致的人是苏秦,现在苏秦已死,合纵已经瓦解,所以大王不如扣了我,两国互相以太子为人质,并赠送给您秦国的美女,两国长久友好,互不侵犯,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楚情王于是就答应了,虽然屈原反对,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他的。

张仪离开楚国后来到韩国,对韩王又是一番游说,夸大秦国的强盛,揭露合纵者彼此勾结,不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而贻误国君,让韩国帮助秦国来削弱楚国的力量,这样秦王会很高兴而不会攻打韩国。

韩王听信了张仪的计策。张仪回到秦国,秦惠王赏赐他五个城邑,封为武信君。

之后张仪又开始了他的连横游说,先后说服了齐、赵、燕和秦国友好,张仪连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