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处世如打开一把扇子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未必是魔鬼。
打开一捆竹简,阵形就变了,从圆筒变成有空隙的长方块。
士下开一把扇子,心情就爽了,从一叠厚厚的纸变成一幅半圆形的画。
凡事一打开,就有变化,高手处世,善于打开。他把封闭的放飞,于是眼前出现新的世界。
扇子不打开,只是累坠。扇子一打开,就有戏。看过唱戏的小生吗?他的手上都拿着一把扇子,不拿扇子他就举不起来。手中有扇子,他就可以有所作为。
陈轸连结三晋
可能的利益,办成不可能的事。
陈轸是齐国人,在魏国作宫。
秦攻魏,陈轸向魏王请令去游说韩赵与魏联兵抗秦。
韩魏本来关系就不错,陈轸先去见赵武灵王,对他说韩魏赵三晋如果联合,秦国就没有办法,这是天下诸侯都清楚的。
如果离心离德,就会被秦国坐收渔利。现在的情况是刻不容缓了,秦国跟楚国打了五年的仗,侵占了楚国一千多里的地方,如今要跟楚和好,让楚怀王去秦国谈判,归还侵占的土地,楚王当然高兴,同时又怨恨韩魏见死不救,就会联合秦国攻打韩魏,如果赵国不去救,韩魏必定要归服秦国,到那时赵国的命运就危险了。
所以我才急急跑来挑明利害关系,希望三晋互相信任,加强联盟,派精锐之师共守韩魏边境,抵御秦兵。
赵王接受了陈轸的建议,三晋结成了同盟。
陈轸打开了一面扇子
扇子扇动起来比筷子扇动起来风大。
韩魏赵三国本是一国,原来叫晋国。一国分三国后,表面上分崩离析,实际上还筋脉相连。如果它们各自过得好,就会永远分下去。如果灾难到来,它们依然可以扭成一股绳。
分分合合,恰如扇子收了又开。
陈轸看清了这一点,在秦兵压境时他连结了三晋,重新结为联盟共抗强敌,等于又把扇子打开了,这样大家都有戏了。
单手如枝,联手如翼。
扇子扇起来比筷子的风大。
分合由人不由天
君子熟知人心向背,便可知天下大势。
如果陈轸不出现,韩赵魏还会继续分裂下去。
当听天由命的人遇到坚持人定胜天的人,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不能改变的局面。
理论有用,行动改变事实。
事实是用来改变的。
命运是用来重写的。
穿针引线。破衣也能穿
缝缝补补,可以为鼓。
巧手的母亲能将几件烂衣裳拼成一件好衣裳,所谓“百家衣”即此。
穿针引线,破衣也能穿。
韩魏赵三国本来关系已经破裂,但经陈轸一穿针引线,又把它们连在一起。
严寒让穷孩子高高兴兴地穿上百家衣。
灾难让曾经分家的几弟兄重新做兄弟。
敌人再强些,我就成了
敌人的强大是即将强大者的福音。
曹操以百万大军追刘备,把刘备逼来和孙权联合,一场赤壁之战,刘备彻底翻身。
秦国同样以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要吞韩国,把魏国和赵国、韩国逼成了联盟,打败了强秦。
陈轸见识不凡,知道强敌不足畏,怕就怕自己没有决战的信心。
英雄只成长于遍地狼烟,智者最欣赏冷酷无情的天地之道。
敌人再强些,我就成了!
联手胜单挑
联手使手成为手。
川南有座玉蟾山,玉蟾山上有座佛像叫作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全身长满手,层层叠叠,蔚为壮观。佛经上说千手观音原来只有一双手,后来觉得魔鬼太多了,忙不过来,就长出了一千只手,于是不怕任何魔鬼了。
我们是人不是佛,要有千只手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有几双手同时做事,那就是与人联手。
记住,乔丹不只是用一只手打篮球。
你别只看见他单手上篮时的雄姿就只记住那只手,实际上他两只手都厉害,只不过是交替使用罢了。
乔丹不但有两只手,他还有无数只手,那就是队友的手。队友不把球抢过来传给他,乔丹也只能束手无策了。
是队友的手成就了乔丹。
联手使手成为手。
要有人牵手才会联手
握自己的手都会觉得温暖,何况握他人的手。
乔丹与队友因教练而组成团队。
韩赵魏三国因陈轸而联手。
一定要有人牵着甲的手走向乙,把甲的手放在乙的手中,他们的手才会联在一起。
牵手不是因为力大,而是因为向心力。
向心力有内外两种,外在的向心力指强兵压境,使他们非走到一起不可。内在的向心力指双方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合力做事的根本。
陈轸又联结了齐国
只要同路,路人都成朋友。
陈轸又去游说齐闵王,对闵王讲,古时帝王打仗是为了匡扶乱世,以求泽被后世,流芳千古。可现在六国之间不识大体,互相攻打,使秦国坐收渔翁之利。今天秦国攻魏与古代帝王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韩魏两国备遭蹂躏,只有齐国侥幸还未遭到这种劫难,这并不是因为秦与齐亲善,只是由于韩魏与秦接壤而齐国离得远的原因。如果秦国图谋攻占魏国的绛和安邑一带,秦国军队就会东渡黄河攻齐,并且把楚韩魏孤立于南面,燕赵隔绝在东北,以后再也谈不上联合抗秦了,希望大王慎重考虑。
陈轸又说,如今韩赵魏结成同盟,派重兵守卫绛和安邑是极有远见的计划,齐国如果不派兵与之联合必有后患,您想,秦国惧三国联合的声势必不敢妄动,有可能会偏师攻楚,到那时三国由于恼恨齐国袖手旁观,必会联兵向齐,所以大王不如现在就出兵救魏。
于是齐闵王同意了陈轸的建议,四国联合打败了秦军。
必要时迅速扩大联盟
有时多与少一样多。
会养鸡的农妇在养鸡出了成效后,往往会再养一些鸭子与鹅,因为养一样也是养,养三样也是养,只要方便,就不费力。
陈轸联结了韩赵魏三国后,明显感觉形势大好,有利可图,于是趁气势正旺再下一城,否则机会一失,过期作废。
以大国之道挑动大国
与大者言大,他不得不大。
齐国是大国,陈轸就用大国之道来说服它。
像对韩赵魏这种小国,你跟它们讲明利害关系就可以了,但对齐国这种大国就不能只讲利害关系,而要把问题拔高,这样才能打动它。
齐国在整个诸侯国群中地位特殊,它是周武王为了奖励姜子牙的功劳赏给姜子牙的,武王称姜子牙为“尚父”(姜子牙本名姜尚),齐国不是一般的诸侯国,地位等同于宗主国。齐的设立是为了捍卫王室,同时也对所有的诸侯国起统帅与监督作用。也就是说,名义上,齐国有权力也有资格代周王室管教任何一个诸侯国。
因此,陈轸要求齐国出面管管秦国,救救韩赵魏,齐国无法推掉这件自己的分内之事。况且,齐国也面临着秦国的挑战!
依然是共同利益使它们走在一起,但各自原因不同,聪明人联结众人的手法也因此不同,绝不一刀切。
积极寻求最大的买主
要做最大就要打败最大,不能打败就依靠他。
陈轸的名声越来越大,出使秦国的时候得到秦惠王的礼遇,就留在秦国,做了秦国的官。
此事费解。
按常理看,陈轸联结了韩赵魏齐四国,应该学苏秦佩多国相印,威风凛凛才对,怎么会屈尊不做四国之相,而做一国之官?
原来这并非“屈尊”,到秦国做官是当时天下所有人才的共同心愿。在秦国做一小官,胜似在其他国家做大官,须知秦国是当时最强之国。
这样看来,陈轸放弃已经到手的荣誉重新开始,实是有远见之举。
只有积极寻找最大的买主,才能把自己卖出最大的价钱。
连孔子当年都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而沽也!”何况陈轸?
败在高人手下等于我也是高人
做排名第二第三也是很高的荣誉。
陈轸在秦国时,当时张仪也在秦国,两人都受到秦王的尊重,因而互相争宠。张仪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说他常把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我不愿与这种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把他赶走,假如他要去楚国,大王一定要杀了他。秦王不信张仪的话,就把陈轸叫来说,寡人愿意听听先生的意见,只要您说出想去哪里,寡人都会为您准备车马送您去的。
陈轸仔细地打量着秦王,已经猜出是张仪在秦王面前挑拨,就说我一定要去楚国。秦王没法应对了,就挑明了说,看来张仪说对了。
陈轸说,不光张仪这样说,就是路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从前伍子胥尽忠于吴王,天下诸侯都希望他成为自己的臣子。柳下惠孝敬父母,天下人都想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我如果常泄密给楚国,那楚王还会接纳我做他的臣子吗?所以我一定要去楚国,借此来证明我对大王是忠心的。
秦王听了之后认为他说得对,就没有责罚他,反而对他更信任,但秦王也没有处罚挑拨者张仪。
陈轸在秦国呆了一年,最终秦王还是让张仪当了宰相,陈轸无法容身,就去了楚国。
此战,陈轸不敌张仪,秦国是张仪的天下。张仪是当世第一奇才,服务于当世第一强国,没有理由不成气候。
陈轸败在当世第一高手中,非但不是耻辱,而是光荣,因为事实证明了他仅次于当世第一奇才,同样是顶尖高手。
《隋唐演义》上有个李元霸,善使双锤,是当时第一英雄。李元霸之后是宇文成都,宇文成都之后是裴元庆。宇文成都不必说了,有次代表唐军的李元霸与代表瓦岗英雄的裴元庆两强相逢,裴元庆只接了李元霸三锤就不行了,裴元庆因此悲观绝望。李元霸却劝慰他说,天底下能接我三锤的只有你和宇文成都了。裴元庆因此大喜,高高兴兴做了天下第三。
陈轸不敌张仪,形同裴元庆不敌李元霸,这并非耻辱,而是光荣。
英雄要分高下,智者却无高下之分,他只需要保存自己就可以了。
智者无高下之分
无需证明,自己快乐。
孔子见了老子,见老子神秘莫测,不由大叹“老子龙也。”话虽如此,孔子并不认为自己不如孔子,因此他活得自在,不因嫉妒而丧气,却因看见他人的高明之处而欢喜。
陈轸知道自己谋略不及张仪,但他游走于诸侯之间同样地自由自在,并且一路风光。
他已联结了韩魏赵齐,又为联结楚国做出莫大功绩。
尤其难得的是秦王也尊敬他。也就是说,陈轸获得当时几乎所有国家、所有国君的尊敬,走到哪里都有饭吃,都有官做,一点不亚于张仪。
因此陈轸不丧气,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而是为了继续快乐自己。
这,就是智者了。
陈轸化解秦楚双强
“一根扁担挑两头,走起路来闪悠悠。”
陈轸到了楚国,楚国和齐国结盟攻秦,夺取了曲沃这个地区,后来秦王想伐齐报仇,但齐楚联盟正好,秦惠王发愁,张仪就说我不妨去楚国为大王破此联盟。于是张仪对楚王讲,如果楚国与齐断交,秦国就给楚六百里的地方,以后秦楚永远友好,楚王高兴了,群臣都来祝贺,只有陈轸劝告楚王不要中了张仪的诡计,否则后悔不及,但楚王听不进去,结果与齐国断交后被张仪骗了,并没有得到张仪答应的土地,楚王大怒要去伐秦,陈轸又出来劝阻,说不如与秦讲和共同伐齐,结果楚王盛怒之下还是听不进忠言,举兵伐秦,最后被秦齐联合打得大败。
楚国损失惨重,最后只得派陈轸去和秦国和解,秦王答应了陈轸,然后对他说:“先生本来是寡人的老臣,只是由于寡人不识才,处理国事又欠周详,慢待了先生,才使先生弃秦而事楚,现在韩魏两国交战,整整打了一年,左右大臣有人说制止好,有人说不制止好,先生是才识超群的人,除了尽忠于您的君王,能不能用多余的智力替寡人拿个主意呢?”
陈轸说:“大王您没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吴国人到楚国做官,楚王十分喜欢他,一次吴人病了,楚王派人去问候他。使者回来后楚王问他果真是病了还是想念家乡呢,被派去的人说臣不知他是怀乡,如果怀乡,他是会唱吴歌的。那么大王现在就请您允许我唱一次‘吴歌’吧。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两只老虎为争吃食物而斗得正酣,鲁国勇士庄子打算去杀这两只老虎,他的邻人劝他说,老虎是凶猛的野兽,它们为争食而打起来,肯定会两败俱伤,弱小的一个会被咬死,强大的也会受重伤,那那时不用费力就能赢得捕杀两虎的美名。”
秦王听懂了他的意思,于是秦国与楚国和解,把心思放在了韩魏方面。
陈轸助秦胜韩魏
先背叛后忠诚,这叫忠诚。
陈轸完成救楚使命后,秦王极力挽留陈轸。陈轸见楚王昏庸不听忠言,就回到了秦国,并帮助秦国在韩魏都疲惫不堪的时候出兵攻打他们,彻底战胜了韩魏。
陈轸为齐国效力
不忘旧主,意在向新主示意“我本忠诚”
陈轸为秦国出使齐国,当时楚国派昭阳伐魏,击杀魏将,大破魏军,占领了八座城池,然后又来攻打齐国,陈轸本是齐国人。就充当齐王的使者去见昭阳。
陈轸见昭阳,先是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问昭阳:“按楚国的制度,以您现在战功应加封什么爵位?”
昭阳说:“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
陈轸又说:“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
昭阳说:“那就只能是令尹!”
陈轸一笑说:“令尹是能有一个,所以您只能永远做将军。我愿意替将军打个比方,有个故事说有几个人在一起喝酒,但酒只够一个人喝的,就有人建议说我们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人可以喝这酒,于是几个人开始画蛇。有一个人先画完,就取过酒杯准备喝,自己还得意地讲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脚呢,就画起脚来,还没画完脚,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就把酒杯夺过来,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然后就把酒喝了。而画蛇添足的人最终没有喝上酒。那么将军现在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在这士气正盛之际又来攻打齐国,齐人都震恐,就凭这些,将军已经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将军不适可而止,一旦和齐军交战打败了,该得的官爵将不再为将军所有,正如那个画蛇添足的人一样。”
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