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学谋略
6169200000026

第26章 以大无畏而为大人物——徐达出身低下终为大将

呕心沥血而为偶像

苦者自苦,终有不苦。

默默无闻而为偶像。

孔子是为人师的偶像,关羽是历代武者的偶像,徐达是明朝初期年轻人的偶像,人们只知其风光,不知其风光背后的苦辛。

偶像在我们生活的深处,是人精神的象征。偶像是我们的朋友,他可以催促我们进步。

徐达出身低下,是个打柴人,每天辛苦劳作也换不了几个钱。当他背着满满一捆柴禾在大街上大声叫卖时,谁知道他日后竟会做了大明朝第一将军?

徐达成名后,年轻人纷纷视他为偶像,甚至模仿起他的装束来。徐达长期打柴养成习惯,喜欢把头发挽在脑后形成一个髻,于是很多人也都在脑后挽一个髻,号称“徐髻。”

当时有个著名的时尚风气,那就是人人知道的“徐髻刘髯”,讲男人要好看,就要挽徐达一样的髻,留刘伯温一样的髯须。一时间徐达的打柴髻和刘伯温的胡须成为了时代的标志,象征着成功与风度。徐在前而刘在后,又表明了人们更欣赏徐达的豪爽之风。徐达实是当时的大偶像!

要想做偶像就要呕心沥血,从来没有捡便宜就当了偶像的。当偶像要有扎实过硬的功夫,上得了台,下得了海。徐达长期下苦力,琢磨出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正是使他日后飞黄腾达的不二法宝。

偶像在社会当中无处不在,他在集体中可以制造出奇的效果。

偶像是在苦难中成长的人,是在泪水中给人欢笑的人,是在卑贱中崛起的人。所以出身低下照样可以成为偶像。从徐达身上我们看到偶像从做人开始。真正的偶像不靠包装,靠内核。

高手总在新手中诞生

新米分外香。

徐达是凤阳县的农家子弟,不曾读过多少书,更不曾进过军事学校,亦不是行伍出身,没有投师学艺。

正因为徐达没有背景,才使徐达积极进取,义无反顾,言行举止之中,透出异于常人的光彩。高手总在新手中诞生,老手则墨守成规。

徐达刚开始当兵,教头教他射箭,说一定要瞄准靶心,徐达按他的话做了好几遍,总是射偏。徐达知道教头一定教错了,想了想就把箭头稍为偏离一点靶心,发力时又把箭头微微收回,一箭射去,正中靶心。满营官兵正在忙手忙脚地练习,忽然听见“邦”的一声,有人力量刚猛,正中靶心,满营之人都惊住了。有人问徐达是怎样射的?徐达就说:“你当然会射偏。瞄的时候稍为偏离,反而会射中。因为箭、眼、靶三者之间是会有误差的。”在徐达的调教下,崛起了朱元璋王牌军队中的“神射营。”

我们从徐达论箭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高手。而他并非天生高手,是从新手中产生的。边做边琢磨,就会琢磨出新的技巧。不读书,不见得没有知识,书本当中的知识大多是前人的经验。要想成为高手,得靠自己。

古时老子、墨子传道,从来不著书立说,而是口授,并更加注重从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人生,直接地面对人生。在生活中学习,那么,无疑自己就是一本书,一本有着人生真谛的活书。

人不怕没有本事,怕的是不去学习。学习别人,而且要超越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不是抄袭,做人更是如此。

做人越朴素越突出

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

徐达在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中是最朴素的,别人都穿得很体面,只有他一个人粗布衣裳,非常朴素。说来也怪,人人都说徐将军是最帅的,像军中的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人,都喜欢往徐达身边跑,徐达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

朴素是一种境界,高手都是朴素的。

做人越朴素也就越突出。尤其朴素之人在人群电出现,因不出众而为众人认同。

徐达是明朝开国的偶像。虽然徐达是个农家子弟,没有读过什么书,亦不曾学习什么兵法。但他朴素地做人,实在地干事,并以此来感染周围的人,教化周围的人,这一点徐达很像春秋时的大将吴起。吴起为将不穿战袍,与士兵同穿布袍软甲,同吃同住,以朴素而深得军心,如此操纵指挥周围的人,事事都有把握,稳操胜券。

朴素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谋略术。

朴素胜华美,朴素就是大华美。

朴素无锋芒,更能助人而悦己,这是朴素的好处。因此,朴素就是华美,且是最有光彩的华贵。

在自律中寻找先机

今日约束自己,明日不被人约束。

弘一法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所谓“克己功夫”就是自律。人不能自律如何能律人?还没能操纵自己怎么能操纵别人?凡有大作为之人,一方面要满足自己、放纵自己,一方面又要约束自己、操纵自己。‘徐达是最能自律的,长期做将军从不居功、不抢功,更不会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这些朱元璋和刘伯温都看在眼里,因此格外重用他。

如果把徐达比作关羽,那么朱元璋就是刘备,刘伯温就是诸葛亮。但徐达比关羽做得更好,他又是上将,又能自律,是上天赐给朱元璋的大礼。关羽不自律,骄傲自满,结果丢了荆州、失了性命,整个蜀汉的江山就从关羽丢荆州开始衰败,关羽葬送了刘备的江山。徐达则为朱元璋南征北战,打败蒙元,开疆有功,守边无过,其为人本事、修养都在关羽之上。所以明朝比蜀汉好,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有徐达这些又有高强本事、又能自律的大将。任何人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众人做人做事的榜样。

做人贵于自律。做人就要在他人面前做出表率,于此,才会有成就大事业的先机。

先机并非是先人而行地做事,动辄抢占先机,是一种卤莽。卤莽之人并非事事可得,抢占两字在行动上就已然失去先机。所以有人做每一件事都得而不失,那是在于每每有人送先机。你去抢先机,不如等人送先机给你。只要你自律,必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很多事情不能带侥幸的心理去做。侥幸者必失先机。自律者稳健,自律做到心中有数。

落后者自律可以反败为胜,领先者自律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英雄与英雄的对话

直谈胜于攻心。

尽管徐达出身低下,然而气度颇为不凡,朱元璋招募新兵时将他招来麾下。

徐达入朱元璋帐下,仅隔数日,在朱元璋料理文书的时候,徐达一人秘密禀报。

朱元璋问道:“天德,(徐达)有何公干?”

徐达道:“朱公不欲成大业么?何故郁郁居此,长屈人下!”

朱元璋道:“我亦知此地久居,终非了局,但羽毛未满,不便高飞,天德如有意见,请即指陈!”

徐达道:“郭公(子兴)长厚,德崖专横,彭、赵两人又相持不下,朱公置于危地,事多牵掣,万一不慎,害及于身,奈何不远去另有所图?”

朱元璋道:“我必须有个脱身之计,否则惹他人疑窦。”

徐达道:“郭子兴家乡在定远,现今定远未平,可借此出兵,郭子兴必然允行。”

朱元璋道:“我方募兵七百名,署为镇抚,若统率南行,郭子兴亦会多加疑虑。”

徐达道:“七百人中,可用的不过二十余人,公只将二十余人率着,便足倚任,此外一概不用,那时郭子兴便不致动疑了。”

朱元璋点头道:“天德此言,甚合我意,我当照行。”

朱元璋暗下思忖,此人识见高人一层,虽出身卑微,确不简单。

徐达言毕便出帐候命去了。

徐达字天德,朱元璋唤徐达的字而不称名,足见对徐达的亲近与器重。

小英雄操纵大英雄

配合他,就可牵制他。

自从徐达投在朱元璋帐下,朱元璋便一直在暗中观察徐达,觉得徐达“动静语默,悉招群英”,而且“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兵出不二,真是难得之帅才。”因此而重用之。徐达以修养而胜任帅才,诸将敬若神明。

徐达是英雄,朱元璋同样是英雄,英雄人人都可做,而君王只能有一个人做。因此徐达与朱元璋是平等的英雄,但在体制中是不平等的,会有大小等级之分。

在这种等级中徐达是弱势,朱元璋是强势,但徐达并非以弱抗强。而是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朱元璋,让朱元璋更强,自己借助朱元璋的强势做大。

所以对抗强势,不如同化强势。这样才能以小做大,以弱势反转强势。正是如此,徐达在朱元璋面前不仅是部下,更是偶像。

从这个角度讲,徐达操纵了朱元璋,小英雄操纵了大英雄。

印光法师论英雄做人之道时说:“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

徐达当然很知道好歹,他绝不认为自己比朱元璋厉害,因此,他再厉害朱元璋也放心。徐达越厉害越本分,因此朱元璋允许他操纵自己,这也是一个奇迹,将军操纵皇帝而彼此相安,秘诀就在于徐达甘为朱元璋永远效力的忠心,盖过了他的勇武与智慧。

英雄之间智者胜,智者之间愚者胜。

借乱世操纵群雄

乱了天下,顺了英雄。

徐达当砍柴郎时,砍柴师父告诉他,砍柴时要找干柴砍,只要是干柴,就不管它是大柴小棒,全都砍倒,捆柴时大柴放中间,小柴放外边,这样就不会乱,背起来就能走。

徐达正是用这样的方法操纵群雄。当时群雄逐鹿,朱元璋这边大将无数,朱元璋的对手中也大将无数,而徐达能为当时第一战将,靠的就是他的“借乱操纵”功夫。

所谓“借乱操纵”,就是利用混乱造成的真空,抢先占据,然后以不空攻空,又用空诱不空,最后以序制人,以道服人,并借助大势逐一完成清场工作。大势好比大风,大风吹来什么鸟都不见了。

操纵乱世首先要自己不乱,才能借乱世操纵群雄。

弘一法师论操纵之道时说:“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徐达为人从容,像捆柴禾一般操纵群雄,因为他利斧在手,当然能发威。

徐达利用“以乱制乱”的操纵学,在乱世打拼,以此受到人们的尊重,成功地作为一朝开国将相,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谓乱世之英雄。

操纵术有四戒

规范行为,活了心思。

操纵术乃秘术,需有心人一生苦功才能领悟。

印光法师说:“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也就是讲操纵乃实有,不能虚浮。你感觉在操纵别人,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因此君子有四戒,方能人操纵学之门堂。

1.戒志不强。徐达当兵之前先自毁其斧,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即使回来也当不成砍柴郎。意志坚强,硬如金刚。磨练意志是做人的基础,要以苦为乐,为天下正义事业奔走,切忌有怨言。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有大智慧,就干不出大事来。

2.戒言行不一。徐达曾与朱元璋讲某月某日当取某城,到时候果然拿下,因此深得朱元璋信赖。君子为人首先要言而有信,“言不信则行不果”,言行不一,是道德混乱的表现。丧失道德,必失人心,在操纵之道上亦就缺乏用人治事的能力,这样人就会一事无成。

3.戒贪财而不豁达。徐达生性豪爽,人又朴素,因此常闹得很穷,虽是大将,手头竟无一钱。刘伯温知他如此,故意找他下围棋赌输赢,故意输给了徐达一百两银子,朱元璋知道了大赞刘伯温懂事,又给徐达三百两银买酒喝,徐达的不贪于此可见。贪小财者而必然得罪他人,经常得罪人,就经常坏事。要先为人后为己,由此才能得人心,才有利于做大事。

4.戒三心二意。徐达一开始就跟随朱元璋,从不跳槽,方国珍、陈友谅先后用重金聘请他,徐达一概不理。我们做事要学徐达一定要专心致志,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毕生奋斗。墨子说:“事无终始,无务多业。”其意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谈不上再去做其他事情了。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回头。做事专心,才能明察事非,分清黑白,这样才能越做越大。

是鹤就要站在鸡群里

鹤立鸡群,势必冲飞。

是鹤就要站在鸡群里。为什么?因为鹤站在鹤群时就会被埋没。站在鸡群里,就是鸡群中的偶像。

徐达是朱元璋的首席大将,可谓鸡中之鹤。徐达为朱元璋打败了各路诸侯与蒙元军队,战功赫赫,无人敢与他争功。

智都大师说:“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淤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智都大师说的“全铁心肠”即铁石心肠。徐达因为有一副铁石心肠,所以能做一个叱咤风云的铁血战士。

只有鹤立鸡群的人才易于吸引别人注目,要想成为领导者,吸引别人的眼球相当重要。

有了高于别人的修养,还不足以成事。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做出几件事来,才会增强自己做人与做英雄的能力。

你的本事使你产生魅力,就可以操纵众人、不知不觉地为自己办事。

关键时刻能挺住才叫本事

最大困难凸显最大发现。

很多人平时很厉害,一到关键时候就不行了。这种人不叫有本事。

关键时候能挺住才叫本事。

朱元璋久困于郭子兴手下,大才不得施展。

徐达在这关键时刻,点醒了朱元璋,另寻地方发迹,这才将朱元璋拖出了困境。徐达这一点与朱治点化孙策一样,孙策当初在袁术手下干,没个名堂,朱治向孙策进言一定要离去,这才有了日后的东吴立国。徐达点化了朱元璋,才有了日后大明开国。

徐达能有“拖出死地就生地”的智慧,是高人。那他为何平时不说?这是因为平时说了没用,一定要在关键时候进言,才能奏效。

徐达的智慧深藏不露,又能救难于危急,不是常人胆识。

因他不贪旧的,所以能带领众人去发现新的。

彻悟禅师说“欲念未除,道根日坏。”英雄豪杰善于除念,自然有更大的欲求可以满足。

人们大多以为英雄办事只知道以武力取胜。但光依靠武力是不行的,只知道用武是粗人,不会有大出息,英雄不光依靠武力,更需要智慧。

徐达初到朱元璋的手下做事,与大家一样,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然而仅隔数日,徐达便密谒朱元璋,给朱元璋出主意想办法,走出了困境。

徐达的这种举动出人意料,朱元璋喜出望外。与众不同的人往往很自然地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这是办事成功的第一步。做事出人意料,事情已然成功一半。这就是办事的智慧、亦是英雄的智慧。

有了出人意料的好点子接下来应该开门见山地去除述。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往往是办事最佳方法。当双方都信任便佳,当对方不信任你时,开门见山便可表明胸襟。

徐达的此番举动体现了智慧,亦体现出了他的勇气。大智大勇,可谓英雄。

勇气改写僵局

人生处处有僵局。

与其用智慧打破僵局,不如用勇气打破僵局。

僵局之所以僵,就是因为它遭遇悖论。因此各种理论一遇到悖论全部失效,这时靠智慧是不够用的。

你不需要多少智慧,你只要有勇气就够了。勇气使悖论失效。

有一种力量比智慧更智慧,有一种力量带来了智慧、实现了智慧,那就是勇气。

勇气改写僵局。

朱元璋本是个和尚,为了谋发展投身郭子兴帐下,不久又做了郭子兴的女婿,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翁婿之情。但郭子兴不能使朱元璋真正有一番作为。朱元璋又怀情报恩,又不想跟着郭子兴干,朱元璋陷入悖论与僵局。

徐达深知朱元璋必须走,并且大家都必须走才有出路,徐达便鼓起勇气向朱元璋提出走的大胆建议。在这关键时候,勇气起了决定性作用。

勇气使设想变为实际,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勇气赋予一件事正确性。

勇者,就是敢作敢为的人。认准了事情敢于去做,是勇,没有认准的也敢于去做,这更是大勇。

没有谁在做之前敢说自己百分百正确、百分百会成功,孔子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大勇。

徐达人朱元璋门下,数日后就向朱元璋陈述大见地,是谓智更是勇。正是因为徐达有智有勇,在朱元璋眼里是干大事的人,必然会得到重用。

徐达不仅得到了朱元璋重用与信任,更得到了手下兵将的崇拜。正如朱元璋所言“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真是难得之帅才。”徐达正是以其气过人,成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