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6168400000009

第9章 小结

本章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利益理论、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这些基础理论的述评为本书后文从多角度剖析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用来指导研究的,在这里有必要结合后文的研究再次将本书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做一系统地回顾与浓缩,以便能更好地看清选取这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的原因所在,也能更好地把握这些理论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展开研究思考。

本章首先介绍了利益理论。通过对利益理论的阐释可以看到:利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源;经济利益状况是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社会利益格局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动而变动;利益具有个人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是对立统一的。利益理论为本书提供了研究方向,即对制度的理解必须追溯到利益的本源,从利益本源上剖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原生过程及其本质、作用与局限性,从社会利益关系的角度来说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其次,对产权理论作了述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指出,产权权能是可以分离的,所有制作为最基本的制度对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强调的产权归属明晰以及交易费用理论同样值得借鉴。产权理论为本书提供了研究思路,即通过产权权能的分解来剖析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并对制度进行理性重构。再其次,对马克思地租理论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指出,弱化土地所有权(狭义)收益、强化土地使用权收益,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地租的经济形式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剂良方。再再其次,本章对资源配置理论进行了阐述,该理论主要说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资源配置理论为本书指明了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即稀缺的农村土地资源应该如何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进而,本章对公平与效率理论进行述评,指出公平与效率是耦合、互相促进的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最后,本章着重介绍了制度变迁理论,指出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利益关系演进的过程,变迁后的制度框架就是一种新的利益安排,产权的率先确立为制度变迁的完成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制度变迁理论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下文将通过上述理论的运用,结合具体实践,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