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6167500000014

第14章 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主持人节目的细分化(1)

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人类传播的内容也必然丰富多彩。在大众传播的“家族”里,不同媒介的传播活动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意义;不同性质的传播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与规律,这也就导致了主持人节目内容的多样化和细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今天,我国的电视台已经超过3000个,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单是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就涵盖了新闻、娱乐、经济、体育、影视、少儿、科教、戏曲、教育等多个领域。2003年以来,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兴起,各地纷纷申办专业化的付费频道,至2004年上半年,广电总局已批准开办55个付费广播电视频道(频率),涉及体育、电影、电视剧、教育、旅游、娱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其中四十多个已经开播,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的“家庭影院频道”、北京广播影视集团的“四海钓鱼频道”、山东电视台的“收藏天下频道”等。

一、传播对象的群体需求差异带来多元的对象性栏目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传统的广播电视是单向、直线、点对面传播的大众媒体,传播的终极就是受众。而受众的千差万别,直接决定着传播媒介的策划。应该设置哪些栏目,主体目标对象群是谁,主要应传递什么信息,这些问题从媒体开设栏目之初就应该予以充分考虑,并针对目标受众的情况和需求作出适当细分化的策划和安排。每一个主持人节目都要抱着“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信条,在“鱼与熊掌”之间对节目专业内容和目标对象进行选择;一旦确定了自己辖下的“领地”,就如同和主体目标受众签订了一个长期的“供销契约”,就应该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向更精、更深、更好的层次求索。不能心猿意马、朝秦暮楚,更不能贪大求全,过分强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在西方一些实行节目分众化时间较长的国家里,他们对传播对象划分更细,不仅在职业上细分,甚至在年龄上也进行细分,如英国的商业频道Channel 5新闻,其主要目标定位就是40岁以下的人群。

对象性栏目,指的是为特定的受众群体开设的,并以符合他们需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侧重传播特定对象所需信息的一种专栏节目形式。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域等因素。下面试举出除了一般公共性对象栏目之外的五个不同对象的栏目类型:

(一)少儿栏目

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广播电视节目是少年儿童精神食粮和文化生活的主要资源。美国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4个小时,英国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5个小时,日本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2.5小时,我国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超过了2个小时。只要引导得法,广播电视节目将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非常生动有效的大课堂。

从节目内容划分,少年儿童节目的主要类型包括:文化知识专题片、手工制作工艺、自然和动物、故事片等。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就是这样分类的。如果按年龄段分则可以分为学前儿童节目(5~6岁)、儿童节目(6~12岁)、青春期少年儿童节目(12~18岁)。

少年儿童节目主要面向正在长知识、长身体、培养良好社会品德和性格的少年儿童。他们纯洁热情、青春洋溢、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猎奇求趣。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还没有成熟,特别需要成年人关爱、指导和教育。

少年儿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突出“儿童性”。在信息内容的传播上,应该坚持把健康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智慧的启发性、生动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以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这类栏目的主持人,一定要有培养祖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心,要有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的爱心,要有想孩子们所想、帮孩子们所需、乐孩子们所乐的知心。少儿节目是我国最早开办的对象性节目。中央电视台从1960年元旦起,每周三、六就有固定的儿童节目时间。现在,中央和各省市电视台已陆续推出如《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充满童趣、深得童心的儿童节目,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民的高尚情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少儿节目主持人要从少儿的年龄、文化程度、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出发,多与他们进行平等、深入、亲切的沟通;多用生动有趣、情感性强、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在词汇和句式的使用上,要多用孩子们熟悉的词汇和简明的句式;在交流的方法上,要多用启发式和参与式;语言要绘声绘色,多用讲故事、打比方和比拟等手法,突出形象性、模拟性和想象性;在语音语调上,要亲切而自然,切不可拿腔拿调。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大风车》等都是很成功的代表。

(二)妇女栏目

妇女栏目是以广大女性受众为服务对象,表现女性工作、学习、生活、情感等生存状态,或者对女性受众进行专门知识的传递,维护女性合法权益,提供女性喜欢的娱乐和审美需求,为女性受众排忧解难的对象性节目。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妇女的地位“能顶半边天”,她们有着与男性同等的尊严和权益。但是,由于在性别、心理、身体、职业上的种种差别,她们富于同情心,感情比较细腻,比较文静、柔弱,有一定的内倾性、保守性、敏感性、动摇性、依赖性和易受暗示性。广大妇女对大众传播的信息内容有着她们自己的特殊需求。比如,如何把“男女平等”真正落实在各个领域、各项行政管理的制度上?妇女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显示女性的亮丽风采和创造才华?在家庭经济收入大大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妇女应该如何看待男主外女主内,让妇女回归家庭的说法?妇女应该如何权衡事业、情感、家庭三者的关系和具体问题?如何提高妇女处理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婆媳关系、调适心理、邻里纠纷、家庭暴力的能力?还有女性特别关注和喜爱的化妆、美容、美体、烹调、保健、歌舞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等,都是妇女栏目应当重点关注和传播的内容。这方面的节目已经越来越多,如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定位在女性受众,以“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为宗旨,致力于维护女性权益,拓展女性发展空间,增进男女两性沟通,赢得了城镇职业女性的青睐,同时也赢得了许多男性受众的喜爱。广东电视台的《女性时空》、南方电视台的《妇女少儿》等频道和节目也很有代表性。

妇女节目主持人在传播信息时,应当尽量适应女性的心理特点,始终突出对女性的尊重之心和对母亲的敬仰之情,在节目内容上应当尽量选取符合女性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的题材;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强调情感性、通俗性、平和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多运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职业女性的典型事件,采取专家辅导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在心理调适、法制观念、全局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对她们加强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三)老人栏目

有位哲人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其盖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其对待孩子和老人的态度。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专家预测,我国到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因此,办好适应老年人需要的广播电视节目,既是实施尊老爱幼、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通过节目细分化来开发媒体市场的需要。

要办好老人节目,首先要有正确的“老年观”。不能因为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精力等方面与年轻人的差距就忽视他们,把他们看成社会负担。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共和国发展不同时期的创业者甚至是功臣,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奔波劳碌,基本上已完成了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的应尽义务,“归隐”到各种容易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由于年龄、身体、阅历、兴趣等原因,他们有着许多与年轻人,特别是与社会流行时尚截然不同的信息需求。无论从老年人曾经对社会、家庭作出的贡献,还是从这个群体日益增长的社会比例来看,他们都是我们传播内容细分化后必须非常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许多老年人体质变弱,知识开始老化,收入有所降低,交往逐步减少,反应有些迟钝,往往有些孤独感、沧桑感、怀旧感、自卑感和失落感。他们最关心的是老年人(包括离退休人员)的政策待遇、特殊享受和合法权益的维护;他们最喜爱的是老龄保健、老人饮食、书画艺术、健康长寿、文物古迹、缅怀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老年人节目的主持人,应当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获取信息、文化学习、娱乐健身活动的天地。老年人节目主持人应当特别了解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在节目内容上要力求平实,多进行有时代特点、老人特点、老人健康气息的专题报道和有深度的跟踪报道;在节目视觉切入上要体现平等原则;在语言运用上要多运用规范化的“口语”;要保持一种诚挚的“尊老”情怀;在语气上要体现出尊重、体贴、谦虚、爱护的态度,切忌居高临下,大言不惭;语速要保持中等稍慢,切忌抢时增速;要多和老年人进行讨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对其表示尊重理解。这一类节目比较成功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等栏目。

(四)农民栏目

我国是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建设和发展农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数以亿计的农民走进了大中小城市的工矿企业,但农业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就包括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和关键。从我国的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发展来看,农民始终是我国传媒的最大受众群体,在那里有着广播电视和网络传播最广阔的市场。随着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广播电视和网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体力劳动者,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习惯、审美能力、经济收入、传统语言等方面与城市人有所不同,他们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和品位方式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他们希望多了解农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有关农业发展中对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学习更多更先进的农业科技,以及增产、农商结合致富、农业观光旅游、农村交通运输、农村行政管理改革和农村走城市化道路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无疑,农民是最现实的,他们祖祖辈辈都靠农副业为生,过去饱受封建社会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个体劳动者。他们具有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等优点,但在观念、知识、文化上存在某些局限性。如过分讲求眼前的实际利益,比较缺乏长远的大局观念,视野比较狭窄,思想比较守旧,文化基础不高,甚至还有点封建迷信。

要办好农民节目,主持人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服务的观念,还要多学习和掌握关于农业政策、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村管理与发展、新型的现代农业劳动者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节目传播内容上,要急农民兄弟所急,答农民兄弟所疑,帮农民兄弟所需。在语用上要做到“五多”:多用具体事实说话;多进行眼前和长远利弊的对照;多引用专家、权威深入浅出的科学论证;多使用通俗生动的群众口语;多运用简单明了的句式。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栏目就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代表,类似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的《聚焦三农》、《每日农经》等。它们以为广大农民服务为宗旨,播出的内容包括农村发生的各种新人新事、农民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及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科技知识等。

四川省金堂县广播电台是一个长期坚持面向广大农村的县级电台,他们早在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大会上,就从全国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台以及15个省市、自治区选送的49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在4个获奖节目中,他们就占了1个——《听众信箱·和听众朋友谈养鸡的几个问题及怎样自学成才》,并且在后来连续五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都荣获特等奖。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始终把农民兄弟作为他们节目的目标听众,做农民兄弟的知心人,及时发现、反映、研究和帮助解决他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节目内容上,他们的最大特色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节目的传播方式上,注重说理引导,旨在沟通交流;在语言表达上,坚持运用谈话体,讲究农村口语,力求通俗形象、质朴自然,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平时也坚持深入农村,在采访中加强学习、积累、借鉴和提炼那些生动、形象、鲜活、充满生活哲理的农民语言。

在《话说“催粮催款”》节目中主持人有这样一段开头语:

大家晓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根本不存在“催粮催款”这种说法。那阵卖公粮啦、农业税啦,还有集体的各项提留啦,在生产队的账上一划就解决了,那阵需要集体办的事情,干部点个脑壳就算数。这两年呢,一家一户自己经营,各打各的粮,各挣各的钱,各算各的账,集体成了空架了。要人么,对不起,先说好多少钱一天;要钱么,村组长们只好挨家挨户伸手去要。要钱的厚起脸皮低三下四,给钱的眼睛一鼓满肚怨气。

主持人的这段语言完全没有一点“书生气”,却有着鲜明的四川农村口语特色,通俗形象,质朴自然,颇有情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农村节目的语言特点。

在《说说我们的村支书》节目中,主持人也有这么一段精彩议论:

支书朋友,早先有句俗话叫“锅里有了碗里才有”。如今好多地方个人的碗里是满的,集体的空碗没有吸引力。而我们有的支书光晓得端起空锅到农民的碗里去舀,加重人家的负担,农民当然不安逸。人家会认为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没有你这个支书更好,你这个支书咋个不难当嘛,比如在井村那位支书,人家看你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贫困乡村支书培训班,看你连党团员都团不拢,招呼不到,他又凭啥子听你的呢?再看一下周德益支书,人家在往农民碗里头装,是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政策,你说是不是?

这段议论没有高深的理论说教,却像在和支书面对面语重心长地促膝谈心,淳朴、亲切的语言中渗透着与人为善的胸怀,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喻显得入情入理,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却又处处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五)港澳台栏目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未能回归统一的大家庭;香港和澳门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之后,已经成为我国辖下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虽然在港澳台问题上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和政策,但港澳台同胞都是炎黄的子孙,是我们血脉相传的亲人,同样是我们媒体的重要服务对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港澳台同胞对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交通运输各领域的巨大发展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地域上的封闭和落后,加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长期诋毁和污蔑,我们需要有更多面对港澳台同胞的信息窗口和交流互动的桥梁,让港澳台同胞更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内地改革开放后的真实情况,也让内地人民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港澳台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以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因此办好港澳台栏目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历史、政治等种种原因,港澳台同胞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内地人民存在着差异,有的人仍然对内地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和政策措施持有疑问和偏见。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的,是理智、善良和信奉事实的,他们有着深厚的赤子情怀,希望通过我们的媒体和节目了解更多的事实,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色彩很浓的说教。港澳台节目主持人要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表达对亲人同胞的深厚情谊,要在加强政策性、真实性、时新性、针对性、民族性、情感性和通俗性上下工夫。在语言运用上要多采用寓理于事、寓理于趣、寓庄于谐的技巧,在议论时把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记得“文革”时,我们的对台广播天天喊着“斗争”、“打倒”、“改造”等词汇。一位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回大陆定居后说:“当时连那些播音小姐都这么厉害,‘共干’就更可怕了。”广播员正颜厉色的“高八度”声音,唤来的是“低八度”的宣传效果,让听众不寒而栗,只好赶紧关机。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地区开设的《空中之友》节目开播了。台湾无线电波里突然传出了该节目主持人徐曼轻柔甜美的声音:

亲爱的台湾同胞,你们好,我姓徐,名曼。徐是双人徐,曼是罗曼蒂克的曼。从我的名字,同胞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我喜欢到处有自己的朋友,我喜欢宾客聚会,在那扑朔迷离的社会中,求取真理之光。今天我能有机会给诸位主持《空中之友》节目,真是感到荣幸……我将向诸位奉献上真诚而热烈的友谊……我是诸位的朋友,请接受我的友谊。我愿意通过空中的电波,为海峡两岸的同胞服务,愿诸位同胞事事如意,岁岁有余。愿诸位同胞家庭幸福……

徐曼那纯正亲切的北京语调中饱含着对同胞深切的思念与拳拳的民族亲情,那么轻柔、那么甜美,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台湾同胞的心。徐曼很快成为台湾听众可依赖的朋友,几年中,数百封署名为“游子”、“天涯客”、“孤儿”、“苦命人”、“笼中鸟”的群众来信从日本、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飞到徐曼的案头,向她剖露心迹,倾诉衷肠,寻求帮助。

对象性栏目除了上述栏目以外,还有很多,如工人栏目、残疾人栏目、军人栏目等。因为篇幅关系,这里不一一细述。

二、传播对象的信息需求差异带来多元的内容性栏目

节目的细分化不仅表现在节目的目标对象群体上,更表现在传播内容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群众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掌握信息提出了更专业和更多元的要求。“目前,电视频道的非群体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并迅猛发展。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观点,信息社会植根于社会生产的非群体化,是一个非群体社会。在信息社会中,非群体化生产替代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群体化生产。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发展时代,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趋势等变化,都为造就一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受众奠定基础。作为电视节目集约形式和产业经营方式的一种选择,电视频道非群体化传播不完全是由电视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电视适应自身发展、电视制作者的认知方式、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主持人节目在内容上也必然走向分众化。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交叉性、发展性又使得人们对内容的分类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目前,“国际上统一的分类方法则把电视节目分为五大类,即新闻类节目(包括时事新闻和评论节目)、教育类节目(包括中学或高等院校里专门的教学课程节目,以及目的在于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节目)、文化类节目(向受众介绍、普及世界各民族文化方面知识的节目)、宗教类节目和视觉娱乐节目(包括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和体育节目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已经在细分化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目前共设有18套开路节目,通过有线网络和卫星网络覆盖。其中包括CCTV-1(综合频道),CCTV-2(经济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包括亚洲版、欧洲版和美洲版),CCTV-5(体育频道),CCTV-6(由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制作中心运营的电影频道,采用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播出),CCTV-7(中国卫星节目平台:农业节目由中国农业广播电视节目中心运营,军事节目由解放军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联合运营),CCTV-8(电视剧频道),CCTV-9(英文国际频道),CCTV-10(科学·教育频道),CCTV-11(戏曲频道),CCTV-12(社会与法频道),CCTV的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CCTV-E(西班牙文国际频道),CCTV-F(法文国际频道),CCTV-高清综合频道,CCTV-中视购物频道,以及CCTV的风云剧场频道、风云音乐频道、风云足球频道、第一剧场频道、怀旧剧场频道、国防军事频道、世界地理频道、女性时尚频道、电视指南频道、央视精品频道、发现之旅频道、老故事频道、高尔夫·网球频道、高清影视频道。由中央电视台央视风云传媒有限公司推出、在美国长城频道播出的海外频道有:CCTV-娱乐频道(海外)和CCTV-戏曲频道(海外)。由中央电视台央视新影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频道有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用户提供的CCTV-证券资讯频道(付费)。

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栏目划分为以下类别:新闻类的《新闻联播》,科教类的《走近科学》,少儿类的《大风车》(该栏目由原有的《七巧板》、《天地之间》、《蒲公英剧场》、《同一片蓝天》、《聪明屋》、《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六个栏目整合而成),综艺类的《同一首歌》等。

至于这种把节目内容和功能交叉组合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的划分是否科学,本书不作讨论。下面只就国内常设的几种不同内容的主持人节目加以阐述,目的在于说明由于节目内容和目标受众的不同,主持人必须在语言传播中加以区别。

(一)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

1.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是大众传媒节目的龙头

在大众传播的多重功能中,传递信息、监测社会、引导舆论是第一位的。“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内容结构既是新闻传播中一切社会控制因素作用下的‘合力’产物,又是人们借助于新闻传播达到其所欲实现的社会诉求(即所谓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物质承担者。”

新闻类节目“是以传播新闻、报道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总称”。“广义的新闻性节目,正如《广播电视简明词典》所言,还包括对新闻事实作详尽、深入报道的专题类新闻节目,以及就新近发生的事件或社会生活中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阐述观点的言论类新闻节目。”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评论都是绝大多数受众所关注的公共性栏目。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新闻类的主持人节目都是支撑各媒体的龙头和中流砥柱。

但是狭义上的新闻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演进到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经历了一个思考、实践和探索的发展过程。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东方时空》,成为我国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的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94年10月1日也推出了以焦点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纵横》;翌年4月,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推出了《焦点访谈》,1996年又相继推出了群体性言论节目《实话实说》和专题性研究的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而与此同时,《东方时空》也在播出千期之后改版为由《东方之子》、《面对面》、《生活空间》、《时空报道》四个子栏目构成的纯粹的新闻杂志型主持人栏目。由此,以《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两个品牌栏目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在我国迅猛发展,如日中天。

2.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的类型

我国目前的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主要有三类:消息类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杂志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和专题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新闻类的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主播和记者型的主持人。

(1)消息类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消息类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是对传统的新闻消息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新闻消息)的一种改革创新。创新点主要有三个“不”和三个“改”:一是主持人不再是看稿播音,而改为由节目主持人与受众进行交谈式的讲述,改进播报的语言样态,缩短传播的心理距离,提高亲和力和生动性;二是主持人不再是单纯把文字稿变成语音,而改为承担着包括新闻的采访策划、整合编排、组织专访、与前方记者对话、与嘉宾联合主持、现场直播、异地传送、开设“双视窗”等任务的多种传播模式;三是主持人不再仅仅播报新闻消息,而改为同时开展新闻点评、专题专访、与嘉宾面对面讨论、与现场受众或打来热线电话的受众互动等方式,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评论,以增加对新闻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新闻舆论的导向性。

(2)杂志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199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简明词典》的定义,杂志型新闻评论类的主持人节目就是“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方式,用不同的栏目、板块构成整体节目”,“它既有消息新闻的板块,也可以作深度报道,还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如上面所说的1996年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栏目,就属于杂志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杂志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由几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子栏目构成,编排有错落,内容有分工,形态多样化,彼此交相辉映,各得其宜。“主持人在节目中灵活穿插,可评可述,时而亲临新闻现场作报道,时而‘指挥’若定于演播室,既增强了节目形态的丰富性,又增强了节目环境的整体性。尤其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在新闻人物的访谈中、在串联节目的点评或独立成篇的言论中,他们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感受、独具的表达,使新闻类主持人所应具有的融亲和力、权威感、个性化于一体的传播特色更加丰满,从而增强节目的传播吸引力。”

(3)专题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专题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指采用主持人传播的方式,“对新闻事实作较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它以较为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深入、完整地反映新闻典型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等,都是典型的专题型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主要特点表现在“专题”和“深刻”两个方面:

“专题”,是指这类新闻评论节目在内容上不是“撒胡椒面”——全线出击,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焦点、热点问题,以“专”求胜。节目主持人时刻以敏锐的“新闻眼”注视和瞄准当前的社会热点、民众最关注的社会现象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抓住典型事件进行专题的议程设置,开展调查采访,集中力量解决热点问题。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在《“三个代表”与新闻业务改革》一文中指出:“热点问题具有‘无处不在、无处不及’的广泛性……有不少热点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正义呼声和合理要求……这样的热点报道容易做到‘三符合’,即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热点报道当然也容易做到‘三满意’,即党中央和国务院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当然,要达到这个“专”字的要求也不容易,它需要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经常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和抓住热点问题,“铁肩担道义,妙语传真知”,担负起作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喉舌”和“耳目”的历史责任。

“深刻”,是指在采访和调查的过程当中,在对当事人、见证人、相关群众、权威专家学者、主管的职能部门官员等进行深入的、多方面采访的基础上,通过对素材的组织和编排,进行客观、全面、系统、鞭辟入里的报道和辩证、深刻的评论。要达到这个“深”字的要求,需要节目主持人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守护精神家园”的主人翁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政策水平;还要虚心听取和深入研究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最终形成主持人自己的正确观点,履行主持人引导舆论、监督社会的历史使命。

3.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运用的成功经验

我国主流媒体的一大批新闻评论类节目自问世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像《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和《东方时空》等品牌栏目,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栏目的主持人在语言手段的运用上,有六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1)突出重点,引起注意。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世事万变,林林总总。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语言应该如何聚焦,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实际上,主持人从选材、构思到传播都是一种“选择”的艺术。节目中如何突出重点,首先也是选材的问题。选择好中心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重大事件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具有全局层面上典型意义的人物等,这是吸引受众眼球的关键。比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八级地震,破坏性极大,举国哀悼。全国各地政府、军队、救援队、医疗队都投入了这场举世关注的重大斗争中,这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和热点。在这场斗争中,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共同完成了四川大地震的报道,许多记者和主持人在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跟踪报道。记者张泉灵刚结束“珠峰火炬接力报道”,又马上不辞劳苦来到灾区报道。四川台报道一个救援现场,需要一个身材瘦小的人进废墟去看看情况,一个记者马上请缨冒险下去。上来的时候,四川台记者问他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他这样做,他说:“换成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国人都会这么做的。”成都市一位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毕业不久的记者主持人,在地震刚发生不久就进入震区采访。因为救援人员忙于抢救幸存者,还来不及清理挖出的尸体,她连续几天吃睡在尸体旁,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全国新闻媒体在这场斗争中协同作战,不但及时、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硬实力,而且以抗震救灾全面信息的大披露、大公开,充分体现了我国强大的软实力。中央电视台对四川地震全天候、长时间的“特别直播”,本身就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新闻事件”。从四川汶川地震当天(5月12日)15时20分至5月16日19时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与中央一套并机直播四川灾情报道长达100个小时。新闻频道最高收视率达到7.58%,是平日的6倍,创下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值。中央电视台地震直播镜头,从理念到过程,从故事到细节,从记者到主持人,全方位透视了一场新闻报道的遭遇战、阵地战、持久战,非常感人。汶川大地震后,境外媒体惊呼:中国舆论空前开放,信息空前透明!因为信息透明,所以决策神速;因为决策神速,所以救援快捷;因为救援快捷,所以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在灾难到来的时刻,正是信息的公开和快速传递才使百姓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没有给谣言留下传播的空间。《纽约时报》说,“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澳大利亚人报》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布出来,这表明中国的媒体完全具备职业的工作能力”。

突出重点还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广播电视与平面媒体报纸、杂志不同,它们传递信息是通过眼睛和耳朵等感觉器官对声、画符号的接触,再把声波和电波信号还原为语义的。虽然广播电视传播信息比平面媒体迅速、生动、立体,有现场的真实感,但是这些声音和画面符号稍纵即逝,受众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准确获取,甚至会产生歧义或让人费解。所以新闻报道评论的主持人要从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受信方式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如何加强传播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主持人要注意在导语中鲜明地突出重要信息和受众最关注的信息点,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二是主持人在报道和评论的内容安排上,要从受众接受、理解信息的感觉和认识规律出发,在叙述事实、组织评论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结构的逻辑联系,突出关键要素和事件的性质;三是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要深入浅出,多用短句,多用通俗、规范、生动的口语来帮助受众抓住重点、理解重点。比如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印度火车相撞的国际新闻在晚间的《世界报道》节目中作为头条新闻播出。原来的导语是:

2号凌晨,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80公里以外的盖萨尔车站相撞后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

新闻编辑把这里的长句改为短句,将导语改为:

2号凌晨,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相撞后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

节目主持人康辉看了消息后认为,其所以放在头条新闻的位置,是因为事故的严重性。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并使其能立刻意识到这种严重性,他把消息主体的重要信息点放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提了出来。他修改后的导语是:

2号凌晨,印度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官方证实有250人死亡。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80公里以外的盖萨尔车站,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相撞,随即发生了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

经他这样一改,受众就能清晰地把握最重要的信息点:2号,印度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导致250人死亡!这一新闻的主要信息点一下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很快就家喻户晓。

(2)事实说话,如实道来。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一般的消息性新闻一样,都以事实为新闻的根基和生命,事实是评论赖以进行理性升华、哲理判断的基础。对事件的真实直观报道和主持人的诚信度,是传播媒体可信度的最大保障。中国在“文革”前长期虚假、空洞、刻板、偏颇的舆论宣传激起了广大国内外受众对“假、大、空”宣传的逆反心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确凿的事实能够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人们提供独立思考的客观依据,具有一般议论无可比拟的可信度。它犹如一把万能的金钥匙,更易于打开人们的心扉。所以,胡乔木同志说:“要学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最有力的意见就是无形的意见。”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焦点访谈》系列丛书的前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用事实说话,一要说“事”话。遵循新闻规律,突出时代感和主旋律,报道生动鲜活的事件。二要说“实话”。真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报道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而不是“人造材料”。

《焦点访谈》的总制片人梁建增曾经说过:“假如说,《焦点访谈》能取得一点成绩和认可的话,应该说是体现了用事实说话这样一个要求……”事实上,《焦点访谈》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是恪守了这样一个传播准则,叫做“用事实说话,以内容取胜”。

曾发生在美国并引起了全球震惊的“水门事件”曝光,是由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记者一手完成的,它靠什么最终导致尼克松的下台和该届政府的倒台?首先是靠两个记者在连续26个月历尽艰险采访了上千位知情者所发现的大量事实证据,然后是美国电视CRS著名的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凭着他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在媒体内外的重重压力下,和他的同事们坚持主持播出了长达22分钟的专题报道,把铁的事实生动、系统地呈现给广大受众。此举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如《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本杰明·布雷德利所说的:“在克朗凯特报道之后,他们都一窝蜂地报道起来。一夜之间,这个新闻一下子由制作的广告跃进报纸头版位置,这是克朗凯特的又一大成就。”

(3)正反结合,加强反馈。新闻评论类节目要发挥传递社会信息、监测社会、引导舆论的作用,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正面报道评论与揭露阴暗面的批评性报道相结合的方针。因为任何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矛盾、对立和斗争的辩证、动态的发展过程。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就是通过激浊扬清、除旧布新来促进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方面,对有进步意义的新闻事实作积极的、肯定的报道和评价,以达到宣传真理、发扬正气、弘扬主旋律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应对那些明显站在敌对或错误立场上、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错误观点和坏人坏事进行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和评论。当然对一些并没有明显对错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也可以进行中性的报道,将新闻事实原原本本地提供给受众,让他们独立地进行思考、判断,作出分析和取舍。

1998年11月,《焦点访谈》记者对安徽省南陵县在粮食问题上弄虚作假欺骗总理一事采访结束后,朱总理大力支持对这种弄虚作假、败坏党风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11月12日,《粮食“满仓”的真相》这期节目播出后轰动全国,有利地推动了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稳步发展。为什么人民群众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就是因为这个事件既涉及群众最深恶痛绝的干部腐败问题,又涉及“民以食为天”的头等大事和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这个重点的选择是吸引受众注意的前提。

但是,无论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新闻报道,都不要只搞媒介的“一言堂”、“别无分店”,而应该大力加强来自群众的反馈。反馈是受传者对传播发出的信号的反应,加强反馈是尊重和维护受众的传播权的需要,同时也是检验媒体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是否正确和有效的最好标准。由于大众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直线的线性传播,在反馈上常常有间接、迟缓、间断等特征,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时刻关注,发现不同的意见,并组织好这些不同意见的表达、讨论与引导。

2005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闻调查》节目中曾经播出了一期节目,内容是关于广州体育学院十几位大学生自发组织小分队,利用晚上自习到半夜的时间伏击抓获7名在学校旁边抢劫“的士”乘客的歹徒的事件。广东和香港的几家报纸和电视台在采访学生之后,对此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报道。其中有的媒体对照社会上许多人“路遇不平”时的冷漠,对大学生此举大加赞扬;也有的认为这种抓捕行动并不是学生的合法权利,如果媒体进行的舆论导向不当,可能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央电视台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不仅采访了参加“抓捕行动”的几位主要的学生,也先后采访了参与行动的学生的家长、其他同学、教师、法律工作者、参与此事处理的公安人员,还专题采访了学院的党委书记,请他从人才培养、高校管理的角度谈校方对此事的看法与措施。最后,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领导和记者、主持人经过认真、反复的斟酌,准确地把握了报道的角度和评论的基调,由阿丘主持的《新闻调查》节目播出了这个内容专题。节目以倒叙的手法,通过主持人的语言、画外音和生动的画面,引导观众回顾了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不但对学生难能可贵的见义勇为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且通过对各方面意见的展示和合情合理的分析,引导受众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任务、法律后果、学校管理、家长期望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冷静的反思,作出了正确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4)扩充信息,深化理解。美国学者曾经创立了一个“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获得过瑞典银行为纪念诺贝尔而设立的“经济学奖”。这个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完成交易。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他们永远是在信息不对称和缺失的情况下作出选择和判断,而且是要迅速选择、判断。新闻评论类节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面对不同职业阶层、地域、文化层次的受众。不同受众对知识信息的储存量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在接收和了解信息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解码障碍,或者说难免存在传播中的“噪音”。这就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在报道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论在信息提供者(采访对象)与信息编码者(记者、编辑、主持人)之间,还是信息编码者与信息解码者(观众)之间,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或信息不均衡现象,有可能引发信息失衡并导致逆向选择,削弱传播效果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信息采集和编码、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这种信息需求与信息失衡之间的矛盾,要努力加大在既定时间和范围内的相关信息量,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和补充与节目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专业知识和其他重要信息,帮助受众扩大视野,排除或减少对相关事物的“不确定性”,克服接收信息过程中的噪音,以便获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评论节目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实性的信息,即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所说的五个‘W’,亦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谁)、What(事件)、Why(原因);二是意见性信息,即报道者对相关新闻事实的分析和评论,亦即how(结果)和meanin9(意义)。”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但平时非常注意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积累,而且在业务上擅长于纪实性的拍摄,及时采集充足的现场信息,在加强独立思考和研究外,重视通过对当事人、知情人、领导人、专家学者以及普通平民百姓的访谈,向受众提供多方面的事实信息和意见性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策划和制导的作用。他们从新闻事实出发,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分析原委、突出效果、评论是非,帮助受众正确了解、深入理解新闻事实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当然,这里所说的通过补充信息来增加信息的容量,绝对不能理解为补充得越多越好。原因有三:其一,所谓“贪多嚼不烂”,无论时间还是主要目标受众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说,纵横延伸,漫无边际,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没有说清楚,还不如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二,主持人是节目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把关人,对一些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一些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的隐私以及色情、暴力、犯罪具体手法等负面信息,必须予以过滤,以确保传播的导向作用;其三,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重点在新闻事实,评论的目的也是更好地帮助主要目标受众理解事实和受到教育,但新闻评论节目不是知识性的专题讲座节目,不可能在理论的专业性、系统性、深刻性上要求太高,否则就会脱离节目的主体对象,背离节目的传播宗旨。

(5)适当点评,引发共鸣。在新闻的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最常用的两大体裁。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受众在获得新闻事实信息的同时,也希望获得有关新闻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所以在新闻节目中除了少量的纯新闻消息报道外,更多的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视结合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适度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性节目重在用事实说话,在新闻事实的选择、编排中渗透着主持人的观点和倾向。主持人所叙述的新闻事实是新闻评论的客观依据、前提和基础;而新闻评论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升华和灵魂,有着鲜明的政论性、针对性、倾向性和指导性。好的新闻点评往往有画龙点睛、推窗见月的引导效果,它是媒体影响舆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持人在新闻评论中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立足事实,有感而发。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议论和说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新闻事实出发,在准确了解和深刻理解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有理有据地展开议论和说理,切不可一知半解就信口开河。在重庆电视台《山区三部曲》系列报道的第三部作品《希望在山区》中,面对山区的贫困和教育的落后,节目主持人通过对51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勤奋求学、成绩优异的感人故事和11个教师长年扎根穷山沟的动人事迹的刻画,以真诚并饱含着钦佩之情的语言,高度地赞扬了孩子们这种矢志成材的拼搏精神和山区教师默默奉献的“蜡烛精神”,展现了“为山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深刻主题。

二是循循善诱,情理交融。新闻评论的过程既是一个晓之以理的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动之以情的心理转化过程。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主持人必须把自己对新闻事实的深刻理解,融合在丰富、真挚、炽热的情感之中,融合到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之中,达到沁人心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层层剖析,鞭辟入里。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和升华,节目主持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辩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尤其是对关系国家和人民重大利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更要坚持真理,激浊扬清,义无反顾。

(6)串联新颖,转换巧妙。新闻类节目的信息量比较大,而由于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如果主持人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过于程式化、简单化,受众就很容易产生沉闷、枯燥、乏味的感觉,就会产生视(听)觉疲劳。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在内容的衔接、串联、转换上下工夫,以增强新闻节目的整体性、连贯性、新颖性和流畅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要在吃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构思和组织,使之新颖、别开生面;二是要在导语和过渡性的串联词上下工夫,发挥想象力,追求相关新闻信息连接的巧妙和连接语的深刻,比如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找到衔接的逻辑线索;三是对非相关信息要积极思考,开阔思路,找到合理、自然的勾连方法。

(二)经济贸易类节目

人类正在快步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历了20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裕的重要意义。我国加入WTO后,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共同秩序和运行规则之中。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都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机遇,抢占教育、科技这个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大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对广大人民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也推动了个人消费和投资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对经济、财经、商品广告、娱乐服务、产业开发、社会资源、金融股市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热点。于是,以经济信息为主要传播客体的专业经济媒体和经济贸易类节目就应运而生,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了。

经济贸易类节目之所以重要,除了它在多方面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经济信息瞬息万变,对经济信息的掌握和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经济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家之间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关系时的竞争。实际上,当今社会的重大经济信息与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998年10月,在金融风暴横扫东南亚各国之后,国际炒家移师我国香港,把矛头直指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台湾当局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于10月17日突然宣布放弃新台币汇率,致使香港股市发生剧烈震荡,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211.47点,跌幅达10.4%;10月28日,恒生指数下跌15.45%(下跌1621.8点),跌破9000点大关,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危急的关头,10月29日,香港所有媒体均报道了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重申香港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的讲话。尽管这不过是政府官员的一种表态,但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人们对政府的立场有了一定了解,投资者信心迅速趋于稳定。当天恒生指数重新突破了万点大关,惊心动魄的“香港大会战”最终以香港胜利结束。

1.经济贸易类节目的概念和功能

经济贸易类节目是指媒体运用传播媒介和借助主持人节目的形式,向有特定需求的受众传递与经济、贸易、金融、财经、广告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的专题节目。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有关经济贸易方面的信息,宣传和监测经济贸易领域的国家有关机关和企业在执行国际和国内有关经济、金融、贸易、财经、广告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度方面的情况;传授和介绍有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指导和推动经济、贸易、金融、财经、广告等事业的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

2.经济贸易类节目的类型

经济贸易类节目按照传播信息的功能来分主要有:

(1)经济贸易信息类节目。主要是报道有关经济、贸易、金融、财经、广告方面的信息,包括最新的消息动态和重大事件,为社会提供商品流通、贸易合作、资源配置、决策、策划和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最新的信息服务。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证券》就是针对证券市场信息的即时性要求,面对广大投资人开设的新闻类实时证券资讯栏目。它紧紧依托沪、深两个交易所的现场交易活动,凭借电视传播的即时性特点,对每日的财经新闻和正在进行的股市交易活动作及时的报道,为各类投资人提供充分、及时、准确和丰富的信息,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

(2)经济贸易知识、技能、经验类节目。主要是向相关的受众报道和介绍有关经济、金融、贸易、财经、广告等方面活动的知识理论、应用技能和管理、开发的成功经验。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试点追踪——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实践》。它把记者在细致观察和深入追踪中获得的大量生动的影像资料组织成一个富于故事性和情节性的纪实片,并与节目主持人层层深入、丝丝入扣的生动介绍与哲理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国有企业在改造新思路下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目标受众提供了丰富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知识和经验。

(3)经济贸易专题评论类节目。主要是对涉及经济、金融、贸易、财经、广告等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提高受众对有关问题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节目曾经播出一期节目:《概不负责》。主持人报道了一件凡人小事:市民戴小姐到南京一家银行分理处存了2700元钱。柜台储蓄员在办好存款手续后,竟把存折和2700元钱“退还”给了这位小姐,等到下班盘点时才发现少了2700元。在调看了录像后,银行有关人员找到戴小姐请求“退还”2700元,甚至还通过报警让派出所民警进行调解。戴小姐承认自己确实拿了2700元,但她对当初银行储蓄员的服务态度非常不满,坚持认为既然银行规定“现金出门,概不负责”,不仅对顾客要这样处理,对银行的疏漏也应该照此处理才公平。此事最后不了了之。节目主持人最后评论说:

说了那么些凡人小事,其实并非刻意针对哪些行业,也不是指责哪个制度,更不想惊动领导。毕竟这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享受的社会便利越来越多了。我记得我有一个学经济的朋友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觉得挺有道理。他说任何行业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制定出科学的规则,而真正科学的规则,往往也都会在第一时间保护对方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任何粗暴和自利都会成为愚蠢的教训。所以时不时听听来自对方的抱怨和牢骚,在琐屑难缠的对方身上多费点心思,咱们也就踏实和进步了。我的朋友说,这经济学的规则其实也是咱们人生的规则。

节目主持人在陈述了这件“凡人小事”后作了一段评论,引用他的一位朋友所说的话,把这件凡人小事放到一个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简明生动、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经济学和人际关系上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管理就是服务,科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前提就是更好地为自己的管理对象服务。只有服务好才能得到管理对象的真诚配合和支持。

3.经济贸易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经济贸易类节目的传播实际上是大众媒介与经济贸易信息传播的有机统一。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是即时性、形象性和通俗性,而它与经济信息的传播结合,体现出如下的新特点:

(1)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人类从有了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开始,就有了经济贸易活动。虽然经济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是在市场千变万化的经济活动和现象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相关的规律在起作用。经济、贸易、金融、财务和广告本身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有各自的专业术语、知识理论、原理规律和操作技术。所以经济贸易类节目的主持人在传播经济贸易类信息时,其语言首先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但是主持人在进行上述“深加工”的时候,又必须意识到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非经济贸易专业背景的一般受众,如果节目做得太深奥、太抽象,就会在失去受众的同时失去存在的意义。要达到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必须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把深奥抽象的理论与形象化的语言结合起来。湖北电视台《元富财经》节目主持人颜青就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2001年6月,B股全面向投资者开放,有一段时间,A、B股市呈现截然相反的走势。在做节目中,颜青与嘉宾交流时为了让广大受众领会其中的道理,引用了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他这样问:“最近A、B股市场的走势正如一首古诗所说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什么条件下两个市场才能联袂出现‘全国山河一片红’呢?”接着,他又运用百姓最熟悉的生动贴切的术语分析了其他的个股,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在这里,主持人颜青就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用古诗中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说明深奥抽象的股市理论,实现了经济信息传播的实效性。

(2)人文性与功利性的统一。任何社会活动都既有它一定的人文内涵,又往往涉及人们的各种利益。经济贸易类节目最终要传播的信息要比其他许多节目更直接地涉及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需求关系。主持人应当通过传播经济贸易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指导性,为人们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提供有关的经济规律和方针政策,使他们在各种经济活动的博弈中以最小化的成本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就是它的功利性。但是,当今一切经济活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我们这个推崇法制与民主的和谐社会的广大群众,任何经济贸易节目都不能仅仅着眼于“金钱”与“利润”,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方向,从合法合理、和谐发展的高度去策划节目,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大众。这就是经济贸易类节目的人文性。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经常通过主持人与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的嘉宾一起探讨他们人生的轨迹、成功的经验和感受。主持人必须注意通过对他们经济活动的探询与评述,形象而深刻地展示他们成功背后的正确思想观念、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等丰富的人文内涵。

(3)时代性与纪实性的统一。经济贸易类新闻信息已经成为当今全球信息传播的重要热点之一。经济贸易类节目的主持人应该使节目更准确、更及时、更深刻地体现经济贸易发展的时代新特点、新信息、新问题和新规律,体现出它的时代性。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广大受众对经济知识和市场规律还缺乏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经济贸易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美国的《环球瞭望》经济节目是一个同时得到美国国务院、国会和商业部三张节目认可证的品牌节目,它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办好经济贸易类节目,关键是主持人应当不仅具有一般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各种专业素质,还应当具有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环球瞭望》经济节目主持人美籍华裔张雯女士,就曾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学位,后来又从事研究世界经济信息战略工作,担任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员。她以学者、实业家和新闻工作者三方面的知识主持节目,从而使节目增加了专业权威性,扩大了社会影响。

经济贸易类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贸易数据库,如果主持人开口闭口全是抽象、枯燥和晦涩的经济原理、经济数据和经济术语,那么他将会失去节目广大的受众。所以经济贸易类节目在体现时代性的同时应当更多地把上述抽象的经济原理、经济数据和经济过程,演绎成为每天发生在我国的大量新鲜、生动、典型的纪实性材料,通过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个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故事,辅以现场画面、背景音乐,达到寓抽象于形象、寓哲理于情感、寓宏观于微观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试点追踪——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实践》节目就没有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积在受众面前,而是用细致的观察和真实的追踪,反映了国有企业在改革的新思路下发生的变化。节目以情节性、故事性见长,于平凡中见真情,于纪实中见哲理。再如曾经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的经济类节目《收获——中国农村小康纪实》,主持人通过讲述15个不同地域农民奔小康的生动故事,用纪实的语言直观地展示了当代农村的伟大变革,同时也对当前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作了形象的阐述和演绎。

(三)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

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是指以为社会广大受众提供科学文化专题知识、技能服务,以提高社会受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宗旨的一种节目形式。其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达到1/3以上。

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的主要特点有:

1.知识性和科学性

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包括科教、文卫、法律、经济等多种不同的学科门类;内容上又有政治思想专题、社会知识专题、自然科学知识专题、法律政策专题、心理咨询指导专题、文学艺术专题等;形式上有知识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对象性节目、课堂教学性节目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讲求传播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然而,要正确、全面、深入浅出地传授科学知识,首先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对相关栏目的知识有较全面和较透彻的理解,能把知识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现在许多有条件的地方电视台和电台已经开始重视通过引进人才和定向专业培养,使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的主持人学有所长,逐步向专业化或半专业化靠拢。

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的主持人徐滔是记者出身,在参与主持《法制进行时》节目后,她一边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一边带着“记者在现场”的信念,经常跟随公安干警深入案发现场,及时发回来自第一线的报道。2001年北京西站发生劫持人质案,徐滔接受警方的特殊任务赶到现场,勇敢地走上前与劫持者对话,和警方一起与劫持者进行了长达9小时的艰苦谈判,其间还机智地用微型摄像机拍下犯罪嫌疑人手中的爆炸物,为警方制订抓捕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她获得了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的“荣誉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

2.服务性和实用性

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虽然需要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节目的对象是广大平民百姓,所以不需要太系统、太高深的抽象理论。节目主持人要从传播对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寓节目内容的知识性于传播形式的观赏性、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之中,使他们切实感到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用。广大受众既期待节目主持人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希望他处处摆出“权威”的架势,居高临下地进行抽象的理论说教。主持人应当把握主要对象的知识基础、心理需求,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运用简明、生动、幽默的语言,注重与目标对象的交流,吸引观众参与节目,真诚地为他们服务,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陶冶性情,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同时达到引导社会舆论,调节、平衡社会情绪的目的。美国CNN《司法园地》栏目一位拥有40年法律经验的主持人认为,如果你了解体育竞赛规则,或是驾驶规章,你就能了解法律的规定。如果法律规章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清楚,那么就易于被人们理解接受。我们只是设法使法律更简单明了,一如它本来面目。法律应使每个人能理解,不应对它产生恐惧。

如果是日常生活知识性的节目,主持人还应当注意使节目充满生活气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方便受众应用。比如向受众介绍烹调、保健、美容、栽花、养鱼等充满家庭生活乐趣的知识,如果以节目主持人与受众聊家常的形式播出,则家庭气氛浓烈,交流自然平和,传播效果也会很好。这类社会知识性节目常常邀请受众参与,让生活中能干的主妇、模范丈夫、幸福家庭亲上荧屏,进一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服务性节目在许多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中长期名列前茅。如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湖北经济电视台的《何嫂五分钟》、广东电视台的《家庭百事通》等节目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3.对象性和专题性

由于科学文化教育节目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节目的传播对象群体有不同的职业、文化、年龄和心理特征,所以节目主持人应当根据对象的不同和内容的差异来策划和组织节目的过程。

政治、政策类节目内容一般比较严肃,政策性比较强,不宜采取直接说教的方式,而应选用生动、鲜明的事实作为教学的依托,进而有理有据地进行宣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法制园地》等。文化知识节目题材广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人文,“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包罗万象。科技知识节目既有介绍各类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直接为实际生产部门服务的,又有展示各门学科的最新成果,介绍国际科技动态的,让观众耳目一新,开阔思路。中央电视台的《科技苑》、湖北电视台的《科教天地》、武汉电视台的《科技之光》、贵州电视台的《科幻电影与未来时代》系列片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社教科技节目。

(四)心理情感类节目

1.心理情感类节目的概念和特点

心理情感类节目是主持人与受众在心理认知和思想情感方面进行交流的节目,以帮助受众解疑释惑、疏导灰色情感、释放郁闷情结、化解内心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为宗旨。

这类节目通常有三大特点:一是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和节目涉及对象的宽泛性。这与心理情感问题涉及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年龄层次、性格爱好的各色人等有直接的关系。二是涉及的心理与情感问题的多样性,有恋爱、婚姻、理想、事业、法律、社会、待人处事等种种问题,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三是参与听众的需求性。参与这类节目的人多是处于心理与情感问题旋涡的当事人或对相关问题感兴趣或有需求的有心人,其中包括对某些心理情感问题不理解,需要走出迷茫、解除困惑的人,或是由于面临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等)发生了心理、情感问题,自己有责任寻求对策,帮助化解。

2.心理情感类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要主持好这类节目,节目主持人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素质,处理好以下四个环节:

(1)明确宗旨——开解心理疙瘩,引领健康情感。现代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时代的巨大变革带来了社会环境的千变万化、事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思想观念的多元选择、人际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情感挫折与心理矛盾层出不穷,因此,有人说这类节目是社会的“减压阀”,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由于参与节目的受众多是把自己的困惑或烦恼向主持人倾诉,主持人既要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又要能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就要求主持人要用哲学的方法帮助受众正确看待客观世界,正确认识自我;用新知识、新观念,引领受众走向新生活;用情感的力量,鼓舞受众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2)夯实基础——丰富社会经验,增强理论基础。情感和心理问题,常常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经历、性格气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节目主持人要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爱祖国、爱岗位、爱家庭的观念,讴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真善美的思想情操与理想信念。在与受众交流的过程中,主持人要迅速弄清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头脑要敏捷地作出反应,做到观点明确、态度鲜明、语言准确,能够帮助受众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给予善意的忠告和有效的引导,其中就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以及其他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规律。尤其是面对那些已经产生了心理与感情问题的当事人,解决问题更需要主持人这方面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经验。如果主持人只凭一时的热情和一孔之见就想当然地信口开河,其结果必然是不得要领,废话连篇。有的主持人因为思想不成熟,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让人啼笑皆非的误导。

有一次,一位参与者向主持人倾诉自己对丈夫的不满,尽管她说话时情绪比较激动,但可以听出她对丈夫是有感情的,他们的婚姻还不至于到破裂的地步,参与者仅仅是想发发牢骚、倾诉一番而已。谁也没想到主持人听完后,突然语出惊人地说:“你们离婚吧!”对方以为自己听错了,困惑地反问了一句。谁知该主持人再一次斩钉截铁地说:“我说的是真的,你们离婚吧!”这种错误的判断和“指引”,容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3)平等互动——深层思想沟通,真诚情感交流。心理学认为人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必须先对这项活动产生注意,继而靠一定的稳定性注意去支配他们从事这项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传播的过程是双向心理与情感交流、沟通与契合的过程,而不是居高临下、单方面的说教。“理解万岁”说的是人的交际、合作最需要互相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谈得上想对方所想,帮对方所需。主持人要想与受众实现深层次、高品位的思想情感交流,首先要与受众建立起良好的心理互动,彼此互相沟通、互相启迪、互相渗透,才能够使双方在思想、主张、意识、情感上逐步趋同,用新知识、新观念帮助受众恢复走向新生活的信心。这类节目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减压阀”,起到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

(4)扶危解困——深入社会基层,贴近群众生活。心理情感类节目的主持人要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首先就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节目内容紧扣受众关心之事。例如,辽宁电台经济台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轻风夜话》自开办以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节目内容都是急受众之所急,解受众之所困。主持人沈霞常常通过查看听众写来的信件、接待来访听众来了解听众想要知道的事情。多年来,她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要看听众写来的信,有时一天多达上百封,她一封都不愿漏掉。正是因为她所选的主题都是“有的放矢”,所用的素材都是有备而来,所说的话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每一次节目听众都积极呼应、反应热烈。有一段时间听众来信中比较集中的内容是关于中学生早恋的问题。主持人沈霞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影响着每一个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于是在节目中就此与听众展开了热烈的专题讨论。有的家长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不让孩子与异性来往;有的认为孩子与异性来往会影响学习,使学习成绩下降;还有的认为早恋是道德败坏的表现,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有的中学生当发现自己喜欢上一位异性的时候,会产生罪恶感,在人前不敢抬头,整天都是在自责和矛盾中度过,其结果是影响了睡眠,影响了学习成绩,影响了身心健康。主持人沈霞在节目中及时介绍了一个孩子从童年期过渡到青春期生理上发生的变化以及由生理变化而引发的心理变化: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了解异性、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也进入了思想心理的“断乳期”,渴望独立,拒绝父母的帮助,但又由于能力不足,在生活中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由此便把眼光放在了异性身上,想从异性的友谊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与力量,从异性的反应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另外,根据心理学中的异性效应,正常的异性之间的来往,也是一种动力,会促进孩子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家长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要及时进行青春期教育,对于有早恋倾向的孩子要进行疏导,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节目之后,有听众把电话打到办公室说:“电台真是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

(五)综艺娱乐类节目

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出现是传播技术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需求发展的产物。在世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册上永远记载着两个发明开拓者的名字:一个是加拿大电器工程师雷金纳德·费森登,他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与试验,在1906年12月25日圣诞节之夜,成功地用一台火花发电机发出的无线电波,把自己在实验室亲自演奏和播发的小提琴独奏曲和祝福,传送到一英里外的航船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它吹响了广播时代的号角!另一位是英国工程师约翰·罗杰·贝尔德,他在1924年利用尼普科盘的扫描原理制造了电视机,并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异地传送人体活动图像的演示;1927年和1928年,他又先后成功地从斯高向伦敦、从伦敦向纽约传送电视图像。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他的成功宣告了电视的真正诞生!这两项产生于19世纪初的伟大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改变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一次重要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播业中的广播和电视可以用最快捷、最方便、最生动的方式,把最丰富的多元信息送到家家户户的书桌和床头,它不仅成为“影响力经济”的一个“金矿”,而且也为世界艺术和娱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1948年,美国电视屏幕上诞生的两个综艺节目《明星剧场》和《城市中大受欢迎的人》,被评论家视为“电视的一大突破”、电视的“巨型炸弹”。为了争取广大电视观众,美国哥伦比亚(NBC)无线电部门在1955年集中了广播人才和广播知名人士,开辟了一个空前的大型广播节目“MONITOR”,这个节目打破了以半小时为一单元的惯例,从星期六早上8时开始,一直到星期天的午夜12时止,节目长达40小时,内容包罗万象,有美国爵士音乐、访问谈话、唱赞美诗、权威的书评、座谈会等。当时,萨诺夫评论说:“这个节目使广播步入新纪元,超越一切节目。”

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和国情的差异,我国的综艺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历史较短。真正的综艺类节目发端于1966年春节,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第一次在演播室内播出了熔歌舞、诗歌朗诵、相声等综合性节目于一炉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1990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以曲艺表演为主的《综艺大观》和同年4月25日开播的以益智竞猜为主的《正大综艺》,才正式开启了我国“明星+表演”模式的综艺节目的先河。到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到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快乐大本营》等一系列强调“明星+观众+互动”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2000年年初,在欧美娱乐节目的影响下,以《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娱乐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又开创了“观众+竞猜+奖励”的新模式。综观我国综艺娱乐类节目演进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激烈的搏杀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和努力改进。

1.熔文学、艺术、娱乐于一炉的综艺娱乐类节目

综艺娱乐类节目中,“综”是指综合性;综合的内容就是文学艺术和娱乐。

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综艺娱乐类节目利用综合性的多种手段,把多种娱乐元素组合在一起,以强化其娱乐功能,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艺术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达到使受众身心放松、精神愉悦的目的。综艺娱乐类节目与新闻信息类节目、文化教育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三大支撑性节目,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生命力最强、最富观赏性、最具有“卖点”、受众最广泛的老少皆宜的节目。

学者们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划分不尽相同。徐舫州、徐帆在《电视节目类型学》一书中把电视娱乐节目分为五种类型:电视娱乐谈话节目、电视综艺游戏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电视娱乐资讯类节目和电视益智博彩类节目。这主要是从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活动形态上,根据谈话、游戏、表演、资讯、博弈等活动方式的区别来划分,有它一定的道理。笔者比较赞同吴郁教授在《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书中的划分方法,即从综艺娱乐节目组织传播的手段和内容特点的结合上来加以划分,分为专题性文艺节目、娱乐性文艺节目和综艺性文艺节目三大类型。

2.不同类型的综艺娱乐类节目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三大类型:专题性文艺节目、娱乐性文艺节目和综艺性文艺节目的特点和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既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1)专题性文艺节目。专题性文艺节目是广播电视文学节目与广播电视艺术节目的统称。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文艺形式的实况转播(录播和直播),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曲艺等,其功能以欣赏为主;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精心选择和再创造的专题文艺节目,包括介绍性、知识性的各类文艺专题及访谈型文艺专题、资讯型文艺专题等,其功能有的重在介绍普及或分析鉴赏,有的侧重文艺信息报道、文艺人物专访或文艺评论。

专题性文艺节目具有较强的专题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专题性文艺节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较清醒的政治头脑、较高层次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操、较强的敬业乐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外,在专业素质要求上还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一是在文学艺术专业知识理论指导下的传播能力。专题性文艺节目主持人虽然即兴发挥的机会不如其他两类综艺文艺节目多,但是因为主持人仍然需要对受众的欣赏进行一语中的的引导和深入浅出的启发,所以也应当具备较好的中外文化艺术素养和一定的文学艺术知识的积累,熟悉各类文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的理解力、鉴赏力和表达力。

二是策划和编辑的技能。由于专题性文艺节目受众参与的活动比较少,侧重于某一专题文艺内容的欣赏,所以节目主持人的主要功能就体现在对节目内容的选择、策划与编排上。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以独特的角度、巧妙的构思、新颖的编排来吸引受众的注意、激发受众的兴趣、牵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沿着主持人策划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活动的指引登堂入室,获得在认知和审美上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

三是串讲和互动的能力与技巧。专题性文艺节目虽然侧重于文艺节目的实况转播或直播,以及文艺专题知识内容的介绍,但节目中也包括一些需要进行串讲、访谈和与受众互动的环节。比如开场时、转折时、结束时的串讲,介绍时与受众的互动,访谈时与受众、嘉宾的沟通等都需要节目主持人具备进行生动精彩的串讲、感情饱满的即兴互动和随机应变的现场观察与掌控等多种能力与技巧。

比如曾获广播“金话筒”金奖的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江文,就具有深厚的音乐和文学素养,他所编制和主持的音乐节目品位和水平都很高,深受听众的欢迎和青睐。他在自己主持的音乐专题《古琴和长笛的对话》中,以优美、凝练的语言介绍三位中外音乐家合作的古琴、长笛和女高音组曲《中国梦》,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熔于一炉,开头部分用三言两语形象地勾勒出三种乐器的特点,配以典型的音样,而后以设问的交流方式引出《中国梦》,让听众沿着他的串联词展开联想,如醉如痴。他的串联词如下:

各位听众朋友,您好。我是江文,欢迎您收听这一辑《国际明星调频》节目。在这期节目中,我要向您介绍古琴、长笛和女高音组曲《中国梦》。这个作品是中西音乐家之间的一次精彩合作的结晶,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音乐家诚挚的心声。

(出古琴音样《醉鱼》)

古琴是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乐器,在它那深沉幽远、空灵写意的音乐里,包含着中国文化宁静致远的审美意趣,渗透着文人骚客狂放洒脱的情致,凝聚着圣贤哲人的睿智神思,中国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中,琴为首,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乐器。

(出长笛音样《C大调长笛、弦乐四重奏285号》)

长笛,是历史悠久的西洋管弦乐器。它那明亮华丽的音色、灵活多变的技巧,使其成为交响乐队中最为活跃的乐器。巴赫、莫扎特、比才、柴可夫斯基,无不以长笛来抒发田园诗意、挥洒浪漫情怀。

(出女高音音样亨德尔《弥赛亚》)

歌剧女高音起源于欧洲,以严格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出来的女歌手,其非同寻常的穿透性声音、极富戏剧性的表达方式,专长于表现油画式的浓烈情感,像史诗一般壮阔。

你是否想过,如果将以上三者放到一起会有这样的一种音乐吗?

(出《中国梦》之《春之舞》)

(2)娱乐性文艺节目。娱乐性文艺节目,是以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主要内容和特点,在形式上突出参与性、游戏性,非专业艺术表演性和综合性的娱乐节目。其主要包括游戏类、模仿秀、益智、速配、智能性竞技等节目类型。它与上面说的专题性文艺节目相比,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更强的平民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作为央视益智类节目的王牌,凭借其趣味、知识、紧张、惊险、幽默于一体的风格,早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央视经济频道开播5年来,一直是口碑最好的娱乐益智类节目。《幸运52》、《城市之间》、《综艺大观》中的子单元《请你参加》、《快速抢答》以及一向以新锐著称的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都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

由于娱乐性文艺节目的灵魂是给予受众健康的娱乐、真善美的审美享受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快乐,这就要求娱乐性文艺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是“以人为本”、“受众主体”的理念和“娱乐精神”的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民主观念、主体意识的增强,广播电视上的娱乐性文艺节目改变了过去由艺术明星和专业权威主宰的局面,大量来自民间、水平不一的“草根”业余表演者在如潮水般的“粉丝”的拥戴下,以主人翁姿态登上了文艺舞台和影视屏幕,成为娱乐性文艺节目的新主角。节目主持人应当意识到这不是文学艺术水平的下降,而是时代民主进步与受众需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艺术发展多元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新需求,它同样是人类文学艺术发展进步的最有生命力的宝贵源泉,主持人有责任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去爱护它、支持它,使它茁壮成长。

当然,“以人为本”、“受众主体”的理念并不排斥节目主持人为受众服务职责中引导舆论的功能。主持人应该清楚娱乐节目的本质是抓住“娱乐精神”,而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娱乐精神”说到底是一种高尚、健康的审美享受与轻松自然的休闲娱乐的结合,是一种不受条条框框束缚的活跃表现和真情表达。所以最具“娱乐精神”的主持人应该对娱乐节目的“品质”有较高的“鉴赏力”,是一个有品位的“鉴赏者”,是一个有时代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传媒人。主持人要懂得鉴别“真娱乐”和“伪娱乐”,在现场“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不仅有利于主持人风格的养成,也有助于培养喜欢此类风格的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好了自身也有利于把握受众。

二是文学艺术的知识修养和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这不仅是节目主持人进行文化传播的内在坚厚根基,同时也是主持人形成优雅端庄、潇洒倜傥的气质风度的重要内在元素。只有当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具备了丰厚的文学艺术的知识理论基础和对文学艺术较高的欣赏分析能力,才能在节目中以丰富的文学艺术知识、出神入化的语言表达和春风化雨般的艺术启迪,把受众引进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点燃他们追求真善美艺术境界的激情,让他们在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的同时精神与心灵也受到深刻陶冶。

三是在艺术表演上的一技之长和一定的舞台经验。

虽然节目主持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活动,而不是艺术表演活动,主持人在节目中也不是在表演某一个“角色”,而是在展示一个真实的本我,但是如果主持人自身具备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和舞台经验,将有助于主持人与表演者的默契互动和气氛的制造,有助于主持人对表演者及其节目的理解和串讲。因此,受众虽然不希望节目主持人在台上用“喧宾夺主”的表演来过分炫耀才艺、哗众取宠,但期待艺术表演节目的主持人能够适时地参与助兴,而不是充当冷眼旁观的“局外人”或话不投机的“门外汉”。倪萍在一次主持春节联欢晚会时就曾朗诵肖复兴的散文《继母》,她那质朴而深情的叙说打动了会场内外、屏幕上下无以数计的受众,事后观众的来信有上千封之多;而她用胶东方言说的一段“天气预报”又笑“倒”了一大批人,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增添了“联欢”的色彩。上海综艺节目主持人叶惠贤更是多才多艺,他既能够临时编词,即兴叫板唱京剧,也能客串小品,甚至可以随俄罗斯女主持人翩翩起舞,成为串联节目异常灵活的创作“因子”;云南综艺节目主持人王娟在节目中换上白族服装加入小演唱,声情俱佳,令人叫绝……“从受众的接受心理看,文艺方面的一技之长和表演才能可以说是受众对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一种职业期待。”

四是驾驭节目,营造气氛的控场技巧。

与准备充分、程式相对固定的正规综艺晚会相比,游戏性文艺节目的互动更充分,临场变化情况更复杂,需要节目主持人在驾驭节目、营造气氛方面具有更丰富的临场经验和即兴发挥的语言技巧。其中有的节目富于浪漫性和情感性,需要主持人一些温情而勇敢的表白;有的节目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刺激性,充满了对主持人胆识与勇气的严峻考验。娱乐节目的气氛营造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能否为节目创造合适的氛围和足够的火候,能否带给目标受众与直接参与者一样“心跳”的“现场感”,能否产生出最真切、最热烈的心灵震撼。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造星真人秀”节目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几乎是通过“零门槛”成为舞台上万人瞩目的焦点,成为游戏节目的参与者、PK结果的决定者,而主持人则成为一个营造喜怒哀乐气氛、见证人物命运的传播者,成为促进节目现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成为一个引领观众情感运动的“导航员”。普通人最喜欢的游戏性文艺节目模式就是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真实情感。主持人在节目中一方面应当尽量以平常心放低姿态,给普通人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深入理解和及时抓住节目的“快乐点”和“动情点”,让“快乐模式”和“情感模式”交相辉映,使节目惊喜交织、张弛相间,让节目因为“普通”、“真实”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因为“真情”、“互动”而闪亮、生动。因此,主持人把握现场气氛首先必须具备真实充沛的情感。娱乐节目不是“一笑而过”的背影,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才是节目的“血肉”。在节目情感的宣泄与气氛的调节中,主持人应当时时刻刻与受众“同呼吸、共命运”。

由此看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就像音乐调节器一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和调控整个交响乐的旋律、节奏。节目主持人除了需要积极参与节目前期的主题思想、议程策划、游戏规则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外,更主要的是在节目现场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来有效地驾驭节目的进程。其中包括如何通过开场白、串词转移、即兴发挥、出题发问、激发互动、妙语点评等语言手段,控制现场的基调、秩序、节奏和时间,深入现场受众内心的关注点、兴奋点和疑问点,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激发现场的气氛,驾驭节目的进程。比如第124期《综艺大观》的主题词是“走进童年”。编导的意图是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一同走进儿时的岁月,重温童年美好的梦想。按照这一主题和基调,主持人倪萍在节目中是通过这样的开场白来营造气氛的: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童年已是逝去的梦,今天,在我们《综艺大观》的现场,请所有的来宾都再戴一次红领巾,再做一次小学生,让我们闭上双眼,回到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

这段开场白质朴而动情,从《综艺大观》的节目现场到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被主持人的话语所深深打动和感染。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童年和梦想,但在10年、20年、30年后也许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都已经淡忘了,是主持人的话语把他们重新带回那段如梦一般的岁月,唤起了他们无限的回忆、无尽的感慨、无比的激情,使其对生活的体验得到又一次的升华。

在一期《快乐大本营》节目中,嘉宾郭达忆起自己凄苦的少年时代,那时他唯一的亲人——妈妈被关进了监狱。郭达由于生活无着落,曾与伙伴去偷鸡………说到伤心处,郭达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一位女青年给郭达送上一束鲜花,场上一片肃静,人们热泪盈眶,主持人何炅也被感动了。但是他知道哀伤不是《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的基调,必须及时让受众从这种压抑的气氛中跳出来,否则就难以与下面的节目相衔接。于是他轻声地说:

这花送得不是时候,他正在偷鸡哪!

此言一出,郭达和在场观众马上被何炅幽默的调侃逗乐了,大家都破涕为笑,会场气氛一下就回到“快乐”的基调上。

(3)综艺性文艺节目。综艺性文艺节目是由多种文艺形式的节目组合而成的,集音乐、歌舞、小品、戏曲、曲艺、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是众多艺术与广播电视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综艺性文艺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新颖别致的形式,集思想性、时效性、艺术性、兼容性、娱乐性、参与性、技术性于一炉,具有形象生动、寓教于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形态就是晚会类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节日庆典晚会或一定主题的综艺节目。所以综艺性文艺节目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艺术性、娱乐性、综合性和参与性。

3.综艺娱乐类节目的语言特点

由于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功能是把音乐、舞蹈、相声、曲艺、小品、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融于一体,并与广播电视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既有鲜明主题,又始终充满欢乐情趣和美感享受的过程。在这其中,主持人在整台节目中的主持风格,就集中体现在串联节目中的语言运用上。综艺性文艺节目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朴实动情、感染力强;机智诙谐,风趣幽默。

(1)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会把主持人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人们比较熟知的具体、通俗、形象的事物中,为受众描绘出一种美好的、富于想象力、易于引发艺术冲动的特殊情景,使受众充满想象感地融入各类文艺节目,进入一种完全忘我的境界,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节目基调的感染和同化。比如在一期《综艺大观》节目中,主持人倪萍与特邀嘉宾侯耀文在《拥抱春天》男女合唱这个节目之前,进行了如下解说:

倪:3月的南方早已是春暖花开,春的脚步正匆匆地走向北方的大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生长的季节,在春天里不仅可以找到生命,而且可以找到理想和希望。

侯:特别是年轻的朋友,还可以找到心目中的恋人。

倪:对。因为春天是可以找到爱的季节。今天是我们《综艺大观》开播一周年的日子。

侯:也许大家还记得,去年3月的这一天,第一期《综艺大观》和观众见面了,当时我们全体演职人员怀着一种不安和希望的心情播下了这一颗种子。一年以来,在广大电视观众的爱护之下,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

倪:是的,在今年,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

这一段解说词巧借了“3月的南方(地点)——春暖花开时节(时间)——播下一颗种子(农活)——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结果)”这一连串形象生动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比喻和渲染,让观众体会到一个春暖花开、万物成长的特殊意境,同时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加深对《综艺大观》一年来茁壮成长里程和意义的深刻理解。这样的一段解说词如春风化雨,既为后面《拥抱春天》的歌唱点了题,进行了感情心理的铺垫,也为整个晚会春风般和煦的欢乐气氛奠定了基础。

(2)朴实动情,感染力强。“朴实”是主持人发自内心的善良真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质朴真实、自然大方的语言“质感”。“动情”就是这种包含了深切的人文关怀的“朴实”语言所产生的打动人心、掀动情感的巨大感染力。倪萍从演员“跳槽”成为《综艺大观》主持人,一炮打响,并在她的“前任”成方圆、王刚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让《综艺大观》更上一层楼,靠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那朴实、善良、热情、真诚的“东方女性神韵”所产生的情感牵动力。在《综艺大观》第100期时她借自己与一位“小朋友”的不寻常的交往,开始了这样一段非常动情的叙述和独白:

在我众多的电视观众朋友当中,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她叫赵迎,是北京80中学的学生。我们的节目,她每次都看,场场不漏,一边看一边还录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是获悉她得了晚期癌症的那一天。当我驱车赶往小赵迎家,推开虚掩的房门,我惊呆了,墙壁四周贴满了数十张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照片。我发现在房间一角的床上坐着一个面色苍白但十分清秀的少女。不一会儿,小姑娘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猛扑在我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凄厉的哭声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在我心上,我紧紧地搂住小姑娘,眼中的泪水禁不住往外流。尽管我还没有做母亲的体会,但此时此刻我凝视着怀里不断哭泣的小姑娘,着实感到自己应该像母亲那样尽一份职责。我真不能想象一个普普通通的主持人竟会对这个小姑娘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大约过了10分钟,小姑娘慢慢地平静了,她仰起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倪萍阿姨,我会死吗?”我心中顿时一阵酸楚,强忍着悲痛佯装笑脸,轻轻拭去脸上的泪水慢慢地说:“放心吧!倪萍阿姨一定会救你的。”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四处奔波,访遍了京城的名医,找来了各种治疗癌症的偏方,甚至还召集了一些闻名遐迩的气功大师。但这一切仍然无济于事,残酷的病魔使小姑娘一天比一天虚弱。当小姑娘病得不能动弹时,我正好在南方录制节目,一时无法联络。小姑娘躺在病床上喘着气,断断续续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倪萍阿姨了,你一定要代我送一件黄毛衣……给她……因为……倪萍阿姨……在电视上……穿黄毛衣……最……漂亮!”等到我在南方得知小姑娘病危,星夜赶回北京时,小姑娘已经匆匆走了,只留下给我的那件黄毛衣……

这里倪萍所叙说的那一个如此可爱却不幸患了癌症的小姑娘,那一双充满稚气却又流露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眼睛,那一件弥留时刻送给自己黄毛衣的故事,将永远伴随着主持人倪萍那发自肺腑的朴实而动情的声音,长久地浸润着受众的心田。

(3)机智诙谐,风趣幽默。追求生活的愉悦是人类的天性,而享受幽默则是全人类获取快乐的一种主要的共同元素。幽默以简短诙谐的形式,表达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和率真洒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闪光的品质与高度的智慧。它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快乐的源泉,是心理的“减压阀”。虽然对“幽默”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法国作家德哥勃拉在其所编辑的作家作品选集《雾里的笑》前面的序文中说:幽默是个“比宇宙引力问题更为麻烦的问题,是文艺批评上的不规则多边形!永远没有人能够分析一个幽默家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人捉摸不透,好比被生物学家所追赶的蝴蝶,当你刚以为捉住了它的时候,它却逃了”。但是人类对幽默的追求世代相传,尤其在时代列车已经驶上了历史快车道的今天,人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的种种问题面前,更需要用幽默的审美享受来减轻心理的压力,获取身心的愉悦。正如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的:“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塑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也说过:“没有笑声的生活是一种酷刑,没有笑声的生活不成其为生活。”

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受众愉悦身心和享受美感的需要。作为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要善于抓住现场的某些语境和素材,机智敏捷地即兴发挥,插科打诨,别开生面地创造出让受众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来。如台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凌峰在一次“希望工程深圳大型义演晚会”上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叫凌峰,凌峰的凌,凌峰的峰。(众大笑)你们听过凌峰的歌没有?(有人回答:“有。”有人回答:“没有。”)没有听过凌峰唱歌的朋友,终身遗憾。(众大笑)听了一次凌峰的歌,又会遗憾终身。(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