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6167400000014

第14章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

本章运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实证地考察以市场制度为体制变迁目标的改革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试图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市场制度应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通过市场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通过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单方面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都无法使经济结构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制度价值取向下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现,只有当经济中形成一种国有经济不与民(资本和劳动)争利的制度环境,并且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保护资本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时,市场才能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

一、引言:方法和数据的说明

经济结构主要指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市场上的逐利行为,将要素投入不同的产业之中从而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由于要素所有者的不同,如国有或私人所有,决定了市场上的逐利行为、要素的投向以及要素的组织形式都不一样,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所有制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要素的生产效率和要素的市场交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结构又影响着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人们在研究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更多地讨论应由政府主导结构调整还是应由市场推动,理论界一般主张经济结构调整应由市场推动。然而在现实经济中,比如更倾向效率还是更倾向公平?等等。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因此市场制度的不同经济结构也不同。本章基于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试图说明怎样的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市场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

市场发展程度的不同市场制度表现的价值取向也会不同,比如在初级市场经济中,市场制度几乎只保护资本在市场上追逐利润,整个市场制度都围绕怎样使资本获得最大利益来安排,劳动成为资本雇用,整个市场制度极少考虑劳动的利益,在这样的市场制度中,制度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完全倾向于保护资本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了保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和群体,比如工会等,这些组织和群体作为市场制度的一个部分,对要素的交换和配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制度本身不可能完全只保护资本的利益,它同时还部分地顾及到劳动的利益。因此在这种层次相对高一点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制度在保护资本利益的同时还兼顾劳动的利益。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不同,会导致市场运作机制的不同,运作机制不同的市场所选择的经济结构也将不同,本章将在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情形下,讨论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对调整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本章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对中国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这种互动关系说明在不同的市场制度之下,通过对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会形成不同的经济结构,由此说明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作用。并对不同价值取向下的市场选择形成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只有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且只有在资本利益的保护略高于劳动要素利益保护的市场制度里,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的经济结构才是符合工业化的产业结构和高层次市场经济需要的所有制结构。

1.模型设定

罗默(Romer,2000)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发现: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所作的贡献只决定经济的短期增长。这一发现的逻辑结论是:一定的经济制度把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从短期来看,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改变,会改变经济的总产出,导致经济的短期变化;但从长期的角度讲,经济制度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从长时期看,经济制度必然发生变化,在发生变化的经济制度下,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如产出弹性将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表征了一定的经济制度,或换句话说,是经济制度的特征,这说明经济结构的改变,意味着经济制度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生产效率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下是不同的。这一经济思考是支持我们分析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学基础(见刘伟和李绍荣,2001、2002;刘伟和李绍荣等,2003a、2003b)。现在考虑反映经济结构的互动对生产要素效率产生影响作用的生产函数:

其中Y表示经济的总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的使用量;L表示劳动的投入量,xi(i=1,2,…,k)表示各种经济结构的比重。公式(14.1)两端同时取对数可得到计量经济结构互动对生产规模和要素效率有影响作用的经济计量模型,于是有:

文中的余下部分将根据中国经济的总量数据对方程(14.2)进行计量分析,实证说明所有制结构之间、产业结构之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并根据这种影响关系比较分析,在不同的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下,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并由此提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2.数据说明

本章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此研究的对象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经济,主要研究1992年之后的中国经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表”、“各地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表”、“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表”、“国有单位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表”、“各地区私营企业年底从业人员数表”,以及“各地区年底个体从业人员数表”,可得出各地区2001年至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计量的)Y、固定资本形成K、从业人员L、第一产业的产出量X1、第二产业的产出量X2、第三产业的产出量X3,国有单位职工人数L1、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L2,以及个体从业人员数L3的样本观测值。

利用各地区的样本观测值研究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原因与我们在过去研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理由一样,主要是因为我国形成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如果利用国家总量样本观测值进行研究会出现样本容量和自由度过小的问题,并且会忽视地区间经济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利用各地区的样本观测值进行研究,不仅能够考虑到一种经济结构随时间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考虑到同一总体中其他经济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这些理由我们采用各地区的样本观测数据来研究中国的经济结构的互动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互动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1.产业结构的互动对经济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只考虑产业结构之间对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而省去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在1993年至2001年的样本观测值,用Eviews4.0的经济计量软件对方程(14.2)进行回归估计,剔除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影响变量与其他影响变量之间出现了共线性现象,得到修正后的回归估计模型: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83531,调整后的判决系数珚R2=0.982808,D-W统计量为1.48.由方程可知,三个产业对资本的产出弹性都有影响,从直接影响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影响是正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是负的,如果只看到这一点,似乎会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在中国经济中,增加第一产业的份额,同时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份额将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非农业化将降低资本的产出效率,但是方程(14.3)的第四项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对资本的产出弹性有一个正的作用,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增加将对资本的产出弹性产生一个非常大(相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影响,并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增加的份额不同,那么两个产业对资本产出弹性互动影响的作用也不同,这样就引出本章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即在中国经济的非农业化,或通俗地讲,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一个怎样协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问题,本章后面将在不同的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条件下,说明市场解决这个问题时所作的选择;影响劳动产出弹性的主要是第三产业,而且这种影响会因为第二产业份额的增加而减弱;三个产业对生产的规模都有直接的影响,其中第一产业产生负的影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产生正影响,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影响却是负的,这意味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增加会极大地减弱两个产业对经济规模的直接正影响,这说明在当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要极大地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扩大经济的规模,就必须协调发展三个产业。

2.所有制结构的互动对经济的影响

在此我们省去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单纯地考虑所有制结构之间对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根据国有单位职工、私营单位职工和个体户的人数在2001年至1993年的样本观测值,可以计算出三种所有制单位中就业的人数比例l1、l2和l3,这三个比例的和为1,但由于分母不是从业人数L,因此这三个比例只表示在既定产业结构和就业规模之下,三种所有制所吸收的就业人数,并用这三个比例表示三种所有制经济的相对规模。再加之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额和就业总人数在2001年至1993年的样本观测值,利用Eviews4.0的经济计量软件对方程(14.2)进行回归估计,并省去一些不重要的且出现共线性现象的变量,得修整的估计模型: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85403,调整后的判决系数珚R2=0.984836,D-W统计量为1.72.由方程可以看出,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受各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的影响,即受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影响。就资本产出弹性而言,不考虑所有制的互动影响,各种经济份额的增加会增加资本的产出弹性。从互动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对资本产出弹性也产生正的效应,再加之个体经济对资本产出的正效应小于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因此在中国经济中,减少个体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份额,同时增加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份额,将提高经济中资本的产出效率。

对于劳动的产出弹性,不存在所有制结构的互动影响,但出现所有制结构间的替代影响,从方程反映的经济变量关系看,增加国有经济的份额,同时减少个体经济的份额,将提高劳动产出弹性。但方程中,如果我们用l1和l2替换l3,则可看出国有经济对劳动产出弹性的正效应为0.67(=0.33+0.34),而私营经济对劳动产出弹性的正效应为0.34,由此可知国有经济对劳动效率的正效应是私营经济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经济的减少主要是由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来吸收,那么国有经济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私营经济的近两倍。从这一角度看,国有经济对资本的产出弹性的正影响为0.03(=0.85-0.82),而私营经济对资本产出弹性的正影响为0.21(=1.03-0.82),因此私营经济对资本的正效应是国有经济的七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意味着私营经济的发展使资本收益的增加是国有经济的七倍,但对劳动收益的增加却只是国有经济的二分之一,如果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资本利益,即市场制度保证资本在市场上占主导并追逐利润,那么资本,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营资本,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都将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辅之以一定的国有经济协调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中国经济中,从资本的利益出发,在市场推动下最好的所有制调整方式就是国有资本民营,这样既大力发展了私营经济,同时也协调发展了国有经济,使资本的收益增值最大,但是这样的改革方式将使劳动要素收入的增加减少了近一倍,这势必增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差距。

从经济规模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对经济的总量规模产生负的效应,而个体经济却产生正的效应,如果用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替代个体经济,那么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都对经济规模产生负的效应,并且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的互动还将对经济规模产生一种负的效应,即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会减小经济的总量规模,因此从扩大经济总量规模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只有增加国有经济份额的同时减少私营经济的份额,或增加私营经济份额的同时减少国有经济的份额才能扩大经济的总量规模。

3.经济结构的互动对经济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实证分析经济结构之间的互动对经济增长的这种影响关系。利用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从业人员、各产业的份额,以及各所有制经济份额的样本观测值对方程式(14.2)进行回归,并剔除方程中存在共线性关系的相关变量,得修整的回归模型:

该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0129,修正的判决系数珚R2=0.989055,D-W统计量为1.87.从方程(14.5)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以及两种结构自身之间互动对经济的要素效率和总量规模都有很高的影响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对资本要素效率、劳动要素效率以及经济规模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资本的产出弹性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对资本产出弹性会产生一种负的影响,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对资本的产出弹性有一个很大的正效应,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增加将对资本的产出弹性产生一个非常大(相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影响,并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增加的份额不同,那么两个产业对资本产出弹性互动影响的作用会不一样,由于第二产业与私营经济的互动对资本的产出效率有一个正的作用,而与个体经济的互动有一个负的作用。因此从增加资本产出弹性的角度看,增加第二产业份额的倾向大于增加第三产业份额的倾向,并且有增加私营经济份额和减少个体经济份额的倾向。尽管增加国有经济的份额能够直接提高资本产出弹性,但是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表明,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互动相对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对资本产出弹性有一个很大的正效应,因此个体经济的份额的减少,从增加资本产出效率的角度看,会导致国有经济份额的减少。由上述的分析简单说明,在市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结构会倾向于增加第二产业的份额,所有制结构会倾向于增加私营经济的份额。

对于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第三产业对劳动的产出弹性有正的效应,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对劳动的产出弹性的效应是负的,这意味着增加第三产业的份额,同时减少第二产业的份额将提高劳动的产出弹性。从所有制结构方面看,私营经济对劳动产出弹性的效应是负的,因此提高劳动产出效率和增加劳动收益的要求会倾向于降低私营经济的份额,同时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都有提高劳动产出弹性的正效应,而两者的互动却产生一个负的效应,也就是两者同时增加或减少会降低劳动的产出弹性。由于国有经济对劳动效率产生的正效应(0.68)远远小于个体经济对劳动效率的正效应(1.55),因此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互动所产生的负效应会致使增加劳动产出效率时选择减少国有经济的份额增加个体经济的份额。所以从提高劳动产出弹性的角度看,有增加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份额的倾向。

对于经济的总量规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有一个正的效应,但是二者的互动却有一个负的效应,由于第二产业的正效应(18.59)大于第三产业的正效应(10.78),因此从产业互动的角度看,要增加经济的总量规模会倾向于提高第二产业的份额,同时降低第三产业的份额;从所有制互动角度看,国有经济对规模产生一个负效应,而私营经济产生一个正效应,同时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互动产生一个正效应,因此扩大经济总量规模的可行选择是,增加私营经济的份额同时降低国有和个体经济的份额;从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看,第二产业和私营经济的互动以及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的互动对经济规模产生的都是负效应,因此结构间的互动并不支持各个结构自身互动的结构选择,要说明扩大经济规模的结构选择需作进一步的优化分析。

三、最优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

前面实证分析了经济结构的互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在此我们将在这种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各种条件下市场选择的最优的经济结构。比较研究是基于以下的理论认识:在一个资本占据绝对地位(相对劳动而言)的市场经济中,生产的组织和确定是由资本决定的,而资本在市场上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润,并使资本的收益最大化。由于要素在市场上所获得的收入是由要素的产出效率决定的。因此,市场选择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就是使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制度完全倾向于保护资本的利益,在这样的市场制度价值取向之下,我们把市场所选择的最优经济结构称为使资本产出效率最大化的经济结构。资本在市场上对利润的追逐是有条件的,不兼顾劳动利益的利润追逐不可能持久,从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看,市场制度不仅保护资本的利益同时还需要保护劳动利益。在一种市场制度中,如果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受到同等保护,那么市场选择的经济结构则称兼顾劳动利益的最优经济结构,因此这样的最优经济结构是指使资本要素效率和劳动效率之和最大化的经济结构。经济的规模是由要素的专业化和社会的劳动分工程度所决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程度又决定于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因此最大市场规模的经济结构是指使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化的经济结构。做了上述的概念界定之后,下面我们将对不同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下的最优经济结构作比较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不变的最优产业结构

方程(14.3)表示所有制结构不变时,产业结构的互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因此市场选择的是资本产出效率最大化的产业结构由下列优化问题确定:

求解上述的问题得,x1=35.57%、x2=36.88%和x3=27.55%。由此可知,在现有所有制结构不变的条件下,以资本追逐利润为动力做出的市场选择,最优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份额35.57%、第二产业份额36.88%以及第三产业份额27.55%。但从长期来看,市场选择的兼顾劳动利益的最优产业结构应由下面的优化问题确定:

求解上述的问题得,x1=33.84%、x2=26.79%和x3=39.37%。由此可知,在现有所有制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要素利益的长期权衡市场所选择的最优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份额35.57%、第二产业份额36.88%以及第三产业份额27.55%。因此,在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下,无论从长时段或短时期看,中国经济都无法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工业化。要实现与市场相协调的工业化经济,就必须调整现有的所有制结构。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看,使市场规模最大的产业结构为下列方程的解:

上述优化问题的最优解为x1=0、x2=1和x3=0.这说明只有工业化才能扩大经济的市场规模,然而在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下,无论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只保护资本利益或同时兼顾劳动利益,经济都无法通过市场选择的产业结构使经济总量规模或市场规模最大,因此要扩大经济的市场规模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非市场化方式,在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下,扩大第二产业的份额,这样形成的产业结构将与市场不相协调;二是调整现有的所有制结构,通过市场选择扩大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使经济工业化同时增大经济的市场规模。

(二)产业结构不变的最优所有制结构

方程(14.4)描述了产业结构不变时,所有制结构互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因此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市场选择的是资本产出效率最大的所有制结构由下列优化问题确定:

问题的解为l1=43.71%、l2=56.29%和l3=0.因此,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市场选择的最优所有制结构为国有经济份额为43.71%、私营经济的份额为56.29%,而个体经济的份额为0.但从长时段看,在兼顾劳动利益的条件下,市场选择的最优产业结构应由下面的优化问题确定:

问题的解为l1=55.59%、l2=44.41%和l3=0.因此,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市场在长时段上所选择的最优所有制结构为国有经济份额为55.59%、私营经济的份额为44.41%,而个体经济的份额为0.由此可以看出,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如果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只顾及资本利益时,通过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市场会将所有制结构调整到国有经济占40%略强、私营经济占50%强,而个体经济不到10%的所有制结构。如果从长时段看,市场中出现维护劳动利益的组织或行为,也就是资本在市场上追逐利润时还兼顾劳动者利益,那么市场将会选择国有经济占50%略强、私营经济占40%略强,而个体经济占10%左右。

从扩大市场规模的角度看,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形下,最优的所有制结构为下列方程的解:

上述的最优解为l1=0、l2=0和l3=1.这说明在现在产业结构条件下,无论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仅仅保护资本利益或同时兼顾劳动利益,经济都无法通过市场选择的所有制结构使经济总量规模或市场规模最大,因此有必要对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进行调整方可通过市场达到最优的经济结构。

(三)最优经济结构

方程(14.5)描述了产业结构之间、所有制结构之间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互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因此,市场选择的资本产出效率最大的经济结构由下列优化问题确定:

上述问题的最优解为l1=0、l2=1和l3=0;x1=0、x2=87.85%和x3=12.15%。从最优结构可以看出,在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仅体现资本利益时,虽然市场通过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工业化,考虑实证分析存在的误差,在这样的制度基础上市场调节的产业结构应为第一产业不到10%,第二产业占到80%强,而第三产业为10%略强,很明显这样的产业结构不是合理的产业结构,这说明只保护资本利益的市场制度必然导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因此从长时段看,市场制度本身也要保护劳动者利益。现在我们分析劳动者利益也与资本利益同等重要的市场中,市场选择的最优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下列问题的解:

该优化问题解为l1=0、l2=0和l3=1;x1=0、x2=46.4%和x3=53.6%。这说明在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同等重要的市场制度环境,市场能够通过所有制的调整使经济在市场的调节下工业化,考虑实证分析存在的误差,在这样的制度基础上市场调节的产业结构应为第一产业不到10%,第二产业占到40%强,而第三产业为50%略强,显然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这说明市场制度是否体现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关乎市场是否能有效调节产业结构的问题。但是从所有制结构看,当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同等重要时,市场选择的所有制是组织层次极低的绝对私有化的个体经济形式,尽管在这样的市场制度下经济能够实现工业化,但这也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程度极低的工业化。因此,市场制度必须保护劳动者利益,但是不能把劳动的利益提高到与资本等同的地位或高于资本利益,因为在这样的市场制度中通过市场无法形成组织程度高的生产形式,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利益占主导地位但必须兼顾劳动利益。下面我们分析使市场规模最大的经济结构,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下列问题的解:

该问题的解为l1=65.5%、l2=0和l3=34.5%;x1=0、x2=43.85%和x3=56.15%。这说明最大化市场规模所要求的产业结构也是第二产业占到40%略强,第三产业占到50%强,而第一产业不到10%,也就是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求经济必须工业化;但是最大化市场规模的所有制结构却要求很大份额的国有经济比例以及近三层的个体经济份额,这说明国有经济在增大市场规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点不难理解,市场规模衡量的是市场组织制度的产出效率,在市场组织制度中,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都将起重要作用,其中国有经济将占主导地位。

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结构最终经济将实现工业化,即第二产业占40%强一点,第三产业占到50%,第一产业不到10%,而所有制结构基本是私营经济或个体经济,这其中如果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偏重于劳动,或对劳动利益的保护大于或等于资本的利益,那么市场将选择完全绝对私有化的个体经济形式,因此在用市场调节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保护资本的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同时国有经济对市场组织制度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市场调节经济结构时,可利用国有经济建设能扩大市场规模的市场组织制度,在所形成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资本的利益,但必须同时兼顾劳动的利益,这样通过市场的调节经济会实现工业化,并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此时产业结构为第二产业占40%强一点,第三产业占到50%,第一产业不到10%。

四、结论

在现阶段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经济中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互动对经济的影响,并对这种互动影响进行优化分析发现,在现有所有制结构不变的条件之下,无论在怎样的市场制度下,中国经济都无法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工业化,同时也无法扩大市场规模;而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之下,通过市场调节所有制结构,如果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仅只保护资本的利益,那么市场将选择更大份额的非国有经济份额;当市场制度体现出对劳动利益的保护时,市场选择的国有经济份额将超过非国有经济份额,但此时无论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仅是保护资本利益或同时兼顾劳动利益,经济都无法通过市场选择的所有制结构使经济总量规模或市场规模最大。分析同时表明,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形下,私营经济的增加虽然比国有经济能使资本利益提高七倍,但使劳动利益的提高只是国有经济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市场制度侧重于资本利益,并鼓励资本在市场上追逐利润,那么资本,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营资本,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都将选择私营,此时市场选择的所有制调整方式就是国有资本民营,这样既大力发展了私营经济,同时也协调发展了国有经济,使资本的收益增值最大,但是这种调整方式将使劳动要素收入的增加减少了近一倍,这势必增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收入差距。总而言之,只从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单方面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无法使经济结构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因此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通过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共同的协调调整方能达到一种合理经济结构状态。

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当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偏重于劳动,或对劳动利益的保护大于或等于资本的利益,那么通过市场所选择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是完全绝对私有化但组织程度很低的个体经济;当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保护资本的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时,那么通过市场所选择的所有制结构主要由有一定组织程度的私营经济构成。这说明单纯地从要素利益的角度出发,市场都不会选择国有经济,但是考虑到经济的规模时国有经济在市场组织形式(也包括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市场调节所有制结构时,需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组织形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