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哈佛东方新秀
6166700000034

第34章 我一直试图发现海雯的闪光点,但我总觉得她各方面都不突出,也许她是全面发展吧

我一直试图发现海雯的闪光点,但我总觉得她各方面都不突出,也许是相处时间太长就习以为常吧,也许她是全面发展吧。但我的许多朋友每当接触海雯后,总会夸赞海雯这也是天才,那也不得了,我想仅仅是瞎子摸象罢了。

我总是相信,所有的小孩与生俱来都具备有聪明的天赋,或许有些因人而异。再有每个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都会有天赋被挖掘的时间差。我们许多孩子被迫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标准来区分聪明和不聪明。这种做法无疑对许多小孩的天赋造成忽视和伤害,甚至是毁灭。

当我们的学校只用一种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聪明与否时,父母去发掘、引导、培养小孩的天赋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或是整天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比较。既然没有身高的优势,为什么一定要和姚明一样当球星呢?

有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大失所望,这种例子也不少听到。有一对中国夫妇,来美国没几年,原来住在租来的公寓楼,学区一般,小孩上学和周围的同学朋友相处得也很开心。尤其是刚来美国时,邻居还有好几个中国小孩,语言和生活上都有朋友互相帮助,在学校学习还不错,小孩也觉得在美国上学比在国内轻松,过得也愉快。

但父母一直希望儿子能上名牌大学,眼看小孩进入高中,夫妻俩为了让小孩有更美好的前景,决定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在大家公认的好学区买房子,儿子也就转学到一所很好的高中。

到了新的学校,小孩感到不适应,学习成绩也由原来学校的A和B变为了B和C,有时还出现D。离开了往日的好友,又不能融入新的同学群体,孩子感到很孤独,也失去了以往的欢乐。父母的一片苦心,换来的是儿子的怨恨和学业的退步。

有些明星高中,偏重于培育所谓天才学生,如果学生达不到学校标准,还是别往这种学校挤。程度差就被“放牛吃草”,让其自生自灭。如此一来,天才不成,反成垃圾。

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小孩还是家长,有一点梦想或幻想都不是什么错。尤其是小孩,想像是创造的源泉。但也要有理性,尤其是成年人应有更多一些理性,但也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以下是我听说的关于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一个故事,不知你听过没有?

父母都渴望生个聪明娃娃,以自己小孩的聪明为骄傲。大约在1978年,大陆有一个少年叫宁柏,只有11岁时,就会写诗,开中医药方,把中学的数理化课本都自学了。这位神童的故事在《人民日报》上报道后,轰动一时。中国科技大学派了两位老师专程去宁柏家,对他进行面试,把他破格录取为科大学生,为此还办了一个少年班,专门在全国搜罗这些“神童”。

科大少年班在八十年代后名满天下,可媒体却再也不提当年中国第一神童的事了。因为当年的第一神童长成了一个凡人。宁柏当初由于盛名之累,没有敢考研究生,虽然那时科大学生考研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这是一个被聪明所误的故事,如果没有盛名之累,宁柏心理压力没那么重,也不至于落到不敢考研究生的程度。许多人天资聪颖,他们虽从来没有过像宁柏一样的名声,可也被聪明耽误了。

我认为宁柏自己有权力选择考不考研究生,只是不论是父母还是周围的人,也应理性地看待所谓天才,毕竟都是只有一个脑袋、而非三头六臂的人。

为人父母都想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在父母挖掘小孩天赋时更应理性思维,切不可要小孩一步登天之类的宏伟规划,而青少年时期,很多小孩都有逆反情绪,到时候只能事与愿违。就像想发财就寄托在买彩票中大奖上一样,成功的系数会有多少呢?还是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吧!

我认为父母对小孩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多留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实践。今天的小孩我相信大多比父母聪明,父母只是比小孩多一些经验而已。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小孩多提供参考意见,但决定权应多留给小孩。有时可能导致失败的后果,但失败的教训常使人聪明起来,成长得更好。

我一直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尤其是对青年人,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失败常常会变为一种财富,使人更有经验,更加成熟。面对失败和挫折,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生活依旧,有些人则会更加坚强。

就像海雯开车,学会了开车,拿到了驾照,开了几天车就觉得自己开车技术很好了,开始吹牛技术比妈妈开车强多了。小孩开车反应敏捷是事实,这时你告诉她开车要小心,她能听进多少呢?但出一次小事故,吃两张罚单,面临吊销驾照的危机,还得她自己去承担后果,还得上法庭面对公堂。无情的教训使她开车时知道脚下留情,不要踩油门太狠,超速会有麻烦。当然这不是说一开始就让小孩开车去横冲直撞,不注意安全,那样真出大事故就后悔莫及了。

有时很成功或受过很好教育的父母,就是没有“遗传”或“克隆”出优质的后代。我认识一个中国家庭,父母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父亲原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出身,后来留学美国。他们的儿子在美国读高中,学习还不错,但父母却十分不满意。儿子也是上AP数学,但父亲一看儿子的数学作业就来气,认为这么简单的数学还会做错?想当年老爸上科大少年班时,这个年纪数学哪里是这种水平呢?

父母总觉得儿子不够努力,没有上进心。于是,母亲天天盯着儿子学习,剥夺了小孩许多课外活动。在父亲当年辉煌的阴影下,儿子哪有出头之日呢?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儿子整天被打击、受排斥,哪来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呢?”

父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小孩建立自信心。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每当我们自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当你认为自己做不到时,那就只有一事无成。

的确,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对于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病态。从为人父母开始,几乎剩下的大半生都是为了孩子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成长,从上学到就业,从结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几乎全过程都“承包”下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然而,这类父母却是受累不讨好。毫无歧视地说,当前国内的家长普遍缺少教育学和少儿心理学的一般常识,这就造成了父母的期望值背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则,从而导致孩子学习需要和求知欲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发展与身心健康。因为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评判子女好坏的标准严重失衡,教育的成败以孩子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成绩好,“一好”遮百丑。于是乎,孩子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考试成绩。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提醒国内的家长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兴趣、爱好提出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而且,如果不用分数的有色眼镜去考察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各有长处,各有闪光点,对这些长处和闪光点予以保护、启发和诱导发展,孩子就能走上成功之路。这恰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不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