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宝宝营造舒适的“家”
新生儿初来乍到,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需要精心细致的照料,所以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家”是十分重要的。
(1)房间最好是朝南向阳、光线充足:因为这样可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打开窗户晒到太阳,吸收到紫外线,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注意:夏季的时候,新生儿不要受阳光直射,以免刺激眼睛。另外,光线明亮,方便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黄疸是否出现、皮肤有无感染等情况。而且,还能促使新生儿很快地分辨白天与夜晚,利于新生儿养成有规律的睡眠。
(2)房间一定要空气新鲜:每天要定时开窗1~2次,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注意避免风直接吹到新生儿。另外,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必须使房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保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一般室温在18℃~22℃为宜,湿度在50%为宜。为保持一定的湿度,夏季可以在地上洒些水;冬季的时候可在火炉上烧上一壶水,让散发的蒸气来保持室内的湿度;春秋就更要注意防止室内干燥。
(3)房间要特别注意卫生,要经常整理打扫:在打扫时可用湿润的扫帚、拖布清扫地面,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桌椅,以减少室内的尘土;在整理床铺时最好是将床单拿出去抖抖,清除干净。新生儿的房间不能吸烟,尽量避免人来人往,造成空气污染,发生交叉感染。
(4)房间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如活泼可爱的卡通画、动物画等,这样能给新生儿一个良好的视觉刺激。还可以在房间内放置一台录音机,经常播放一些柔和、委婉的音乐,促进新生儿的听觉发育。另外,在新生儿床的上方15~20厘米的高度,父母可以悬挂一些色彩鲜艳并且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新生儿清醒状态时,可轻轻摇动玩具,这样既训练了视觉,又训练了听觉,利于新生儿大脑的生长发育。
2.新生儿的房间不要静悄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静的,生怕有点声音吓着新生儿。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新生儿由于中耳鼓室尚未充气,并有一部分羊水潴留,以致听觉传导较差,听觉不是很灵敏,但是他们还是能听见声音的。新生儿听到声音后会突然惊哭,这是正常的听觉反射。因为他们刚出生乍一听到声音,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不能很快地适应,通常就会出现“惊吓反射”。所以,父母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什么异常行为。
研究证实,新生儿在听到柔和、缓慢、淳厚的声音时,会表现为安静和微笑;而在听到尖锐的声音时会表现为烦躁和不安。并且,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它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
尽早的训练新生儿的听力有利于将来的智力发育,那么如何训练新生儿的听力呢?最重要的就是给新生儿一个有声音的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说话声、笑声、开门声等,让新生儿听到这些声音,可以促使他们逐渐区分不同的声音。另外,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音乐,但时间不宜过长,要有节制,选择的音乐也要是舒缓的,不要选过于吵闹的音乐。
3.室内温度应适宜新生儿
新生儿从恒温的子宫里一下子来到外界环境,由于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因此,出生后体温会明显下降。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所在的环境温度适中,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在这种环境温度下,新生儿可以保持正常体温,消耗的氧气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热能消耗也少,使营养素和热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那么,怎样的室内温度才算适宜呢?一般正常新生儿房间的温度要保持在18℃~22℃,早产儿则要求高一些。若室温过高,新生儿皮肤蒸发大量汗液,呼吸增快,带走水分,使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引起发热,即“脱水热”。如果室温过低,新生儿体温不升,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发生硬肿症。因此,适宜的室内温度对新生儿的保暖十分重要。
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各种各样。在夏季,可用空调、电风扇等方法,但要避免将风直吹新生儿;在冬季,可用暖气、火炉、取暖器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避免空气干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还要每天定时开窗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功能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4.为新生儿选择床
新生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一张床,所以给他们选择一张舒适的床是非常重要的。
(1)长度要适合,高度要与成人床相同或稍低一点,这样方便母亲看到自己的宝宝,也便于随时随地进行目光交流。
(2)床的周围要有围栏,栏杆最好是圆柱形的,不要选择突出的栏杆或交叉栏杆。栏杆的高度至少60厘米,两根栏杆之间的宽窄要适当,以防新生儿的头、手、脚夹在栏杆中间发生意外。床的各个角也应是圆钝形的,以免碰伤新生儿。
(3)在夏季,可在床上用固定的架子挂上蚊帐,以避免蚊虫的叮咬。注意不可直接将蚊帐搭在床上,避免蚊帐坠落后搭在新生儿的面部,发生意外窒息。
(4)床的两边或两头有专门挂玩具的装置,并且在悬挂玩具时,高度要适宜。
(5)床要放在朝阳的一面,但不能靠近火炉或暖气片,以免烫伤。
(6)要经常更换方向位置,避免新生儿眼睛固定向一个方向看,发生斜视。
5.新生儿母子同室的优缺点
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新生儿从一出生就和母亲睡在一起,当然这样做是有很多优点的。首先,母亲可以及时了解新生儿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其次,母亲可以及时的进行哺乳,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又可以刺激正常的排乳;另外,给新生儿换尿布、换衣服也方便;这样做还利于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让新生儿对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
但是,母子同室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新生儿与母亲在一起,有时会妨碍睡眠;有时会因母亲的疏忽而引起窒息;并且母亲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很容易传给他们。
所以,专家提倡,新生儿出生头6个月和母亲同睡,之后就宜分开。当母子分睡时,母亲也要陪他们入睡后才能离开,以保证他们安心睡眠。
6.给新生儿保暖的原因
新生儿刚出生时,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子宫内的温度有一定差异,加之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极其不稳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温度过高,新生儿体温也升高,易发生脱水热;若温度过低,新生儿体温也会降低,易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给予新生儿恰当的保暖是十分重要的。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论温度过高还是过低,都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下,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同时还能引起许多不利影响。
(1)降低自身抵抗力:新生儿的自身免疫力本来就差,而寒冷又会降低抵抗力,所以更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甚或引起呕吐、肺炎、硬肿症等。
(2)增加氧耗量:如果体温在36℃以下,每降低0.6℃,就会增加10%的耗氧量,这样容易使机体氧气供给不足,无氧酵解代谢增加,其代谢产物乳酸蓄积,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3)引起低血糖:新生儿体内糖的储备不多,寒冷时为了保持体温,往往使糖消耗增加,容易引起低血糖,而低血糖又将影响脑的功能。
(4)加重黄疸:新生儿若有黄疸,体温过低容易引起核黄疸。
可见,寒冷的环境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体重增加缓慢。所以,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
7.给新生儿保暖的方法
首先,调节好室内温度,一般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50%为宜,并保持恒定,这样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当然,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清洁,经常要开窗换气。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可以在地上洒些冷水或放置冷水盆帮助降温;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用暖气、火炉等提高室温。
另外,在使用热水袋时,不能直接接触新生儿的皮肤,要放置于包被外,防止烫伤。热水袋的温度不得超过60℃,也就是将热水滴在大人手背上不感到太烫就行了。冬季的空气干燥,不能让新生儿靠近煤炉或暖气,最好在火炉上烧水蒸发水汽,或在暖气上放湿毛巾,使室内空气湿润,以防新生儿呼吸道黏膜干燥而引起呼吸道疾病。
最后,要适当调节衣服和被褥的穿盖。如吃奶或哭闹时都容易出汗,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减少被褥。
8.给新生儿选择合适的被褥
在给新生儿准备被褥时,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实用和安全,这样才不会对新生儿娇嫩的身体造成伤害。
新生儿的被褥应单独准备,要选用质地柔软、保暖性好、颜色浅淡的棉布或软布制成,不宜用合成纤维或尼龙织品,因其吸水性、透气性差,易致汗疱疹或皮炎。棉被不宜过厚过大,最好选方形被,用棉花和软布制成。早产儿的被子选用羽毛或鸵毛等保暖好的材料缝制。被子需要准备两条,也可用小被套,最好也用全棉布制作,便于换洗。另外,可以准备小毛毯,因为毛毯比较透气轻薄,保暖性又好,比较适合包裹新生儿。
新生儿的床单最好采用全棉制品,要比小床大一些,四周可以压在床垫下面,这样可以防止宝宝活动时将床单弄成一团。床单可以多备几条,方便换洗。
新生儿的枕头是可以不用准备的。因为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尚未形成生理弯曲。在平躺时,背和头部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新生儿的头几乎与肩宽相等,平躺、侧躺都很自然和舒服。并且新生儿的颈部很短,如头抬高后,会影响呼吸。还有当新生儿猛翻身时,容易将脸埋在枕头上,有窒息的危险。若新生儿有溢奶或吐奶的现象,可将上半身略垫高一些,如用洗脸手巾折叠2~3层,1~3厘米高,当做枕头用,以防吐奶。
新生儿的垫被也非常重要。因为新生儿骨骼比较柔软,正处于发育生长阶段,所以垫被不能太软。若用过软的弹簧床垫或海绵垫,可使他们的脊柱经常处于弯曲状态,引起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驼背。最好用旧棉胎折叠起来做成床垫,上面再铺一层薄的棉胎就行了。同时,可以再套上一层厚的塑料套,有防水作用。
9.包裹新生儿的方法
新生儿一出生,家人就把他们包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包裹新生儿也是有学问的。
首先,最好还是给新生儿穿上纯棉的、小和尚领的内衣;然后垫上尿布,注意不要遮盖脐部,以免弄湿污染;再就是外面裹上棉毯,上边再盖一层被。
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关键是裹棉毯。这时要将新生儿放在毯子对角线上,先将一侧毯子角提起向对侧包住,折转放在新生儿身下,再将另一侧按相反方向折转后放于身下,足部多余的毯子角折回放于臀下。包裹时要松一些,以不散开为原则,尤其是夏天,更不能包得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活动,也避免生痱子。
在包裹时还要注意,不要把新生儿的双手绑在两肋旁,这样会使呼吸受压抑,甚至影响肺部的发育。并且包好后要使新生儿的双腿能在包裹内自由活动,似蛙腿。有的父母担心双腿没有被绑直会不会长成八字脚或罗圈腿,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腿的变形是佝偻病的后遗症,和新生儿时期的捆绑是没有关系的。恰恰相反,如果绑得太紧,新生儿活动受限,容易疲劳,而且绑的时间长了会影响血液循环,阻碍他们的生长发育。
总之,育儿专家指出,在包裹新生儿时,要注意维持其自然体位。即新生儿的上肢是“W”字形,腹部如鼓形,下肢是“M”字形,其活动度为120°~140°。这种自然体位适合新生儿的活动和正常发育。
10.“蜡烛包”的害处
父母和老人总是习惯性地把刚出生的新生儿用毯子或小棉被包裹起来,除了脑袋以外,手、脚、躯干都被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并且还要用带子或绳子捆绑起来,把新生儿裹成一个长长的小包裹,就像“蜡烛包”。育儿专家指出,“蜡烛包”将新生儿上肢的“W”字形和下肢的“M”字形通通拉直,呈强迫状态的“1”字形,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第一,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四肢呈屈曲状态,出生后这种姿势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如果突然用捆绑的方法去改变这种姿势,会给新生儿带来很大的不适,影响他们的自由活动,从而妨碍四肢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第二,紧紧地包裹限制了胸廓的运动,影响肺的功能发育。
第三,还会妨碍大脑的发育。因为感知觉是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包裹过严使新生儿减少了获得刺激的可能性。
第四,如果不经常打开包裹,新生儿容易形成尿布疹、脐炎、皮肤感染、褶皱处糜烂等。这与通气不良,清洗少,皮肤表面不干净,细菌容易孳生有关。另外,包裹太紧容易出汗,严重的可能导致脱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