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依靠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提取公积金进行融资,外源融资是指公司依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股权再融资有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增发等多种形式。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实状况
李坤认为,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占据主导地位,民营、集体、合资的上市公司较少,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中,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占据主导地位,配股、公开增发较少,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引发了再融资需求,大多数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魏琪等认为,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因其发行条件相对宽松,募集资金数额巨大而备受筹资者的青睐,曾在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上市公司增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增发不过是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合法圈钱的工具。
卿平乐认为,上市公司增发前,融资决策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增发后,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下降,总资产增长率明显下降,每股经营现金净流明显上升,增发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在增发前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朱宝琛认为,在市场向好、资金过剩、政策限制少、融资成本低的资本市场里,再融资不仅能推高上市公司的业绩,还能为新资金建仓提供快速通道,巨大的财富效应导致了基金等一些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情有独钟,成为股价飙升的催化剂。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
罗琦等认为,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活动中通常不是考虑经营活动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而是考虑怎样最大限度地募集资金,造成大量资金闲置,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并不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们轻易地把资金投向自己根本不熟悉且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业中,当项目环境发生变化后,又随意地变更投资方向,甚至将再融资所募集到的大量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证券市场,参与股市的投机炒作,由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缺乏约束,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方案后,盈利能力开始下降的局面。
管惠荣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卖方市场,在股票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强烈的再融资偏好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较快投机收益的可能,但是由于再融资偏好并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加之滥用资本的行为以及因此造成的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很多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不仅未能产生效益,其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反而出现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影响到国有股本的保值增值和公众的投资回报,将会减弱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逐步减弱。
肖虹认为,尽管上市公司通过股份扩募方式获取廉价资金,由于融资后股本大大增加,而募集资金从投入直至产生效益需要一个过程,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必将呈下降趋势,进而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动摇,造成股价出现下跌。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葛永波认为,为了尽快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应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格和条件加以完善,要求申请再融资的公司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最近几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财务报告无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应从财务状况、经营效益、资金营运效率、现金流量、成长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防止上市公司故意夸大其账面利润,应对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时间间隔做出明确规定,至少经过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黄建中认为,为了防止上市公司任意扩大经营规模、随意改变资金投向的行为发生,应根据上市公司拟定的资金使用项目的资金需要量,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数额做出明确规定,按再融资前公司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再融资数额的最高限额或按公司对所筹资金使用项目的盈利增加额的资本化金额确定再融资的最高限额。
岳续华认为,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应将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这有助于转变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真正从自身发展需要和资金需要状况进行融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实行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分红,则不得向社会公众增发新股、发行转债或配股,此举将会增加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有利于制约大股东盲目的融资冲动,引导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
张静萍认为,应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项目的审核制度,从立项、可行性分析、财务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对改变资金使用的新项目更要严格审核,要求上市公司在更短的期限内公告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股东监督,建立合理的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并将再融资投资项目收益率作为审批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再融资资格的条件之一,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的使用管理政策,对频繁变更再融资资金投向的上市公司,严格限制其再融资的时间间隔。
唐敏杰认为,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存在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内源融资则是企业进行外源融资的基本保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源泉,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扩大企业利润收入,壮大企业经济实力,规范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和利润留存制度,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强化企业内部积累,建立和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增强企业自我补偿、自我积累的能力。
田书华认为,为了有步骤地启动融资功能,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审批正在逐渐从紧,公开增发将被推崇,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公开增发要有正确理解,公开增发并非意味着利空,在审批时间和发行价格方面,公开增发都具有定向增发所没有的优势,但是鼓励公开增发并非要求上市公司放弃定向增发模式,在目前市盈率较高的股市,上市公司选择公开增发,会使风险从原先的特定发行对象转嫁到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身上,对于难以判断市场风险的散户投资者,是否参与公开增发则更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