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差异与融合视角
6165300000032

第32章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

事实上,多数大学毕业生不可能都去为大组织(大的公司、大的机构)去工作,或者肯定不会将其整个职业生涯花费在大组织上,而这一点恰恰被多数商学院所忽视或遗忘。因此,能够使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和技能是目前商学院的基本目标和使命。

9.2.1 在校大学生未来创业的意愿

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们对山东财政学院的金融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32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毕业后的创业意愿”调查。本研究选取了大四毕业班的三个班(两个专业: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共104名在校生;金融专业四个班级共169人;委托本校学生创办的物流协会调查了大一工商管理学院学生47人。其中只有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选修了创业管理课程。

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是:(1)你毕业后的第一职业选择;(2)毕业后是否选择自主创业,理由是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对于那些选择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创业的理由是:(1)就业压力,找不着好的工作,准备创业;(2)实现自己的理想;(3)追求工作的自由;(4)相信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5)年轻人需要尝试新的机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如有位表示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这样描述:“创业是一种锻炼人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正值创业的好时期,而且创业可以给政府减轻就业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年轻时通过创业锻炼自己,可以为以后做更大的事业奠定基础”。

从上述理由看,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充满了对创建自己事业的向往,想干成自己的一番事业。

针对第二个问题,相当部分学生表示有创业意愿,但多数人表示不是一毕业就去创业,而是先积累经验、资金、社会关系等,锻炼几年后再考虑创业。在具体时间的选择上,短至工作1~2年后就开始创业;长则10年甚至15年后才可能会打算创业。这一方面表明了学生的相对理性,同时也说明学生缺乏创业教育的训练和实践锻炼。有学生表示,“至少10年内不会自主创业。因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但创业需要的资金支持不多,创业机会比过去10年大大减少,难度更大,通过自己学习的专业,建立网络关系,积累经验后,再实践自己创业的想法”。不少学生惧怕创业,占28.13%的学生认为,创业风险大,缺少资源,性格不适合等,希望过平静的生活。不少不愿意创业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业的天分,没有领导能力,性格不适合,怕风险,怕失败,承受心理压力大。女生中许多不选择创业的学生认为,作为女性,需要稳定的职业,平静过日子等。

9.2.2 大学生创业的案例研究

对大学生的创业不能一概而论。首先需要进行概念的清楚界定。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很多理解。我们认为,应该有三类不同的大学生创业方式:

一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从事的创业活动,这类创业活动形式简单,需要资本金少,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如家教、小商品的零售或批发、网上店铺等。这些活动算作准创业活动。二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就业而直接创建自己的公司,从事创业活动。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受到资源、经验等限制,往往开始时并不顺利。三是大学生毕业后先进入企业或机关就业,成为公司职员或公务员,在工作几年之后,获取经验、必要的创业资本后,再从事创业活动。这类创业形式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由于大学生已经在社会上锻炼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取得创业的成功。

9.2.3 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一般来说,在大学期间的带有创业性质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营利或不营利的活动,对于将来大学生从事创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准创业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销售自己的能力,领导团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无法从书本上得到的。因而现在出现的一种未经实证研究的一种现象就是,当年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者往往较少在商界做出很大成就,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者,毕业后却在商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这一方面说明了大学期间从事的准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作为第二种形式,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选择的。因为这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风险比较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一致认同的是缺少资源、缺少经验、容易失败、易受挫折,因而可能对于那些有较强意志力,目标坚定,成功愿望强烈的人更适合。

第三种形式则对多数大学生适合。在经历了几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创业资金的准备后,承受风险的能力增强,承担责任的意愿更强。

从我们上面的案例分析看,三种形式都有。三种形式都能获得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不断从经验和失败中获取知识,从而在以后的实践中成为行动的指南。

尽管我们无法知晓他们是否学习过创业管理的课程,但发现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力。

一旦发现好的机会,他们会全力以赴去争取,并转换为成功的价值;他们都曾经历失败,同时又迅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在对失败的认识上,正如年轻一代所熟知的创业成功的青年李想和高燃那样,他们都道出了正确的失败观。李想说过,“所有的错我都犯过,所有的困难我都遇到过。但是,我都很好地解决了,而且我也掌握了解决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自己就提升了”;高燃也有类似的感慨,投资者更看高的是以前的失败!在失败和挫折中更新和改造自己,不断形成新的判断,铸造新的见地,创立新的“我是”。

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实践的学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够在利润更丰厚的价值链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而这种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亲友的提示,网上的信息,市场的调查,失败的教训,广播和报纸上的信息,等等。

因此,创业教育的成功不仅需要教室内的知识传播,更需要促成学生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只有将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创业行为结合起来,大学生的创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毕业以后,都能获取更大的成功。